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蓝藻抗病毒蛋白N全长基因原核表达克隆的构建

蓝藻抗病毒蛋白N全长基因原核表达克隆的构建

来源:华佗小知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o・ 世界感染杂志2007年第7卷第3期WorldJournal ofInfectionVolume 7,Number 3,Jun 2007 文章编号:1562—3122(2007)03—0200—03 术论著术 蓝藻抗病毒蛋白N全长基因原核表达克隆的构建 庞峰,于红 摘要:目的构建蓝藻抗病毒蛋白(CV-N)全长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根 据Gene Bank中CV-N的全基因序列,人工合成CV-N序列,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的PCR产物经双 酶切后,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0a—CV-N。重组质粒经核苷酸 测序鉴定后,转化宿主菌BL21(DE3)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结果CV-N基因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 达,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llKd,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结论成功地构建了CV—N原核表达载体, 为CV—N的纯化及其抗病毒的活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蓝藻抗病毒蛋白N;基因;原核表达 中图分类号:R373.9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prokaryotic expression colon of Cyanovirin-n full-length gene PANG Feng,YU Hong(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Medical college,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26602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nstruct the cyanovirin—N(CV—N)full—length gen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clone. Methods The DNA coding sequence for CV—N was synthesized and ampliifed by PCR,the ampliifed PCR product was digested by enzymes nad cloned into pET30a(+)vector.BL21(DE3)cells were transformed with pET30a(+)一CV-N.The DNA was then puriifed and confirmed by DNA sequencing,gene expression Was induced wiht IPTG Results The pET30a(+)一CV-N vector could express a 1 1KD fusion protein efifciently in E.Coli,as inclusion bodies in hte cytoplasm.Conclusion The successful expression system provides a basis for further ersearch nad development of CV-N as an antiviral microbicide. Key words:Cyanovirin—N:Gene;Prokaryotic expression 1997年,Bovd等…首次报道了从蓝藻椭孢念珠 1.1材料 藻提取物中发现的一种具有抗HIV活性的多肽类物 1.1.1实验试剂Taq酶、T4连接酶、IPTG,丙烯 质,命名为cyanovirin—N(CV—N),国内学者试译 酰胺及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低分子量标准蛋白,N, 为蓝藻抗病毒蛋白一N。研究表明,CV-N不仅能够有 N’一四甲基乙二胺(TEMED)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 效地抑制多个亚型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_1)、 程技术公司,NdeI、XhoI购自TaKaRa公司,常用试剂 2(HIv_2)、猴免疫缺陷病毒(SIV),而且对单纯 为国产或进口分析纯。宿主菌BL21(DE3)及质粒 疱疹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及其它一些包膜病毒也 pET30a(+)由本室保存。 有抑制作用【 4】。我们运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 1.1.2 CV—N基因序列与PCR引物CV—N基因序列 CV—N基因的原核细胞表达克隆,并成功地表达了 由上海生工公司人工合成CV—N序YlJ303bP。PCR引 CV—N,为今后获得纯化的CV—N及其抗病毒活性的 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公司合成。 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方法 l材料和方法 1.2.1目的基因合成及PCR扩增根据GeneBank 收稿日期:2007.03.26;修回日期:2007.04.12 中CV-N的全基因序列人工合成CV-N序列303bp。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山东青岛266021 在两端插入酶切位点及保护碱基。PCR上游引物为 作者简介:庞峰(1982.),男(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青岛大学医 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抗病毒作 5’GGG TCA TAT GCT TGG TAA ATT CTC CCA 用机制。 GAC CTG C 3’;下游引物为5’1TrC GGG CITTGT 通讯作者:于红(1966.),女(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中国海洋大 学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海洋 TAG CAG CCG GAT 3’。PCR反应体系为DNA 生物活性物质抗病毒作用机制。 21XL,Taq酶2U,10X dNTP 3儿,25mmol/L,MgC1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世界感染杂志2007年第7卷第3期World Journal ofInfection Volume 7,Number 3,Jun 2007 ・201・ 1.8 ,10×PCR缓冲液3儿,总体积为3O 。PCR 反应条件:预变性94℃5min,94 oC lmin ̄53 oC 2.2 CV-N的表达SDS.PAGE图谱显示含重组克 隆的诱导菌在相对分子量1lkD处出现蛋白条带, lmin ̄72℃lmin,30个循环,反应结束前72 ̄C延 伸10min。经扩增后,PCR产物行1.2%琼脂糖电泳 检测。 而未诱导的重组菌在相对位置无蛋白条带,与理论 预测值相一致。另外,从蛋白带型看,3O℃诱导6h, 8h及37℃诱导6h时蛋白表达量最高,详见图1。 1.2.2 CV-N重组克隆的构建将扩增的PCR产物, 3讨论  ̄NdeI和XhoI双酶切后与pET30a(+)载体连接, 以TSS法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DE3),挑选阳 CV.N具有结合gpl20性质和抗HIV的特性使 其成为抗病毒的研究热点L2J。Bolmstedt等发现CV-N 性克隆,同时设pET30a(+)阴性对照及空白对照。 碱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DNA,送至上海生工生物工 程技术公司进行序列鉴定。 1.2.3 CV-N重组克隆表达的诱导 挑取新鲜的单 个重组菌落,接种于含5O ,mL卡那霉素的LB液体 培养基中,37 ̄C振荡过夜培养,至A60o为0.6,取lmL 菌液作为诱导前对照,继续诱导培养。分别以不同 浓度的IPTG(O.5mM及lmM IPTG)于不同温度(30 ℃及37 oC)诱导。分别于诱导后2h,4h,6h,8h收 集菌液,5000g离心10rain获取细菌沉淀L5】。细菌沉 淀加入1×SDS ̄H样缓冲液煮沸10rain,取l5儿行 12%SDS.PAGE电泳检测诱导表达情况【6】。同时设 pET30a(+)空载体转化宿主菌阴性对照及未诱导 pET30a(+).CV-N样品对照。 2结果 2.1 CV.N重组克隆的鉴定经上海生工生物工程 技术公司核苷酸测序证实与天然CV.N序列相同,测 定结果见附件图I,证明重组克隆成功。 1 2 3 4 5 6 7 M 66KD 45KD 35KD 27KD 20KD 14.4KO 9 5KD 6.5KD ①诱 ̄-pET30a(+)6h:②未诱导pET30a(+)一CV-N③~⑥30℃诱导 pET30a(+)一CV-N2h,4h,6h,8h:7.37"C诱导pET30a(+)-CV-N样品6h M 低分子量标准蛋白 图1 重组蛋白的SDS--PAGE电泳图谱 1,Induced pET30a(+)6h,2,non-induced pET30a(+)-CV-N;3-6,30 ̄C induced pET30a(+)-CV-N2h,4h,6h,8h;7.37*C induced pET30a(+)-CV-N sample6hMlowmolecular standardprotein Figure 1 SDS—PAGE electrophoresis of recombined protein 能结合在单纯疱疹病毒.1(HSV-1)上并抑制其活 力[7】;O、Keefe等研究表明CV-N对流感病毒A型 和B型都具有很高的抗病毒活性L8】;Barrientos等证 实CV-N能结合在埃博拉(Ebola)病毒表面糖蛋白 GP1.2上抑制埃博拉病毒的感染 】。CV-N不仅具有 广谱的抗病毒活性,高稳定和低毒性也是其作为新 一代多肽类抗病毒药物的优势所在。CV-N的若干 特性使其有可能成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潜在新型抗 病毒药物。 目前CV.N主要从椭孢念珠藻中分离纯化制 得,但椭孢念珠藻养殖困难,因此从椭孢念珠藻中 分离纯化CV.N不仅成本高、工艺复杂,而且原料 浪费严重,借助基因工程技术生产CV.N已成为当 前所需。早在CV-N发现之初,Boyd等人工合成了 CV-N序列,经PCR扩增后克隆于pFLAG质粒上, 构建成分泌型表达载体,并在E.Coli中诱导表达成 功…。但该表达产物是一系列完整蛋白和缺失N端 前2个残基的蛋白混合物,系一种难以处理的融合 蛋白,去除FLAG后发现融合蛋白中仍含有ompA 信号肽序列,从而产生了截短蛋白,成为低活性的 CV-N形式。1998年,Moil等在此基础上使用了一 种可交换型的分泌肽,并在pET-26b(+)载体中表 达,得到了大量纯化的CV-N,ESIMS分析和N端 的序列测定证明与天然CV-N的结构相同,并且具 有抗HIV活性。但上述方法均存在表达产量偏低的 问题,每升高密度细胞培养物中经HPLC纯化的 CV-N仅为10mg,尚不能满足其抗病毒活性研究的 需要。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质粒pET30a(+) 。CV.N,经反复实验优化确定了最佳的诱导方案。 为以后获得纯化的CV.N融合蛋白及其抗病毒活性 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川 BcIyd MR,Gustafson KR,McMahon JB,ec a1.Discovery of cyanovirin-N,a novel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inactivating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2・ 世界感染杂志2007年第7卷第3期WorldJournal ofInfectionVolume 7,Number3,Jun2007 蚓 蜘 (上接第190页) 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J1.中国计划免疫,1998,4(3):154—156. 【27] 陈沽,陈深侠,凌罗亚,等.国产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 苗初免效果及免疫程序探讨【J1.中国计划免疫,2006,12(3): 215—217. 刘淑勤,黄跃红,陈秀芬.不同毒株制备的腮腺炎疫苗的免疫效 果分析【J1.华南预防医学,2005,31(3):39—42 施燕,胡家瑜,汤素文,等.上海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抗体水平调查分析【J1.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4,16(8):378—411. 马绍辉,张蓉松,刘龙丁,等.腮腺炎病毒分离株(SP株)SH 基因及其旁侧序列的初步研究分析【J1.微生物与感染,2006,1 (2):87.9o. 【28】 陆祖添,颜少芬,黄志碧.一起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爆发调查 【J1.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69. 【29] 陈庆.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流行病学效果观察与分析【J1.安徽预防 医学,2003,9(6):373—374. 徐福根,黄志成,黄诚孝.流行性腮腺炎免疫策略探讨【J1.浙江 预防医学,2001,13(8):1-2. (上接第199页) 【3】 陈仕珠.新生几和儿童乙肝免疫【J1.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 14(27):2708.2712. study of all accelerated vaccination schedule[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5,1 1(7):1037—1039. Wright N M,Campbell T L,Tompkins C N.Comparison of 【4】 陈仕珠.重点、高危和特殊人群之乙肝免疫【J1.世界华人消化杂 志,2006,14(27):2713.2717. conventional and acceleratd hepateiits B immunisation schedules for homeless drug users[J1.Commun D Publw Health 2002,5(4): 324—326(12564251). Soroosh Shokri Azizi M,et a1.Analysis of T-cell receptor beta chain variable gene segment usage in healthy adult responders and 【5】 陈仕珠,张晋红,张增平,等.常规和快速乙肝免疫接种效果比 较【J1.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19):1884—1888. 【6】 陈仕珠.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免疫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1.世界华人 消化杂志,2006,14(27):2661-2667. 【7】 陈仕珠,韩永战.影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J1.世界华人消 化杂志,2006,14(27):2701—2707. 【8】 Chowdhury A,SanU'a A,Habibullah C M,et a1.Immune response to an indigenously developed ̄hepatiifs B vaccine in mixed opulatpion: nonresondersp to recombinant hepatiits B vaccine[J1.Scand J ImmunoL 2003,57(5):423-431(12753493). Goncalves L,Albarrn B,Saalmen S,et a1.The nonresponse to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lymphocyte activation[J].Virology,2004,326(1):20-28(152624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