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教育 浅谈《项链》的艺术特色 囹屎论建 内容摘要: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脍炙人t:/的小说,它形象而尖锐地讽刺了贪图享乐、爱慕虚荣的腐朽思 想对人的腐蚀,通过主人公不幸遭遇的描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启迪与教育。该小说曾得到鲁迅先生的推崇,他 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本文从艺术特色这一角度对 《项链》作些浅析。 关键词:《项链》艺术特色 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脍炙 客室,在那里,下午五点钟的时 人口的小说,它形象而尖锐地讽 候,她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 刺了贪图享乐、爱慕虚荣的腐朽 者跟那些一般女人最仰慕最乐于 思想对人的腐蚀,通过主人公不 结识的男子闲谈。 幸遭遇的描写,给读者留下深刻 ……这时候,她就梦想到那些 的启迪与教育。《项链》深刻的主 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 题,是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 到那些挂在墙上的壁衣,上面绣 动的故事情节以及准确的语言描 着古装的人物,仙境般的园林,奇 写表现出来的。该小说曾得到鲁 异的禽乌;梦想到盛在名贵的盘 迅先生的推崇,他说“无论从形 碟里的佳肴;梦想到一边吃着粉 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 红色的鲈鱼或者松鸡翅膀,一边 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 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度。”本文从艺术特色这一角度对 这七个“梦想”,充分而形象 《项链》作些浅析。 地揭示了玛蒂尔德对上层社会的 一.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塑造 痴迷向往,已达到狂乱的程度,而 鲜明的人物形象 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又几乎使她 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追求享 处于绝望的状态。正是这种心理 乐的性格特点很大程度上是通过 特征才使她一心寻找跻身上层社 心理描写来提示的: 会的机会,这就为她日后悲剧的 小说第~部分连用了七个 产生作了铺垫。 “梦想”来描写玛蒂尔德的心理活 夜会上,玛蒂尔德获得了成 动: 功,作者又用四个“陶醉”来表达 “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 她虚荣心得到满足时的内心世 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 界: 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 “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沉迷 想。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那里 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她陶醉 装饰着东方的帷幕,点着高脚的 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 青铜灯,还有两个穿短裤的仆人, 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 躺在宽大的椅子里,被暖炉的热 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 气烘得打盹儿。她梦想那些宽敞 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 的客厅,那里张挂着古式的壁衣, 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陈设着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 这四个“陶醉”与前文七个 她梦想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 “梦想”前后呼应,把玛蒂尔德对 上层社会的痴迷向往和资产阶级 虚荣心得到满足的幸福描写得淋 漓尽致。 夜会上和丢项链后,小说在 描写女主人公心理时,先后两次 出现脑中什么都不思考的句子。 前面的“什么都不想了”是写玛蒂 尔德在夜会上获得成功的狂欢程 度,表现她幸福满足到了极点;后 面的“什么也不想”是写她丢失项 链后的狼狈心理,表明她痛苦,惶 恐到了极点。这两种心理状态下 的什么都不思考,正是女主人公 从“幸福的云雾里”跌进倾家荡产 的冷酷现实的心理变化的具体写 照。 二.用巧妙的悬念增添情节的 曲折生动 《项链》中有两条线索:一是 时间线索,二是情节线索。 时间线索在小说中提示如 下:有一天傍晚——夜会的El子 近了——夜会的Et子到了——过 了一个星期——这样的生活继续 了十年——有一个星期天。 小说的情节线索以“项链”为 主线:得请柬——做新衣——借项 链——丢项链——找项链——买 项链——还项链——偿债务—— 假项链。 在这些情节中,作者巧妙地 设置了一些悬念: 如玛蒂尔德因为没新衣,提 学教育 出不参加夜会:“……没有件像样 的衣服,我不能去参加这个夜会。 项链是假钻石项链,不仅让玛蒂 尔德大吃一惊,而且让读者大吃 惊。那么小说中有没有留下过 伏笔,暗示过借来的项链是假的 一石项链。 你的同事,谁的妻子打扮得比我 好,就把这请柬送给谁去吧。”解 决这一悬念的办法是,路瓦栽用 玛蒂尔德在还清项链的 巨额债务后,才偶然遇到佛来思 节夫人,并得知所丢的钻石项链 ——呢? 是假的。 积攒下来准备买猎的400法郎 为妻子做了一件长衣裙。又如玛 蒂尔德因为没有珠宝佩戴,再次 提出不参加夜会,“叫我发愁的是 粒珍珠、一块宝石都没有,没有 一答案是:不仅有,而且有多 处。 如果没有上面这些偶合,玛蒂 尔德的故事或许是另外一种形 式。但这些生活中的偶合又带有 它的必然性。即使玛蒂尔德不会 因为项链的丢失而跌人痛苦的深 玛蒂尔德提出借“钻石” 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满口答应: ——“当然可以”。说明这条项链可能 什么戴的,我处处带着穷酸气,很 想不去参加这个夜会。”解决这一 悬念的办法是,玛蒂尔德向她的 好友佛来思节夫人借了一条项 链。再如,在夜会结束后,玛蒂尔 德不幸丢失了项链,而且找无结 果,无法按时归还所借的项链。解 决这一悬念的办法是,路瓦栽倾 其所有,而且借了一万六千法郎 的巨债,买了一条项链。而为偿还 买项链欠下的巨额债务,这一悬 念的解决,是路瓦栽“常常到了深 夜还在抄写五个铜子一页的书 稿。”玛蒂尔德辞退了女仆,租赁 了一个小阁楼住下,“一个铜子一 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这 样的生活继续了十年。 小说在结尾还安排了一个更 大的悬念,玛蒂尔德在经过十年 艰辛,还清债务后的一个星期天, 遇见了多年不见的好朋友佛来思 节夫人,她带着自豪的心情,把自 己丢项链,借款买项链,十年艰辛 偿还债务的经过告诉了好友佛来 思节夫人。没想到的却是佛来思 节夫人的那句话:“唉!我可怜的 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 至多值五百法郎!”这是对玛蒂尔 德在经过十年肉体痛苦之后,心 灵上又一次巨大的打击,是一个 巨大的讽刺,也是一个巨大的悬 念。作者的巧妙之处,是小说到此 戛然而止,没有提供任何答案,给 读者留下更多的思考余地。 三.用精巧的手法表现偶然中 的必然性 1.精巧的伏笔 小说的结尾,通过佛来思节 夫人的口,告知玛蒂尔德遗失的 并不十分珍贵。 ——玛蒂尔德谎说弄坏了项 链的搭钩,佛来思节夫人似乎没 有半句责备之意。 ——拿项链盒子去买项链时, 老板说:“只卖出这个盒子”。珍贵 的项链应该配有精致的盒子,这 条“钻石”项链没有,真假值得怀 疑。 ——玛蒂尔德还项链时,佛来 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项链 的搭钩是否修理好,说明这条项 链无足轻重。 仔细思考这些细节,如果玛 蒂尔德不是出于爱面子,虚荣心 作怪,当初就承认丢了项链,而不 是说弄坏了搭钩,或许佛来思节 夫人当时会讲出项链的真伪。如 果玛蒂尔德在还项链时能及时承 认自己弄坏了项链,然后借巨额 债务买了一条新的钻石项链,相 信佛来思节夫人当时会告知项链 的真伪,从而免去她长达十年的 艰辛生活和巨大的心灵创伤。 2.独特的偶合 ——玛蒂尔德梦想挤入上流 社会,而她的丈夫路瓦栽正好得 到了教育所发的一张夜会的 请柬。 ——玛蒂尔德提出需要做新 衣去参加夜会,要花400法郎,而 她的丈夫刚好积攒了一笔准备买 支猎的款400法郎。 ——玛蒂尔德向佛来思节夫 人借项链,偏偏借了一条假项链。 ——玛蒂尔德夜会结束回家 途中,项链不知为何丢失。 ——玛蒂尔德购买项链时,刚 巧买了条外观上一模一样的真钻 渊,但只要她极度的虚荣心、贪图 享乐的性格没有改变,谁能保证 她不会因为买家庭小车和别墅等 问题而出现类似的甚至更惨的悲 剧? 3.鲜明的对比 为了刻画玛蒂尔德这个主人 公的形象,为了深化小说的主题, 作者还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 法。 首先是小说在情节上的对比。 玛蒂尔德的一夜风光,与她为偿 还债务的十年艰辛形成一种残酷 的对比,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资产 阶级虚荣心所带来的巨大危害。 其次是,玛蒂尔德陶醉在夜会 上的成功所带来的无比风光与幸 福之中,与她的丈夫从半夜起就 跟三个男宾在一间冷落的小客室 里睡着形成的对比。这一对比使 小说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 富,让我们看到了象玛蒂尔德这 样的人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是资 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畸形表现。 再次是玛蒂尔德耗费了十年 青春,还清了债务后,见到了好友 尔德已十分苍老,变化得让她的 对比。这也是极其辛辣的一笔讽 “面目全非”了,这是谁之过?让读 廖伦建,湖北成宁职业技术学院教 佛来思节夫人依旧美丽,而玛蒂 好友佛来思节夫人难以认出这一 刺:自认为天生丽质、漂亮异常的 玛蒂尔德,仅仅过了十年时间就 者不得不去努力而认真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