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坡洪镇央律小学 田阳 533600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切教育理想的承载者,课堂对学校教育的意义不言自明。而且,只有教育改革落实到课堂层面上之后,才真正意味着改革理想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作为一门艺术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高低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1.深入研究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多年来,“一本为本”是处理教材的基本原理。它了教师的思想,把老师禁锢在死框里,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它更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的发展[1]。教师要具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进而掌握教材。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教材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教师阅读教材时是否能回答以下几个问题:①对教材中的字词能够准确认读和理解吗?②每段、每句、句与句之间的关系都能说清楚或大体说清楚吗?③能用简要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吗?④能完成课后练习吗?钻研教材的目的不完全在于讲清楚教材内容,而是在于如何利用好教材,教师对教材钻研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2]。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
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挖掘训练要素,适当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知什么,会什么,发展什么,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这不可能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讲,我们很难有个特定的标准加以衡量。唯有深入研读教材,理解并掌握教材,对教材深度开发,使教材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2.导倡个性化课堂教学 2.1 教学艺术,与众不同。
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讲科学,其次也要讲艺术。在科学的前提下,越具有艺术性,教学效果就越好[2]。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教学艺术,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教学艺术,必须要有生动、精彩描写的另一面。个性化的教学艺术,教学上要运用教师的才智,发展学生的才智,以个性培养个性,以情感增进情感,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 2.2 教学风格,独具一格。
首先,开放性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开放性教学,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
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其次,开放性教学要开拓教学空间,开展第二课堂的学习。教师要树立“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开放性教学观,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 2.3 教学品位,略高一筹。
教学起点高,手法新,品位高,是个性化的教学艺术的体现。品位高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创建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同时,也要建立融洽、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个性化的教师成功之路,在于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教学氛围关键所在。因此,高品位的个性化教学,一是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二是开展合作学习。方法可采取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甚至课堂演讲、辩论等形式展开师生的情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人教版《月亮之谜》一课时,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利
用自己的想象力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学习[3]。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①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②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③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④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⑤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都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是“指南针”,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是“航海家”[4]。这对启发、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3.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找春天》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读,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充满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春天
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文本的意境之中,即享受了美,又读懂了课文大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一个过程。但主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才能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 许晓玲.课堂教学技能拓展.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6. [2] 刘芳,关鸿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
[3] 孔凡哲.上好课.有效技巧.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4] 李玉平.怎样上好一堂课关键要素总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