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与社会2014年8月上第22期总第568期 对信阳市乡镇经济发展的思考 龚文浩徐永新 信阳464000)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摘要】乡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城镇化进程中,发展乡镇经济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 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大量较有成效的研究。文章立足于信阳市县域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对制约乡镇经济发展 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乡镇经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乡镇社会经济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主体,是县域经济、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壮大乡镇经济实力。工业是 宏观经济的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和突破口。近 年来,信阳市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乡镇经济健康稳步 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从总体上看,全市乡镇经济发展取 得了长足进步,对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 献。但从深层次来看,全市乡镇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 速度不快、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乡镇企业较为薄弱。上个世纪末异军突起的乡镇 企业曾经为安排农村剩余劳力、加快信阳城镇建设起到很大 作用。后来,历经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和产权改制三个阶段, 企业性质、职工身份、管理机制发生改变,乡镇企业逐渐萎 缩,举步维艰。尽管目前各地在招商引资,但真正落户乡镇 的企业项目不多,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较为薄弱。 (二)第三产业较为封闭。改革开放以后,乡镇一级的第 三产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镇区I}缶街住户利用房子改办服 装店、杂货摊、小餐馆。但是,本地中青年多外出,外 来的流动人口有限,消费能力薄弱,多数店铺每年除一、二 个月的旺季生意外平常都是淡季,全年经营陛收入水平较低。 (三)务工经济蓬勃发展。目前乡镇经济的最大亮点、 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剩余劳力外出务工经商。2013年, 信阳市外出务工总人数达240多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外出 180多万人。全市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务工总收入320余亿元, 其中农村外出务工收入近200亿元,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成 为支撑乡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制约乡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乡镇自身条件的。信阳市部分乡镇地理位置 较为偏僻、基础设施薄弱、市场功能不全、城镇品位不高, 再加上人才奇缺、资源匮乏、交通闭塞,严重影响和制约了 乡镇功能的正常发挥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一些地方市场 信息反馈滞后、缺乏专业技术指导和规范的合作组织,种植 模式、产品结构、营销手段较为单一,多数农户都是自产自销、 自负盈亏,少数地方靠天吃饭。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一些地 方想改善投资环境、发展乡镇经济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人口结构及文化素质的制约。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的农业人口基本上是5O岁以上的劳动力,2O一30岁的年轻 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知识匮乏,长期在外打工农业生产经验不 足。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思想观念较 为保守,对发展现代农业缺少冲劲和闯劲,受自身文化素质 的制约,对先进生产技术掌握不够,只能按照传统模式进行 生产,生产效率低下。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制约。在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为乡镇经济发展服务的资金信贷、 信息咨询、服务、法律服务、中介服务、科技服务等社 会化服务体系比较滞后 目前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面临着 不少困难和问题,这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乡镇经济的持续稳 定发展。 三、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80・2014.VOL.568.NO.22 乡镇经济发展的支撑,发展乡镇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在资 金的来源上,招商引资是有力的依托。招商引资要立足自身 优势、创新思路、积极拓宽渠道。首先要围绕资源优势抓招商, 发挥农村劳动力、农副产品、自然资源等优势, 积极引进加 工贸易、农产品深加工和资源开发项目,尽快把资源优势转 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其次是围绕特色产业 抓招商,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在膨胀规模的同时,提升“一 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水平。再次是要抓住当前国内 外产业加快转移的机遇,坚持围绕大项目抓招商,积极参与 市场分工,发展配套经济,使乡镇经济在分工协作中发展壮 大。 (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特色农业。发展现代 农业,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改善农业科研 的创新环境,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激发农民学 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提高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科技含量,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要充分利用城郊乡镇的地理优势,发展 特色板块农业。一是要发展一壮大一批优质稻、林果、蔬菜 等农业板块基地;二是要以产业化带动高效增收,由传统农 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三是要创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 (三)大力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经营机制。加快乡镇 经济发展,必须搞活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向优势产业、重点区域集中。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规 范流转程序,加快流转速度,因地制宜地探索“散户出租、 企业承包”、“集体转包、大户经营”、“带地入社”、“以地入 股”、“以承包地换保障”等路子。建立利益保障机制,解决 好流转利益分配的问题,为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城 镇集中做好信息发布、典型宣传等工作,促进土地流转市场 健康有序发展。 (四)加快城镇化建设水平,积极培育和开拓市场。城 镇化建设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各 类乡镇要分类指导,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乡镇的城镇建设规 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壮大城镇工业园区的经济实力,加 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在抓好现有市场设施配套完善与扩大 规模的基础上,兴建一批贯通城乡、辐射周边的中心集镇专 业批发市场。同时,给予优惠,扶持发展状大流通企业, 有效调节乡镇经济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素华.乡镇经济发展探析U1.山东纺织经济,2010,10: 17—18. 【2】林桂梅.发展乡镇经济的几项建议【I】.养殖技术顾问, 201 1,05:284. 作者简介:龚文浩(1988-),男,河南信阳人,信 阳师范学院2012 ̄g,.学院劳动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徐永新 (1965-),男,信阳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 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