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课堂在企业 实践出真知

课堂在企业 实践出真知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12年暑假赴企业实践锻炼总结

机电工程系 付元增

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造就一支“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推进学院特色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院于2012年6月发文,号召教师暑期下企业实践锻炼,这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是以市场为导向,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我积极响应学院号召,暑假期间深入到濮阳贝英数控机械设备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实践锻炼,在这段时间里受益匪浅,感悟颇多,现将实践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及身临其境的体会汇成文字,作一总结。

一、实践目的与目标

(一)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高职学院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专业课教师,首先自己必须具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才能教好学生,这就要求自己踏踏实实从生产一线做起,抓住一切机会自己动手操作,积累经验,切实提高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具体目标是参加企业的技术改造、设备的安装调试、电气设备故障检修等工作,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也对以前所教理论课程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使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大大增强。

(二)熟悉企业生产流程,了解行业现状与发展方向。

根据专业建设实际,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带着问题和研究项目赴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和运行规律,掌握企业各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获取最新的技术信息,及时将企业的“新观念、新技术、新工艺 ”

1

引入教学过程,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将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把行业现状和特点如实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尽早与社会接轨,避免学生走出校门,与行业实际脱离太远,从而产生种种不适应。

(三)通过企业实践锻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教师下企业锻炼,了解了目前行业、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就业状况,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掌握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要求,返校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同时根据企业要求与工作过程特点,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根据企业对员工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沟通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服务意识、敬业精神的要求,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实践过程

(一)了解实践企业

2012年6月21日,我们机电工程系9名教师在系主任李利珍的带领下来到濮阳贝英数控公司,受到王自军总经理的热情欢迎。在公司会议室,王总向我们介绍了贝英公司的创立、现状及发展规划,他一再强调公司拥有一流的技术设备,但公司的发展壮大更需要大量的、熟练的技术工人。会后王总带领我们参观了公司的新、老两个厂区,他说公司近几年发展迅速,老厂区发展空间有限,公司的未来在新厂区,目标是“让贝英走遍中国,让贝英走向世界”。

通过参观,我们对贝英数控的生产、管理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公司成立于2000年,

2

主要设计、生产制造轴承套圈和滚子磨超加工专用设备。公司的主要用户有SKF、TOYOTA、瓦轴、洛轴、万向集团、比亚迪汽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产品出口俄罗斯、乌克兰、印度、韩国等国家。公司近年来荣获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 “创新型科技试点企业”、 “河南省诚信民营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拜师学艺

2012年6月25日,我们一行9人穿着工作服,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拜师学艺,开始了在贝英数控的实践锻炼。

我和张珺老师一个小组,跟随韩师傅学习电气安装。数控机床是一种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机械设备,它的核心是电气程序控制,包括控制线路(线路连接)、控制设备(变频器、接触器、操作面板、操作手柄等)。我们首先从最简单的开始学起—控制线路板的布线和接线。从工具的正确使用到线的长度、布局、线头的处理及连接位置,韩师傅都是先示范再手把手的指导,原来以为很简单的工作,开始竟是手忙脚乱,连接的线也是一团乱麻,再看看韩师傅和他的工友们,眼到手到,异常熟练,布线也是井然有序,自己顿时汗颜,真切感到理论固然重要,技能必不可少,技能必须提高。体会还不止这一点,韩师傅和他的工友们那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才是最可贵的,哎!需要学习的东西真是太多了。

学艺是艰苦的,进步是明显的,短短五天,在韩师傅的示范、帮助指导下,我们就初步掌握了控制线路板的制作技术:看懂图纸→找准位置,选择对应元件安装到位(变频器、变压器最后才安装)→选择连接导线(按图纸要求)→比照元件间距离截取导线(既节省材料又使得线路板简洁、有序)→对截取导线做两端线头脱皮处理(此项可看出对工具的熟练使用程度)→打码机打出导线接线编码并安装就位(两端均有)→导线在对应元件间

3

连接(此项最为关键,不仅要求元件之间连接无误,而且接线必须牢固、可靠,须特别小心)→连接线按图纸要求的路径布局。这样的连接线数量众多,操作重复且有序,工作枯燥亦劳神。

(三)顶岗实践

通过几天的看、学、练,到2012年7月2日,韩师傅便让我们进行控制线路板安装制作了。一大块光洁原料板,在我手里慢慢变成密密麻麻、错落有致、规范可靠的线路板,其间还镶嵌大大小小的电气设备(接触器、变频器、开关电源、电抗器、变压器等),真有点在白纸上作画的满足。看着亲手做出的东东,成就感油然而生,韩师傅也替我高兴,但是我也深知,这耗费了我六天心血的成品在工人师傅手里只需两天,仍需努力啊!

经验在实践中积累,技能在实践中提高。第二块线路板的安装制作已不再手忙脚乱,错误、失误明显减少,一些连接技巧也逐渐掌握,操作起来虽不像韩师傅那般得心应手,确也顺利多了。四天之后,第二块线路板大功告成,这凝聚了我心血、汗水的成果,走线更合理,布局更规范。

接下来就要跟随韩师傅对控制线路板进行安装调试了,这是这次实践锻炼的主要内容,也是对我前期工作成果的一个检验。控制线路板的外接线头近百个,对口连接马虎不得。这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我们在机床上爬上爬下,集线穿管、内联外接

连续两天都是汗水湿透工作服,终于可以通电调试了,高兴之余也不免担心,韩师傅倒是信心满满。合闸通电,指示灯亮了,没有故障警示,一切正常。韩师傅在操作界面输入数据开始调试,调试按操作规程进行,动作要求准确、规范。我认真记录,记录下师傅的操作顺序、操作内容、操作要领。通过三天的辛苦劳作,联机统调均显示正常,安装调

4

试一次成功,我们都很兴奋。韩师傅告诉我,通电联调费心费力,往往数次才能成功,有时更需数天,考验人的细心、耐心。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我按照韩师傅的示范记录,自己动手,操作,谨记规程、要领,反复数次通电调试,力求熟练、准确、规范。

从2012年6月21日进厂到2012年8月5日实践锻炼结束,短短一个多月,我们都在重复着制作控制线路板—联机通电调试工作,尽管过程单调、枯燥,尽管天气酷热难耐,我们都坚持了下来。学习欲望强烈,工作热情不减,锻炼了自己,丰富、提高了自我,身临其境,感触颇多,收获也很多。

三、实践体会

(一)通过实践锻炼,对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有了新认识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它既遵循文化传统,又在企业经营实践中不断革新,它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其核心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的培育,是企业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企业精神是企业之魂,是全体员工认同并信守的理想目标、价值追求、意志品质和行动准则,它的具体表现是:团队精神——领导与员工之间精诚合作,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才能促进企业目标顺利实现,才具有竞争力;人本精神——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有一致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向心力,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职业精神——对待工作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甘于奉献。爱岗就要敬业,敬业就要精业;创新精

5

神——勇于探索,勇于改革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实干精神——不说空话,不喊口号,脚踏实地,唯实务实,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值得我们学院及学院全体教师借鉴、学习,以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在今后的发展中更有活力,更具竞争力。

(二)通过实践锻炼,提高了专业技能

下企业锻炼学习,了解了企业的生产实际,也带着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请教,增强了我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了专业技能。实践中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虽然丰富,但是具体到企业中差距还是很大,同样,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在学生身上,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把原来的“双证”改为“双能”,既有理论教学能力,又有实践教学能力,成为符合高职教育需求的真正“双师”素质教师。一个多月的实践时间固然不能深入熟练的进行实践操作,但是重要的是为以后的实践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实用的参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做到融会贯通,可以大大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为今后实践教学改革开拓了思路。

(三)通过实践锻炼,提高了对人才培养的认识

下企业锻炼学习,不仅使自己体验到了企业工作的艰辛,更重要的是熟悉了企业相关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发现了教学内容和实际职业工作需求的脱节,了解了企业生产、管理情况,获取最新的技术信息,并了解了企业对学生素质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这些对今后教学改革很有帮助,对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体会到教学与企业之间的差距,了解到当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为以后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工作中能有进一步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使我对

6

于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四)通过实践锻炼,增强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作为教师,学生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就是我们的产品,只有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能为社会所用的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原来在工作中存在的懈怠思想一扫而空,要增强爱岗敬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高度责任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把在企业中所学到的吃苦耐劳,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同时,要把这种精神传播给学生,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五)通过实践锻炼,改变了思想观念,提高了学习技能积极性

在没有下企业实践锻炼时,虽然知道自己的专业知识已经过时或严重不够,但是在现行教学管理模式下失去了积极性和学习劲,想到企业管理的压力和工厂工作的辛苦,心中不免有畏难情绪,所以到企业实践锻炼积极性不高。到企业进行学习实践锻炼后才知道,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亟待提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要,同时也为工人师傅的精湛操作技能与敬业精神所折服,彻底改变了我的思想观念,激发自己学习专业技能积极性。

(六)通过实践锻炼,培养了团结协作、乐观向上的精神

深入企业锻炼学习,不仅感受到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严格且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同时也受到了企业精神、文化的熏陶。员工之间那种互帮互学、互助互爱、团结协作、乐观豁达的氛围深深感染了我,身处这样一个集体中,早已

7

忘却了天气的炎热、工作的艰辛、生活的烦恼。“乐在其中”,在工作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努力工作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曾经向往而一直欠缺的吗?

通过暑期下企业实践锻炼,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并对企业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高职教育需要更多的“双师型”教师,它警示我们,只讲理论是不行的,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职业技能,成为合格的劳动者才是最关键的;它要求我们到企业去,到生产一线去,经历实践锻炼,充实自己,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让学生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技能,能够与社会、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我会认真总结此次企业实践的点点滴滴,并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去,完善自己。

这次暑期实践锻炼虽然结束了,但它不是终点,我会继续努力,再学习,再实践,再提高!

2012.9.2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