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筒镇中学 七年级 语文导学方案
第 周第 课时 总编第 课时
最后一课(一) 课型 问题综合解决课 郭秀伟 备课时间 3、14 授 课人 授课时间 1、学习小说知识。 2、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 3、熟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 理清本文脉络 学习理清小说的脉络把握结构的方法 默读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读书批注法 读书六字诀法 导 学 过 程 时间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二次设计 2分钟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 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 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反映爱国主义题材 的作品《最后一课》。 1分 学生齐读目标 8分钟 题目为什么叫最后一课呢?请同学们跳读,用 课文原句回答--原句在第11段中。(板书:《最 后一课》) 1、简介都德。 2、小说三要素。 3、小说情节过程。 4、小说环境分类。 论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 9分钟 学生边读边听边思考。 1、本人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小结: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这是本文的两个主要人物,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爱国热情的。(板书: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1
课题 主备 教学目标重 点 难 点 学习方法 导学步骤 激趣导课 明确目标 预习评价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
导学步骤 自主合作 探究课文 课堂小结 反馈检测 导 学 过 程 时间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二次设计 9分钟 2、默读全文,说说文章思路 ①学生说一下概括情节的方法,教师明确。 ②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文 章的思路。 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 读,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边读边思考,了解 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以上“最后一课”为重 点,可能有如下几种: a、课前、课上和下课 9分钟 b、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下课 c、上课前,上课时 小结:以上故事情节的三种划分法,都有道理, 但比较而言,第一种更为妥当,因为:它将故 事情节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上和下课,突 出了“课上”的情景;而第二种将故事情节分 为四个层次: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 和宣布下课、其中一、二部分意思相同,可以 合并,都指上课之前,不必单独划开;最后一 种划法将故事情节分为两个部分:上课前、上 课时,但不包含“下课”的情景,缺少了故事 的完整性。 所以课文按第一种分法为好: 第一部分(1-10):写上课前,小弗郎士在路上 所见的典型环境和课堂气氛;第二部分(11- 23):写最后一课的经过,重点写了法语课,其 次还写了习字课、历史课与拼音课;第三部分(24 -29):写下课时的情景。(板书:课前、上课、 下课) 1分钟 课前 :(序幕) 6分钟 课上 : (开端)(发展) 下课 :(高潮)(结局) 2
八仙筒镇中学 七年级 语文导读单
课 题 最后一课(一) 设计人 郭秀伟 学习1、学习小说知识。 目 标2、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 3、熟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 重 点 理清本文脉络 难 点 学习理清小说的脉络把握结构的方法 班 级 姓 名 时 间 一、资料助读: 1. 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1840~17)是法国19世纪下半期的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作品有《小东西》、《富豪》、《阿莱城的姑娘》等。 2.了解背景 《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此时普法战争结束两年。普法战争本是法国统治者首先向德国挑起的掠夺性战争,但是,普鲁士在色当大败法军之后便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等法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法国倒反成了自卫性的正义战争。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爱国热情高涨。但是法国统治者还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割让阿尔萨斯和洛丽的土地给德国。 3.关于小说知识 (1)特点: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三要素: 人物: 塑造人物的手段: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行动;可以概括介绍或具体描绘;可以正面着笔或侧面烘托;可插入议论或抒情。 故事情节的来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故事情节的作用:展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中心思想。 环境:环境描写的种类: 社会环境:揭示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内容——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及景物 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活动的天地.人物思想性格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 3
二、填空: ①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写的背景是1871年爆发的_______________。《最后一课》是一部 主义小说。 ②小说三要素: ③小说情节: 四个部分。 ④小说的中心任务是 来反应社会生活。 ⑤小说的环境描写: 。 三、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给划线字注音: 哽住( ) 皱边( ) 惩罚( ) 哽咽( ) 祈祷( ) 踱步( ) 郝叟( ) 诧异( ) 2、“最后一课”指的是:( ) A、最后一堂语法课 B、最后一堂历史课 C、最后一堂法语课 D、最后一堂习字课 3、解释: 宛转 : 懊悔 : 祈祷 : 哽咽: 诧异: 4,在书中用红色笔勾出小说人物。小说的主要人物: 。 5、在书上划出各个时间段落,说出小说的情节。 全文分三段:写出起始段落 情节 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 四、我的收获: 五、我的问题: 4
八仙筒镇中学 七年级 语文训练单
课 题 最后一课(一) 设 计 人 郭秀伟 班 级 姓 名 日 期 一、听写词语: 二、填空: ①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写的背景是1871年爆发的 _______________。《最后一课》是一部 主义小说。 ②小说三要素: ③小说情节: 四个部分。 ④小说的中心任务是 来反应社会生活。 ⑤小说的环境描写: 。 ⑥小说的主要人物: 。 三、这篇小说的情节: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