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三中七年级语文 阅读训练
一、积累及运用:
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南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
B、通过“告别网吧”的主题班会,同学们有了很大的触动。 C、具备顽强的毅力,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D、食品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保证。
2、玄武湖公园经过全面整治后于2010年10月1日起免费(免收门票)对外开放,D组同学对国庆节1号至7号玄武湖景区游人量和经营收入进行了调查,请你从下则图表中提取一条信息。
年 份 内 容 景区游人量 经营收入 15.93万人 128.61万元 (不含1—7日门票收入) 68.5万人 182万元 2009年10月1号至7号 2010年10月1号至7号 提取的信息: L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乐工罗程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程既审上(唐.武宗)晓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妃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
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他工辈以程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上曰:“汝辈何为也?”进曰:“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卒不赦程。 .[注] ①审:明白,清楚。 ②眦睚:怒目相视的样子。借指小的怨恨。③付京兆:押付他到京地城衙门依法处治。④他工辈:其他乐工们。⑤幸苑:皇上到皇宫花园。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程既审上晓音律( ) (2)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 ) ..(2)会幸苑中( ) (4)卒不赦程(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得幸于武宗 饮于河渭 ..
④
⑤
②
③
①
B. 果以眦睚杀人 独以跛之故 ..C.置琵琶于其上 其恕乎 ..D.程之艺天下无双 下车引之 ..
4.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乐工为罗程求情的原
因 。
(2)宣宗不赦免罗程的原因是 。 4.文中写他工辈替罗程求情有何作用?
一、积累及运用:
1.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清明起初是一个节气,后来发展成为一个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 B.蔡志忠先生的新书《漫画金刚经》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深受读者欢迎。 C.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中方对利比亚持续动荡引发的人道危机感到忧虑。 D.日本大地震震级高达里氏9. 0级,是世界地震史上观测到的震级最高的地方。 2.请用一句话给演讲稿《让“谣盐”走开》续写结尾。
热热闹闹的抢盐风波结束了。据了解,民众抢购食盐是因为听到谣言:一种说法是日本的核辐射会对海水造成污染,今后海水盐会有辐射;另一种说法是食用盐中的碘可以有效防止核辐射。后来不少抢盐的人后悔了,后悔当初只看到别人如何做了,而不去探寻到底
如何,随了大流。所以,我希望大家 3.请用名著中的事例仿写
面对云南盈江地震,我想到了红色,想到了热情,我愿将双手伸向灾区,温暖灾区人民。我还想告诉盈江人民:
面对人生磨难,贝多芬在无声的殿堂里谱写出不朽的音乐。
面对人生磨难, 。 我深信,坚强的盈江人民,一定能战胜灾难,重建美好家园。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甲】 口技 清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忽一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呼,百千儿哭,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 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
①
②
③
④
⑤
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
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C.款扉扣之 .
B.几欲先走 .D.今客鼓此 .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
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 ..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 ..
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
3.翻译下面句子。
②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4.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 ..
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 第三个场面:
5.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
6.【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9题。(15分)
李教授 马卫
那时候,教授极少,不像现在,教授似乎可以“批发”的。
准确地说,李教授是副教授,五十多岁,偏瘦,不苟言笑,同学们并不喜欢他。加上他方言极重,因此他的课大家不是打瞌睡,就是在下面看小说,中文系的嘛,对李教授主讲的政治经济学并不感冒。不过,你可以不感冒,但你不能不考试。
这一学期是考查,李教授刚在讲台上宣布,大家就三呼万岁。特别是那些女生,有的连笔记也不记,这时恨不能上去吻两下李教授。可李教授接着说,考查么,得出项目。大家就鼓起眼睛,看他出什么项目。李教授把全班五十一个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十七人。
第一组,去调查补鞋。那时的皮鞋是高档商品,用破了要补,哪像现在,从不补鞋,破了就扔。
第二组,去菜市场调查小菜价格。 第三组,去商场调查处理品。 这下,大家都有点怵。不过,既然是考查课,只要认真去做了,老师一定会打个及格的。我被分在调查补鞋组,刚好皮鞋有个小洞,正需要补呢。那时补鞋一般是一两角钱的生意,我们一个月生活费不过十七块五角,两角钱也能起大作用的,一碗面条才一角二分呢。
下一次上课,李教授要我们一个个地汇报,并现场给打考查等级。 这有什么好汇报的?
不过,我们还是一是一、二是二地向李教授汇报。比如我说,我皮鞋那个洞,皮匠是按补的面积收费的,一两公分以内,一角,三四公分以内,两角,五公分及其以上,五角。
李教授说,对,这是时下的标准。你和皮匠讲过价没有?我心里嘀咕,这事儿如何讲价啊,都是明码实价的,但不敢说出口。李教授讲——其实,这种事还是可以讲价的,不是把价讲下来,而是让皮匠付出更多的劳动和成本。既然是按面积收费,那补的圈子内,你可以叫他多扎几道线啊。
我恍然大悟,确实,那样补出的皮鞋扎实多了,又没有违背皮匠的收费标准。 真正是教授,只有他才想得到,绝了。
更绝的还在后头。调查小菜的这组汇报完了,李教授统计,有葱,有白菜,有莴笋,有生菜,有洋芋,有紫菜等十几个品种呢。最后他说,你们全都上当了。
同学们吃惊。
李教授说,你们去市场的那天,他也去买菜的,但是价格比我们调查的便宜一半。原因极简单——我们调查的时机不对。当时大家想,就是做个作业,所以早早地上了菜市场,随便问,算是完成任务。这时菜农或贩子才挑着菜来,所以贵,因为这时菜看着水灵鲜嫩。到了十一点以后,菜叶子开始萎缩了,菜也就便宜下来了。
面对李教授,你不服不行。
到商场调查商品打折那个组更是简单,只要记下原价、打折价是多少就行了。比如一件衬衣,原价五十,那时五十是大数目,打折价十五。
李教授问我们,你们哪个发现了商机?
我们是学生,不是商人,当然发现不了商机。李教授说,如果你以十五元一件买下来,重新洗、熨,然后运到商场,以二十元一件批发,一定有人抢购。因为打折品并不是质量问题,可能是样式过时,或运输途中脏了等等。
我们想,这李教授,真是“人精”啊,要是他做生意一定大发。 可李教授不做生意。
李教授抠门儿,在学校是有名的。他真的连一把小菜也要讲半天价,仿佛不讲价他就不是经济学教授似的。
李教授在我们毕业的前两个月死了,肝癌。
他的遗嘱上写道,将存款一万四千元捐给学校,其利息资助贫困学生。 那是1984年啊,李教授的工资才八十多元一个月。
送别李教授那天,全校同学们自动停课,一程又一程,把他送到山上下葬。 天降大雨。 我们大哭。
(选自《2011中国年度小小说》)
15.文章叙述了李教授布置的调查作业,根据相关信息,填写下表。(3分)
调查项目 补鞋 小菜价格 (3) 李教授的分析 补的圈子内,多扎几道线 (2) 打折价买回,提价批发卖出 学生的反应 (1) 不服不行 赞叹不已 16.概括回答李教授有怎样的美好品质,并举一例说明。(3分)
17.说说文章第二段为什么要描写李教授的“不苟言笑”且“方言极重”?(2分)
18.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语句。(4分)
天降大雨。 我们大哭。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写“那时候”与“现在”的教授的寡多,既交待了时代背景,也反映了当下的社会现实。
B.对李教授的考查项目“大家都有点怵”,这反映了他的考查项目不同寻常,让人有点害怕。 C.“李教授的工资才八十多元一个月”中的“才”字写出了李教授抠门的根本原因。 D.文章对李教授的死亡及捐资的叙述,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极具震撼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