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 中国成品油供应链现状◆ 问题及建议 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为例 张纪海 ,肖 甜 ,李 婷 (1.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l 0008 1; 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l 00083) 摘要:成品油的稳定供应是维护和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文从供应链 的角度,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为例,从物流节点的布局、运输系统、配送效率以及应对突 发事件的能力四个方面分析成品油物流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旨在优化成品油 物流,提高成品油稳定供应的能力。 关键词:成品油;供应链;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图分类号:F4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355(2011)10—0005—05 doi:10.3969/j.issn.1003—2355.201 1.10.001 Abstract:A stable supply of processed oil is needed to maintain state security and economic oper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cessed oil supplying ability,this paper takes the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 (Sinopec)for example to introduce the status in terms of materials flowing layout,transport system,distribu— tion effectiveness and the capability to handle emergency of the supply chain,and then provides suggestions.It is designed to optimize the product logistics,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 steady supply of processed oil. Key words:Processed oil;Supply chain;The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Sinopec) 1 引言 就是石油企业物流能力有限,各区域之间信息沟 据20l 0年 中国物流年鉴))测算,2009年我 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7%左右,物流业增加值 同比增长8%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 率与200 8年相比略有下降。在整个物流行业稳定 发展的同时,我国成品油物流体系还不健全。201 1 年 中国物流年鉴 统计的行业涉及制造、钢铁、 农产品、粮食、汽车、书业、回收业和木材等,但 未提及石油行业。 通不畅,不能够及时发布库存信息,导致成品油供 应紧张。…成品油供应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区域乃至 国家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2 成品油物流的内涵及模式 2 l 成品油辆 瓦妁内■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 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 成品油物流一直是制约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的 短板。在200 8年前后,中国南方地区曾多次发生 “油荒”,其原因一方面是产能开动不足,另一方面 收稿日期:2011.09—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91024019) 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 有机结合。结合物流的定义,将成品油物流定义 为:成品油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成 品油物流流程涉及三个主要物流节点:供应地、中 作者简介:张纪海(1976一),男,汉族,黑龙江人,副教授、博士,国家国民经济动员教育培训中心,主要从事国民经济动员管理、能 源经济、物流管理研究。 ~ 丽 工' 第33卷第1O期2011年10月 D 劬 专家建议 Expert Suggestion 转站以及最终用户,其中供应地是炼厂或进口港 口,中转站为各级油库,接收地为加油站或直接用 路运输和公路运输过程中,成品油作为液体物质 户。中间需要经过运输、装卸、存储、配送等环节。 成品油物流流程主要包括存储、运输和配送 三个主要环节。存储环节主要考虑成品油存储地 必须使用专用运输工具——油罐车来运输。油罐 车不能与其他车种代用,原油罐车不能与成品油 罐车代用,成品油罐车也因油种不同(如汽油、煤 油等)未经洗罐不能互相代用。运输工具的特点决 定了同一种成品油车流的载重罐车在卸后不能代 用,必须向原装车地回空。f4】 , 成品油运输模式也具有一定特殊性。发达国家 与存储量,即在哪存储、存储多少;运输环节需要 考虑运输工具与运输路线,即用什么运输、怎么运 输;配送环节需要考虑的是成品油供应商与供应 量,即谁来提供油品、提供多少。 2.2 成品油供应链 的成品油一次运输基本上都采用管道运输。管道运 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具有可靠性高,永久占用耕 地少,抗风险能力强,能耗和损耗低的优势。有关资 料显示,管道运输与铁路运输的能耗比为l:2。Is]铁 路运输通常在装卸、运送过程中跑冒滴漏损失较大。 供应链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了将产品或 服务交付给最终用户,由上游与下游企业共同建立 的网链状组织。分析成品油供应链,首先需要了解 成品油上下游企业的构成。1 9 9 8年我国石油行业 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重组,按照上下游结合的原则, 从运输成本上看,海运成本最低、管道运输成本次 之。但是铁路、公路运输在调整运输量方面具有很强 的灵活性,当海运受阻,管道尚未贯通时,铁路、公 路运输能够迅速弥补国内石油供应短缺的局面。目 前,各国成品油运输多采用联运方式。 3.2 安全要求高 组建了南北两个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公司。在 陆上形成了区域分割、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 化的垄断格局。[2】中国石化集团成品油供应按照行 政区域划分设置物流管理节点,各节点的机构基本 上遵循从总部到大区、省、地、县五个管理层次。 【, 成品油供应链由总部炼厂、区/省级公司、地市 级公司、县级公司以及最终用户共同组成。 在供应链的基础上,当前中国石化集团成品 油物流可以划分为一次物流和二次物流。一次物 由于成品油的易燃、易爆特性,在存储和运输 过程中存在很大风险。槽车爆炸和成品油泄漏是 最直接的两种危害,造成的影响包括人员伤亡、经 济损失还有环境污染等。在陆地运输过程中,装载 车辆有时因受热、强力震动和撞击,具有爆炸的危 险。水上运输环境混乱、交通事故、日常维护不当 流是成品油从直属炼厂到省级油库的过程,二次 物流是成品油从省级石油公司经过市(地)级、县 级油公司直至加油站,最终被消费的过程。整体过 程如图1所示。 都可能导致发生泄露和爆炸。在管道运输过程中, 主要是由管道腐蚀和操作失误导致运输危机发生。 除此之外,水上运输过程中,周边环境可能会 带来不安全因素,如埕岛海域是多年的传统渔场, 大量渔船导致黄河海港形成商、渔不分的混乱局 面。渔船在进出港口的航道水域布插固定网具,致 使航路被拦截,或者船舶螺旋桨被网具缠住,严重 危及成品油运输安全。[6 J 3.3 易产生污染 : 搴 了 l匦匣H 巫 应巫 匹 卜回 i-一一I— l_mini 次物流 二次物流 由于成品油本身特点,在运输过程中,还需要 防止由于成品油泄露造成的环境污染。船舶污染 的途径主要有操作性污染和海损事故污染两种。 船舶污染事故发生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操作人员的 责任心不强、技术不熟练、供收双方联系不够、管 理混乱等人为因素,或是因船体倾斜、气温低造成 冻裂、输老化、法兰脱离等设备或环境因 图l 成品油供应链 3 成品油物流的特点 3.1 运输系统的特殊性 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直观的环节,是产品或 服务实现空间转移,从而实现价值的重要环节。成 品油主要有公路、铁路、管道、水运四种运输方式。 铁路、公路运输载体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在铁 素造成;另外,油船发生碰撞、搁浅、触礁等严重 船舶事故时,所载成品油部分或全部溢入海中,也 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k O ,暖~ 丫 射t) 劬第33卷第1o期2O11年1o月 Expert Suggest ̄on 专家建议 4 当前成品油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l { :j , ?、 j 万t;成品油铁路自备车1 44 3辆,总容量7.7 l 5 万t;公路运油罐车4500辆,运力3.6万t;长距 离成品道运输量达到26 3 5万t,一次出厂管 输比例达2 7%。但在成品油一级物流中,铁路运 输比例占到5 0%以上,仍为主要的运输方式。 4.2.2 运输设施建设有限 在成品油运输的四种运输方式中,中国石化 集团自有的运输设施是管道设施和铁路专线。 4.1.1 炼厂分布不合理 炼油厂是成品油配送的物流起始点,用于将原 油提炼为半成品或成品。目前,中国石化集团拥有 35家炼油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华中和华 北地区。在南方区域并没有自己的石油开采基地, 只能依靠多种形式的运输渠道,以保障各地的供 应…。近几年来西南、西北地区突发事件频发,突 发性的成品油需求较多。这种炼厂分布远离常态和 危态下主要需求地的布局造成信息滞后,成品油流 通费用居高不下,也大大地增加了管理难度。 4.1.2 原油储备基地分布不合理 为了方便炼制原油、降低运输成本,石油公司 通常在靠近原油储备基地的地方建立炼厂。我国 (1)尚未形成管道网络 我国原油和成品道线路短,还未形成全国 性的管道运输网络。同时,成品道运输尚处于 起步发展阶段,管道输送按周转量计算不足1%,干 线成品道仅有几条,尚未建成具有多个进油 点、发油点、输送多品种成品道。 管道运输设施主要包括原道设施和成品 自2003年开始建立国家战略储备基地,三大石油 公司也陆续建立了自有的商业储备基地。目前,中 道设施。目前,中国石化集团现有的长距离原 道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和华北地区,现有长 距离成品道十几条,主要分布在华中、华南和 华北地区。 国石化集团共有9座原油储备基地,其中3座国家 战略储备基地,6座自有原油商业储备基地。 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石化集团原油储备基 地主要位于华东、华北和华南地区。西南、西北等 内陆地区中国石化集团还未设立原油储备基地。 与原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存在同样的问题,西 南地区是成品道建设的薄弱环节。西南地区是 我国唯一没有大中型炼油企业的地区,成品油供应 自身存在一定的,主要从其他地区调入。目 前,西南地区仍然未建设管道设施,区内所需油品 95%以上需要通过专用火车油罐车、邮轮和汽车油 罐车等方式从区外调入,运输风险大且成本高。 (2)铁路专线有限 原油储备基地分布不均衡也会导致成品油流通成 本过高,运输效果不佳的问题。 4.1.3 成品油储备基地分布不合理 成品油储备基地是成品油供应的第一道保障。 在出现“油荒”时,成品油储备基地内的成品油可 以发挥稳定成品油供应的作用。 中国石化集团现有的成品油储备基地位于华 南和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有2座在建的成品油储备 基地,包括l座成品油战略储备基地和1座成品油 商业储备基地,负责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成品油 供应;华南地区有1座已经建成的成品油商业储备 基地,负责广东、广西等地的成品油供应。 在管道没有形成规模布局之前,铁路是内陆 地区运量最大、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目前,中国 石化集团自主拥有的成品油铁路专线,主要由地 方铁路有限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地方分公司共同 投资建设,主要分布在华中和华南地区,距离短, 运载能力有限。 目前,中国石化集团现有的铁路专线非常有 限,成品油的铁路运输需要与铁路部门协商,在承 西南、西北内陆地区还未设立成品油储备基 础,只能通过各种运输渠道来满足西南、西北等内 陆地区出现的需求,很容易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 4 2 童譬 圣 :置 载能力、运输价格等方面中国石化集团并没有主 动权,极大地影响了在内陆地区的运输效率。 4 3 西己适放车 4.2.1 运输结构不合理 管道运输在成品油四种运输方式中,具有安 确定配送计划需要依据尽可能准确的需求预 测信息。配送效率低主要体现在需求信息误差大 和配送系统信息化程度不高两个方面。 4.3.1 需求信息误差大 规划、控制物流活动中的存储、运输等业务活 全系数高、成本低的优势,是最佳的成品油运输方 式。然而,中国石化集团仍然是以铁道运输为主。 截至2007年底,中国石化集团拥有成品油码头327 座、总吨位87.03万t;油轮l 96艘,总吨位6.08 动都是以预测数据为基础的。因此,优化成品油物 ~l’雨 ^・ 一 第33卷第1o期2ol1年lo月 洌 D 铆 专家建议 流管理水平的首要工作是做好成品油的需求预测。 在成品油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衔接不畅时, 为了实现两次运输的有效对接,省级石油分公司 必须负担高额成本进行成品油二次超长运输、跨 库运输、回流运输、交叉运输等一系列不经济的行 为。因此,省级石油分公司提交成品油需求计划 时,必须考虑提高到货水平的保障措施,如增加需 求预测量等。同时,二次物流配送主要采取“要货 制”,配送的发起方只能是加油站,加油站站长根 据主观经验提交加油站的油品库存需要,提交的 需求量仅依靠主观意见而非实际数据支持,要货 时间、品种和数量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成品油的需求信息通过供应链的各级节点传递, 各节点企业仅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需求信息 进行决策,导致下级企业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 着整个流程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牛鞭效应”, 无形中增大上游公司工作量,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也 延长了物流活动时间,大大地降低了效率。 4.3.2 信息化程度较低 信息流在成品油物流实施中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相关企业在成品油物流方面缺少规划,各个 区域之间信息沟通不顺畅,也导致成品油供应不 均衡。目前,我国成品油销售企业的运作方式还处 在手工作业和计算机技术混合并用阶段,各级销 售管理机构、储运设施、零售网点之间的管理信息 系统网络还没有建立起来,经营管理手段科技含 量还比较低,还未进入利用计算机进行动态管理 和自动化控制的阶段。_8] 4.4 缺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4.2 针对成品油自身风险的应急体系有 待完善 成品油运输风险主要指陆上运输时槽车爆炸, 管道运输、水上运输时成品油泄露。2001年2月 8日中国石化集团正式发布了集团公司HS E管理 体系标准,目的是有效控制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 概率,节约能源和资源。 另一方面,我国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体系非常 薄弱。除烟台和秦皇岛建有溢油应急反应中心和 大型设备库外,黄海、东海、南海还基本上处于空 白状态,长江口、珠江口等敏感水域均未建立大型 设备库。在溢油应急反应体系建设方面,交通部海 事局将我国的海上溢油应急分为5个层次:最高层 是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其次是各海区溢 油应急计划,港口水域溢油应急计划,码头设施溢 油应急计划,船上油污应急计划。仅仅有这些计划 是不够的,必须建设一支精干的应急队伍,在突发 事故面前才能保障有力。… 5 加强成品油物流体系建设的建议 5.1 优化节点布局 目前,中国石化集团原油储备基地、炼厂以及 成品油储备基地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华北 地区,西南、西北等内陆地区没有设立原油、成品 油储备基地。这种不均衡分布也会导致成品油流 通成本过高,运输效果不佳。 发达国家炼厂多位于主要成品油消费地,这 种消费指向炼厂的布局使得整个成品油物流体系 更加合理。为了减少运输损耗和物流成本,提高物 流效率,中国石化集团应在西南、西北地区加强成 品油储备或配套原油储备与炼厂建设,在消费集 中的地区重点建设石油加工基地。 5.2 优化运输系统 4.4.1 组织机构与其他部门的协调能力有限 成品油物流的组织机构是物流活动的基础。 中国石化集团物流管理的组织机构也分为五个层 次,由于地方没有权限行政命令任何一级分 公司,因此动员各级分公司都需要上一级公司的 命令。常态下中国石化集团的这种物流模式对石 油动员机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应急物资的动员涉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各级地方、交 通部门等众多部门,我国能源动员组织机制的建 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各部门职能分工不够详细 在中国石化集团成品油运输网络中,管道运 输份额不足20%,铁路运输占据了最大的比例。但 是,在铁路运输过程中自主权力有限。为了提高成 品油物流效率,应合理规划管道布局、加强管道建 设和优化成品油运输模式。 成品油配送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运输组合方 式。中国石化集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 对稳定的成品油分拨、配送网络,具备了系统优化 导致各个动员主体之间的合作效率不高。当前,中 国石化集团成品油物流管理模式不足以满足成品 油动员物流的需求,需要建立健全石油动员机制, 明确划分动员主体的权力、责任与动员的流程。 成品油运输的条件。优化成品油运输系统的主要 方法是选择合适的运输组合方式与运输方案。具 体可以对现有的成品油配送网络进行优化,打破 按行政区域分块分拨的现状,从整体效益出发,统 l’,痛 工’ 只 一~ 嘲蝌b ,由第33卷第10期20l1年10月 Expert Suggest/on 专家建议 一分拨、实时配送,实现铁路、水路和公路不同运 力的模型,根据时间最短化原则合理安排运输模 式、选择运输路线。 5 4 办 强应之反应礼寺 的j_芝立 5.4.1 配合国防动员委员会制定成品油动 员流程 输方式的有机结合。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国石化集 团应继续加强管道建设,逐步形成通达高效的成 品输网络。 5 3■ 生 ; 二 ■ 置j0之 5.3.1 改要货制为补货制 要货制的配送流程中,配送中心是被动地接 受需求信息,由于中问环节过多和时间过长,信息 的准确性受到很大影响。在补货制方式中,配送中 心分为数据中心和调度中心,加油站、油库、车队 把实时数据定期交给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将处理 过的数据结果交给调度中心,调度中心通过根据 数据处理主动制定出配送计划。避免由于主观判 断造成不准确的信息在供应链上传递引起“牛鞭 效应”。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中国石化集团是危机状态下成品油的主要供 应者之一,由于其组织结构不同于普通物资供应 企业,动员过程会更加复杂。因此,中国石化集团 需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动员主体、职能与 流程。成品油动员主体主要有各级国防动员委员 会、各级经济动员办公室、地方部门、中国石 化集团、中国石油集团等;动员主体的职能涉及准 备、实施与复员阶段各个部门的具体任务;动员流 程是指在动员过程中集团公司必须参与的环节以 及实施的主要活动。 5.4.2 逐步完善自身应急反应体系 目前,中国石化集团已在下属的4 3家单位推 广使用石化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针对中国 石化集团安全监控系统进行设计,实现对安全监 控系统的关键部分和危险部分进行三维实时观测, 进而实现了管理人员、观测人员对系统危险部分 的异地观测与监控。中国石化集团应逐步细化 HS E的各项规定,同时采取信息化的手段监测成 品油基础设施。 在应对海上溢油事故方面,世界各海洋国家 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应急反应基地。美国海岸警备 队在沿海主要地区设立了1 0个应急反应基地、27 个设备设置点,应急设备可以在2 4 h送达出事海 域。日本海上防灾中心不仅在全国海域建立了l 0 个应急中心和3 3个设备库,还在主要航线上建立 信息流一一一> 实体物流———— 了l 1个溢油应急储备基地。为了提高中国石化集 团海上溢油事故处理水平,可以借鉴美、日等国的 经验,加强沿海地区应急反应基地与应急动员保 障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成品油物流,亟待补齐的短板[EB/OL].[2010—05—081(2011-5. 22).http://www.ceh.corn.cn/ceh,cjxx/2O10/5/8/63097.shtm1. 图2 二次物流配送流程 5.3.2 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 成品油配送信息系统主要由输入、数据库和 输出三种要素构成。成品油生产、库存、分拨和销 售等环节的基础数据经过输入环节,被储存在石 化企业的数据库中,经过检索、处理,形成了各种 有助于决策的信息。为了优化成品油供应链和提 【2】 张峻岭.基于规划模型的我国石油供应链【D】.安徽:合肥工 业大学,2009. 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中国石化集团应尽快完善 成品油配送信息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制定电子地 图,实时了解各个分配中心的库存量。利用成品油 配送信息系统,加强对基础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利 用信息选择合适的运输方案,创建运输时间和能 [3】 刘广园.供应链环境下成品油物流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 石油大学(华东),2008. 【4】 陈英武.铁路石油运输特点及对运输能力影响分析【J】.铁道 货运,2010(4):18—21. (下转第2 5页) ——11,嫡 I’  ’第33卷第10期2011年10月 fcIb 劬 0 专家分析 从而在提高照明质量的同时获得最佳的节能效果。 据河北省教育厅大楼应用后的对比试验统计表明: 5 00多支传统灯具改用智能L ED照明后,每年可 节省电量l 3.2万kWh。 nomics of Climate Change,HM Treasury,2006. [5】 Zadek,Simon,Maya Forstater,Kelly Yu and Jon Kornik, ICT and Low Carbon Growth in China,Digital Energy Solutions Campaign,Beijing,2010. ! 8 云计荨段墨暇务 【6】世界自然基金会wwF,2006年地球生命力报告,2006. http://www.panda.0rg/IiVingplanet. 云计算是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以按需付费为 商业模式,具备弹性扩展、动态分配和资源共享等 特点的新型网络化计算模式。在云计算模式下,软 件、硬件、平台等IT资源将作为基础设施,以服 务的方式提供给使用者。这种新型的服务最大好处 【7】 国际能源机构IEA,世界能源展望2007,2007.http://www, WO rlde n e r g YO Utl O O k.C Om/d O C S/W e o 200 7/ WEO2007ChineseHighlights.pdf. 一—[8】 中目合作北京智能交通信息系统节能减排示范项目,中国 节能服务网,2011.http://www.emca.cn,bg/hwcz,hwzx/ 2Ol 10224023242.htm1. 是能够合理配置计算资源,并提高计算资源的利用 率,降低使用者的成本、促进节能减排。由埃森哲 咨询公司和可持续发展咨询公司WSP联合进行的 一【9】 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推进协会/气候组织,SMART2020: 实现信息时代的低碳经济,2 0 0 8,h t t P:/,W W W. thecljmateg rouP.O rg.Cn/PUbliCation s,2008-1 0一 SMART2020一CN.pdf. 项研究通过对比企业服务器托管和内部配置I T 基础设施指出,企业的节省可以达到3O%~90%。 3 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的节能减排对信息技术 【lO]按需照明——低碳新动态,2011.http://www.hbsa.gov.cn/ zh/html/article/14199198.htm1. 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自身的 能源强度和碳强度相对较低,其应用于其他经济 【11】大型企业节能减排的标志:云计算,中国绿色数据中心, 20l0.http://WWW.jifang360.COm/new s/201 01 23, n2859l3325.htm1. 领域而带来的节能减排潜力也是明显而又巨大的。 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性也使得从信息技术成为全 球经济实现低碳发展的系列化最全面选择之一。 从信息化到智能化不仅是信息时代节能减排的现 实选择,也是智能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多数发达国家一般来说都是在完成工业化 进程之后才进入信息化的发展阶段,而我们国家 现在是工业化跟信息化融合发展。从信息化到智 能化来应对节能减排的现实需求可以说是当今社 会各个国家面临的又一次产业。通常,在新系 [12】程大章,节能减排与智能建筑的创新,第4届国际智能、绿 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2008. [13】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卅f,Energy Smart Busine s S Program:Unlocking Energy Efficiency Opportunities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http://www.energysmart.corn.au/wes/ images/pdfftechnicalpaperheavyindustrialfina1.pdf. ——~(上接第9页) 【5】 肖应文.石油石化企业成品油现代物流体系的构建【J】.湖南 商学院学报,2010(6):104—108. 统中采用高产出解决方案要比改建旧系统更具成 本效益性。中国若能把握好这次信息时代的节能 减排——智能化机会,一定能发挥后发优势, 使“智能时代”走在世界的前列。 参考文献: 【11 北京农业感知物联网初成规模,精准农业示范区运行稳定, 传感器世界,2010.8:37. 【6】 金健民,蔡晓鹏.黄河三角洲埕岛海域石油运输安全研究 【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8(6):40—43. 【7】 李艳芳,荣雷.石油战略储备运输和海洋环保【J】.世界海运, 2007:37—39. 【8】 邓红平.基于供应链的成品油企业物流管理研究——创建 中石化成品油销售物流管理体系f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 大学,2009. 【9】张纪海,王超,孔昭君.我国能源动员研究【J】.中国能 源,2O1 1(7):5-9. 戴彦德,朱跃中,白泉.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能源 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经济研究参考,2010,26:2-22,33. Pachauri,R.K and A.Reisinger(eds.),Climate Change 2007:Synthesis Report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s .I.『I and 1I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 【10】陈红霞.中石化北京石油公司成品油物流配送优化策略探 析【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08. 【11】孙晓蕾,王永峰.浅析我国石油进口运输布局与运输安全 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Geneva, Switzerland,2007. Stern,N,Executive SummaryStern Review on the Eco. ,【J].中国能源,2007(5):17—22,44. Vol_33 No.10 0ct 2O11 第33卷第1O期2011年1O月 k雨 ^・暖 lcI 铆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