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十五从军征》名校精品导学案

《十五从军征》名校精品导学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课题: 诗词五首 1.《十五从军征》 学习目标:

1.了解乐府诗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诗歌内容,诗歌抒发的悲凉凄苦之情, 理解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3.反复诵读,会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课前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 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军 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一位衣衫褴褛、鬓发斑白、手拄拐杖的老人茫然的站在曾经是那么熟悉,而今却家破人亡的故土上,绝望的望着东方。这首诗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二、课文助读: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远望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座座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着野生的葵菜。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衣服上。

自主学习案 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正确流利朗读全文。

松柏冢 ( )累累 雉 ( )从梁上飞 舂 ( )谷持作饭 ...兔从狗窦 ( )入 井上生旅葵 ( ) 不知贻 ( )阿谁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 )得归( )。 ..

道逢( )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 )累累( )。” ...兔从狗窦( )入,雉( )从梁上飞, ..

中庭生旅( )谷,井上生旅葵。 .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 羹饭一时( )熟,不知贻( )阿谁。 ...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 )我衣。 .

合作探究案

背诵这首诗,思考下列问题:

1、从“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两句来看,他付了多少年的兵役?诗中的两个年龄是为了强调什么?

2、“松柏冢累累”说明了什么?

3、走进自家小院,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4、“泪落沾我衣”一句,他为什么流泪?

5、这首诗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达标练习案

一、理解背诵:根据提示,背诵全诗并填写诗句。 十五岁的少年被征从军,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

他急切地往家赶,心中设想着和家人团聚的情景, 在路上,他遇见同乡人,急问他:___________________?

乡里人用手一指前方,很不忍心地告诉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来到家中一看,这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啊?只见家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是这样破败,但生活还得继续呀!于是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好了饭菜无人可以分享,他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填空。

1.揭露(表现)汉代极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 , 。 2.由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可以联想到的诗句是 , 。

3.表达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色的句子是 , 。 , 。

4.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 。 5.表现老人看到家破人亡后,孤独悲伤的句子是 , 。

2、诗人回忆起当年的戎马生涯,发出了“关河梦断何处”的慨叹,想象一下,陆游的梦里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

3、“尘暗旧貂裘”这句词是说自己的“貂裘”破旧不堪吗?如果不是,该怎样理解?

4、“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空”字包含的情感怎样?

5、体会“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蕴含的情感。

2.《诉衷情》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鉴赏诗歌。 2.理解典故含义。

3.理解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以及在悲愤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课前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陆游是我国 (时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之一,豪迈而悲壮是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 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报国无路,屡遭贬谪。晚年退居故里,壮志难酬。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里,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爱国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二、课文助读: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当年我远赴万里边疆,立志像班超一样建功封侯, 单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如今防守边疆的军营生活已成梦,梦一醒,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现在,旧时出征的貂裘已经尘风色暗。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胡人还没有消灭,我的鬓发早已斑白,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一生谁会料到,我原想一心一意在抗战前线,如今却人却在沧州慢慢老去!

达标练习案

一、理解填空。

1.既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的句子是 , , 。

2.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慨叹的句子是 , , 。

3.运用苏秦的典故,暗示自己多年未能到边关杀敌报国的语句是 。 4.运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的词句是 , 。 二、诗词赏析: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可以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 )

A. 少年时期 B. 青年时期 C. 中年时期 D. 晚年时期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合作探究案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当年”二字说明什么?“觅封侯”这一典故,用意何在?

A. “当年万里觅封侯”中的“觅”字很传神,写出了年轻时词人的自信和坚定执著。 B.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借班超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 “泪空流”,一个“空”字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D.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是内心独白,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 慨叹,也是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