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
一、选择题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表现在(ABCE)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惟一对象 E.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在主义社会,劳动ABCD
A不再是谋生的手段B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C成为人生快乐的源泉D成为个人的自我实现
二、单选题
3.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
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D.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 正确答案:C,
4.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正确答案:C,
5.“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正确答案:A,
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经济和政治的统一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正确答案:B,
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正确认识客观规律 D.彻底克服错误思想 正确答案:C,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正确答案:C,
9.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 C.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D.人们进行自觉的活动 正确答案:C,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我国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D.事物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正确答案:B,
11.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 C.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D.人们进行自觉的活动 正确答案:C,
12.恩格斯说:“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式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的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这说明 A.主观的时空观念必然是空洞的抽象 B.时空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C.时空只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D.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形式 正确答案:A,
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件河流”的观点 A.前者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后者属于辩证法的观点 B.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C.前者属于辩证法的观点,后者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前者属于可知论的观点,后者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 正确答案:C,
14.真理的内容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 C.以某些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正确答案:A,
15.新能源汽车以其环保.低碳以及后期使用成本低廉的优势,正逐渐被人们接受。但是,传统能源汽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根深蒂固,要震撼一个百多年的用车习惯.用车理念,非常困难。这体现了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认识因事物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 D.旧事物还有可能重新压倒新事物 正确答案:B,
1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这个“相对”的对象是 A.劳动者的社会需要 B.资本家发财的需要 C.资本家生产的需要 D.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正确答案:D,
17.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A.诡辩论 B.二元论
C.唯心论 D.不可知论 正确答案:D,
18.真理的内容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 C.以某些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正确答案:A,
19.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 A.生产力中 B.生产方式中 C.社会形态中 D.经济基础中 正确答案:D,
20.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 A.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B.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C.真理是永恒的,谬误是暂时的 D.是否正确的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正确答案:D,
21.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靠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B.必要劳动时间不变而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C.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正确答案:D,
22.城市的垃圾令人头痛。但有些专家指出,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专家的这一观点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个人的立场能决定事物的性质 C.人的认识决定实践的任务和发展方向 D.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 正确答案:A,
2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正确答案:D,
24.组成上层建筑的两部分是 A.政治法律制度与等 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正确答案:D,
2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正确答案:C,
26.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D.上层建筑各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变化 正确答案:C,
27.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说明 A.运动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运动与静止是绝对对立的 正确答案:C,
28.“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此诗错在
A.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B.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 C.否认了矛盾双方转化条件
D.只看到了处处有矛盾,忽视了矛盾时时有 正确答案:B,
29.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是(A)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列宁 C. D.
30.人的私有观念是:() 标准答案:C
A.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 B.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产生的 C.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的 D.随着社会出现而产生的
31.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首要的、决定性的条件是:() 标准答案:D A.政治条件 B.传统观念 C.精神文化条件 D.经济条件
32.社会形态是指:() 标准答案: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
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
33.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 标准答案:A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思想上层建筑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
34.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是:() 标准答案:D
A.人口繁殖过多过快的结果 B.工业吸收的人口绝对减少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不变条件下资本积累的结果 D.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条件下资本积累的结果
35.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指:() 标准答案:D
A.竞争和生产无状态的规律 B.价值规律
C.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D.剩余价值规律
36.资本主义经济细胞和包括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是:() 标准答案:D A.劳动商品的出现 B.雇佣劳动的存在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存在 D.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的存在
37.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 标准答案:B A.科学的思想体系上 B.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C.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上 D.主义者同盟上
38.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 标准答案:C A.资本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社会 D.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39.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标准答案:D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建立工农联盟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40.人与动物的存在方式不同,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是 A.实践 B.运动 C.本能的活动 D.自由 正确答案:A,
4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标准答案:D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42.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标准答案:B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43.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目的是(ABCD) A.认识世界 B.改造世界 C.分析问题 D.解决问题 E.陶冶情操
44.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B) A.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
45.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指(D)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46.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是(D) A.社会主义 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
()
47.在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飞跃是指 A.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C.物质到精神的飞跃
D.现象认识到本质认识的飞跃 正确答案:B,
4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B.是否承认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D.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源泉 正确答案:C,
49.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完全受物质制约.影响和作用 D.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反作用 正确答案:A,
50.“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此诗错在
A.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B.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 C.否认了矛盾双方转化条件
D.只看到了处处有矛盾,忽视了矛盾时时有 正确答案:B,
51.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具有以下特点 A.一维性 B.三维性 C.四维性 D.性 正确答案:B,
52.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指c:v中 A.c的比重扩大 B.v的比重扩大 C.c与v同比例上升 D.c与v同比例下降 正确答案:A,
53.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因此
A.与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成正比,与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B.与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成反比,与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C.与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成正比,与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反比 D.与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成反比,与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反比 正确答案:C,
54.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标准答案:A
A.《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出版 C.唯物史观的形成 D.私有制的消失
三、多选题
55.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有:() 标准答案:AB
A.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控制的政治职能
B.对邮政、铁路、水路、文教、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的公共管理职能 C.进行国际交往的职能 D.维护和利益的职能
56.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2.0分) A.目的性和计划性 B.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C.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D.创造性
正确答案:ABCD,
57.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包括(2.0分) A.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B.贸易全球化 C.金融全球化
D.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正确答案:ABCD,
5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2.0分) A.多样化的物质统一 B.统一于存在 C.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D.统一性在于矛盾性 正确答案:AC,
59.在产业循环中处于流通领域的资本包括(2.0分) A.固定资本 B.流动资本 C.商品资本 D.货币资本
正确答案:CD,
60.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关系是(2.0分)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中包含理性认识 正确答案:ABCD,
61.物质是指(2.0分) A.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B.不依赖于人们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C.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D.各种具体物质形态迭加在一起的总和 正确答案:BC,
62.有人做过这样的测试: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黑点,让不同的人来看。结果发现人们通常都是看到那个黑点,而忽视了黑点之外的那一大片空白。该测试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2.0分)
A.不要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B.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不要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D.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正确答案:BC,
63.唐代著名的诗人刘禹锡在《杨柳枝词》中写道:“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与该诗蕴含哲理一致的是(2.0分) A.“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B.“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C.“花开花落各有时,春来春去不相关”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正确答案:ABD,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 标准答案:ABC
A.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B.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 C.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 D.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6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标准答案:ABCD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6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用物质不是用精神的因素去解释世界,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这种对世界物质性的理解具有(2.0分) A.直观性 B.朴素性 C.形而上学性 D.辩证性 正确答案:AB,
67.资本主义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是:() 标准答案:BCD
A.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可以从所有权出发去认识 B.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C.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式 D.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
68.无产阶级之所以能够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 标准答案:ABC
A.无产阶级是最有前途的阶级
B.无产阶级是最彻底的阶级 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 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
69.“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标准答案:ACD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70.下列命题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标准答案:ACD
A.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B.万物皆在我心中
C.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D.理在气先
71.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标准答案:BC
A.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心外无物
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72.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标准答案:AC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73.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起着重要作用。() 标准答案:对
74.人类认识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标准答案:对
75.不同的质必然是不同的事物,而不同的量则不一定是不同的事物。() 标准答案:对
76.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标准答案:对
77.下列命题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标准答案:ACD
A.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B.万物皆在我心中
C.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D.理在气先
78.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对) 标准答案:对
79.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 标准答案:BC A.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
B.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它生活来源 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D.劳动力具有价值
四、判断题
80.要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映。 正确答案:false,
81.可变资本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物质形态发生改变的那部分资本。 正确答案:false,
82.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 正确答案:true,
83.矛盾的斗争性即对立面的对抗。
正确答案:false,
84.物质就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 正确答案:false,
85.地理环境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正确答案:false,
86.“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正确答案:false,
87.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金融资本。 正确答案:true,
88.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人为制造矛盾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 正确答案:false,
.金融资本是工业垄断资本和商业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正确答案:false,
90.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正确答案:false,
9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 标准答案:错
9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正确答案:false,
93.只有在认识质的基础上才能认识量。
正确答案:true, 试题评论(1)我要评论
94.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正确答案:false,
95.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正确答案:false,
96.质变等于发展。 正确答案:false,
97.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正确答案:false,
98.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生产社会化。() 标准答案:错
99.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政治职能。() 标准答案:对
100.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正确答案: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