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来源:华佗小知识
受力分析专题

一、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1.明确研究对象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整体)。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洁地得到解决。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既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

2.隔离研究对象,按顺序找力

把研究对象从实际情景中分离出来,按先已知力,再重力,再弹力,然后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最后其它力的顺序逐一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并画出各力的示意图。

3.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

画受力图时,只能按力的性质分类画力,不能按作用效果(拉力、压力、向心力等)画力,否则将出现重复。

二、典型例题

1.分析满足下列条件的各个物体所受的力,并指出各个力的施力物体.

F

(3)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1)沿水平草地滚动的足球 (2)在力F作用下静止水 运动的物体球 平面上的物体球

V

F

(6)沿粗糙的天花板向右(4)在力F作用下行使在 运动的物体 F>G 路面上小车

2.对下列各种情况下的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

V V

(1)沿斜面下滚的小球,

(2)沿斜面上滑的物体A

接触面不光滑.

(接触面光滑)

F A V A F V A A A (3)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

A A (4)在力F作用下静止

在斜面上的物体

(5)各接触面均光滑

(6)沿传送带匀速上滑的物块A

四、课堂练习

1. 对下列各种情况下的物体A、B进行受力分析,在下列情况下接触面均不光滑.

A A F A v

A F (5)静止在竖直墙面

F (1)A静止在竖直

(2)A沿竖直墙面下滑 (4)静止在竖直墙面

轻上的物体A

A (6)向上爬杆的运动员

(8)静止 滑小球

(7)光

2.对下列各种情况下的A、B进行受力分析(各接触面均不光滑)

A 1)A、B同时同速向右行F A

B (2)A、B同时同速向右行使向 B F F 使向

(3)A B

A、B静止

A (5)均静止B

(6)均静止

(7)均静止

A

A (10)小球静止时的结点A

(11)小球静止时的结点A

5、分析下列物体所受的力(竖直面光滑,水平面粗糙)

轻上的物体A

A B (8)静止

BB A A

五、课后作业:

1、分析各物体的受力情况

(1)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的物体 (2)随传送带一起由静止向右运动的物体

(3)向上运动的物体 (4)向下运动的物体 (5)空中飞行的足球

(6) A静止且各接触面光滑

A

(7) 放在斜面上相对斜面静止和向上运动、向下运动的物块

(8)静止的球 (9)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块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

人和木块的受力

V A

A

∟ A

v v

2、如图所示,分析电梯上的人受力。 A v

(2)刚踏上电梯的瞬 (1)随电梯匀速

间的人

一、选上升的人 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马拉车前进,马先对车施力,车后对马施力,否则车就不能前进 B.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相互作用的物体一定接触 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论作用点在什么位置,产生的效果均相同 D.某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2.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 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3.铅球放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关于铅球和地面受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坚硬没发生形变

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铅球也发生了形变

C.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铅球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D.铅球对地面的压力即为铅球的重力 4.有关矢量和标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都叫矢量

B.矢量的大小可直接相加,矢量的方向应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C.速度是矢量,但速度不能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速度,因为物体不能同时向两个方向运动 D.只用大小就可以完整描述的物理量是标量 5.关于弹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必有弹力的作用 ②通常所说的压力、拉力、支持力等都是接触力,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由电磁力引起的 ③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垂直 ④所有物体弹力的大小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的大小成正比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与支持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 B.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

V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7.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有关,拉力越大,k值越大 B.由弹簧本身决定,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及形变无关 C.与弹簧发生的形变大小有关,形变越大,k值越大

D.与弹簧本身的特性、所受拉力的大小、形变大小都无关 二、实验: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三、计算:

1.如图所示,传递带与水平面夹角θ=37°,并以v0=10m/s的速度运行着,在传送带的A端轻轻地放一小物体。若已知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0.5,传送带A

2

端到B端的距离S=16m,则小物体从A端运动到B端所需的时间可能是多少?(g=10m/s)

2.如图4-3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GA=20 N的木块A,已知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A=0.4,那么:

图4-3

(1)使木块A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水平拉力F拉为多大? (2)如果再在木块A上加一块重GB=10 N的木块B,如图4-4所示.已知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0.2,那么A、B两木块一起沿桌面匀速滑动时,所需的水平拉力F拉′为多大?

图4-4

3.如图4-5所示,物体A重40 N,物体B重20 N,A与B、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F=32 N时,才能将A匀速拉出,求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图4-5

4.如图4-6所示,在两块完全相同竖直放置的木板中间夹一重为G的木块,在左右两边对木板所施加的压力都等于F,木块静止不动.

图4-6

(1)求两木板对木块施加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

(2)若左、右两边加在木板上的压力均变为2F,两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如何变化?

(3)若左、右两边的压力保持F不变,而使整个装置沿水平、竖直等方向匀速运动,木块所受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如何?方向如何?关于摩擦力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的关系,能得出什么结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