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卷第1期 2012年 2月 四川林业科技 Joum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1.33. No.1 Feb..2012 四川省“四区五带多点’’生态建设布局建议 魏时峰,朱子政 (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四川成都610081) 摘要:本文根据四川省森林草原资源分布情况和_z-&4t5、城镇化发展布局,按照《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生态建设战略,在四川省构建“四区五带多点”的生态建设布局,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 态安全屏障,充分发挥森林草原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多种效益,为四川省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 心提供保障。 关键词:四区五带多点;布局;生物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71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508(2012)01—0035—05 “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相继印发了《成渝经 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点状典型生态系统 为重要组成的“四区五带多点”生态建设布局,构建 济区区域规划》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成渝 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要求以科学发展 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推动 区域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统筹城乡改革,着力提升 四川省生态网络,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增强四川省可持续发展能力。 发展保障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发展内陆 开放型经济,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带动 西部地区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到2015 1 四大重点生态功能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不具 备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条件,必须把 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按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四川省生 态系统脆弱、生态系统重要,不适宜进行大规模高强 年,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到2020年,成为 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这为四川省改善生 态环境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 求,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迎来难得 的历史发展机遇。 在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 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和统筹城乡 发展的示范区的同时,如何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安全 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57个县(其中42个县为国 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确定为重点生态功能区,按不 同的层面规划为若尔盖草原湿地、川滇森林及生物 多样性、秦巴生物多样性3个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 的保障区是林业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 为统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社 会发展,加大生态网络建设力度,加强重点流域和地 区和大小凉山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样性省级重点生态 功能区,幅员面积3l_8万km ,占全省幅员面积的 65.5%;其中林地15.5万km ,占全省林地面积的 70.O%;草地11.8万km ,占全省草地的96.2%;水 区环境综合整治,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生态屏障,保 障长江上游生态安全;根据四川省森林草原资源分 布情况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布局,构建以若尔盖草 域及沼泽地1.0万km ,占全省水域及沼泽地的 59.6%。 原湿地、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秦巴生物多样性、 大、小凉山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4大生态功能 区为重点,以金沙江、长江、岷江、沱江、嘉陵江5大 4大重点生态功能区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是 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依据生 态功能分区,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着重天然林、草地、 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调减木材产量、载畜量、合理 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带为骨架,以世界遗产地、自然保 收稿日期:201l一1O.14 基金项目:四川省“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退耕还林、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小流域水土流失综 合治理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魏时峰(1954-),男,学士,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调查设计工作。 36 四川林业科技 开发水资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实施天然林资源保 护二期、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湿地 生态恢复、低产低效林改造等一批国家重大生态系 能区,应停止开垦,保持湿地面积,使退化湿地生态 系统恢复;禁止过度放牧,让退化草地生态系统逐步 恢复;加强湿地边缘沙化草地治理,恢复草原植被; 统修复工程;促进森林、草地、湿地的休养生息,控制 土地沙化和生态退化,保护江河源头和生物种质资 保护四川梅花鹿、黑颈鹤、天鹅、黄鸭、藏鸳鸯、白鹳、 溪鸥、灰雁和扁咽齿鱼、花斑裸鲤、似鲶高原鳅鱼、黄 河高原鳅等1O多种高原湿地类世界珍稀动物。 (2)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包括甘孜州 源,恢复提升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应对气 候变化。 (1)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 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包括阿坝州的阿 坝、若尔盖、红原3个县,幅员面积2.9万km ;其中 林地0.6万km ,草地2.0万km ,水域及沼泽地 0.2万km ,分别占该区幅员面积的22.4%、 68.O%、7.8%。该区位于黄河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地 带,湿地泥炭层深厚,是长江、黄河上游地区重要的 水源涵养地,30%的黄河水从这里流出,每年,黄河 流经湿地,平均径流量会增加30%,枯水季节则增 加45%,湿地成为黄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供给区, 对黄河流域的水源涵养、水文调节和生物多样性维 护有重要作用。但近2O年来,随着冰川退缩、湿地 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湿地生态状况堪忧。四川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杰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 采访时说,上世纪70年代,为了向湿地要草地,若尔 盖县累计开沟200 km,涉及沼泽1 400 km 。90年 代又在辖曼乡等地挖沟50.5 km,涉及沼泽148 km ,开沟排水使水位下降,泥炭层遭到破坏,致使 若尔盖县800多km 的水沼泽变成半湿沼泽或干沼 泽。2011年8月,全国政协、省政协有关人士到川I 西北草原调研,若尔盖牧区境内有哈丘湖、措拉坚 湖、兴措湖、鬼湖等大大小小的湖泊300余个,最大 的面积有400多hm ,最小的也有0.067 hm 左右。 到现在,除了热尔大草原的几大湖泊和其他几十个 较大的湖泊外,其余200余个较小的湖泊都已经干 涸;著名的隆刚木措湖于1988年干涸留下一大片盐 碱地,幕措干湖于1998年干涸,瓦延尔措湖已萎缩 了五分之二,哈丘湖、措拉坚湖等几大湖的面积与 2O年前相比缩小了至少20%。根据2010年与2000 年四川省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对比,若 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湖泊水面面积萎缩2 800 hm 。河水的流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32.1 m ・ s 减少到现在21.4 m。・S。。;新中国建立初期江河 水量达6亿m。,20世纪8O年代减少至5亿 m。,到 现在水量约4亿m。左右,而地下水距地面新中国建 立初期为0.5 m~1 m,20世纪8O年代为1 ITI~1.5 m,现在为1.5 m~2 m。对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 的全部,阿坝州的小金县、汶川、茂县、理县、马尔康、 壤塘、金川、黑水、松潘、九寨沟1O个县,凉山州的盐 源、木里两个县,雅安市的天全、宝兴两个县,绵阳市 的北川、平武两个县,共3州两市34个县;幅员面积 24.0万km ;其中林地11.7万km ,草地9.2万 km ,水域及沼泽地0.7万km ,分别占该区幅员面 积的48.6%、38.3%、2.7%。该区有大熊猫、金丝 猴、扭角羚、水獭、獐、鹿、熊、豹、梅花鹿等550多种 野生动物和松、桦、杨、槭、珙桐等高等植物197科 756属2 448种。该区草原生态状况堪忧,《四川省 草原保护建设“十二五”规划》指出,目前草地退化 仍然严重,其中3州的比例达82.5%,平均产草量 比上世纪8O年代下降了50%;草原超载过牧,平均 超载率高达41.4%。同时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根 据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教授胡锦矗研 究,平武县大熊猫栖息地向西北退缩约30 km,加上 历年捕捉大熊猫(含抢救活的)到国内外展出达60 余只,和2O世纪70年代受灾后发现大熊猫尸体64 具,致使该县大熊猫由7O年代到8O年代锐减一半, 数量不及200只;通过保护,2011年6月28日-’7 月3日,全国第4次大熊猫野外调查有近200只,成 为全国拥有最大大熊猫种群的县。该区应保护森 林、草原植被,在已明确的保护区域保护生物多样性 和多种珍稀动植物基因库。 (3)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包括广元市的旺 苍、青川两个县,巴中市的通江、南江两个县,达州市 的万源市,共3市5个县(市);幅员面积1.8万 km ;其中林地1.3万km ,草地0.01万km ,水域 及沼泽地0.03万km ,分别占该区幅员面积的 74.1%、0.7%、1.9%。该区包括秦岭、大巴山等亚 热带北部和亚热带一暖温带过渡的地带,境内有高 等植物180余科,900余属,3 100余种;其中珙桐、桫 椤、银杏、红豆杉、巴山榧、三尖杉、油樟、水青树、连 香树、杜仲、鹅掌楸、岩柏、厚朴、红豆树、青檀、巴山 水青冈、大王杜鹃、红椿、黄蘖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 1期 魏时峰,等:四川省“四区五带多点”生态建设布局建议 37 稀植物23种;有兽类90种,鸟类200余种,两栖爬 甚至出现了凤眼莲锁河的现象。凤眼莲大量生长繁 行类200余种,鱼类7O多种;其中大熊猫、金丝猴、 扭角羚、林麝、贝母鸡、白唇鹿、小熊猫、猕猴、短尾 猴、金猫、毛冠鹿、岩羊、水獭、黑熊、豺、穿山甲、大 殖后,往往会形成单一优势物种,致使其他水生植物 减少甚至消灭,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空 心莲子草又名水花生、草,是苋科多年生草本植 物;空心莲子草原产巴西,20世纪3O年代末随日军 侵华引种至我国,起初在上海郊区栽培用作养马饲 料,20世纪50年代,我国南方一些省市将其作为猪 羊饲料推广,随后又被进一步引入我国长江流域及 鲵、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43种,有中国的特有物 种光务臭蛙。该区目前尚有大于25度的坡地6.24 万hm ,占耕地面积的22.5%,水土流失严重。该区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青川县东部大熊猫消失,栖息 地向西退缩约50 km。应继续实行退耕还林,减少 水土流失;开展天然林保护,减少林木采伐,恢复山 地植被,保护野生物种。 (4)大、小凉山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生态功 能区 大、小凉山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包括乐山的沐川、峨边、马边3个县,雅安市的石棉 县,宜宾市的屏山县,凉山州的宁南、普格、喜德、越 西、甘洛、雷波、布拖、金阳、昭觉、美姑1O个县,共3 市1州15个县;幅员面积3.2万km ;其中林地1.9 万km ,草地0.6万km ,水域及沼泽地0.05万 km ,分别占该区幅员面积的59.9%、18.6%、 1.7%。该区位于中国东部湿润亚热带气候和西部 干湿交替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以四川省美姑县境 内的黄茅埂为界,以西称大凉山,以东为小凉山。有 高等植物7000多种,列入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有珙 桐、银杏、南方红豆杉、桫椤等57种,脊椎动物已知 有5纲4O目100科661种,列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 大熊猫、白唇鹿、牛羚、豹、四川山鹧鸪、、血雉、黑颈 鹤、黑鹳、大鲵等120种。该区生物多样性威胁严 重,有紫茎泽兰、凤眼莲、空心莲子草、马缨丹泛滥危 害。紫茎泽兰是菊科泽兰属丛生型半灌木多年生草 本植物,原产于墨西哥,2O世纪50年代初从中缅、 中越边境传人云南南部,7O年代开始在我国酿成草 害,近3O年来飞速蔓延,以每年30 km的速度向北、 向东传播。该区从1990年至今,紫茎泽兰侵占面积 已从2.67万hm 发展到5O万hm 左右,占据了凉 山州五分之一的草地。紫茎泽兰一旦入侵,其它草 就会受到抑制,每0.067 hm 地紫茎泽兰产量能达 到5 200多kg,而可食牧草仅生产9.2 km,对畜牧业 构成了严重危害。凤眼莲又名水葫芦,是雨久花科 凤眼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1901年从 日本引人作观赏花卉,2O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料 推广,并发展为水质净化种类,后大量逸生,是目前 我国危害最严重的恶性水生杂草之一。在安宁河流 域各县市的湖泊、河道中均有凤眼莲分布,有的地方 南方各省;该物种在农田(包括水田和旱田)、空地、 鱼塘、沟渠、河道等生长危害。在农田中生长会与作 物争夺阳光、水分、肥料以及生长空间,造成严重减 产,在田埂和田间成片生长影响农事操作,在鱼塘等 水生环境中生长繁殖迅速,降低水中溶解氧含量,腐 败后又污染水质,影响鱼虾生长,在河道和沟渠中的 生长会堵塞水道。马缨丹又名五色梅、七变化,是马 鞭草科常绿灌木,被列入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种外 来人侵物种目录,原产美洲热带地区,1645年作为 观赏花卉由荷兰引入我国,后逸为野生,各县市均有 马缨丹分布 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杂草。其适应性很 强,全株或残体都可产生强烈的化学物质,使其他植 物无法生存,人或动物误食其叶片或果实会中毒。 该区应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加 强森林和草原植被恢复。 2五大水土保持生态带 以金沙江、长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等主要江河 水系沿岸纳入长江上游综合治理重点防治工程,实 施陡坡耕地退耕还林、着力营建防护林,加强水土流 失防治,大力营造沿江沿河水土保持防护林带, 或禁止各种不利于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的经济社会 活动和生产方式,加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资源 保育,合理规划水域生态环境及水生生物资源保护, 在重要水域建立水生生物保护区,加强湿地生态系 统保护与修复,遏制江河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兼 顾治理泥石流沟道和滑坡。 (1)金沙江水土保持生态带 主要包括攀枝花市、凉山州金沙江沿岸和雅砻 江、安宁河沿岸。流域原始森林比重大,树种优良, 种源丰富;生活着大熊猫、小熊猫、白唇鹿、猞猁、牛 羚、丹顶鹤等许多珍贵动物;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 资源,是全国1O大水电基地之一。两岸坡度陡峭, 地质结构松散,加之雨季降雨集中,历时短、降水强 度大的局地性暴雨,成为滑坡、泥石流的激发因素。 38 四川I 林业科技 由于干湿季分明,植被的生长受到,应重点选择 耐旱、耐瘠薄的植物营造水土保持林、护岸护路林, 控制水土流失。切实加强动植物保护,防止外来物 低。据对太平驿和映秀湾电站脱水段鱼类调查情况 看,脱水江段有鱼类生存,其脱水段的上段,因枯水 种入侵;禁止不合理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加大 重大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力度。 (2)长江水土保持生态带 主要包括宜宾市、泸州江上游带状区域,是 期断流,故在枯水期无鱼类生存,中段因河道中有涓 涓细流,有鱼类3种,下段则呈小河状,原有江河鱼 类基本存在;岷江上游鱼类多为定居鱼类,但为了寻 找最佳索食场、繁殖场和越冬场,它们常在春、夏季 上溯,秋末冬初降河,水电站闸址的兴建将阻隔这些 活动,使闸坝上下鱼类的种群数量减少;据四川师范 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因库及其水生生态 系统的依存地,它对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的维护,对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具有举 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 调查报告,目前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内的水域已知有189种鱼类。其中,列入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鱼类有3种,列人世 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1996)保护名录的鱼类有 3种,列入CITES(1997)(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 学院生物系邓其祥教授的调查,岷江上游的鱼类已 经从上世纪5O年代的4O种下降到如今的l6种,有 “水中大熊猫”美称的冰川时代鱼类、国家Ⅱ级保护 野生动物虎嘉鲑,十几年来作为岷江的标志性水生 动物已完全绝迹。连同大鲵、重口裂腹鱼、青石爬姚 等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持动物在内,岷江“水族”随着 河道的破坏而面临着灭顶之灾。应加快灾后自然生 态系统修复,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减少不合理的水资 公约)附录Ⅱ的鱼类有两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 皮书(1998)的鱼类有9种,列入云贵川渝4省(市) 地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的鱼类有15种,这些鱼 源开发利用,强制保证河流水体生态的最低流量,科 学建设岷江航电过鱼设施,恢复流域生态系统。开 类绝大多数为我国所独有的、适应于长江自然水体 生态条件的特有物种。应以长江上游珍稀濒危水生 野生动植物、河流生态系统和水资源保护为重点,加 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为珍稀特有鱼类增 加新的栖息地和产卵场,建立珍稀特有鱼类增殖繁 育基地。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监测, 加大石漠化和陡坡耕地治理力度,扩大绿化用地,发 展城市绿化、立体绿化,加快长江两岸植被恢复,保 护本土物种资源,防止外来物种人侵造成的生态破 坏,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3)岷江水土保持生态带 包括岷江干流和主要支流大渡河、青衣江沿岸 展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天然林保护力度,提 高岷江流域水源涵养能力,建成重要的生态廊道,维 护生物多样性。 (4)沱江水土保持生态带 包括沱江千流和主要支流沿岸地区。沱江流经 成都、资阳、内江、自贡、泸州等四川工业最发达的地 区,是四川省工业最集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河流,污 染最严重,植被覆盖率最低的河流。要加强主要污 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减轻环境污染程度;通过退耕还 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建 成重要的生态廊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修复水域生 态环境。 (5)嘉陵江水土保持生态带 包括嘉陵江干流和涪江、渠江支流沿岸地区。 包括广元、巴中、绵阳、达州、南充、遂宁、广安7市沿 岸,嘉陵江流域现有鱼类有151种,属于7目19科 83属,其中51种是长江流域特有种,嘉陵江广元至 重庆干流长739公里,国家批准在广元至重庆嘉陵 地区。流经的地区有阿坝、甘孜、凉山、成都、眉山、 乐山、雅安,最后在宜宾汇人长江。无序的、不当的 开发造成沿江河段江水减少,部分河段甚至断流、消 失,河床岩石暴露无遗。渔子溪是横穿卧龙自然保 护区的岷江一级支流,原本水量丰沛的河流,当其流 经下游两个引水电站时,水量减少一大半。映秀湾 水电站,库区形成后,原以硅藻门为优势的水生生 物,转化为以蓝藻门和绿藻门为优势,且生物总量有 所增加;脱水江段的出现,使水生藻类,特别是着生 藻类生物量、种类减少。库区的形成,喜富营养水体 江段进行渠化开发规划,共建设水位相互衔接的16 级航电枢纽,其中四川境内13级,南充段规划9级。 嘉陵江南充段目前已建好7个通航船闸,将实现完 全渠化,大部分水域环境发生了改变。应大力修复 鱼类通道,保护野生动物,建成重要的生态廊道。着 的环节动物与摇蚊幼虫渐增,而好氧喜流水的蜉蝣、 石蚕、石蝇等稚虫相应消失;脱水江段的出现,则使 水生无脊椎动物类群与种群数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 力搞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绿色通道、城乡一体 化绿化、湿地保护等工程,加强水土流失和小流域综 合治理、库区河岸林地保护,建设沿江生态屏障防护 1期 魏时峰,等:四川省“四区五带多点”生态建设布局建议 39 林带,加快滩涂湿地整治恢复,完善水利和水保设 施,提高防洪、泄洪能力。 休假的森林,或是经过逐渐改造使它形成一定的景 观系统和森林。森林公园对保护森林、野生动植物 和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应充分开发林业景观资源,逐步改善基础设施,进一 3多点典型生态系统 推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 胜区建设和监管,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保护 步发展生态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接待和服务能力, 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森林旅游项目,走出了一条不 以消耗森林资源和破坏生态为代价,又能促进地方 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典型森林景观,维护生物多 样性。切实重视自然保护区以外重要生境的保护, 构建类型齐全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体系,合理利 用资源,开展生态旅游。 (1)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陆续建立了国家级和省级、市级、县级自 然保护区167个,总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18.3%, 其中,卧龙、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九寨沟、黄龙寺自然保护 区被列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卧龙、蜂桶寨、 喇叭河、草坡、鞍子河、黑水河等6个大熊猫自然保 护区作为大熊猫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最精华部分,进 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使近90%的野生动植物种 和近50%的自然湿地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有效保 护,形成类型多样、门类齐全、布局较全面、保护价值 极高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十二五”期间,着力推进 自然保护区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强化管理 能力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达到 规范化建设水平,完善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系, 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督管理,完 善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评估及考核奖惩制度,促进管 理水平的提高。合理规划自然保护区发展规模和布 局。通过新建、晋级、范围和功能区调整,形成类型 齐全、分布合理、面积适宜、建设与管理科学的自然 保护区网络。 (2)森林公园 四川省森林公园总数已达到125个,其中国家 级31个、省级51个;森林公园经营总面积达到74 万h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5%;是可供短期自由 经济、社会、生态3大效益良陛循环发展的道路。 (3)湿地公园 四川省有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 4处、省级湿地公园8处,面积1.2万hm 。湿地公 园地理区位重要,生物多样性丰富、保护价值突出, 旅游资源组合度高、区位条件优越。应以湿地景观 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物种栖息环境保护 为核心,兼顾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科学研 究、生态旅游,促进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4)风景名胜区 四川省是风景名胜资源大省,已有九寨沟、黄 龙、峨眉山一乐山大佛、青城山一都江堰4处风景名 胜区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拥有l4处国家级风景 名胜区、75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其面积总数近4万 km ,约占四川省国土面积的8%。应加强风景名胜 的保护,完善景区功能,提升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为四川省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加强“四区五带多点”生态建设和保护,充分发 挥森林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多种效益, 实现平衡发展,还四川以自然、给人类以和谐。让清 新的绿山、碧水、蓝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 态环境需求,增加森林草原碳吸收,应对气候变化, 维护四川省生态安全,为四川省建成西部地区重要 的经济中心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3]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