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级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青藏地区》考试测试卷

2020级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青藏地区》考试测试卷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九章《青藏地区》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我国青藏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是( ) A. 种植业 B. 畜牧业 C. 林业 D. 渔业

2.青藏地区在农区和城镇的代表建筑及主要材料组合正确的是( ) A. 平顶碉房——木料 B. 帐篷——牛毛毡 C. 平顶碉房——石块 D. 帐篷——丝绸

3.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 必须停止经济建设,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

B. 只有加快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居民转产、迁移、脱贫,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C. 正在建设的青藏铁路不应在此穿过,否则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将落空

D. 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此地不宜实施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 4.暑假,周周同学准备到青藏高原旅行,下列是妈妈的嘱咐,你认为有必要纠正的是( ) A.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缺氧,光照强,可备带氧气袋、防晒品 B. 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要加带防寒衣 C. 高原地区人烟稀少,生活垃圾可随手丢弃 D. 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5.下列对上述三江源所在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高原,所以气候严寒 B. 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较少 C.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D. 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全年高温

6.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江河的最初水源来自( ) A. 地下水

B. 雪山和冰川的融水 C. 山地降水

D. 海洋水汽

7.以下关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江是指图中的①①① B. 三江是指图中的①①① C. 该保护区地处横断山区 D. 该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上

8.青藏高寒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 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 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 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 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9.导致三江源地区环境恶化的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放牧 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①冰川逐年萎缩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10.青藏地区的居民经常食用的食品有( ) A. 面食和大米 B. 鱼类和猪肉 C. 牛羊肉和乳制品 D. 水果和蔬菜

1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 ) A. 北部 B. 南部

) C. 东南部 D. 西部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 B. 长江、黄河、珠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 C.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D. 我国有“聚宝盆”之称的盆地位于青藏高原 13.下列不属于青藏地区的是( ) A. 自治区 B. 青海省 C. 四川省西部 D. 陕西省

14.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相当,但气温却低于长江中下游,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A. 纬度高 B. 海拔高 C. 距海远 D. 晴天多

15.读我国西南地区局部图,造成①、①地理环境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源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土壤

16.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 B. 太阳能、地热能等资源丰富 C. 藏羚羊被称为“高原之舟”

) D. 青藏铁路穿过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17.青藏高原有独特的高寒气候,其特征是( ) A. 冬冷夏热,年温差和日温差大 B. 四季如春,年温差和日温差小 C. 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D. 四季寒冷,年温差大,日温差小

18.青藏地区发展河谷农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纬度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海陆因素 D. 经济因素

19.三江源地区自然环境恶化表现在( )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①草地沙化严重 ①虫鼠猖獗 ①野生动物锐减 A. 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①

20.如图为青藏高原土地利用和农牧业分布示意图,该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农牧业发展应( )

①大幅度增加耗牛、绵羊、山羊数量,提高牧民收入 ①大力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形成商品农业基地 ①在河谷低平地区适当发展种植业 ①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 ①由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应禁止放牧 ①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促进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 A. 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读青藏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它主要分布在______(省区),其中河流C是________。

(2)D河流谷地处于地壳活跃地带,与地壳活动相关的清洁能源是________。 (3)目前青藏高原最主要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__。

(4)有关资料显示,近30年来,青藏高原冻土层正表现为冻土持续天数缩小,冻土深度减小等现象,试分析其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三江源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三江源所在的青藏高原地区典型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农业部门以业为主;而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气候,农业部门以业为主。

图二阴影地区甲为我国的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自这里,被誉为“中华水塔”。但近年来,由于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该地区出现了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等问题,对当地及河流中下游地区产生巨大影响。

(2)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加剧,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去年暑假小泉完成了一次“高原之旅”,读图,回答问题。

(1)暑假,小泉在青藏高原感受到那里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这和他家乡成都气候特征迥异,成都气候特征:夏季_________,冬季_________。

(2)小泉在品尝了当地喜凉粮食作物_________为主要原料加工的美食糌粑、酥油茶等。青藏地区河谷地带发展喜凉作物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至少两方面)

(3)在游玩藏传佛教圣地后,小泉登上火车准备到旅游终点站青海省的行政中心A_________市。途中见到“高原之舟”—_________,并发现被称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存在草地沙化、水土流失、野生动物锐减等环境问题。为治理此环境问题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1条) 24.读“青藏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盆地,是我国地势________的盆地;D________,E___________。

(2)该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C_____________谷地和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区青稞高产的原因是:________。

A. 该地区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B. 该地区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C. 该地区气温高,雨量充沛 D. 该地区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4)图示的铁路线是刚通车的________铁路,它的修建,遇到的技术难题是:________。 A。高寒问题 B。地形问题 C。冻土问题 D。缺氧问题

(5)该区是许多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原因是海拔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示区域一向以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是科学探险、考察和生态旅游的圣地,这里有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雪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牦牛,虔诚的喇嘛,著名的河谷农业,同时这里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材料二: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许多大河的发源地,水草丰美,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被称为生态的净土,近年来,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每年约有20万人来此采挖冬虫夏草,每挖一根虫草,至少会破坏30平方厘米的草皮。 (1)本区地表形态特征是_________,反映出当地独特的气候特征_________。 (2)图片甲是当地人崇佛礼佛的圣地_________。

(3)图中A、B两处均有森林分布,但A处种类更加复杂,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材料二可知,过度采挖等破坏地表植被的行为,给保护区带来的危害有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青藏高原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土地生产力较低,但草原面积大,发展了高寒畜牧业。 2.【答案】C

【解析】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青稞、豌豆、小麦是其主要粮食作物,青稞酒是藏族人民喜爱的饮料,青藏地区的人民爱喝青稞酒,住居帐篷,在农区和城镇多见碉房,以石头为原料搭建。 3.【答案】B

【解析】采取的发展战略必须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既要考虑其经济利益,又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 4.【答案】C

【解析】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光照强、高寒缺氧、昼夜温差大,这些特点对于我们平原地区的人来说,有可能不适应,我们要准备好防晒品、氧气袋、防寒衣等;藏民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我们一定要尊重;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恢复时间要很长,所以一定要保护好自然环境,不要乱丢生活垃圾,所以应该纠正的是C项“高原地区人烟稀少,生活垃圾可随手丢弃”。 5.【答案】B

【解析】三江源所在地区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但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该地区由于海拔高,所以气温低,降水较少。 6.【答案】B

【解析】三江源地区虽然降水不丰富,但是有丰富的雪山和冰川融水作为水源,再加上湖泊和沼泽的调节,使得这里是很多河流的发源地。 7.【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①是怒江,①是澜沧江,①是长江,①是黄河;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河流的源头地区。该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 8.【答案】B

【解析】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但在河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9.【答案】A

【解析】由于人类过度放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使得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注意其余两者不是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的。 10.【答案】C

【解析】本区最主要的产业部门是畜牧业,所以其食品与畜牧业有关。 11.【答案】A

【解析】“三江”源头在青海省,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偏北的地区。 12.【答案】D

【解析】我国有“聚宝盆”之称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该盆地位于青藏高原。 13.【答案】D

【解析】青藏地区主要包括包括青海省、自治区、四川西部地区。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形成了高原气候、高寒景观,长江中下游平原则位于我国第三阶梯,地势低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15.【答案】C

【解析】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①。①四川盆地和①青藏高原纬度相近,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 16.【答案】C

【解析】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 17.【答案】C

【解析】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形成冬寒夏凉的高原气候,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 18.【答案】B

【解析】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 19.【答案】D

【解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有很多,如选项中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和野生动物锐减等。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农牧业发展应做到:在河谷低平地区适当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促进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等,大幅度增加耗牛、绵羊、山羊数量,提高牧民收入,大力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形成商品农业基地和禁止放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21.【答案】(1)青海 澜沧江 (2)地热能 (3)公路 (4)人类燃煤、石油及砍伐森林等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全球气温升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尤其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南部,图中河流A、B、C分别为黄河、长江、澜沧江。D河流谷地处于地壳活跃地带,与地壳活动相关的清洁能源是地热能。青藏高原目前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是公路。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行为,使得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了青藏高原冻土持续天数缩小,深度减小的现象。

22.【答案】(1)高寒(或海拔高,气温低) 畜牧 温暖湿润(或湿热、雨热同期、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种植(2)河湖淤积,加剧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黄河水量减少,断流时间会增长等。(或会导致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解析】第①题,三江源为高原山地气候,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第①题,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加剧,会导致当地及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湖淤积,加剧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黄河水量减少,断流时间会增长等。

23.【答案】(1)高寒 高温多雨 温暖湿润 (2)青稞 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3)西宁 牦牛 退耕还草(林)、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

【解析】(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0.6①。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寒的气候特点;成都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季风区,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①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常说雨热同期),降水集中,四季分明。(2)青藏地区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由于河谷地带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青棵和小麦穗大粒饱满,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藏族人民的主食是糌粑,即用青稞、豌豆炒熟磨制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3)青藏铁路东起A西宁,经格尔木、昆仑山口、沱沱河沿、安多、那曲、当雄,西至拉萨,全长1 956千米。近年来,由于气候暖干化趋势、过度放牧以及人类活动,使三江源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三江源地区大片土地逐渐沙化。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的措施有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

24.【答案】(1)柴达木;最高;澜沧江;雅鲁藏布江;(2)雅鲁藏布江;海拔低,气温高,风力小;(3)D;(4)青藏;C;(5)高山冰雪融水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是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D是澜沧江,E是雅鲁藏布江;(2)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C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原因是:海拔低,气温高,风力小;(3)本区青稞高产的原因是:该地区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4)图示的铁路线是刚通车的青藏铁路,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三大难题”是:脆弱的生态,高寒缺氧的环境,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其中最主要的技术难题是冻土问题;(5)该区是许多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原因是海拔高,有高山冰雪融水。 25.【答案】(1)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高寒 (2)布达拉宫 (3)A处纬度低,热量充足,降水丰富,且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植被种类复杂 (4)草场退化,草地荒漠化

【解析】(1)从图中看出为青藏地区,青藏地区的主体是青藏高原,该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形成高寒的地理环境环境特征,雪线很低,地表很多地方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形成了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地貌特征。(2)从甲图看出为自治区拉萨的布达拉宫。(3)从图中看出,A、B两处比较,A处纬度低,热量充足,降水丰富,且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植被种类复杂。(4)从材料二可知,过度采挖等破坏地表植被的行为,给保护区带来的危害有草场退化,草地沙漠化,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