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历史 古代中国官制的演变1

高中历史 古代中国官制的演变1

来源:华佗小知识
古代中国官制的演变

(2018-2019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秦朝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官制的特点是

A.分工明确,彼此牵制 B.垂直管理、分层管理 C.服务皇权,家国同治 D.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答案】C

【点睛】秦朝集权制度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机构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 (1)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 (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4)制订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5)制定法律,加强皇权,巩固集权。

【解题必备】以秦、唐、明、清为例概括中国古代行政机构演变的特点和趋势

(2)特点和趋势:机构日趋完善并形成严密的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君权加强,相权削弱,集权空前强化。

下图是秦朝与唐朝的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唐朝官制的突出特

点是

A.丞相制度已被废除 B.君主达到了顶峰 C.行政机构效率低下 D.分散相权保障皇帝集权

明清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

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下图是古代机构的官制改革,它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

A.集权的强化 B.机构的精简 C.行政效率的提高 D.君主的强化

1.【答案】D

2.【答案】A

【解析】联系所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材料只能说明“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选A项。内阁没有决策权,B错误;明朝皇权是强化,C错误;内阁权力取决于皇帝,D错误。 3.【答案】D

点睛:君主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②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③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影响:①君主,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②官吏惟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③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盛行;④造成个人自然权利的流失,近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妨碍社会进步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