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 通过国家示范院校建设,我们紧密依托市政行业企业,全面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创新了校企合作教育2+1框架下的“工学融合、项目主导、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实践,且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2+1框架”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企业急需大批的懂现代专业技术、懂现代企业管理、知识面宽、技术应用能力强及社会能力及创新能力强的市政专业技术人才。而这正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向行业一线培养高等职业技术性人才,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
市政行业各单位技术人员需求和岗位设置可以归纳为:施工员、测量员、试验员、质检员、监理员、造价员、资料员、安全员等员。
在对市政建设行业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以社会需求为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市政施工生产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市政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市政管道工程、市政道桥工程施工与技术管理等方面专业技能、能在市政行业企业从事施工、管理等职业岗位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2.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对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从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人手,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制定出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工学结合课程的标准;建成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在校内建设了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训平台;在企业建设了满足顶岗实习和就业需要的实习基地。形成了校企合作教育2+1框架下“工学融合、项目主导、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校企合作教育2+1框架就是把高中起点入学的3年制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校内学习,时间为2年,学生在校内学习实施工学结合,使学生通过职业训练,掌握专业技术并形成职业岗位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第二个阶段到企业生产一线,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职业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时间
为一年,以全面提高综合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
校企合作教育2+1的指导思想是,“以企业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本领和职业素质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合格人才”。
校企合作教育2+1框架下“工学融合、项目主导、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遵循职业人才的培养规律,实施人才培养全过程工学结合。按1条主线、2个育人环境、3个系统、4个结合的1234建设思路,见图2。
1——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一条主线;
2——是学校与企业的育人环境;
3——实践教学系统、基础教学系统、素质教育系统三个系统;
4——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教学内容与企业标准、学习与工作4个结合。
二、“工学融合、项目主导、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1.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我们对采用“2+l”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近3年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8%,优良率82%。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爱岗敬业,工作能力强,掌握的专业知识系统、全面和实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2.有效地利用企业教育资源
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除了在业务岗位进行跟班工作之外,还要定期、分专题接受企业有关技术人员的培训。由于企业的技术人员多年在生产一线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掌握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信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习岗位和工程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
3.促进了学生就业
校企合作教育2+1框架下“工学融合、项目主导、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实习所在单位就业的比例约在85%以上,极大地缓解了学生的就业压力,促进了学生的就业工作。毕生生就业率一直保持98%左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就业火带来招生旺,市政专业在校生人数从2006年的40人增加到320人,发展势头非常好。
4.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采用直接外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带领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到实训基地参加新技术培训、承担应用性开发研究课题等方式,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培养,这些教师不但能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受到社会欢迎,而且指导学生实验实训能力强,讲课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受到学生欢迎。
5.促进了专业建设
教师发表教改及科研论文30余篇;完成“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等20余项教学改革课题;获得各类教学成果奖19项(其中黑龙江省教育厅高校应用技术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完成技术科研课题12项;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4门;编写教材11门;有2名教师评为省级名师;1名教师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本专业教学团队2008年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三、结论
“工学融合、项目主导、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明显提高,通过测评结果表明,企业的认可度从87%提高到97%。毕业生质量和社会竞争力明显提高,2008、2009年就业率达到98%以上。这为改变“粗坯式”教育为“成品型”教育探索出了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