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误区”及消除对策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误区”及消除对策
四川井研千佛中学 刘建文
内容提要:笔者认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五大“误区”:一、言传重于身教;二、形式重于行动;三、科学知识重于科学精神;四、教育是学校的事不是家长的事;五、忽略了“社会是一个大学校”。可采取三大对策:A、突出一个“精神”:即在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民族精神。B、解决好“两个矛盾”:即“言传与身教的矛盾”和“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矛盾”。C、建立和完善好“三个机制”:即导向机制、学习机制和选拔机制。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误区、对策
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注重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行为规范及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相当多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从现在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来看,笔者认为,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五大“误区”。现就其五大“误区”及消除对策谈谈笔者的看法。
第一大“误区”:言传重于身教。
教育者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通过课程教育、活动教育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通过课程教育,经常性地对中学生进行说教式的言传教育,并未落实到“以身作则”;经常性要求学生这样做、那样做,而自己并不那么做;经常地要求学生思想觉悟高,学习这种“精神”,那种“精神”,而自己一点没有什么“精神思想”,“思想觉悟”
- 1 -
还不如学生高,经常地要求学生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而自己又经常不守纪不遵守公德;经常地要求学生要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多学知识,多作贡献,多为社会做贡献,而自己又怨天忧人,混天过日,为利是图,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享乐观、成才观、创业观等,而自己已谈不上什么观了。一句话,言传的和身教的完全是两码事,总认为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国,而自己早把自己学生时代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抛之脑后,置之不理,这样就造成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苍白无力,收效甚微。
第二大“误区”:形式重于行动。
教育者在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将学生和思想品德教育体现在课堂上、活动上,跃然板报上和广播中,而很少注重学生的实际行动,很少探究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很多学生成为了学习好、表现好而真实品质并不好的“危险品”。如“马加爵”式的人物。无形之中,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社会公德意义,简直成了跟“诚信”挑战。从而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效果自然抵消。
第三大“误区”:科学知识重于科学精神。
教育要求教育者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体现既教书又育人。但是,教育者往往就是给学生传授纯知识,有思想教育就是形式化的,没有科学精神。就教育来说,它本身就是一门科学,而教育者本身就缺乏一种科学精神,几乎没有将教育做为一门事业、一门科学、一门“系统工程”来做,因而,误区就在于使很多教育者认为,只要我教给了学生知识就合格了,根本就没有想过要传给学生科学精神。
第四大“误区”:教育是学校的事,不是家长的事。
作为一名教育者来说,笔者经常感到困惑和不解的是,总是有家长抱怨:“学校怎么没把我的孩子教好!”“孩子违纪了变坏了,学校是怎么教育的?”“某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肯定教师教得不好!”等等。一句话,“教
- 2 -
育是学校的事,不是家长的事”。家长总是要求学生考高分,考重本,以后才有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才有高工资,才有好生活。即从根本上忽视了一种创业观、科学精神的培养。究其家长本身来讲,绝大多数不具备创业观、科学精神,大多数都践行“挣钱享乐”观,无形之中,给自己的孩子也灌输了“挣钱享乐”观,使大多数孩子出现了“享乐重于创业”、“读书太苦,没有享乐轻松”,从而使学校本来就很微弱的人生观教育倾刻被抵消,出现了学生厌学、厌钻、厌苦的现象。
第五大“误区”:忽略了“社会是一个大学校”。
教育的社会现状告诉我们,当今中国的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绝大多数,当今中国的“小皇帝”们,往往总认为“学习是家长的要求,老师的要求”,缺乏学习主动性,更谈不上刻苦创新精神。究期原因,是我们忽略了“社会是一个大学校”,表现在三方面:一是“5+2”=0,五天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让两天的社会教育抵消;二是“身边的人都没有学习,只让我学习干什么?”“不是有的人没有多少文化,照样挣很多钱!”三是“全社会都看重考重点,上重本,目的是图享乐”。从而使我们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社会潮流的强力冲击下,不得不向社会退让,效果显而易见。
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教育方针告诉我们每位教育者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使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起码起到促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加速发展,要求我们培养高素质、高尖端、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那么,在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要消除以上五大误区,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对策。
A、突出一种“精神”;在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民族精神,让学生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研究,学会创造,从
- 3 -
小树立献身科学的远大理想,真正在全社会形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社会思潮,从而促进科技兴国,科技强民族的国民素质进步。
B、解决好“二个矛盾”:一是解决好“言传”与“身教”的矛盾,首先让教育者具有献身教育的精神,其次让教育者具有把教育做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和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做。再次,让教育者的“言传身教”落到实处,消除“形式大于行动”的误区。二是解决好“学校、家庭、社会”在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学校自身要管理、培养和使用好教育者,家庭中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学生人生中最长的“教师”,家庭环境对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功不可没,社会对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其作用简直不可估量,因此,提高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让社会形成具有“科学精神”基础的大环境,是解决好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中“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矛盾的关键所在。
C、建立和完善好“三个机制”:一是建立现代的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导向机制,现在的导向机制中比较缺乏的是为科学献身的民族精神。二是完善好学习机制,让“继续教育”,“不断学习”深入人心,在社会上真正形成一种“不学习便要落后,不继续学习便会思想颓废”的良好社会风气。三是完善好社会监督机制和人才选择机制,社会对教育的评价要加大对学校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权重考察,人才选拔机制中要注重学生的科学精神的选择,坚决掘弃“学生一上大学便不思进取、钻研,一踏上工作便是混饭”的片面、落后思潮。
总之,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摆在我们每位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高尖端课题,为了民族的振兴,需要我不断努力,献身教育事业,探索和研究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 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