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30例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30例

来源:华佗小知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医药2007年第25卷第3期(总第109期) 47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30例 牛亚清,吴宁霞 (哈密地区中心医院,哈密839000)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颈部易疲劳,颈项强直、疼痛,不能长久看书和写 字,晨起常感到颈部发紧、发僵,活动不灵活等症 状。加大椎、肩井、巨骨。(2)神经根型:患者常感到 头、颈、肩、臂和手部疼痛麻木,且麻木多出现在手 指和前臂。加百会、肩井、肩髑、曲池、外关、合谷、中 渚。(3)脊髓型:患者出现上肢或下肢单侧或双侧麻 本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22 岁,最大82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5年。全部病例 均经x线片或CT示颈椎有不同程度退行性病变。 其中,椎动脉型5例,神经根型12例,交感神经型3 例,混合型10例。均有椎间隙变窄,椎关节增生等 病变。 1.2临床表现 木,酸软无力,严重的可出现活动不便,走路不稳等 症状。加肩井、肩偶、曲池、外关、合谷、肾俞、委中、 太冲、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4)椎动脉型:眩晕, 伴恶心、呕吐、复视、耳鸣、耳聋。眩晕呈方向性。往 往在颈部转动时突然发生四肢麻木、软弱无力而猝 倒,猝倒是这种病的特有的症状,但患者神志清楚, 多能自己起来。加风池、风府、百会、内关、大椎。(5) 交感神经型:自感头枕部疼痛、头晕、偏头痛、心慌、 胸闷、四肢凉、皮肤温度低等症状。加百会、风府、太 阳、率谷、内关、足三里。 2.2针刺手法 颈项及颈肩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或不适,上 肢麻木或针刺样疼痛,患肢无力、眩晕;耳鸣、耳聋、 视物不清、恶心呕吐、纳差、失眠多梦、活动异常,颈 部压痛,可触及痛性结节,条索状改变等。 x线表现:本组30例根据x线片或CT示骨质 增生,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棘突偏歪,椎间 孔变小等。查体:行椎间孔压缩试验,臂丛神经牵拉 试验,屈颈试验后若患肢产生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 为阳性,在颈椎棘突两侧压痛时向肩臂手指放射性 疼痛,与该颈椎神经分布相符。 2治疗方法 2.1取穴 平补平泻,留针25~30分钟。针灸后休息10~20 分钟,用推拿手法中一指禅、按压、轻揉等手法,从 颈肩部放松肌肉,之后点按太阳、四神聪、百会约30 秒,反复3~5次,颈部用舒筋手法、弹拨手法、掌根 颈椎夹脊穴,针尖向颈椎椎体斜刺,深度为 1~1.5寸,使其强烈针感向上肢放射为佳。(1)颈型: 揉、摇法、扳法(脊髓型颈椎病禁用),以上治疗每日1 次,每次1小时。1O次为1疗程。 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的疾病。系由于发作性血管 舒缩功能障碍以及某些体液物质暂时改变所引起 的疼痛。病因尚不明,约50%的病人有家族史,且以 女性多见。偏头痛发作初期,脑动脉收缩痉挛,导致 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不同的先兆症状。继而发生 反应性颅外血管如头皮动脉和硬脑膜血管扩张,导 致偏头痛发作。有研究表明血小板粘附性增强,血 小板大量释放5-HT致血管痉挛,消耗大量5HT使 血管反射性扩张,可能是偏头痛发病机理之一。点 刺放血可能对局部血管舒缩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 用,即能使痉挛的血管舒张,使过度扩张的血管收 缩,从而使头痛迅速缓解,中医学亦称本病为偏头 痛或偏头风,多因肝气郁结,化风化火,循肝胆之经 上挠头面所引致。针灸治疗偏头痛有较长的历史。 笔者通过对照观察发现,针刺结合少量放血治疗偏 头痛其疗效优于体针疗法,具有疗程短,便于操作 等优点,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组合针刺疗法。由于头 痛有时可为某些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排除后才能 行针刺疗法。 (收稿日期:2007-01—2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医药2007年第25卷第3期(总第109期) 针刺、捏脊、走罐综合治疗腰肌劳损212例 张晓睿,王(乌苏市中医医院,莉 乌苏833000) 笔者于2001年9月~2006年9月,采用针刺 轻;重者往往在凌晨时被痛醒,之后不能入睡,起床 活动后稍有缓解。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结合捏脊、走罐治疗腰肌劳损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212例均为我院针灸门诊患者,符合慢性 腰肌劳损的诊断。均经x线摄腰椎正、侧位或正、斜 位片检查排除隐性脊柱裂,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腰椎骨质增生,椎弓根崩裂,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其 它脊柱病变。治疗组139例中,男67例,女72例; 年龄最小25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6 年。对照组73例中,男33例,女40例;年龄最小23 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7年。 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卫生部颁布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标 准》制定。即腰部酸痛或胀痛,休息时减轻,劳累时 2.1.1捏脊疗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病人左 侧,用双手拇指与食指、中指提捏病人脊背,先从尾 骶部开始向上,沿脊柱两侧膀胱经捏至大椎穴水 平,共3遍,以皮肤充血潮红为度。 2.1.2针刺疗法患者取俯卧位,使腰肌松弛,取 膀胱经的肾俞、大肠俞、委中穴。穴位常规消毒后用 1.5寸30号毫针刺人穴位1寸左右,得气后,行泻 法,针感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留针30min,lOmin行 针1次。 加重,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长久弯腰 和在不良工作环境时加重。晨间痛,轻者晨起时腰 酸、腰痛明显,经活动后缓解,数小时后症状显著减 ・2.1.3走罐法先在腰背部需要走罐的部位,涂上 适量的按摩乳,走罐的部位从关元俞(第5腰椎水 平)到膈俞 靼7胸椎水平),沿膀胱经腰背部第1、第 2侧线,将罐拔紧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推动 -——卜-—+一-+-+-— 一・+-——卜-—卜-—・卜-+-+ +-+-+-+-—+一-+-+-+-+・+ -+-+-+3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 与局部的无菌炎症。松解粘连,改善受压神经根营 治愈:头晕、颈部疼痛消失,叩顶试验、臂丛牵 拉试验等均为阴性,颈椎活动度正常,可恢复工作; 好转:头晕、颈部疼痛减轻,颈椎活动度改善;未愈: 养障碍,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局部 肌肉的痉挛,减轻神经根受压后的局部静脉回流, 促进炎症的吸收,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症状、体征无改变。 3.2治疗结果 根据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可将本病分为神经根 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在临床 上以前3型很少单独出现,最为常见的是同时存在 2型或2型以上的各种症状,即为混合型颈椎病), 通过针灸推拿治疗上述症状缓解后,嘱病人保健预 防,注意长期伏案或低头工作1~2小时后要活动颈 部,或自我按摩局部,放松颈部肌肉;平时应注意睡 眠姿势,枕头高低要适中,并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风 治愈17例,占56%;好转11例,占37%;未愈 2例,占7%。总有效率93%。 4讨论 本病在中医学属“颈项痹证”范畴【”。其发病为 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久坐耗气,劳损筋肉,兼有 风寒湿瘀之邪致气血瘀滞,经脉痹阻不通所致。目 前颈椎病尚无特效疗法,在非手术治疗中,临床上 多采用针灸推拿治疗以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理气 止痛,使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部分回纳(突出的椎间 盘组织发生了变形或移位,改善了它与神经根、脊 髓或血管的毗邻关系),消除或减轻了神经根水肿 寒之邪侵袭。 参考文献 【1】杨长森,何树槐.针灸治疗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87. (收稿日期:2oo6—12—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