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课堂互动教学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高中课堂互动教学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来源:华佗小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课堂互动教学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作者:李淑媛 成小华 陈林 向虎山 代玓瓅 李侦 来源:《速读·下旬》2014年第08期

一、选题的意义、价值和理论支持 1.选题的意义、价值

新课改在我县早已全面铺开,然而教师在陈旧的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还是残存着,呆板的课堂组织形式﹑单调的教学方法﹑固定的师生角色等,所有这些都造成直接的显性恶果:课堂依然成为教师完成教案设计的独角戏的地方;课堂上教师拼命的讲﹑写﹑问,学生被动的听﹑记﹑答,学生依然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做小动作﹑有的乘机睡觉等;隐性恶果是: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者”角色还是不知不觉地沦丧为课堂的“者”;学生还是成为课堂上的“配角”或“傀儡”,最后还是成为知识的“容器”和解题的“机器”。这种现象大大抑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造成学生成绩分化﹑学生流失,不仅严重违背新课改的注重全体学生发展的重要理论,也无法与当今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相吻合。

虽然素质教育实施多年,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从本质上讲,我们目前的中学教育教学带有浓厚的竞争色彩。老师、学生都视学校是一个竞争的场所,每个人都想胜过他人。这种教育是一种竞争教育,它把一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其他人失败的基础之上。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中,学生们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了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他们大都缺乏合作意识,更少有利他行为,缺乏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基本技能。这种状况与我们所处的需要合作意识与社会需要互动的时代精神甚不合拍。尤其是独生子女占相当比例的今天,这种状况就更加令人担忧。而合作和互动学习将合作、竞争、互动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并进行优化组合加以利用,符合教学规律和时代的需求,是对传统教学的单一竞争格局或情境的一大变革。研究与实施课堂互动教学已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聚焦点。 2.选题的理论支持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把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学习,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具有社会性,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能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同时,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真正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观点。 同伴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早在20世纪 70年代初就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群体动力理论:人们结成的群体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群体之间的目标、规范等不仅影响群体成员的个性发展,而且影响群体发展的水平与群体绩效。

互动: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是现代课堂的教学四要素。它们之间形成了立体的信息交互传递与交流加工的特殊的网络。在此网络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互联互动、互相促进、友好合作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合作以情感互动为前提,具有情绪、情境与情感上的和交互影响的特征。而在这四大要素的学习环境中,协作是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桥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把互动合作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加以对待。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目标和具体内容 1.课题研究的思路、目标

为使互动教学的研究更为系统、深入,本课题力图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从以往专注于互动教学现象的描述,进一步转向理论层面的论证与思考。准确界定课堂互动教学的内涵;追寻互动教学形成与发展过程;深入浅出诠释互动教学的原则;解读互动教学存在与发生的机制和特性;梳理互动教学之于学生的发展价值;分析互动教学中的学习障碍及其原因;优化互动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努力探寻互动教学从生成到演化,从现象到本质,从理论到实践等一些列问题的内在逻辑联系,着力勾勒出互动教学的整体图景,初步建构互动教学的理论体系。 2.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先通过理论上的学习,特别是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研究,探索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在理论依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主要原则,指导确定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设想,之后通过课堂实践,让教师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探索教师如何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发现的导航者;学生如何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参与,使学生本身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欲,等等。通过课堂实践,再将实践情况实时反馈,不断地进行修正,最终确立适合我校校情和学情的互动教学课堂模式。其中,对不同科目和不同课型的互动课堂模式之间的差异,也应进一步进行研究,使课题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在研究中,我们还将应用的评价方式(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态度转变、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学生学习成绩等),对课堂实践效果进行跟踪研究和评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选择与研究的过程(步骤、时间安排、组织分工、活动安排等)安排 1.课题研究的方法选择

(1)对比研究法:就一个研究内容,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平行班中进行对比,然后检查各自的教学效果。

(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在广大学生的经验中总结“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优越性。

(3)教学实践法:通过各级各类公开课,交流课,逐级反馈,及时调整,逐步完善。 (4)经验筛选法。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筛选有用的,剔除无用的,然后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2.课题研究的过程安排

(1)准备阶段(2012年2月至2012年11月)

首先对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制定好课题研究计划,落实课题的研究人员和方案,初步完成课题的立项和论证工作。 (2)实施阶段(2012年12月至2014年4月)

根据新时期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本校学生的特点、爱好确定开设的课程,先由学生自由选报,然后定人员、定地点、定指导教师,并且确定各门课程的目标要求,以保证取得实际效果。

(3)整合阶段(2014年5月至2014年9月)

整合形成的研究成果,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并邀请专家作论证评估。

(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研究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