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财务权变理论的资本结构调整问题研究——对J集团的案例分析

基于财务权变理论的资本结构调整问题研究——对J集团的案例分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基于财务权变理论的资本结构调整问题研究——对J集团的案例分析王欣王磊(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611130财政部财科所博士后流动站100142)【摘要】夯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修正发展了财务权变理论,提出财务权变理论的路径依赖、外部环境、内部因素和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试图构建起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问题研究的综合性分析框架。通过分析J集团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本文提出企业可以通过实践财务权变理论来获得最优资本结构,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财务权变理论资本结构调整案例分析一、引言近年来,以权变的视角来研究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问题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但是,诸多理论流派往往只二、文献回顾动态能力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Penrose(1959)提出的企业能力理论,但真正的兴起则是在20世纪andCool,1989)。PrahaladandHamel(1990)提出核心能力的概念以后,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开始注重于理论框架的搭建(Barney,1991;Pe-andMontgomery,1995;Wemerfelt,1989)和对特定能力的研究(Helfat,1994;Far-andDyer,2004),研究的范式也从单一的新古典微观经济学范式扩展到产业经济学范(1997)认为传统能力理论过分依赖均衡分析,具有强烈的静态分析倾向,缺乏对资源或能力产生过程的andShuen(1997)提出“动态能其中,“动态”的含义是指不断更新自身的能力,对企业内外部的组织技能、资源能力进行适应性调整、整合、重置,使之能跟上环境不断变化的需要。企业的动态能力不能通过市场买卖获得,而应该深入到企财务权变理论的发展起源于动态能力理论。动态能力理论所强调的路径分析、内外部环境分析、组织能力提升、竞争优势获得等正是企业财务权变理论的内核。在动态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修正发展了财65万方数据关注某一类因素对于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具体影响,而缺少一个研究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问题的综合性分析框架。本文在简要回顾企业动态能力理论及资本结构调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修正发展了财务权变理论,进而以J集团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作案例,探讨财务权变理论的应用问题。80年代中后期(Wemerfeh,1984;Bamey,1986a,1986b;Defiekxteraf,1993;CollinsjOUn,1994;Hatch式、演化理论范式和制度经济学范式,开始倾向于一种权变的视角。Nelson(1991)提出了“动态企业能力”的概念,认为组织及组织制度是动态的企业能力,是技术发挥其在促进经济发展中作用的保障。Foss分析,是一种静态环境分析下的能力理论。在此背景下,Teece,Pisano力”概念,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建立以及重构企业内外能力以便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业内部的过程、资源状况和路径中去寻找。务权变理论。早期有关财务权变理论的研究倾向于分析宏观税负对于目标资本结构的影响(Stiglitz,1974;BrennanandSchwartz,1970;Fischer,HeinkelandZechner,1989)。Strebulaev(2007)研究了企业内部因素对于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Lemmon,RobertsandZender(2008)指出不同企业的资本结构具有高度的持续性。可以看出,财务权变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强调外部环境、关注内部环境和发现发展路径的持续演进,但是作为一个理论体系而言,尚不能提供一个完整的、综合性的分析框架。再来看目前流行的几种资本结构调整理论。动态权衡理论虽然指出了企业资本结构变化的常态性,提出了目标资本结构,但是如何达到目标资本结构没有给出答案。融资优序理论虽然指出了“先内后外、先易后难”的融资顺序,但仅仅靠安排融资顺序本身解决不了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资本结构支撑问题。市场时机理论虽然考察了企业与市场投资者之间的心理博弈过程,在外部融资时点选择问题上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但是企业仅仅靠选择融资时点是解决不了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的。综上所述,现有的财务权变理论在解释资本结构变化问题上不是很全面,而目前流行的三大资本结构理论也存在各自的局限。因此,本文立足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综合考虑企业历史沿革、内外部环境变化等对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试图提出一个更加全面的财务权变理论分析框架。三、财务权变理论的概念及维度(一)概念的提出财务权变理论假定企业处于一个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为了在竞争中胜出,企业会沿着资本结构演化的路径,时刻关注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发展变化,动态化地对资本结构进行调整,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优资本结构,从而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资本结构演进的路径和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速度,并在形成新的财务均衡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路径依赖。影响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因素可以分为宏观(Banjeree,2004;LOOf,2004;CookandTang,2010)、中观(BranderandLewis,1986;Glazer,1994;Showaher,1995;BenderandCranfield,2002)和微观(JMilvandandHarris,1984;Stulz,1990;Heshmati,2002;DewaelheynsandHuHe,2010)三个层次。就企业外部环境而言,主要包括宏观和中观两个层面的因素,企业内部环境则主要包括微观层面的因素。真正决定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是内部因素,做出调整决策的也是企业自身,但是外部因素往往会成为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导火索。所谓最优资本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能够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并能够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资本结构。(--)财务权变理论的四个维度财务权变理论在企业中的具体实践就表现为财务权变能力。财务权变能力是企业的一种核心能力,具有路径依赖特征,能够随企业发展过程不断整合、演化;具有资产专用性,非企业购买或复制可得;具有强烈的知识特征,是企业学习累积的结果;具有价值创造功能,能够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财务权变理论包括路径依赖、外部环境、内部因素和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正如成长经历对人的影响一样,一个企业的资本结构演化历史对于其当前乃至今后的资本结构调整活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是在一定的制度结构中存在的,这个大的制度结构的系统构成就是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变动持续地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产生影响。内部因素是导致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决定性力量,外部环境的变动最终会反映到企业内部因素上来,最终引发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财务权变理论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育强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能力,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财务权变理论的四个维度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搭建起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问题研究的综合性分析框架(见图1)。图1财务权变理论的分析框架万方数据鬻溺鬻戮黼鬻蘸鬻辫鬻≤鬻溪麓麓黛滋鬻渊糕渊缫黼戮黼浔图团圃隧豳哑闭皿1.路径依赖David(1975)首先提出路径依赖问题,Arthur(1989)发展完善了技术演进中的路径依赖思想,North(1990)将相关研究拓展到社会制度变迁领域,认为在路径的发展过程中历史因素与偶然起着决定作用,在具有不同的历史和结果的不完全反馈下,行为者将具有不同的主观主义模型,因而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在以往的资本结构研究中,路径依赖的观点被明显忽视了。财务权变理论认为企业资本结构发展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即企业资本结构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当前及未来的资本结构调整选择。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在企业发展的不同节点上,在不同的管理层领导下,企业均面临资本结构调整问题,这些调整往往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反映了企业的发展理念,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后续的资本结构调整策略。在现实经济中,我们观察那些基业长青的企业,就会发现,主导这些企业发展的财务理念是一以贯之的,在对待资本结构调整的问题上,路径依赖理论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石作用。2.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对于企业的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调整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外部环境可分为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所处行业发展环境两个方面。就国际经济环境而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分工合作的深入,国际经济环境逐渐发展成为企业在进行资本结构调整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国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包括宏观经济周期、经济增速、物价水平、就业水平等都会对企业造成间接影响。而且,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在某些领域的相对滞后,国内宏观经济,包括土地、财政、货币、税收、汇率、行政手段,还有法制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等,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当前的房地产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就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环境而言,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竞争程度、行业集中度、行业进人壁垒、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位置等因素都会间接对于企业资本结构调整行为带来影响。财务权变理论要求企业要时刻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动态化调整自身资本结构,以获得最优资本结构。3.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是企业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积累,是企业自身竞争优势的来源,每个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战略、规模、资产有形性、盈利能力、成长性、流动性等特质因素都是不同的,进而这些因素会直接导致企业融资策略和资本结构的调整不同。相比外部环境变化而言,企业内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而且这些因素与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例如,如果企业的发展战略出现转型的话,那么资本结构的调整几乎不可避免;如果企业规模迅速扩张的话,那么可能会考虑上市发行股票融资支持其成长;如果企业的盈利能力显著提高的话,那么企业很有可能借机来优化资本结构。当然,企业内外部因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是辨证复杂的,引发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因素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内部,更加通常的情况是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引发了企业调整资本结构的需要,但是企业所能够做出和采用的资本结构调整方案往往是由企业内部情况决定的。4.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是财务权变理论追求的根本目标。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于1972年在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提出,迅速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在企业层面,可持续发展应是价值的持续创造,只有达到价值持续增加的增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财务权变理论提出企业应该尊重发展的历史事实,综合考虑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内部情况,把握市场节奏,通过对资本结构的优化调整来达到最优资本结构,从而持续增加企业的价值,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财务权变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进而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理论的意义财务权变理论的提出有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将动态能力理论引入到资本结构调整问题研究中,丰67万方数据富了动态能力理论的应用领域,拓宽了资本结构调整问题研究的视野;其次,提出了一个研究资本结构调整问题的综合性分析框架,融合了目前主流的资本结构理论,综合考虑了影响资本结构调整的各项因素,极大地提高了理论的解释能力,以更全面的视角展示了企业融资行为和资本结构调整决策;最后,正如财务权变理论所指出的,企业资本结构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没有普遍适用的资本结构,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势进行适应性调整和整合,以获得最优资本结构。四、案例分析(一)J集团的背景J集团1988年成立,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逐步确立了其在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强势市场地位,发展成为一个以住宅业务为核心,以商业地产和金融业务为两翼的上市公司。截至2011年底,集团控股公司十余家,资产总规模达到了905亿元,净资产规模也达到了261亿元。(二)基于财务权变理论的分析下面,本文将运用财务权变理论对J集团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进行分析。路径依赖对于J集团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的变动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选择策略。企业发展战略对资本结构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对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开始追求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寻求更加平衡的资本结构选择。客观地讲,在完善资本结构方面,J集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简明清晰的资本结构调整目标以及一套完整的资本结构调整理念,效果并不尽如人意。1.对股权融资的路径依赖贯穿于J集团发展的全过程纵观J集团的发展历程,对股权融资的高度依赖是其明显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来自股市的资金较好地支撑了企业的高速发展。J集团上市以前,主要依靠银行借款和内部盈余发展,发展较慢。2001年IPO上市之后,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迅速从一家区域性企业发展为国内房地产一线企业。在内地证券市场,除IPO融资外,J集团先后完成了三次增发,共融资96亿元。在上市后的11年时间里,J集团净资产规模增长了247亿元,其中,股权融资贡献份额占38.9%。正是沿着依靠股权融资资金支持的发展路径,J集团实现了快速发展。二是对股权融资的路径依赖也为J集团的发展埋下一定隐患。Choe,MasulisandNanda(1993)、C,ertlerandGilchrist(1993)、LevyandHennessy(2007)指出企业的股权融资行为具有顺周期性。在资本市场活跃的时候,这种路径依赖不会有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帕累托改进效应的选择,而一旦资本市场陷入低迷,例如2012年的情势,则可能给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带来大麻烦。三是对股权融资的路径依赖在未来依然会对J集团的资本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J集团的每一次股权融资行为都表现出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特征,都在强化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刚性。可以预见,在未来的相当长时间内,股权融资依然是J集团发展壮大的主要融资手段。2.外部环境对J集团的资本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首先,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对J集团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以2008年为例,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急转直下打破了J集团相对平稳的资本结构,迫使其迅速做出调整。来看四个关键指标:银行借款增加额从2008年的32.4亿元猛增到2009年的44.9亿元和2010年的69.4亿元;企业收益留存率从2008年的73%增加到2009年的83.2%和2010年的78.1%;2008年企业十年来首次发债12亿元;2009年企业在股票市场上定向增发融资达42亿元。这一系列组合拳帮助J集团有效地缓解了资金困境。其次,国内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整直接影响了J集团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2004年以来,逐渐加强了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土地、货币、税收、信贷日趋紧缩,限购频出,房产税也如箭在弦。在此背景下,J集团被迫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或选择成本更高的融资手段。一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大提高,由2004年末的53.5%上升到2011年末的71.1%;二是债务期限结构发生了调整,长期负债率由2004年末的11.2%升为2011年末的23.9%。最后,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特征对J集团的资本结构调整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房地产行68万方数据业历经20多年的高速成长,目前正在由成长期逐步步入成熟期。就J集团而言,2001—2011年间,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50%,这是不可持续的。随着向成熟期的过渡,房地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增速趋于平稳,行业盈利水平下降,J集团在资本结构选择上也必须做出改变。例如,严格控制资产负债率,更趋于成熟市场的50%左右,而不是现在的70—80%;摆脱对于银行及股市的过度依赖,尝试选择项目股权合作、房地产基金、信托等新的融资方式。3.企业战略选择是资本结构调整的决定性力量纵观诸多影响J集团资本结构调整战略的内部因素,企业战略是决定性力量。Chandler(1962)指出,战略决定结构,结构跟随战略。J集团上市后每年的战略侧重点不同,相应地表现出不同的资本结构调整策略。例如,2001年IPO初年,J集团决定进京,采取股权合作方式,收购了北京三个项目。2003年,J集团发展提出战略调整目标,加大土地储备力度,为此大举借债,导致当年资产负债率激增。2007年,为贯彻高价购地战略,J集团进行定向增发。2010年,J集团提出建设复合型地产公司的目标,为此拓展融资渠道,优化债务结构,控制财务成本。可见,J集团每一次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均伴随着对资本结构的安排变化,战略的安排也体现出企业对于资本结构调整的安排。除企业战略因素外,资产有形性、成长性及盈利能力等内部因素也都会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产生影响。2006年,J集团资产有形性指标较高,这表明可担保的资产价值较大,企业容易获得较低的贷款利率,企业可适当增加负债,当年新增了22.6亿元银行借款。2006年、2007年,J集团的托宾Q值分别为1.4和1.6,反映企业成长性较好,资本市场预期较好,企业可以通过股权融资来降低负债,2007年股权增发45亿元。2007年,J集团每股收益指标表现良好,说明企业盈利能力强,现金流较充裕,当年企业主动调低了收益留存率,并且选择股权融资,降低了资产负债率。4.可持续发展对于资本结构调整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财务权变理论,企业应该动态化地调整资本结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应用Higgins(1977)的可持续增长模型来分析J集团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见表1)。表1可持续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比较及分析表l单位:%)增长率比较分析会计期间可持续增长率实际增长率资产负债率收益留存率200l19.314.539.360.520025.546.352.951.62∞36.955.767.O62.42004lO.9110.353.550.720057.8一18,953,755.6200612.638.O66,866.4200725.7110.163.761.02∞89.530.470.373.0200917.323.969.783.2201016.362.O71.278.1201115.622.17l'l73.5从表l可见,2001—2011的十余年间,J集团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从2002年起,J集团的可持续增长率一直都显著地低于实际增长率(2005年除外①),这意味着企业可得的财务资源有限,资本结构安排①J集团财务报告解释为2005年受宏观影响,总收入下降,主要由于上海项目收入大幅下降,北京项目未到销售阶段,这两个地区销售收入对总收人产生较大影响。69万方数据存在问题,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了应对实际增长率高于可持续增长率的局面,J集团持续地对其资本结构进行调整。首先,公司改变了股利。2005年,J集团对沿用多年的股利进行调整,适当提高了企业收益留存率,其目的是加大内部收益的使用比例,以缓解企业高速发展带来的迫切资金需求。其次,J集团对外寻求债务融资,资产负债率稳步提高。从2002年以来,J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始终维持在50%以上,并且整体呈上升趋势。再次,在2007年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及时改变财务策略,坚持“现金为王”,抓紧销售回款,调整内部资金结构。最后,借助资本市场,通过发股和扩股进行融资,极大地改善了企业资本结构。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持续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问题,但是由于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始终跟不上企业高速发展的速度,因此难以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综上可知,在发展壮大的整个过程中,J集团一直在努力调整资本结构,但是距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从财务权变理论的角度,本文针对J集团的资本结构调整问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风险管理,严格控制资产负债率。以企业资产负债率50%为标杆,制定分阶段的资产负债率控制目标,其目的就是稳固地提高企业现金实力,尽量少地承担财务风险,增强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除了银行借款、股权融资和留存收益外,大力发展债券融资、股权合作等方式,努力开拓房地产基金、信托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新渠道,构建多层次、全方位、低成本的稳固的资本结构。三是建立更加主动灵活的资本结构调整机制。企业应该确定出最优资本结构,然后根据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变化,主动灵活地做出调整,不断地趋向最优资本结构。五、小结第一,企业财务权变能力是能够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财务权变理论包括四个维度,即路径依赖、外部环境、内部因素和可持续发展,四者互相支撑、互为补充,共同构建起一个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综合性分析框架。第二,路径依赖对于J集团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国家宏观经济的变动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选择策略;企业发展战略对资本结构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开始追求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寻求更加平衡的资本结构选择。第三,对于J集团而言,应该于诸多约束条件下权衡全局提出明确的最优资本结构调整目标。财务权变理论就是要帮助企业通过主动调整来达成最优资本结构,进而帮助企业获得核心能力,赢得竞争优势,并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参考文献顾乃康.张超,宁宇.2008.国外资本结构动态性研究前沿探析.外国经济与管理,9i黄辉.2009.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研究综述.当代财经,1:123~128屈宏志.2012.宏观经济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分析.生产力研究,4:74—761—7上官鸣,黄冲,赵富明.2012.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资本结构研究——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例.财会通讯,8:56~58汤谷良,游尤.2005.可持续增长模型的比较分析与案例验证.会计研究,8:50~55王磊.2006.企业能力理论:热点与前沿.山东经济,6:30~35吴泞江.2010.路径依赖及其相关理论综述.中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报,2:46~5l赵冬青,朱武祥,王正位.2008.宏观与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金融研究,10:78—91Teece,D.,Pisano,G.andShuen,A.1997.Dy]l/tlllicCapabilitiesandStrategicManagement.StrategicManagementJour-hal,18(7):509~53370万方数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