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方法
先维修11090改造风巷40米,然后以185度方向施工11090切眼80米与11090改造机巷贯通。
二、规格尺寸
1、11090改造风巷维修规格尺寸
仍采用梯形棚木支架支护。净口2.0m,中高2.0m,棚距0.6m;梁长2.4m,上帮腿长2.6m,蹬劲0.36m/m,下帮腿2.4 m,蹬劲0.25m/m。
巷道顶板及两帮必须采用川杆、荆芭严密闭帮、背顶。川杆间距不大于200m m,直径不少于40m m。架棚时必须使用木楔将棚架打紧背牢。且棚架之间必须打设不少于两组的撑杆。一组打设于棚梁接口处,另一组打设于其下0.4 m处,撑杆规格为50×50×400 mm的方木。
2、11090切眼规格尺寸
11090切眼采用梯形棚木支架支护。净口2.0m,中高2.0m,棚距0.6m;梁长2.4m,两帮腿长2.4m,蹬劲0.25m/m,丢劲0.173m/m。
巷道顶板及两帮必须采用川杆、荆芭严密闭帮、背顶。川杆间距不大于200m m,直径不少于40m m。架棚时必须使用木楔将棚架打紧背牢。且棚架之间必须打设不少于两组的撑杆。
1
一组打设于棚梁接口处,另一组打设于其下0.4 m处,撑杆规格为50×50×400 mm的方木。
三、施工条件 1、装载、运输
人工装煤,一吨偏开口矿车跟掘进工作面。
切眼采用11.4KW内齿轮绞车提升,改造风巷人力推车至西段口,由东区皮带下山皮带拉运至东区煤仓,然后由电瓶车拉运至主井煤仓。
2、通风、防尘 a、通风 1)风量计算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风量: Q掘=
100QCH4KCH410007215120m3/min
C09Q掘: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 m3/min QCH4:掘进工作面沼气最大涌出量 m3/min
依据其附近巷道东皮带下山及11090风、机巷在施工过程中供风量及最大瓦斯含量计算可得,掘进工作面沼气最大涌出量:
QCH4=120m3/min×0.6%=0.72m3/min
2
KCH4:沼气涌出不均衡系数 1.4~2.0
C: 掘进工作面风流中最大允许沼气浓度 1.0%(取0.9%) 〈2〉、按最多工作人数计算风量
Q掘:=4N=4×20=80m3/min
N: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考虑到某些时候检查人员较多,最多人数增加到20人。 (3)、风速校验:
VQ120038m/s S5.20.25m/s[Vmin]<0.38m/s<4m/s[Vmax]
经以上校验,掘进工作面风速符合《规程》中最大风速与最小风速的规定,所以该掘进工作面供风量应取为120m3/min
2)风机选型
根据以上风量计算,采用11kw局部通风机配500mm抗静电、阻燃风筒供风。风机吸风量为145~225 m3/min,满足通风需求。
3)、风机安设位置:风机安设于皮带下山内且距11090改造风巷以上不小于20米。
4)、通风路线
新鲜风流从-270东大巷—东区皮带下山—11090改造风巷—11090切眼
3
乏风由11090切眼--11090改造风巷---11090回风上山一东总回风平巷—东总回风上山——东总回—北风井
b、防尘
(1)、作业人员配戴防尘口罩搞好个体防护。
(2)、掘进工作面安设防尘管路和防尘水幕,坚持洒水灭尘。 防尘水管铺设路线:暗斜井——-270东大巷——东区轨道下山——联络巷——11090改造风巷—11090切眼。
3、 供电:由东区变电所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专用变压器供电,供电电压660伏,并坚持使用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及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
4、安全监测
由矿井安装的KJ70型瓦斯监控系统直接实行24小时连续监测:两台瓦斯传感器,一台安设于掘进工作面且距正前不超过5米,瓦斯报警浓度为1.0%CH4,断电浓度为1.5% CH4,复电浓度为1.0% CH4以下,断电范围为掘进工作面及其回风流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另一台安设于其回风流末端且距11090回风上山10一15米,其报警浓度为1.0% CH4,断电浓度为1.0% CH4,复电浓度为1.0% CH4以下,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其回风流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在施工过程中,掘进工作面的瓦斯传感器随巷道的延深而
4
前移,且保持与工作面的距离不得超过5米。
五、劳动组织与正规作业循环 (一)、劳动组织
采用三八制作业方式,每一小班一循环,循环进尺1.2m,日进3.6m,月进尺30×3.6×0.8=86m,循环率为0.8。
六、质量要求 1、严格按中线施工。
2、净宽:巷道中线至任何一帮间距必须达到设计要求。误差0∽+10mm。
3、净高:净高误差0∽+50mm。
4、构件质量:坑木、川杆、荆芭材质必须符合要求。 5、前倾后仰:支架无前倾后仰现象,
6、棚梁位置:棚梁应垂直于巷道中心线,无歪扭迈步现象,误差不超过60mm,棚梁上面应紧贴顶板。
7、闭帮背顶:按设计要求,川杆、荆芭闭帮背顶严密,无空帮漏顶地段。
8、柱窝深度:柱窝深度不少于200mm,并必须落到实底上,底软时要穿靴。
9、棚梁接口:棚梁接口严密合缝。
10、棚距:棚距误差不得超过设计的50mm 。
5
11、临时道轨:轨距误差不大于10mm,不小于5mm,接头间隙不超过10 mm,内错差不大于5mm,轨枕间距不大于1 m。
12、巷道卫生:设备材料码放整齐,巷道无淤泥、无积水,无杂物,无浮矸积煤;风筒吊挂整齐,且必须做到逢环必挂,无破口,无死弯,接头严密不漏风;电缆必须使用电缆钩吊挂,电缆钩间距3m。
七、防突技术措施 (一)煤与瓦斯突出预兆 1、有声预兆:
(1)、掘进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迎头或前方发出劈裂声、雷声、机声及响煤炮,这些声音由远到近,由小到大,有短暂的也有连续的。 (2)、煤壁发生冲击或震动。
(3)、顶板、两帮压力增大,支架发出断裂声。 (4)、打钻时出现喷煤、喷瓦斯、哨声、风声、蜂鸣声等。
2、无声预兆:
(1)、顶板及两邦压力增大,煤被挤出,棚腿向里挤变形,有时出现顶板下沉或底鼓现象。
(2)、工作面煤壁颤动、塌落、片邦掉渣、煤岩开裂、
6
自行剥落等现象。
(3)、煤层结构发生变化,层理紊乱,煤强度松软或不均匀,煤层光泽暗淡,纹理不清。
(4)、煤层构造方面的变化,煤厚增大,倾角变陡,挤压褶曲、隆起,煤体干燥,顶底板呈阶梯 凸 起、断层等。
(5)、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明显增大,或忽大忽小,有时煤尘增大。
(6)、工作面气温降低,煤壁有发凉感。 (7)、有时在工作面煤壁处,自然形成薄尘云层。 (8)、钻孔变形,打眼时发现塌孔、顶钻、夹钻、煤电钻过负荷等。
当出现以上一种或几种预兆时,工作人员必须立即撤出工作地点,切断电源,并向调度室汇报。
(二)防突技术措施
1、所有参加该掘进工作面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以上煤与瓦斯突出预兆,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以上任何一种煤与瓦斯突出预兆时,班组长、瓦检工必须立即通知掘进面所有工作人员全部撤退到安全地点,并清点人数,立即切断电源,并报告调度室,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7
2、掘进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并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3、在生产过程中,防突科要对工作面的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经常的预测预报,经瓦斯解吸仪检测,如钻孔钻屑瓦斯解吸指标值Δh2≥20mmH2O,或经弹簧称称量每米钻孔钻屑量S≥6kg时,有突出危险性,必须停止一切工作进行瓦斯探放,每次探放钻孔深度不少于8米,探放后一次掘进深度不准超过3米,即必须确保有不少于5米的超前探放距离。
4、防突科打完探放钻孔释放瓦斯之后,再次经瓦斯解吸仪进行效果检验。检验钻孔应平行布置于探放钻孔之间,深度6~8米,经检验如仍出现Δh2≥20mmH2O,或S≥6kg时,仍确定为有突出危险,必须在掘进工作面继续打超前探放孔释放瓦斯,在瓦斯释放工作之前,不得进行其它任何工作。
5、效果检验与瓦斯探放工作反复进行,直到经检验确认无瓦斯突出危险性时,方可恢复正常生产工作。
6、工作面所有工作人员必须配戴自救器,并作到人人会用。
7、工作面必须每间隔50米安设一组压风自救站,并投入正常使用。每组压风自救站必须有至少满足6人同时使用
8
的自救袋。
8、工作面安设的瓦斯传感器必须由专人维护,保证24小时连续监测。
9、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学习本规程,并掌握煤与瓦斯突出预兆及防突基本知识,在工作过程中,一旦发现突出预兆时,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工作并立即切断电源,撤出人员,报告调度室,并按以下避灾路线撤退: 11090改造风巷—→东区皮带下山→-270东大巷→暗斜→升井。
14、其它有关防治突出措施按“新峰四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安全技术措施”执行。
八、安全技术措施 (一)交
1、严格交制度,做到“手交手,口交口,你不来,我不走。”交清工程质量、工具、电器设备是否完好,有无不安隐患。后对查出的不安隐患先进行处理,问题处理后方可进行正常生产。
2、坚持敲邦问顶制度,活渣、伞沿要及时处理掉,严禁空顶作业。
3、延长中线至窝头。 (二)局扇通风
9
1、局扇必须按要求安设,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保证正常运转,坚持使用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
2、加强风筒使用和管理,防止放炮崩坏风筒,风筒吊挂做到逢环必挂,无破口,接头严密,风筒末端距窝头不超过5米,掘进头施工长度达到5米时,必须安设局扇通风。
3、无论工作或交时都不准停风,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所有人员,并切断电源。
4、工作面临时停工时,不准停风,严禁任何人随意停开局扇。
5、工作面应按规定装设瓦斯传感器,局部通风机都应实行三专(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供电。
6、局扇停风后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地点附近10米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动局部通风机。 (三)、瓦斯管理
1、工作面必须配备经过培训的专职瓦斯检查员,经常检查瓦斯。瓦斯检查人员必须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检测结果认真填写在瓦斯检查班报上并记入检查地点的记录牌上;同时通知现场工作人员。瓦斯浓度超过规程规定时,瓦斯检查员有权责令现场人员停止工作,并撤到安
10
全地点。
2、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时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都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并报矿总工程师,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时,必须停止用钻打眼。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电动机或其它开关地点附近2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运转,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体积大于0.5m³的空间,局部积聚瓦斯浓度达到 2%时,附近20米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因瓦斯浓度超限而切断电源的电器设备,都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或二氧化碳浓度降到1.5%以下时,方可复电开动机器,送电时,只准人工送电,严禁开关自动送电。
4、工作面风流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查明原因,制订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进行处理。
5、因临时停电或其它原因,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在恢复通风前,首先必须检查瓦斯,证实停风区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或二氧化碳不超过1.5%时,方可人工开动局部通风机,恢
11
复正常通风。如果停风区中,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最高瓦斯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3.0%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风流,排放瓦斯,使排出的风流在同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都不得超过1.5%。停风区中瓦斯或二氧化碳超过3.0%时,必须制订排瓦斯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回风系统必须停电撤人,只有经过瓦斯检查,证实恢复通风的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时,方可人工恢复局部通风机供风的巷道内电气设备的供电。
6、临时停工时,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并向矿调度室报告。停工区内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不能立即处理时,必须在24小时内封闭完毕。
7、严禁在停风或在瓦斯超限的区域内作业,严禁进入无风高空区作业。 (四)提升、运输
1、斜巷下料运输严格执行“开车不行人,行人不开车”制度。
2、开车前,小绞车司机必须检查绞车、钢丝绳、老钩、保险绳、小绞车点子等的完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
12
好记录,严禁绞车带病作业。
3、信号装置要灵敏可靠,下车时必须先发下车信号,必须安装声光信号。严禁断电放飞车。
4、小绞车应安设牢固, “一坡三挡”“三固定、四保险”等安全设施齐全可靠。
5、小绞车司机,把钩工必须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集中精力听准信号,不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严格执行交制度。
6、绞车司机后要对绞车各部件进行详细的检查,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开车。
7、绞车司机听到清晰、准确的信号后,首先应送上红灯信号,向人示警,而后方准开车。
8、信号工、把钩工要持证上岗,工作中要精力集中,细心操作,密切配合,联系信号要清晰,准确,信号发出后手不得离开打铃器,更不得离开信号机旁,时刻注意提升运行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发出停车信号。
9、处理掉道车时,必须瞻前顾后,以免挤伤人,斜巷运输时,严禁摘钩抬车。
10、东轨道下山提升运输过程中,必须每间隔15m在巷道两帮打设一组护身杆。并严格执行“开车不行人、行人不开车”制度。
13
11、下车时,必须先发下车信号;下车后,待矿车停稳并在矿车后方打上挡车杆后,人员方可进行正常工作。
12、行车时,巷道内和工作面不准有人停留或作业,行车前由当班组长负责把所有人员清退至避身峒室后,方可发出行车信号。
13、使用JD一11.4型绞车提升时,每次提升车辆不得超过1个,严禁一次提升多挂车。 (五)装煤架棚
1、装煤前进行洒水灭尘,敲邦问顶,活碴、伞沿及时处理掉。并及时架设前探支架。
2、清完煤后要及时拆除前探支架,架设永久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3、架棚时,要有二人以上配合作业,稳抬稳架,防止伤人。 4、撤掉临时支架,架永久棚时,要先加固前后支架,一次回一棚,架一棚,严禁大拆大回,引起冒顶。
5、顶板出现冒顶,待压力稳定后,绞架支护,严禁支架不接顶。
(六)机电 安全
1、检修人员要熟悉本施工工作面供电系统和各台设备的安装位置和性能,坚持使用漏电继电器、安全监控设备、风电
14
瓦斯电闭锁和煤电钻综合保护,消灭电气设备失爆现象。
2、电缆悬挂整齐,无拖地现象。 3、严禁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
4、坚持班前检查小绞车、钢丝绳、局扇等完好情况。 (七)其它
1、其它安全措施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操作规程》的规定。
2、不学习本作业规程的工人、干部严禁在该地点作业和指挥生产。
3、本规程解释权、修改权在矿井。
4、遇地质条件变化或施工方案变动时,应及时编写补充措施。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