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套筒灌浆施工工艺

套筒灌浆施工工艺

来源:华佗小知识


JM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工艺

(技术交底资料)

■前言

1 技术原理及产品特性

2 施工操作工艺及控制要点

2.1 半灌浆连接在现场安装工艺流程图

2.2 半灌浆连接在现场安装操作工艺及控制要求 3

其他使用前必须知悉的事项及安全、环保

附件 1 灌浆安装工艺技术参数及灌浆连接质量检验

附件 2 接头灌浆料使用说明书

附件 3 座浆料(高强封缝料)使用说明书

附件 4 检验记录表

■前言

建筑工业化是一场建筑物建造方式的变革,就是由半手工半机械传统的建造方式,转变成一

种设计标准化、生产工业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形象的

比喻就是“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实现建筑工业化可以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

效率、保证建筑质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在我国,建筑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要想装配式房屋造的好,除科学的设计外,零部件、材

料以及构件的生产要保证,现场的安装更要保证。由于我国民用建筑特别是住宅多以混凝土结构

为主,因此,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业化的主战场。

思达建茂是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之一----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及产品的最早开

发者和供应商,其自主专利产品灌浆套筒和接头灌浆料于 2010 年首次应用于北京中粮万科假日风

景 D1#、D8#楼项目,取得成功。此后几年,又陆续开发出配套的施工机具和材料如电动灌浆泵、

封缝座浆料、莲藕锚固料、套筒固定组件等,推广应用在国内 20 余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累

计应用灌浆套筒近百万万件,灌浆料近千吨。公司还参与编制、审查该领域的各类行业标准,成

为万科集团战略合作伙伴,技术产品通过日本鹿岛建设(沈阳)技术认定。

思达建茂根据本技术特性、前期积累的工程应用经验和用户反馈,经过不断改进修订,编制

了此版作业指导书,作为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资料,指导技术人员及操作者正确使用该产品,以

确保该产品应用达到设计要求,共同助推我国建筑工业化健康发展。

JM系列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按照结构形式分为半灌浆连接和全灌浆连接。

1 技术原理及产品特性

1.1 半灌浆连接

半灌浆连接通常是上端钢筋采用直螺纹、下端钢筋通过灌浆料与灌浆套筒进行连接。一般用

于预制剪力墙、框架柱主筋连接,所用套筒为 GT/CT 系列灌浆直螺纹连接套筒,简称灌浆套筒。

T‐5 灌浆排浆接头

半灌浆连接示意图 GT/CT 型套筒

JM-CT 系列套筒特点是:

①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加工制造,比铸造材料材质更稳定可靠、性能更好(特别是延性),

机加工比铸造工艺更容易控制尺寸;

②内部沟槽采用发明专利技术正反向斜坡设计,受力更合理科学;

③采用一端灌浆、一端直螺纹连接的半灌浆复合结构。

采用该套筒连接的优点:

①外径全球最小,对剪力墙尤其适用;

②与全灌浆套筒相比,半灌浆套筒长度能显著缩短(约 1/3),现场灌浆工作量减半,灌浆

高度降低,能降低对构件接缝处密封的难度;

③工厂预制时钢套筒与钢筋的安装固定也比全灌浆套筒相对容易。

半灌浆连接的性能及适用范围:

套筒设计符合《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2012 要求,接头性能达到 JGJ107 规定最高

级--Ⅰ级。

半灌浆连接目前可连接 HRB335 和 HRB400 带肋钢筋,连接钢筋直径范围为φ12mm~φ40mm。

1.2 全灌浆连接

全灌浆连接是两端钢筋均通过灌浆料与套筒进行的连接。一般用于预制框架梁主筋的连接。

所用套筒为 CTH 系列灌浆连接套筒,简称灌浆套筒。

T‐2 灌浆排浆嘴

端部密封圈

全灌浆连接示意图

CTH 型套筒

JM-CTH 系列套筒优特点:

①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加工制造,比铸造材料材质更稳定可靠、性能更好(特别是延性),

机加工比铸造工艺更容易控制尺寸;

②内部沟槽采用发明专利技术正反向斜坡设计,受力更合理科学。

③外径全球最小,质量稳定可靠。

性能及适用范围:

全灌浆连接接头性能达到 JGJ107 规定的最高级--Ⅰ级。

全灌浆连接目前可连接 HRB335 和 HRB400 带肋钢筋,连接钢筋直径范围为φ16mm~φ40mm。

1.3 灌浆材料

JM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均采用我公司自主配套研发的 CGMJM 系列接头专用高强灌浆料,均满足

并部分指标优于《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408-2013 规定。

该系列产品按强度分:高强型(CGMJM-VI 型)和超高强型(CGMJM-Ⅷ型);高强型(CGMJM- VI

型)按用途又分为:通用型(也称泵送型)和低温型。

1)CGMJM-VI 通用型(泵送型)灌浆料,常温下可操作时间 60 分钟,适用于正常施工场合,

可采用机械泵灌浆,也可手动灌浆。目前适用于直径在 12mm~25mm 钢筋的灌浆连接。

2) CGMJM-VI 低温型灌浆料,主要用于温度较低时(比如 5℃~以下,

甚至在-10℃)还需要施工的场合。该型料在 5℃以下使用时,要与厂家

沟通,制定专门的工艺。在日平均气温低于 0℃时,需要辅助加热保温

措施。该型料在常温下使用时,可操作时间较短(低于 30 分钟),只推

荐用于小批量手动灌浆、快速抢工期的场合。

3) CGMJM-Ⅷ 型超高强灌浆料,常温下可操作时间 60 分钟,主要

用于大直径钢筋(≥28mm)的连接,机械泵送、手动灌浆均可。

2

施工操作工艺及操作要点

2.1 半灌浆连接在现场安装工艺流程图

连 接 部 位 检 查

2.2 半灌浆连接在现场安装操作工艺及要求

工序 主要环节 控制要求 图示 钢筋位置检验模板 构 件 吊 装 固 定

分 仓 与 接 缝 封 堵

灌 浆 料 制 备 灌 浆 料 检 验

灌 浆 连 接

灌 浆 后 节 点 保 护

1、连接 1.1 连接钢筋 检验下方结构伸出的连接钢筋的位置和 部位检 检查 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见附件 1 表 1)。 查处理 钢筋位置偏差不得大于±3mm(可用钢筋 位置检验模板检测);钢筋不正可用钢管套 住掰正。 长度偏差在 0~15mm 之间;钢筋表面干净, 无严重锈蚀,无粘贴物。 填写检查记录表(附件 4 表1)。 1.2 构件连接 构件水平接缝(灌浆缝)基础面干净、 面检查 无油污等杂物。 高温干燥季节应对构件与灌浆料接触的 表面做润湿处理,但不得形成积水。 填写检查记录表(附件 4 表1)。 2、构件 2.1 构件吊装 在安装基础面放置可调垫铁(约 20mm 厚, 吊装固 与固定 金属制品)并调平,构件吊装到位。 定 安装时,下方构件伸出的连接钢筋均应 插入上方预制构件的连接套筒内(底部套 筒孔可用镜子观察),然后放下构件,校准 构件位置和垂直度后支撑固定。 垫铁组 3、分仓 3.1 分仓 与接缝 封堵 采用电动灌浆泵灌浆时,一般单仓长度 不超过 1m。在经过实体灌浆试验确定可行 后可延长,但不宜超过 3m。仓体越大,灌 浆阻力越大、灌浆压力越大、灌浆时间越 长,对封缝的要求越高,灌浆不满的风险 越大。 采用手动灌浆灌浆时,单仓长度不宜 超过 0.3 m 。 分仓隔墙宽度应不小于 2cm,为防止遮挡 套筒孔口,距离连接钢筋外缘应不小于 4cm。

分仓时两侧须内衬模板(通常为便于抽 出的 PVC 管),将拌好的封堵料填塞充满模 板,保证与上下构件表面结合密实。然后 抽出内衬。 分仓后在构件相对应位置做出分仓标 记,记录分仓时间,便于指导灌浆。 填写分仓检查记录表(详见附件 4 表 2)。 3.2 封堵通用 对构件接缝的外沿应进行封堵。 要求 根据构件特性可选择专用封缝料封堵、 密封条(必要时在密条外部设角钢或木板 支撑保护)或两者结合封堵。 一定保证封堵严密、牢固可靠,否则压 力灌浆时一旦漏浆处理很难。 3.3 用专用封 使用专用封缝料(座浆料)时,要按说 缝料封堵 明书要求加水搅拌均匀。 封堵时,里面加衬(内衬材料可以是软 管、PVC 管,也可用钢板),填抹大约 1.5~2cm 深(确保不堵套筒孔),一段抹完后抽出 内衬进行下一段填抹。段与段结合的部位、 同一构件或同一仓要保证填抹密实。 填抹完毕确认干硬强度达到要求(常温 24 小时,约 30MPa)后再灌浆。 (座浆料使用详见附件 3) 3.4 用密封带 在剪力墙靠 EPS 保温板的一侧(外侧) 封堵 封堵可用密封带封堵。密封带要有一定厚 度,压扁到接缝高度(一般 2cm)后还要有 一定强度。密封带要不吸水,防止吸收灌 浆料水分引起收缩。 密封带在构件吊装前固定安装在底部基 础的平整表面。 必须采用经过接头型式检验,并在构件 厂检验套筒强度时配套的接头专用灌浆材 料。JM 配套灌浆料型号是 CGMJM-Ⅵ泵送型。 严禁使用未经上述检验的灌浆材料。 分仓隔墙,宽≥20mm 封缝,宽 15~20mm 封缝料 内衬 密封带 抹子 4、灌浆 4.1 选型 料制备 4.2 施工准备 准备灌浆料(打开包装袋检查灌浆料应 无受潮结块或其它异常)和清洁水; 准备施工器具:①测温仪,②电子秤和 刻度杯, ③不锈钢制浆桶、水桶,④手提 变速搅拌机,⑤灌浆或⑥灌浆泵;流动 度检测⑦截锥试模、⑧玻璃板 (500*500mm)、⑨钢板尺(或卷尺),以及 强度检测⑩三联模 3 组。 上述工具参数详见附件 2 附表 1、2、3。 采用灌浆泵时应有停电应急措施。 严格按本批产品出厂检验报告要求的水 料比(比如 11%,即为 11g 水+100g 干料) 用电子称分别称量灌浆料和水。也可用刻 度量杯计量水。 先将水倒入搅拌桶,然后加入约 70%料, 用专用搅拌机搅拌 1~2 分钟大致均匀后, 再将剩余料全部加入,再搅拌 3~4 分钟至 彻底均匀。 搅拌均匀后,静置约 2~3 分钟,使浆内 气泡自然排出后再使用。(详见附件 2) 4.3 制备灌浆 料浆料 量杯精确加水

5、灌浆 5.1 流动度检 每班灌浆连接施工前进行灌浆料初始流 料检验 验 动度检验,记录有关参数(详见附件 4 表 2), 流动度合格方可使用。 环境温度超过产品使用温度上限(35 度) 时,须做实际可操作时间检验,保证灌浆 施工时间在产品可操作时间内完成。 5.2 现场强度 根据需要进行现场抗压强度检验。制作 检验 试件前浆料也需要静置约 2~3 分钟,使浆 内气泡自然排出。 试块要密封后现场同条件养护。 (详见附件 2) 6、灌浆 6.1 灌浆孔出 在正式灌浆前,逐个检查各接头的灌浆 连接 浆孔检查 孔和出浆孔内有无影响浆料流动的杂物, 确保孔路畅通。 测流动度 强度试块 6.2 灌浆 用灌浆泵()从接头下方的灌浆孔处 向套筒内压力灌浆。 特别注意正常灌浆浆料要在自加水搅拌 开始 20~30 分钟内灌完,以尽量保留一定 的操作应急时间。 注意 1:同一仓只能在一个灌浆孔灌浆, 不能同时选择两个以上孔灌浆; 注意 2:同一仓应连续灌浆,不得中途停 顿。如果中途停顿,再次灌浆时,应保证 已灌入的浆料有足够的流动性后,还需要 将已经封堵的出浆孔打开,待灌浆料再次 流出后逐个封堵出浆孔。 6.3 封 堵 灌 接头灌浆时,待接头上方的排浆孔流出 浆、排浆孔, 浆料后,及时用专用橡胶塞封堵。灌浆泵 巡视构件接 ()口撤离灌浆孔时,也应立即封堵。 缝处有无漏 通过水平缝连通腔一次向构件的多个接 浆 头灌浆时,应按浆料排出先后依次封堵灌 浆排浆孔,封堵时灌浆泵()一直保持 灌浆压力,直至所有灌排浆孔出浆并封堵 牢固后再停止灌浆。如有漏浆须立即补灌 损失的浆料。 在灌浆完成、浆料凝前,应巡视检查 已灌浆的接头,如有漏浆及时处理。 6.4 接头充盈 度检验 灌浆料凝固后,取下灌排浆孔封堵胶塞, 检查孔内凝固的灌浆料上表面应高于排浆 孔下缘 5mm 以上。 电动泵灌浆 封堵出浆口 凝固浆料上表面 ≥5mm 灌浆完成后,填写灌浆作业记录表(见 附件 4 表 2)。 记录 发现问题的补救处理也要做相应记录。 7、灌浆 7.1 构件扰动 灌浆后灌浆料同条件试块强度达到 后节点 和拆支撑模 35MPa 后方可进入下后续施工(扰动)。 保护 架条件 通常,环境温度在: 15℃以上,24 小时内构件不得受扰动; 5℃~15℃,48 小时内构件不得受扰动; 5℃以下,视情况而定。如对构件接头部 位采取加热保稳措施,要保持加热 5℃以上 至少 48 小时,期间构件不得受扰动。 拆支撑要根据设计荷载情况确定。 6.5 灌浆施工

3 其他使用前必须知悉的事项及安全、环保

3.1 灌浆料应储存于通风、干燥、阴凉处,应注意避免阳光长时间照射。

3.2 气温高于 30℃,制浆拌合水应避免阳光长时间照射,水温应尽量控制在 25℃以下;搅拌

设备和灌浆泵()等器具也要在使用前用水润湿、降温;浆料搅拌时也应避免阳光直射。对灌

浆构件表面,也应预先润湿降温。

3.3 手动灌浆为针管状,靠人力将浆料压入接头套筒内,适用于单个或少数接头逐一灌浆;

电动灌浆泵适用于采用联通腔方式对同一仓体的多个接头进行灌浆(见分仓要求)。使用电动灌浆

泵灌浆时,需要有停电应急措施,以防灌浆过程中突然停电造成构件灌浆连接中途停止。

3.4 雨雪天气,不宜进行灌浆施工。

3.5 对多个连通接头灌浆时,禁止从两个灌浆口同时灌浆,以防窝气而造成连通腔不能充满。

3.6 在灌浆过程中,如发现浆料灌注阻力较大,确认无法继续灌浆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记

录情况,分析原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

3.7 灌浆完成后,根据现场同条件灌浆料试块强度和施工方案要求,确定拆除构件固定支撑 时间。

3.8 现场灌浆料检验试块应采用同现场搅拌工艺拌制的浆料制做。施工验收用试块,在浆料

凝固后从放在标准室进行标准养护;用于指导施工用试块(比如确定拆除支撑时间)应密封或水

养在与构件相同的温度环境下。

3.9 灌浆完毕,立即用水清洗搅拌机、灌浆泵、灌浆等器具,禁止干固后的浆料再混入新

拌制的浆料中。

3.10 CGMJM 系列灌浆料规定了有效期,超出有效期的产品不得使用。

3.11 现场灌浆施工人员须经本公司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JM 水泥灌浆钢筋连接技术操

作上岗证》后,方可持证进行灌浆施工作业。

3.12 安全事项:每个工艺环节操作时一定要保证安全。凡带电设备,严格按电器通用要求和

设备使用说明要求操作、管理。操作人员要接受安全培训并接受工厂和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

3.13 环保事项:使用操作本产品时产生的废弃物要按要求处理回收。现场剩余、遗撒和泄露

的干料或浆料要随时收集处理。

附件 1 灌浆安装工艺技术参数及灌浆连接质量检验

灌浆安装工艺技术参数及灌浆连接质量检验

一、现场灌浆施工工艺技术参数

1、墙、柱用半灌浆接头施工工艺参数见表 1.

1 墙、柱用半灌浆接头施工工艺参数 表 接头规格 GT/CT12 GT/CT14 GT/CT16 CT18 CT20 CT22 钢筋规格 d 12 14 16 18 20 22 钢筋灌浆锚固 96+150 112+150 128+150 144+150 160+150 176+150 长度(mm) 套筒内灌浆料干 0.11 0.15 0.19 0.22 0.27 0.34 料理论用量(kg) 备注 填充单位体积的灌浆料干粉用量按 2.1kg/L 计算(CGMJM-VI 泵送型灌浆料)

2、梁用全灌浆接头施工工艺参数见表 2.

CT25 25 200+150 0.44 接头规格 套筒外径 D(mm) 套筒总长度(mm) 钢筋插入深度(mm) 套筒内干料理论用量(kg) 备注 表2 梁用全灌浆接头施工工艺参数 CT20H CT22H CT25H φ46 φ50 φ55 320 350 400 140+150 154+150 175+150 0.47 0.57 0.81 填充单位体积的灌浆料干粉用量按 2.1kg/L 计算(CGMJM-VI 泵送型灌浆料)

二、现场灌浆施工质量检验项目及要求

【说明】由于目前建设部灌浆连接技术规程正在编制中,下列检验为本企业结合行业标准编

制精神推荐建议。具体检验验收可根据客户及项目当地具体要求进行。

1、 灌浆料进场检验

灌浆料进场时,应重点对灌浆料拌合物(按比例加水制成的浆料)30min 流动度、1d 抗压强

度、28d 抗压强度、3h 竖向膨胀率、24h 与 3h 竖向膨胀率差值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 JG/T408

《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同一批号的灌浆料,检验批量不应大于 50t。

检验方法:每批按 JG/T408《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的有关规定随机抽取灌浆料制作试件

并进行检验。

2、工艺检验

灌浆施工前,应对不同钢筋生产企业的进场钢筋进行接头工艺检验;施工过程中,如更换钢

筋生产企业、或同生产企业生产的钢筋外形尺寸与已完成工艺检验的钢筋有较大差异时,应补充

工艺检验。

1)工艺检验一般应在预制构件生产前进行。如现场灌浆施工单位与工艺检验时的灌浆单位不

同,灌浆前应再次进行工艺检验。

2)工艺检验应模拟施工条件制作接头试件,并按接头提供单位提供的施工操作要求进行。

3)每种规格钢筋应制作 3 个对中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并检查灌浆质量。

4)每个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和 3 个接头试件残余变形的平均值应符合 JGJ107 中对Ⅰ级接头

的相关规定;

5)第一次工艺检验中 1 个试件抗拉强度或 3 个试件的残余变形平均值不合格时,可再抽 3

个试件进行复检,复检仍不合格判为工艺检验不合格。

3、 灌浆料现场检验

灌浆施工中,需要检验灌浆料的 28d 抗压强度并应符合 JG/T408 有关规定。用于检验抗压强

度的灌浆料试件应在施工现场制作、实验室条件下标准养护。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取样不得少于 1 次,每楼层取样不得少于 3 次。每次抽取 1 组

40mm×40mm×160mm 的试件,标准养护 28d 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4、灌浆接头外观检查

对灌浆接头 100%进行外观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灌浆、排浆孔口内灌浆料充满状态。

合格要求:灌浆口处(下口)灌浆料应为充满;排浆口处的灌浆料上表面应高于排浆孔下缘 5mm。

5、 灌浆接头抗拉强度检验

如果在构件厂检验灌浆套筒抗拉强度时,采用的灌浆料与现场所用一样,试件制作也是模拟

施工条件,那么,该项试验就不需要再做。否则就要重做,做法如下:

检查数量:同一批号、同一类型、同一规格的灌浆套筒,检验批量不应大于 1000 个,每批

随机抽取 3 个灌浆套筒制作对中接头。

检验方法: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拉伸试验。

【说明】为缩短试验周期,在 28 天内,只要同步灌浆料试块强度达到 85MPa 就可送检。

检验结果应符合 JGJ107 中对Ⅰ级接头抗拉强度的要求。

附件 2 接头灌浆料使用说明书

CGMJM-Ⅵ型(泵送型)接头灌浆料使用说明书

1 特点及适用范围

CGMJM-Ⅵ(泵送型)接头灌浆料是专门用于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水泥基灌浆材料,本产品集

料颗粒小、流动度大、早期强度高、经时性好,适用于各种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建筑预制构件的钢

筋连接,也可用于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植筋、加固、结构缝隙填充等。

2 主要技术指标

本产品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项 目 流动度,mm 初始 60 min 1d 3d 28d 竖向膨胀率,% 氯离子含量,% 泌水率,% 3h 24h 与 3h 之差 性能指标 ≥300 ≥260 ≥35 ≥60 ≥85 ≥0.02 0.02~0.5 ≤0.03 0 抗压强度,MPa 材料进场,根据相关标准经过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现场一般检验流动度和强度,常用

检验工具模具见本节附表 3.

相关行业标准:JG/T408-2013《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

3 使用方法

3.1 施工准备

3.1.1 需要准备的工具和材料。

称水、称料用地秤(电子)、量杯,温度计,冲击钻式砂浆搅拌机,灌浆泵(或灌浆),水

桶等。见本节附表 1、2。

3.1.2 基础处理

灌浆前,构件与灌浆料接触的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油污、粘贴物、浮物等;将构件灌浆

表面润湿且无明显积水;封堵灌浆接缝口,保证灌浆时不漏浆。

3.1.3 高温施工准备

气温高于 30℃时,灌浆料应储存于通风、干燥、阴凉处,应避免阳光长时间照射。

夏天当阳光照射,预制构件表面温度远高于气温。当构件表面温度高于 30℃时,应预先采取

润湿等降温措施。

拌合水水温应控制在 25℃以下,尽可能现取现用。

搅拌机和灌浆泵(或灌浆)、搅拌桶等施工机具也应存放在阴凉处,使用前应用水降温并润

湿,搅拌时应避免阳光直射。

3.2 施工工艺

3.2.1 灌浆施工步骤

1) 测量并计算需灌注接头数量或灌浆空间的体积,计算灌浆料的用量(按 2.1 吨/立方米计 算)。CGMJM-Ⅵ型泵送钢筋接头灌浆料拌合水以重量计,加水量必须严格根据随产品提供的出厂检

测报告计算得出(报告给出数据为水料比,如水料比为 10.6%,即 10Kg 公斤干料加入 1.06Kg 水)。

拌合水必须秤量后加入,精确至 0.01kg。

2) 拌合用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3) 搅拌机、灌浆泵就位后,首先将全部拌合水加入搅拌桶中,然后加入约 70%的灌浆干粉

料,搅拌至大致均匀(约 1~2 分钟),最后将剩余干料全部加入,再搅拌 3~4 分钟至浆体均匀。

搅拌均匀后,静置 2~3 分钟排气,然后注入灌浆泵(或灌浆)中进行灌浆作业。

4) 灌浆时,套筒的排浆孔溢出砂浆应立即封堵灌浆孔和排浆孔。

5) 多个接头连通灌浆时,依接头灌浆或排浆孔溢出砂浆的顺序,依次将溢出砂浆的排浆孔

用专用堵塞塞住,待所有套筒排浆孔均有砂浆溢出时,停止灌浆,并将灌浆孔封堵。

6) 灌浆完毕,立即用水清洗搅拌机、灌浆泵(或灌浆)和灌浆管等器具。

3.2.2 注意事项

1) CGMJM-Ⅵ型泵送钢筋接头灌浆料可在 5℃~40℃下使用。灌浆时浆体温度应在 5℃~30℃范

围内。灌浆时及灌浆后 48 小时内施工部位及环境温度不应低于 5℃。如环境温度低于 5℃时,需

要加热养护,低温施工时应单独制定低温施工方案。

2) 搅拌完的砂浆随停放时间延长,其流动性降低。如果拌合好后没有及时使用,停放时间

过长,需要再次搅拌恢复其流动性后才能使用。正常情况自加水算起应尽可能在 30 分钟内灌完。

3) 一个构件连接的接头一次需要的灌浆料用量较多(超过一袋 20Kg 时),应计算灌浆泵工

作效率,考虑分次搅拌、灌浆,否则会因搅拌、灌注时间过长,浆体流动度下降造成灌浆失败。

4) 严禁在接头灌浆料中加入任何外加剂或外掺剂。

5) 现场同期试块检验。为指导拆模及控制扰动,可在灌浆时用三联强度模做同期试块。制

作好的试块要在接头(构件现场)实际环境温度下放置并必须密封保存(与接头内灌浆料类似条 件)。

类型 型号 适用范围 电源 额定流量 额定压力 料仓容积 附表 1 灌浆泵及灌浆 电动灌浆泵 JM-GJB 5 型 通过水平缝连通腔对多个接头的灌浆 3 相,380V/50Hz 5 升/分钟(泵送水) 2.6 升/分钟(泵送 CGMJM-VI 泵送型灌浆料) 1.2 MPa 料斗 20 升 手动灌浆 ----- 单个接头的灌浆或剪力墙通过水平缝连通腔不长 于 30cm 内的少量接头的灌浆 无 手动 - 腔 0.7 升 图片 附表 2 手持电动搅拌机、电子称、测温计及搅拌桶 名称 冲击转式砂浆搅拌机 功率:1200~1400W; 转速:0~800rpm 可调; 电压:单相 220V/50Hz; 搅拌头:片状或圆形花栏 浆料搅拌 电子称、刻度杯 称量程:30~50Kg 感量精度:0.01Kg 刻度杯:2L、5L 精确称量干料及水 测温计 搅拌桶 Φ300*H400, 30 升,平底筒 最好不锈钢制 搅拌浆料 主要参数 - 用途 测环境温度及浆温 图片

附表 3 灌浆材料流动度及强度检测工具

工具名称 规格参数 上口×下口×高 Φ70mm×Φ100mm×60mm 长×宽×厚 500mm×500mm×6mm 长×宽×高 40mm×40mm×160mm 三联 照片 检测项目 流动度检测 圆截锥试模 钢化玻璃板 抗压强度检测 试块试模

附件 3 座浆料(高强封缝料)使用说明书

JM-Z 座浆料使用说明书

1 特点及适用范围

JM-Z 座浆料也称高强封堵料,是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封堵密封的水泥基材料,具 有强度高、干缩小、和易性好(可塑性好,封堵后无坍落)、粘接性能好、方便使用的特点。 2 性能指标

技术指标 试验标准 项 目 胶砂流动度,mm 130~170 GB/T 2419 1d≥30 抗压强度,MPa GB/T 17671 28d≥50 a.适用温度为 5℃以上,现场随用随搅拌。 b. 搅拌时严格按照检验报告给出的加水率加水,须采用强制搅拌方式搅拌,搅拌时 间为 3~5min,充分搅拌均匀。若采用人工搅拌,可适当提高加水率,但不应超过检 使用注意事项 验报告给出的加水率上限。 c. 搅拌完成的座浆料尽量在 20min 内使用。 d. 搅拌后放置时间过长,失去塑性(攥捏不能成团)的砂浆不允许再使用。 e. 封堵作业完成后不可扰动,抹压完成 24h 后,可进行构件连接灌浆作业。 3 推荐的封堵工艺 3.1 封缝

预制构件吊装固定后,对需要灌浆的接缝外檐进行封堵。封堵前,先用水将封堵部位润湿。 封堵深度(宽度)一般在 15~20mm,封堵高度为接缝高度。

封堵时,为填抹密实并防止封堵过深堵住套筒里孔,需要里侧需要加内衬。内衬材料可以是 略小于接缝高度的 PVC 管或橡胶带,也可以直接用类似抹子的钢板做内衬。封堵完毕后,及时将 内衬抽出,抽出内衬时尽量不扰动抹好的封堵料。注意分段施工的封堵料接缝处要密实。

封堵施工示意图如下。

3.2 分仓

用封堵料可以分仓。根据灌浆工艺确定分仓部位。 分仓在构件安装固定后进行。

分仓用封堵料宽度≥20mm,封堵高度为接缝高度。

分仓施工时,要在两侧加内衬 PVC。用专用适宜的工具将封堵料塞入两内衬中间,保证塞满 充填密实后,抽出内衬。

分仓示意图如下。

附件 4 检验记录表

表1 构件连接基础面检查记录表

工程名称 施工部位 检验结果 检查日期 基础表面情况 钢筋伸出长度 和位置 分仓示意图 分仓操作时间: 月 日 时 备注 质检人员: 记录人: 日期: 年 月 日

注:记录人根据构件基础面钢筋位置、数量和分仓情况画出草图(表中图为参考),检验后将结果

在图中相应位置做标识,合格的打“∨”,不合格时打“×”,并在备注栏加以标注。

表 2 灌浆施工记录表

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部位(构件编号) 施工日期 年 月 日 时 灌浆料批号 环境温度 ℃ 使用灌浆料总量 Kg 材料温度 ℃ 水温 ℃ 浆料温度 ℃(不高于 30℃) 水料比 搅拌时间 min 流动度 mm 水: Kg; 料: Kg (加水率) 检验结果 墙: 灌浆口、排浆口 示意图 柱: 北 西 东 南北南 西 备注 质检人员:

记录人: 日期: 年 月 日

注:记录人根据构件灌浆口、排浆口位置和数量画出草图(表中图为参考),检验后将结果在图中

相应灌、排浆口位置做标识,合格的打“∨”,不合格时打“×”,并在备注栏加以标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