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市场发展研究2011年第二期

市场发展研究2011年第二期

来源:华佗小知识
市场发展研究2011年第二期

市场综述

2010年1-12月份煤炭市场运行情况

一、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增速比上年加快4.7个百分点。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828亿元,同比增长49.4%,比上年同期加快41.6个百分点。在39个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增速比上年回落6.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1415亿元,增长24.5%,回落5.9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6725亿元,增长19.7%,回落7.6个百分点。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8.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3.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5.6%。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2.8%,中部地区增长26.9%,西部地区增长26.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增长33.2%。

二、煤炭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原煤产量:

12月份,国有重点煤矿产量完成14719万吨,同比增加1285万吨,上升9.6%。1-12月份国有重点煤矿累计产量完成172943万吨,同比增加23587万吨,上升15.8%。

2、煤炭运销情况: (1)煤炭销售情况 12月份,国有重点煤矿销量完成14361万吨,同比增加1905万吨,上升8.7%;环比增加232万吨,上升1.6%。

1-12月,国有重点煤矿销售172943万吨,同比增加23587万吨,上升15.8%。 (2)煤炭运输情况

12月份,全国铁路煤炭发送量完成17322万吨,同比增加1374万吨,增长8.6%。其中电煤发送量完成12975万吨,同比增加1559万吨、增长13.7%。

2010年,全国铁路煤炭发送量累计完成199887万吨,同比增加24816万吨,增长14.2%。其中电煤发送量累计完成140202万吨,同比增加26273万吨,增长23.1%。

(3)港口发运情况

12月份,主要港口共发运煤炭4484万吨,日均完成145万吨,比11月份日均(165万吨)减少了20万吨,下降了12.1%;同比增加了280万吨,增长了6.7%。

1-12月份,全国主要港口累计完成煤炭发运55597万吨,同比增加9854万吨,增长了21.5%。

(4)煤炭进出口情况

12月份煤炭出口量145.37万吨,同比减少61.26万吨,减少了29.65%。1-12月份全国出口煤炭1903.04万吨,同比减少336.5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5.03%。

12月份煤炭进口量1734万吨,同比增加95.52万吨,增加了5.8%。1-12月份我国共进口煤炭183.31万吨,同比增加39.87万吨,同比进口量增加31%。

(5)煤炭库存情况

12月末,煤炭企业库存5100万吨,比上月末增加144万吨,上升2.9%;比年初的5786万吨减少686万吨,下降11.9%。全国主要煤炭发运港口的煤炭库存为2373万吨,同比增加937万吨,增长了65.3%。

三、主要用煤行业运行情况 1、电力行业

1)电力生产情况: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3668亿千瓦时,环比增发211.6亿千瓦时,环比增发6.1%。其中,火力发电量3055亿千瓦时,环比增发265.5亿千瓦时,环比增发9.5%。水力发电量474亿千瓦时;环比少发33.2亿千瓦时,环比少发6.5%;核电65亿千瓦时。

1-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41413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3.3%。其中,水电66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4%;火电332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核电7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3%。

(2)用电市场情况:

1-12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19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09%。第一产业用电量984.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4%;第二产业用电量31317.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1%;第三产业用电量4496.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5124.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6%。

轻、重工业用电量分别为5187.48亿千瓦时和25699.13亿千瓦时,轻、重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分别为7.01%和11.77%。

(3)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12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4660小时,比去年同期增加123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429小时,比去年同期增加172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5031小时,比去年同期增加171小时。1-12月份,全国供电煤耗率为335克/千瓦时,比去年同期下降7克/千瓦时。线路损失率6.49%,比上年同期下降0.14%。

1-12月份,全国电源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1亿元,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9127.19万千瓦。其中水电1660.62万千瓦,火电5872.28万千瓦,风电1399万千瓦。

2、冶金行业

12月份,我国粗钢产量5152万吨,同比增加6.3%,日均粗钢产量166.19万吨,比上月减少1.05万吨/日,减少0.6%;生铁产量为4665万吨,同比增加2.3%,日均生铁产量150.48万吨,比上月下降5.93万吨/日,减少3.8%;钢材产量为6784万吨,同比增加3.5%,日均钢材产量218.84万吨,比上月减少了0.8万吨/日,减少0.4%。

1-12月份,我国粗钢累计产量为62665万吨,同比增长9.3%;生铁累计产量为59022万吨,同比增长7.4%;钢材累计产量为79627万吨,同比增长14.7%。

3、石化行业

原油:12月份,原油产量1752万吨,同比增长9%,日均原油产量56.52万吨,比上月减少1.88万吨/日,减少3.2%;1-12月份,原油生产累计完成20301万吨,同比增长6.9%。

4、建材行业:

水泥:12月份产量1.7亿吨,同比增长16.4%,日均水泥产量548.39万吨,比上月减少40.23万吨/日,减少6.8%;1-12月份,水泥产量累计18.7亿吨,同比增长15.5%。

煤市观点

近期冶金煤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一、钢材市场继续上扬、库存急速上升,风险平台正在形成

据近期关于市场及库存产量等的监测数据显示,2月份国内钢材市场仍然延续了自去年三季度以来的上涨态势,而钢材社会库存正在急剧上升,风险平台初露端倪,钢材市场高位下行的风险或将伴随而来。

大型钢铁企业继续调涨2月份的出厂价格、房地产价格继续处于攀升通道、汽车产销量的迅猛增长、国内过于充足的流动性及通货膨胀预期等因素,是钢材出厂价及交易价格双双上升的主要推手。

据mysteel钢铁网站社会钢材库存的监测数据显示,2月初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及港口的社会库存量1712.218万吨,比前一周1472万吨急速增加240万吨,上升16.3%,较上月水平1352万吨上升26.6%;与去年同期水平比较,上升288万吨。说明钢材库存对于钢材市场积聚的风险正在急速上升。从品种来看,库存上升比较快的品种为螺纹和线材产品,螺纹钢和线材库存周上升分别达到137万吨和51

万吨,周上升幅度分别达到25.8%和31%,说明国家近期出台的房地产正在产生一定效应。当然,库存上升的节奏一定程度上预示着钢材消费淡季的到来。

无论从经济理论判断,还是从历史的经验看,钢材价格、产量及社会库存三方面数据增长的格局只是一种短期脆弱的平衡,2-3月份一定是国内钢市风险积聚的“平台”,钢材市场下行或将快速到来。

二、冶金煤供给长期偏紧,近期价格波动风险可能性加大 2010年国内冶金煤市场基本上是在供给偏紧、部分优质冶金煤资源靠进口补充的格局中渡过的。从全年生铁产量接近6亿吨(5.9亿)的规模推算,钢铁行业炼焦煤需求水平达到6.0*0.45*1.4=3.78亿吨,再考虑除钢铁行业以外其它行业20%左右的焦炭需求,炼焦煤需求总量达到4.7亿吨以上。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2010年全年国内炼焦煤进口量达到4729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同比09年增加1500万吨左右,增长44.1%。优质炼焦煤资源供给匮乏越来越成为国内钢铁产量继续增长的主要瓶颈。

国内炼焦煤市场2010年保持了紧张上扬的特征,国有大矿如山西焦煤集团、龙煤集团、开滦等炼焦煤价格在年初两度上调,但全年保持价格不变、稳定运行的状态。进入2011年以来,炼焦煤价格在紧张预期加重、通胀预期影响的作用下,1月份价格上涨幅度平均达到100-150元/吨,上调后的车板含税主流价格达到:主焦煤1600元/吨,肥精煤1650-1700元/吨。高炉喷吹煤市场在钢铁企业节约成本、替代作用日益显著的情况下,含税出厂主流价格也达到1100-1150元/吨,全国需求规模6000万吨/年以上。

冶金煤供给偏紧的局面未来一定时期不可能得到完全缓解。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国内价格趋涨、部分优质资源靠进口补充的格局不可逆转。具体来看,有以下因素值得关注:

1、炼焦煤产量不会出现大幅度增长。从炼焦煤主产区山西省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获悉,山西十二五期间将本着实施转型跨越发展的思路,改变和扭转山西多年来以煤为主的增长格局,并把山西作为全国综合改革配套试验点,对全国区域性经济结构调整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具体实施措施包括:(1)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及清洁发展;(2)“十二五”期间将积极推进煤炭资源税从价计收试点工作。山西省综该配套试验区建设的推进,将使得销售至省外的煤炭总量至少不会增长,甚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这将导致全国整体炼焦煤的供给形势未来不容乐观。

2、世界炼焦煤主产区澳大利亚炼焦煤的生产形势目前处于纠结状态,使炼焦煤未来一段时期供给不容乐观。从目前澳洲水灾的情况来看,对炼焦煤的影响远大于对动力煤的影响,并且水灾对于煤炭的开采和运输的影响仍在持续中。据权威人士测算,目前将要被确定的和已经被确定的延期履约合同的煤炭合计产能超过1亿多吨,并且在未来的3个月内昆士兰东南部和新南威尔士仍将有比平常更多的降水,这使得整个澳大利亚的矿产业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恢复,预计水灾对煤炭市场的影响将会持续到今年的第二季度。

受澳洲水灾的影响,炼焦煤价格表现依旧强势,国际煤价格受澳大利亚水灾刺激仍在高位盘旋。据悉,煤质比较优良的硬质炼焦煤的现货价格最近上升至320-380美元/吨的天价,但目前有一定回落趋势。

3、业已酝酿多年的煤炭资源税改革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有望全面铺开。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煤炭资源税改革即由原来的从量计收改为从价计收,将会大幅提升煤炭资源税水平,从而实施煤炭节约化

开采。2010年自治区已经作为全国能源产品税率改革的试验区,试验工作得到一定推进但目前仅局限于天然气和油品资源税方面的改革。山西省十二五规划中将煤炭资源税改革列为重点推进工作,使得全局性资源税调整箭在弦上。在价格传导路径比较通畅的情况下,资源税调整比较引发煤炭价格的再度上涨。

4、目前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不容乐观,“后危机时代”由危机爆发初期采取的各项刺激带来的“后遗症”正在显现负面效应。通货膨胀、就业不充分、工业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见效甚微以及国际间争夺产品市场、各国反倾销案件接连不断等多方面的两难正在越来越困扰着中国经济的前行步伐。为了防止通货膨胀的蔓延,2011年将采取多次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来控制流动性过剩,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未来将成为常态。但准备金率多次提高产生的聚集风险,必将在某个时点造就工业品市场的大幅起落,在宏观经济层面的表现则是由通货膨胀迅速过渡到通货紧缩。由此推断,冶金煤市场虽然存在客观的供给紧张,但钢材市场的快速起落会使得煤炭市场一定程度上失去转嫁基础。

5、高炉喷吹煤作为冶金焦的替代用品,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即供求态势均等),市场价格会与冶金焦的市场价做同向变动,并与冶金焦保持一定的合理价差。另外,从历年来高炉喷吹煤市场与炼焦煤市场运行的实践表明,高炉喷吹无烟煤与炼焦煤中主焦煤及肥煤的合理价差应当处于300-400元/吨之间,但从当前的价差水平看,达到500-600元/吨,价格差是导致目前高炉喷煤供求紧张的诱因之一。所以未来一定时期高炉喷煤市场具备一定的上涨基础。

市场研究

2011年煤炭进出口形势预测

据预测,国际市场煤炭需求有望进一步回升。虽然,当前世界经济仍然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世界经济仍然处在复苏过程之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将有望增长4.2%,美国、欧元区、日本三大发达经济体将分别增长2.3%、1.5%以及1.5%,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分别增长9.6%、8.4%、4.3%以及4.1%。随着世界经济继续回升,尤其是当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11年国际市场煤炭需求无疑将继续增加。

国际煤价可能会震荡上扬

在国际市场煤炭需求继续回升支撑下,再加上国际投行的推波助澜和美元震荡调整,预计2011年国际煤价将继续震荡上扬。

煤炭出口可能会有所反弹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国内煤炭需求持续旺盛,同时,煤炭生产重心快速西移,铁路运输瓶颈短期难以缓解,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为了保障国内煤炭供给,另一方面为了减少运力负担,我国煤炭出口整体上呈下降趋势。2010年全年下发煤炭出口配额2550万吨,与2009年相比减少50%,为近年来最低水平。虽然,2010年仅下发煤炭出口配额2550万吨,但是,由于全年煤炭出口量仅有1900万吨左右,再加上前三个月出口所用的是上年配额,所以估计目前剩余配额尚有1000多万吨。再加上新下发出口配额,2011年可利用的出口配额总量很可能会高于2010年实际出口量。

在2011年国际市场煤炭需求继续回升,煤价震荡上扬的情况下,从煤炭出口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在有足够出口配额的情况下,2011年我国煤炭出口可能会有所反弹。

短期煤炭进口增长空间不大

由于我国煤炭生产与消费在地域上严重失衡,华东及东南沿海地区只能依靠从海外采购部分煤炭来满足需求。此外,由于近年来煤炭资源整合快速推进,导致煤炭产量下降,国内炼焦煤产量增长受到一定影响。受这些因素影响,未来华东及东南沿海地区的一部分煤炭需求还需要依靠进口来解决。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国内外煤价走势,以及煤价背后的国内外煤炭市场供求情况。预计2011年国内煤炭需求增长将会有所放缓,国内煤炭市场供求有望继续保持基本平衡态势。因此,国内外煤价价差可能会有所缩小,从而对煤炭进口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与多数主要煤炭出口国产量增长速度相比,国际市场煤炭需求,尤其是亚太市场煤炭需求旺盛,国际市场可供中国进口的资源有限,这将从根本上影响未来中国煤炭进口。

近期煤炭市场走势分析

一、目前煤炭市场状况

(一)下游钢铁、焦化市场状况

钢材市场:受节期放假、成交逐渐萎缩影响,春节前后钢材价格基本保持稳定,除个别地区螺纹钢及冷板小幅上涨外,大部分地区价格基本没有变化。由于节前几大重点钢厂纷纷上调了2月份钢材出厂价格,在商家对后期预期较好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将得到有效支撑,但目前终端消费尚未进入需求高峰,短期内价格也不具备大幅攀升的基础。

节前国内大型钢厂几乎均已上调了2月份钢材出厂价格,一些钢厂的出厂价格已接近市场价格,一方面,说明企业普遍看好钢材市场的短期走势,同时有利于钢材价格的高位运行。节后,随着天气的回暖,建筑工程进入了施工高潮期,特别是高铁施工、市政工程项目、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将拉动钢材需求迅速增加,短期内钢材市场相对乐观。

焦炭市场:节期焦炭市场运行平稳,价格稳定。但节后部分地区焦炭市场价格开始上扬,且个别地区涨幅较大。焦炭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去年以来钢材价格持续上扬,且市场预期后市审慎乐观。另外,今年年初炼焦煤价格普涨,焦炭行业成本压力较大,在冶金行业整体好转的情况下焦化行业却在亏损中挣扎。在钢材市场价格高位运行、钢厂利润较为丰厚的前提下,焦炭企业提价意愿较为强烈,短期内价格震荡上行趋势不变。

(二)动力煤市场情况

目前原混煤市场仍延续 12月份以来的调整态势,市场价格处于近期底部区域,已出现企稳迹象,节期北方港口交易价格基本稳定,库存维持高位。节前国内动力煤市场处于调整期,再加上春节期间煤炭供应充足,市场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徊。截至2月9日,秦皇岛库存为775万吨,比节前上升68万吨左右,库存处于较高水平;价格方面,5500大卡动力煤平仓均价775元/吨,比节前下降5元/吨, 4500大卡平仓均价590元/吨,比节前下降10元/吨。

二、后期市场趋势判断

从宏观经济经济角度看,稳物价、防通胀将是2011年的主要任务,随着存款准备金率及存贷款利率的有节奏上调,宏观紧缩态势基本形成,未来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逐步显现,但短期效果尚不明显;国家房地产至少今年上半年不会出现松动,因此钢材市场出现持续景气的可能性较小。

从供应角度看,节后面临“”召开,地方出于安全生产的考量,产

量难以大幅提高,一般低于全年平均水平。从需求角度看,随着天气转暖,房地产、基础建设项目陆续开工,钢材消费逐步进入旺季,对炼焦煤需求构成重要支撑,但动力煤需求逐步转为淡季,需求力度开始减弱。

另外,节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洪灾导致的国际煤炭市场供需紧张态势尚未明显传导至国内市场,目前看其影响程度可能低于预期,但仍须密切关注。

综合分析,近期炼焦煤市场总体上有望保持供需基本平衡的运行态势,随着钢材价格在需求、流动性过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震荡上行,不排除个别品种阶段性资源紧张状况的出现;动力煤市场随着季节性需求高峰的过去,将呈现基本平衡、资源略显宽松的市场格局。

特别关注

2011年煤炭市场将会有哪些不同

1月底,在国家能源局召开的第四季度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王思强表示,2010年全国煤炭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煤炭价格阶段性波动特征明显,全国煤炭价格呈“W型”走势。2011年煤炭市场阶段性波动特征还将延续,煤炭供需基本保持平衡,煤价将以高位小幅波动为主。但是今年煤炭市场所面临的环境可能与去年略有不同。

2011年煤炭需求将保持旺盛,但是需求地区以及方式将会有所变化。纵观目前公布的各地GDP经济发展指标,只有少数地区接近于8%,而大部分省份的增速指标都在10%以上,如天津和贵州增速分别为12%和13%,山西12%左右,重庆则以13.5%暂列第一。各地保持高速发展需要能源作为保障,必然拉动煤炭需求。所不同的是发达地区降低了GDP增速,而大多数中西部地区则调高了经济增速。预计未来的煤炭需求将逐渐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煤炭利用方式也将在未来发生较大的变化。随着煤化工技术的发展,煤炭将越来越多地被用来作为化工原料。仅以煤制天然气为例,据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12月,我国共有近30个煤制气项目处于计划、前期工作或建设阶段。加上煤制油等,每年对煤炭需求的数量就将很大。

2011年节能减排压力将大为减弱。去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也是节能减排目标验收之年,年中和年末的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的力度较大。今年,节能减排压力可能有所减弱。从各地规划节能减排降耗目标来看,北京、天津、重庆等地区提出了具体的数值目标,山西的节能目标更为具体。除此之外,大多数地区则以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一语带过,没有提出明确的节能指标。由此可见,各地在今年的任务主要还是发展经济,节能减排紧迫性较去年大为下降,因而压力也较去年大为减弱。

2011年煤炭生产成本增加对煤炭价格的支撑作用将越发明显。煤炭行业新一规模安全设施投入将增加煤炭生产成本。去年,国家要求煤炭行业推行“六大系统”建设,并要求在3年内也就是2013年8月之前完成。其中“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我国首次要求安装。以全国首家安装紧急避险系统的山西潞安集团常村煤矿为例,该煤矿目前安装了8个可移动式救生舱和一座永久避险硐室,连同“五大系统”投入已达1.3亿元,其中紧急避险系统投入约7000多万元。如果紧急避险系统覆盖井下数百名矿工,常村煤矿将建立7个避险硐室和62个可移动救生舱,投入还将继续加大。据经济参考报援引业内人士的估算,一个年核定产能90万吨的矿井仅紧急避险系统至少需投入2000多万元。目前山西省有1053个矿井,如果都按90万吨年核定产能计算,3年内仅紧急避险系统投入至

少需要210亿元。按照山西省的规划,2012年6月前,全省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以及易自燃矿井将全部配备紧急避险系统。除煤矿安全生产方面投入,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煤矿生态治理的成本也将增加。环境保护部表示,将进一步完善生态治理保证金制度,尽快编制出台并实行全国性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相关标准。这也将计算入煤炭生产成本。随着煤炭产地西移,煤矿开采将更多地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捆绑在一起,这也将加重了煤矿企业社会投入。例如,山西在去年利用煤炭可持续发展资金近30亿元用于强农惠农,今年计划扩大“以煤补农”的投资。而煤炭资源税也很可能在2011年推行,也增加了煤炭生产的负担。这些煤炭生产成本方面的投入将对煤炭价格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保证煤价高位运行。

2011年通胀对煤炭价格的助推作用将有所减弱。2010年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导致全球通胀形势严峻,推动资源品价格大幅上涨。今年,随着中国等国家通过加息等手段控制国内通胀,通胀对煤炭价格的助推作用将会有所减弱。

相关链接

浅议焦炭期货上市的意义以及对煤炭企业影响

酝酿已久的焦炭期货很快就要上市了。2010年年底对于在大连商品交易所设立焦炭期货事宜进行了批复,即将在2011年3月正式运行。焦炭期货上市后,将形成现货、期货价格体系,健全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利于经营者找到一种有效回避市场风险的手段,促进焦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焦炭是煤炭的下游产品,二者互为鱼水,具有紧密的联系。焦炭期货的上市不仅对于焦炭行业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对于煤炭行业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焦炭需求量30%是企业自己生产满足的,其余70%是靠市场供应得到的。所以,焦炭的市场需求量很大。焦炭期货上市的意义:

一、有利于掌握国际定价权。国际上,焦炭基本上都是自产自销的形式,交易的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国际期货市场上也没有焦炭这一期货品种。我国的焦炭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每年焦炭出口约1400万吨,占国际焦炭贸易量的近60%,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焦炭出口国,通过焦炭期货品种的设立,有利于我国掌握焦炭的国际定价权。

二、有利于“发现价格”。推出焦炭期货以后,在期货市场上来自四面八方的交易者带来了大量供求信息,标准化合约的转让又增加了市场流动性,期货市场中形成的价格能真实地反映供求状况,同时又为现货市场提供了参考价格,这就形成了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化价格,起到了“发现价格”的功能。

三、有利于“规避风险”。目前,焦炭市场中的风险很高。为了规避这种风险,焦炭生产和消费企业可以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业务,即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商品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期货合约而补偿因现货市场价格不利变动所带来的损失,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回避、转移或分散现货市场上价格波动的风险。

除以上几点,推出焦炭期货交易之后,和相关企业就能利用期市,预测焦炭的供需形势和价格走势,进行宏观和微观决策。焦炭期货市场也将为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安全、准确、迅速成交的交易场所,提高交易效率,节约交易成本,并避免相互之间的债务问题。焦炭期货是一种重要的创新金融工具,会为广大焦化企业保驾护航,必将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众所周知,焦炭和煤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焦炭货期的上市对于煤炭有

着重要的影响:

一、提供稳定的煤炭需求。我国焦化行业处于煤炭行业的下游和钢铁行业的上游,受上游煤炭成本高企和下游钢铁价格低迷的双重挤压,利润空间狭小。目前焦化行业亏损严重。国内焦化企业普遍都采取了限产措施,限产幅度在30%~50%。唇亡齿寒,焦化企业的限产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推出以后可以使焦炭企业有效规避风险,合理安排生产。相应地可以提供稳定的煤炭需求,保障煤炭消耗的稳定性,持续性,利于煤炭市场的平稳发展。

二、预测市场和制定价格的重要参考。由于焦炭和焦精煤有固定的置换比率关系,即一般1.3吨左右的焦煤可以炼出一吨焦炭。所以通过焦炭期货的价格可以倒推焦精煤的价格,从而成为煤炭企业预测市场和制定价格的重要参考。

三、为其他煤炭期货品种的上市积累经验。我国是一个多煤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煤炭期货品种的上市也是大势所趋,面我国煤炭品种较多,各品种的期货上市也较复杂,只能是循序渐进。焦炭期货的上市为其他煤炭期货品种的上市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焦炭期货市场的建立对于煤炭企业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建议煤炭企业重点关注焦炭期货上市后的走势。

行业时讯

宏观环境

国家能源局:2011年能源需求增速趋降

国家能源局发布《2010年能源经济形势及2011年展望》报告,指出受宏观经济拉动,2011年我国能源需求将稳中有升,但增速趋降。煤炭方面,山西、内蒙古等主要产煤省区的产能将在2011年进入集中释放期,包西、太中银等多条铁路运输通道的投运和改造,将加快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煤炭产能的释放。国际市场上,澳大利亚、印尼、南非、哥伦比亚、俄罗斯等产煤国家亦将继续增加对中国的出口份额。

七大因素导致国内市场对国际煤炭价格上涨反应迟

从2010年10月初到今年1月中旬,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现货动力煤价格的累计涨幅已经达到了35%以上,而从去年11月中旬开始我国环渤海动力煤价格却经历了连续6个星期的小幅下滑局面。煤炭专家李学刚从七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市场对国际煤炭价格上涨反应迟钝的原因。第一、国内市场对进口煤炭的整体依赖程度不高。国际煤价上涨导致进口下降,也就相对降低了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煤炭价格变化反应的强烈程度。第二、进口煤炭数量占国内煤炭供求的总量不高。进口煤炭占全国原煤产量的比重不足1/20,国际煤价反而受国内价格影响更大、更明显。第三、进口自澳大利亚的煤炭数量呈现萎缩之势,进口自澳大利亚煤炭占全国进口煤炭总量的比重也由2009年的34.9%下降到了22.4%。第四、进口煤炭中高品质煤炭数量不多,而主要的低品质进口煤价格升幅相对较小,此外,进口商较早锁定进口煤的数量和价格。第五、国际市场煤炭价格上涨对国内的影响需要一个过程,大多需要一个月以上,实质性影响可能要到今年3月份以后才会显露。第六、国际市场煤炭价格上涨或高位运行的持续性有待观察。第七、低迷的国内煤炭供求形势降低了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承接能力。

2015年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将超15%

截至2010年底,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已达到10%,预计到2015年,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将超过15%。其中,净进口煤炭约2.4亿吨,石油约3.0亿吨,天然气950亿立方米,很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煤炭净进口国和第二大石油净进口国,第四或第五大天然气净进口国。

全球2030年天然气使用将超过煤炭

埃克森美孚表示,全球对天然气的需求在2030年之前年均增幅可达2%,高于去年给出的增长1.8%的预测值。到2030年石油依然是主要燃料,天然气将超过煤炭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满足全球26%的需求,而石油为32%。

市场传真

中国1月份煤炭出口同比下降21%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1月份出口煤炭143万吨,较上年同期下降21%。1月份中国出口焦炭及半焦炭19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四倍。

我国3年内继续暂停受理煤炭探矿权申请

为保障和促进我国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防止煤炭资源勘查投资过多而出现产能过剩,国土资源部决定3年内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受理新的煤炭探矿权申请。

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成标准

据来自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的消息,神华集团变更了市场煤炭销售的定价机制,销售合同价格正式与“环渤海地区市场动力煤价格指数”实行联动,将完全参照“环渤海地区市场动力煤价格指数”实行每周调整。这也是我国首例市场煤定价参照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分析认为,神华集团这一举措证明环渤海煤炭价格指数得到了国内大型煤炭企业的认可,也说明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在运行过程中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市场的运行规律。

动力煤期货“十二五”将在郑商所挂牌

中国煤炭工业协表示,中国计划于“十二五”期间正式推出动力煤期货,并拟于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据了解,该期货品种本拟于2010年推出,但由于商品交割问题较为复杂,涉及地点与规则等问题,因此拖延至今。

煤电企业对后期煤炭市场看法存差异

对于未来的煤炭供求形势,煤炭企业忧虑煤炭过剩。中煤集团年度工作会议上曾表示:“十二五”期间,煤炭企业发展将面临煤炭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等不利因素,初步预测,到2015年,我国煤炭需求总量约为40亿吨(含净进口2亿吨),而全国各省份规划的煤炭产能约56亿吨,煤炭产能过剩趋势明显,即将面临供大于求。目前,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山西焦煤和同煤集团四家企业产量加起来仅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21%左右。但是河北火电企业负责人认为,目前看来,煤炭过剩是不会出现的,随着煤炭大整合,小煤窑被关停兼并,煤炭行业主要剩下一些大型国有煤炭企业,这些企业比较容易对产量进行控制,必要时会联合限产,基本上不会出现产量过剩的可能性。尽管对于煤炭未来的供求形势判断截然相反,但煤电企业对于煤矿资源的争夺,却是毫不含糊的。目前,尽管各产煤大省的煤矿资源多数已被当地主要国有煤矿所掌握,但五大电力集团向煤

矿的渗透力度却在不断加大。可以预见,2011年里,煤电企业之间围绕煤炭的战争还将越演越烈。

山西目标2015年煤炭产量控制在每年10亿吨以内

山西将于两到三年内完成对重组整合矿井的技术改造,彻底关闭淘汰矿井,到2015年将煤炭产量控制在每年10亿吨以内。还将重点培育4个亿吨级、3个五千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2010年河南煤矿企业生产原煤近1.8亿吨

2010年,河南省煤矿企业共生产原煤17908.77万吨,同比减少1696.12万吨,下降8.65%。

山东煤炭产量将稳定在每年1.5亿吨

“十二五”期间,山东将在省内继续实施“稳产”战略,使省内煤炭产量在较长时期内稳定在每年1.5亿吨左右。2010年,山东省煤矿原煤产量1.5亿吨,在省外获取煤炭资源量500亿吨以上。预计今年山东省煤炭总需求量为3.1亿吨,而从省外、国外调入量预计将达到2亿吨,调入比例超过六成。

河北将建煤炭“一三六九”

近日,《河北省煤炭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经省批准并以省名义印发实施。《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该省将重点建设“一个中心、三大通道、六大枢纽、九大基地”,即:一个全国性煤炭现货交易中心,冀北、冀中、冀南3大煤炭物流主通道,石家庄、张家口、唐山、秦皇岛、沧州、邯郸6大煤炭物流枢纽,曹妃甸动力煤、京唐港焦煤、黄骅煤炭、邯郸煤炭、井陉煤炭、鹿泉煤炭、元氏煤炭、蔚县煤炭、万全煤炭等9大储配基地。

2010年河北省煤炭产量突破1亿吨

2010年,河北省共完成煤炭产量10199.27万吨,同比增长23.36%;销量12402.76万吨,增长53.56%;铁路运量5550.28万吨,增长30.76%。至此,我国煤炭年产量过亿吨省区已达到10个。

湖南今年计划产煤7800万吨

湖南省2011年全省煤炭工作的预期目标是:煤炭总产量稳定在7800万吨;全省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220人以下,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3以下。

煤企动态

中国神华去年销售煤炭2.93亿吨

中国神华发布2010年运营数据,公司2010年煤炭销售量为2.93亿吨,比2009年同期的2.54亿吨增长15.1%。其中,出口量为1030万吨,同比减少24.3%。2010年共生产商品煤2.25亿吨,同比增长6.9%。

中煤集团2010年实现营收9亿元

2010年,中煤集团原煤产量1.54亿吨、同比增加2865万吨、增长22.9%,煤炭贸易量1.4亿吨、同比增加3133万吨、增长28.8%。实现营业收入9亿元,同比增加263亿元,增长37.4%。利润总额121亿元,同比增加16.3亿元,增长15.6%。

中煤能源2015原煤产量将达2.8亿吨

中煤能源集团2015年原煤产量将达到2.8亿吨,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利润总额300亿元,资产总额超过2500亿元。中煤能源2011年有望实现原煤产量1.6亿吨,营业收入1070亿元,利润130亿元以上。

吉煤集团煤炭产量创新高

2010年吉煤集团煤炭产量实现2808万吨,同比提高7.75%。煤炭销量2401.98万吨,同比提高8.28%。营业收入完成90.9亿元,同比增加34.77%。2011年,吉煤集团力争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商品煤考核指标2700万吨,奋斗目标3000万吨。营业收入考核指标108亿元,奋斗目标123亿元。

相关行业

中电联称3月底前电力紧张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计将有一部分省份因电煤瓶颈先后出现电力供应紧张情况,华中、西北更为明显,这一状况将可能会反复出现持续到3月底。 预计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4.7万亿千瓦时左右,同比增长12%左右,增速较2010年有所回落。

我国电网主辅分离方案已上报

我国电网主辅分离方案已上报等待审批。电网主辅分离若能落实,意味着我国自2002年以来停滞逾八年的电力改革有望破冰。

电力企业靠火电规模取胜的时代宣告终结

五大电力集团近日陆续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披露自己业绩。五大电力集团2010年四盈一亏。华能集团去年利润总额69.8亿元,净利润42亿元,稳居五大发电集团之首;国电集团利润总额60.9亿元,净利润37.5亿元,排名第二;中电投集团利润总额50.18亿元,净利润33.亿元,排名第三;华电集团利润总额25.3亿元,净利润17.5亿元,排名第四。发电装机和资产规模历来居前的大唐集团去年却只收获15.2亿元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后亏损1.1亿元,在五大集团中垫底。业内人士分析,该集团此前快速扩张规模,电源及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尤其是大规模收购的不良火电资产拖累业绩。从发电装机容量来看,华能率先过亿,到2010年底达11343.42万千瓦;大唐也已过亿,为10582.46万千瓦;国电排第三,9530.万千瓦;华电排第四,8817.29万千瓦;中电投体量最小,7072.63万千瓦。近年来,不断走高的煤炭价格促使电力企业不断削减火电比例,增加煤炭、金融、水电、风电等非电业务。在清洁能源方面,中电投集团清洁能源占比30.07%,因其拥有五大集团中唯一核电控股资质及最大的水电规模;水电资产优良的华电集团排第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24.85%;以风电为特色的国电排第三,占比20.14%;大唐排第四,占比19.57%;华能排第五,占比18.69%。在煤价高企、电力改革迟迟不动的情况下,非电业务发展的好坏能够决定电力企业的盈利状况,电力企业靠火电规模取胜的时代宣告终结,未来比的是谁的结构更合理,谁的资产更优良。

中国2010年焦炭产量3.88亿吨

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2010年焦炭产量同比增9.1%,达3.88亿吨。

十大钢企变身“钢铁巨无霸”

钢铁“十二五”规划(以下称“规划”)初稿已经初步确定,“十二五”期间,国内排名前10位钢铁企业的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达到60%。在联合重组方面,“十二五”期内将形成5000万至6000万吨级以上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及若干家1000万至3000万吨级以上大型钢铁企业,其中包括宝钢、鞍钢、武钢、河北钢铁集团、沙钢、山东钢铁集团、首钢、渤海钢铁集团等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产业布局方面,钢铁工业要向沿海、沿江转移。“十二五”期间,沿海、沿江钢铁企业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要达到40%以上。

港运信息

2010年铁路运煤近20亿吨

2010年全国铁路煤炭发运量完成19.99亿吨,同比增加2.48亿吨,增长14.2%。其中电煤发运量14.02亿吨,同比增加2.63亿吨,增长23.1%。

2015年北方煤炭下水能力将达到7.6亿吨

北方主要的煤炭装船港为秦皇岛港、京唐港和曹妃甸(统称为唐山港)、天津港、黄骅港、青岛港、日照港、连云港等七港,预计到2015年煤炭下水能力将达到7.6亿吨,到时将能够满足北方6.71亿吨下水煤炭的需求。目前,北方港口煤炭专业化泊位下水能力接近5亿吨。

山东规划年末沿海港口通过能力达10亿吨

2010年山东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8.6亿吨,根据规划,到2015年,山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将突破10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2000万标箱;内河港口吞吐能力将达到7000万吨,吞吐量将突破1亿吨。

信阳建设千万吨级煤炭物流储运中心

河南金鼎化工有限公司与山西煤运集团合作,拟共同出资3亿~6亿元,在信阳建设千万吨级煤炭物流储运中心。这个中心将覆盖信阳周边300千米范围内的用户。

国际市场

美国能源信息署2011和2012年美国煤炭市场预测

美国煤炭消费:EIA预计2010年美国电力行业的煤炭消费会增加大约5%,主要是由于夏季的高温造成电力消费增加。EIA预计2011年美国电力行业的煤炭消费将会减少1.1%,原因是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增加。EIA预计2012年美国发电量会增加2.7%,电力行业煤炭消费会增加3.6%。

去年印煤炭进口增14%

据了解,2010年印度煤炭进口比2009年增加14%,达到8628万吨。2011年印度煤炭进口可能会超过1亿吨,原因是印度火电装机容量增加了4000MW。

中国将每年从俄罗斯进口2000万吨煤炭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中国表示愿意把每年从俄罗斯采购的煤炭数量上限增加至2000万吨。俄罗斯2010年向中国出口超过1000万吨煤炭,主要通过远东港口运输。

2011年2月14日秦皇岛港务集团煤炭场存情况

截至2011年2月14日,秦皇岛港务集团共存煤炭739.9万吨,比上周(2月7日)下降32.8万吨,比年初(1月1日)上升39.2万吨;其中:内贸煤炭港存726.1万吨,比上周(2月7日)下降29.9万吨,比年初(1月1日)上升27.4万吨;外贸煤炭港存13.8万吨,比上周(2月7日)下降2.9万吨,比年初(1月1日)上升11.8万吨。

2011年2月14日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元/吨)

大同优混 山西优混 山西大混 普通混煤 普通混煤 价格类型 6000大卡 5500大卡 5000大卡 4500大卡 4000大卡 含税车板价 2月14日 比1月31日 比年初(1月3日) 2月14日 795-805 持平 降10 825-835 持平 降10 745-755 持平 降5 775-785 持平 降5 650-660 降5 降5 675-685 降5 降10 560-570 降10 降15 585-595 降10 降15 455-470 持平 持平 485-500 持平 持平 平仓比1月31日 价 比年初(1月3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