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期 吴新英: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114例临床分析 15卷 导联(I、l、aVF)QRS波的特征性变化,aVR导联QRS波的 变化并未引起注意。联机光盘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壁心肌梗死组额面起始向上向量时间较正常对照组长6.69 倍[(26.435=6.31)ms VS(3.955=5.07)ms],额面向上向左向 量电压比正常对照组大8倍[(O.32士0.15)mV VS(O.04士 (1979 ̄2001年文献)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发现无冠心病患者 aVR导联QRS波形大多呈Qr型、qr型或QS型,rS(s)型罕 o.06)mY],故初始QRS向量能投影到aVR导联轴的正侧. aVR导联QRS波形先出现r波而呈rS(s)型。 见。可能是由于正常人额面QRS环的起始部分非常小,额面 QRS环的主体部分旋即向左下方,额面QRS环的起始部分投 影在aVR导联轴正侧的向量为零或太小而表现不出r型,且 心电向量图和心电图采用的导联体系不同,两者之间并不完 全一致,故实际上正常心电图aVR导联QRS波形大多以Q 波开始,呈Qr型、qr型或QS型。下壁心肌梗死后,左室下壁 [参考文献] [1]刘文华.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的诊断价 值口]、 t,-电学杂志,1990,9(4):216—218. [2]刘文华、毛焕元.对心电向量图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标准的 探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87,3(2):89—91. (收稿日期:2002-04—29) [责任编辑邓德灵高莉丽] 电势消失,早期除极综合向量指向上方,QRS环初始向量向上 背向梗死区,投影在额面Ⅱ、Ⅲ、aVF导联轴的负侧,故在Ⅱ、 I、aVF导联上出现坏死型Q波[1];向上的初始QRS向量向 上运行的时间长、向上向左向量电压大,文献报道|2 陈旧性下 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114例临床分析 吴新英 (柳州市柳钢医院,广西柳州 545002)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泵衰竭纠正的因素。方法:回顾114例AMI患者按治疗后泵衰竭是否 纠正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泵衰竭纠正组静脉溶栓成功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泵衰竭无纠正组。结论:溶 栓治疗是改善AMI患者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5-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542.2 2;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2)04—0459—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加快,AMI发病率 逐渐增高。泵衰竭是AMI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故预防和治 症状和体征、床边心电监护、常规心电图及实验室数据。心率 失常指RONT,S分级2级以上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 室纤颤、2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指泵衰竭治疗前的心 功能级别,以KILLIP分类作为判断标准。入院时间(H)指本 次发病至入院时间。WBC及肌酸激酶(CK)值指入院后最高1 疗泵衰竭极其重要。为了探讨影响AMI患者泵衰竭纠正的因 素,笔者对伴泵衰竭的AMI患者114例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次数值。 1.3统计学处理 1996年1月至2001年lO月在我院 5-内科住院发生泵衰 竭的AMI患者共11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AMI 诊断标准,住院时间大于1周,排除肺心病、风湿性 5-脏病以 及心肌病。其中,甲组66例,为治疗后30d内泵衰竭无纠正 组;乙组48例,为治疗后泵衰竭好转或治愈组。 1.2方法 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先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不齐时则 行tr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 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比较见表1。 本研究资料收集于心内科无创条件下的各种数据,包括 表1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比较( , ± ) ・45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期 3讨论 华 夏 医 学 15卷 患者泵衰竭易纠正的重要因素,这可能与冠脉再通使濒死心 肌得以挽救而逐渐恢复其功能有关。笔者认为,适当扩大溶栓 指征可能对AMI患者预后有利。目前已有许多关于大于7O 当前对AMI的治疗,除了给适宜溶栓的患者及时溶栓 外.早期应用血管扩张剂及其它减少心肌耗氧的药物,使AMI 患者发生泵衰竭较以前减少,但仍有24 ~48 的AMI患者 岁老年AMI患者溶栓成功的报告。 存在不同程度的左心衰竭[1]。经过强心、利尿及扩血管等治疗 部分患者泵衰竭得以纠正,部分患者泵衰竭无好转甚至恶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泵衰竭纠正组静脉溶栓成功的患者比例显 著高于泵衰竭无纠正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心肌梗死部 位、入院时间、CK值、WBC计数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等无显著 [参考文献] [1] 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病内科学[M].第1版.长沙:湖南科 学技术出版社,1995.903. (收稿日期:2002一o3—08) [责任编辑邓德灵凌庆元] 差异。许多研究证明早期溶栓治疗能有效缩小梗死范围,改善 左心室功能。本研究结果提示,成功的溶栓治疗可能是AMI 美托洛尔与ATP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对比观察 廖耀云 (永福县中医院,广西永福 541800) 摘要:目的:评价美托洛尔注射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应用价值。方法:静脉缓慢注射美托洛尔5~15mg与静 脉注射三磷酸腺苷(ATP)相比较。结果:美托洛尔组有效率67 ,无明显副作用,ATP组有效率80%,但有胸闷、濒 死感等症,副作用明显。结论:美托洛尔是一种安全的、比较有效的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 关键词:美托洛尔;ATP;室上性心动过速 中图分类号:R541.7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2)04—0460—02 用药5mg 4例,10mg 6例,15rag 5例,所有患者用药后心室率 室上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相当常见.大多非器质性心脏 病,为激动折返所引起,常见的原因有预激综合征、房室结双 径路等。终止室上速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刺激迷走神经如颈 明显减慢,未出现新的心律失常,1例患者出现血压明显降低, 血压由用药前16.0/10.7kPa降至10.7/8.0kPa,经升压后很 快好转。 ATP组15例,转复窦律12例,转复率为8O%,窦性静止 R—R间期超过1600ms 9例,最长达5s,其中有胸闷、濒死感 等症状7例。 动脉窦按摩,药物常使用洋地黄制剂、钙拮抗剂、三磷酸腺苷、 B受体阻滞剂及Ia和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还可采用食道调 搏超速抑制的方法n]。笔者采用ATP与美托洛尔两种方法终 止室上速,观察疗效与毒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0年9月至2002年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SVT患 者共3O例次,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 1.2方法 把svT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年龄无显著性差异。用 药时均进行心电图连续监护.监测血压。 3讨论 室上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相当常见,且存在着这类患者 反复发作必须反复用药的问题,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别是Ic类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已被证明[2]。在基层医院 没有食道调搏仪的情况下,如何选择一种好的抗心律失常药 物终止室上速,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问题。 ATP广泛用于转复sVT,且疗效已被充分肯定_3],本研 究ATP有效率达8O%,与何国平、童步高等相同[3 ]。ATP的 美托洛尔组: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22~55岁, 平均(37士8)岁,采用用广州市医药工业研究所生产的美托洛 尔注射液5mg加入5 葡萄糖15ml中缓慢静脉注射,无效者 抗心律失常作用是通过快速静脉注射,使血液中迅速形成高 浓度ATP,一过性高浓度ATP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从而达 间隔5min后重复使用,最多2次。ATP组:15例,其中男9 例,女6例,年龄2O~51岁,平均(35±8)岁,采用三磷酸腺苷 (ATP)10mg加入lml 5 葡萄糖快速静脉注射。 到抗心律失常作用,而抑制窦房结、房室结易产生瞬间心律失 常 。本研究瞬间心律失常虽不构成生命威胁,但因患者有 胸闷,严重的有濒死感等症状,患者在第2次发作时不愿意接 受ATP治疗。 2结果 美托洛尔组15例.转复窦律1O例.转复率为67 ,全组 ・大量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均提示p受体阻滞剂具有减少心 脏病病死率的作用E83。已被证明,p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循环 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