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及答案【可打印】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及答案【可打印】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及答案【可打印】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2、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D.南方人口增多

3、“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

A.注重考查诗赋 B.打破门第

C.采用八股取士 D.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4、下图是有关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5、下图呈现的是一段政权更迭的发展示意图,据图判断,隋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

A.隋灭北齐 B.隋灭北周 C.隋灭陈朝 1 / 9

D.北朝结束

6、唐朝时期,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的是( ) A.洛阳

B.扬州

C.长安

D.成都

7、“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 A.黄巢

B.安史之乱

C.唐朝灭亡

D.北宋建立

8、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扶南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体现出唐代( ) A.皇帝安于享乐 C.文化兼容并包

B.奢靡之风盛行 D.尚武风气流行

9、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佣,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中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

A.艺术的繁荣状况 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B.农业的发展状况 D.开放的社会局面

10、有四位同学对隋唐史进行了概括,其中与历史比较吻合的是( ) A.中华文明起源 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B.中华民族的繁荣开放 D.中华帝国的哀落

11、李白诗中“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的情景,最能反映唐朝社会风尚的( )

A.浪漫 B.强盛 C.封闭 D.开放

12、如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2 / 9

A.卫青北击匈奴 C.文天祥抗元

B.岳飞抗金 D.戚继光抗倭

13、“北通涿郡之鱼商,南运江都之转输。”这则材料说明隋朝大运河( )

A.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C.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

B.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D.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

14、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 A.加强北宋军事力量 C.铲除地方割据势力

B.解决财政问题

D.打击官僚地主和抑制土地兼并

15、《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

A.西周初年周天子是天下共主 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B.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D.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16、《贞观政要》载:贞观三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若惟署诏赦,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这说明唐设三省的目的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分散宰相权力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集权 17、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18、中国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名医辈出。东汉末年,为外科手术制成,并编创了防病健体医疗体操的名医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3 / 9

D.李时珍

19、太平天国在这里留下印记,中华的历史从这里开始,日军的暴行在这里警钟长鸣。这里”是指( ) A.武汉

B.上海

C.沈阳

D.南京

20、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 A.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21、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C.传播了中国文化

B.开凿了丝绸之路 D.扩大了唐朝疆域

22、“春秋以来,由于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财产并出租……”“它们”指( ) A.磨制石器 B.骨耜 C.青铜器 D.铁农具和牛耕 23、据孟元老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秦都咸阳

B.隋都长安

C.唐都长安

D.宋都东京

24、七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隋唐时期”的内容时,整理了如下资料,请你为他们的学习制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4 / 9

A.早期国家的建立和社会变革 C.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B.政权并立和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5、南宋与北宋政治特点的相同之处是( ) ①都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②都有皇帝靠议和苟安

③都存在投降派占上风,主战派受排挤现象 ④都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时代,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不较多。”“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请写出材料一中“此河”的名称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它开凿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一两段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共同之处?

(2)材料二说明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请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3)材料三描绘了唐朝历史上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创的哪一盛世局面? (4)综合上述隋唐历史的探究,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启

5 / 9

示。

2、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相互学习借鉴、交流交融,共同发展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通道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下图)

材料三:(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荆城(今荆州)跨南楚之富,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什么道路?根据材料一概括,这条道路的开通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图与材料三《宋书》记载的现象有何联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 (4)从西域道路的开通、江南经济的开发,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没有唐初以来百余年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

6 / 9

累,唐玄宗是无法成为盛世之君的。他深知“治民必先治吏”的道理,罢免了大量中宗时期通过特殊关系委任的。还屡次下诏土地买卖,大力发展生产。他的杰出之处还在于不固执己见,不墨守成规,善于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选择。

——摘编自阎守诚《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材料二 唐朝时期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还有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学者、僧侣等人员,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前往长安。当时有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友好交往,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同时,佛教、景教各自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中外交流达到鼎盛。

——摘编自胡柏翠《兴盛的唐朝旅游活动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盛世名称,并概括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并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朝的阶段特征。

7 / 9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D 2、A 3、C 4、A 5、C 6、C 7、B 8、C 9、B 10、B 11、D 12、B 13、C 14、B 15、C 16、C 17、A 18、B 19、D 20、B 21、C 22、D 23、D 24、D 25、D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1)隋朝大运河;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

8 / 9

的统治;共同之处:都肯定了大运河在南北经济交流方面的重大作用 (2)开明的民族;史实: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太宗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3)唐玄宗;开元盛世

(4)启示:要保持政治清明;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保持社会稳定;要让人民生活安居乐业;要关心人民群众疾苦,实行与民休息;要实行宽松、和谐的治国;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多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管理经验等

2、(1)丝绸之路;促进汉与西域的往来(或使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2)联系: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或经济迅速发展);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或经济迅速发展)。(答出一点即可。)

(3)耕地面积增加;农业发达;手工业兴盛。(答出一点即可。)

(4)启示:坚持对外开放;国家统一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安定环境;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合理利用劳动力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3、(1)名称:开元盛世。

原因:唐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积累);整顿吏治;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个人的优秀品质。(照抄原文,答出任意2点即可。) (2)丝绸之路。特点:人员构成多元;交往频繁;交往的国家多;交流的人数多;对外交往具有双向性。 (3)特征:繁荣与开放。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