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小猫捉鱼》 (2)6篇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小猫捉鱼》 (2)6篇

来源:华佗小知识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小猫捉鱼》 (2)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小猫捉鱼》 (2)精选6篇 (一)

主题:小猫捉鱼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3.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 纸板、彩纸、剪刀、胶水等DIY材料; 2. 鱼形卡片,上面标有不同的颜色; 3. 木质小猫模型; 4. 长桌(用于活动区域)。

活动步骤: 1. 导入:

- 介绍活动名称和物品(小猫和彩色鱼卡片);

- 告诉幼儿们小猫非常喜欢吃鱼,我们要帮助小猫捉到美味的鱼;

- 引入游戏规则:每个幼儿通过骰子摇出的点数,就可以在我们准备的池塘里给小猫捉相应数量的鱼。

2. 制作游戏道具:

- 准备纸板,用剪刀剪出池塘的形状; - 将池塘涂成蓝色;

- 制作鱼形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标有不同的颜色; - 制作一个木质小猫模型。

3. 游戏过程:

- 将纸板池塘放在长桌上;

- 幼儿按照骰子的点数,在池塘中选择相应颜色的鱼卡片; - 让幼儿将捉到的鱼卡片放入小猫嘴里,小猫“吃掉”鱼; - 每个幼儿依次进行,直到所有幼儿都捉到鱼。

4. 结束:

- 让幼儿们一起数一数谁捉到的鱼最多; - 表扬幼儿们的努力和表现; - 收拾游戏道具,让幼儿们参与整理。

教学提示:

1.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幼儿们观察鱼的颜色,并鼓励幼儿们说出颜色的名称。

2. 可以适当增加游戏难度,如增加鱼的种类或设置其他障碍物,让幼儿们更加活跃和投入。

拓展活动:

1. 通过剪切、涂色制作鱼的过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制作鱼的模型,可以引导幼儿们学习鱼的形态特征,了解鱼的生活习性; 3. 通过游戏引导幼儿们讨论小猫为什么喜欢吃鱼,启发幼儿们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小猫捉鱼》 (2)精选6篇 (二)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锻炼幼儿的协调性和想象力。

3.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准备: 1.球

2.小猫图案的卡片或海报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放一首欢快的音乐,引导幼儿进行音乐和舞蹈活动,活跃气氛。

2.介绍游戏:老师出示小猫图案的卡片或海报,向幼儿们介绍小猫喜欢玩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一款叫做《小猫玩球》的游戏。 3.游戏规则:

a.将幼儿分成两队,每个队站在教室两侧。

b.老师将球放在教室的,令幼儿们将球踢过来。

c.每个幼儿轮流踢球,看哪个队的球最快到达对方一侧的墙壁。

d.游戏结束后,可以让获胜队的幼儿自由发挥,将球踢进对方球门即可得分。 e.游戏进行中,老师可以加入一些动作指令,例如:跳着踢球、用头踢球等,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四、教学延伸:

1.让幼儿们互相观察对方的动作,学习彼此的优点,讲述自己观察到的事物或动作。 2.在游戏中鼓励幼儿们互相帮助,传递球时可以互相配合。

3.引导幼儿们自己动手制作小猫的卡片或画小猫的图片,增强他们对游戏的理解和想象力。

五、教学总结:

通过《小猫玩球》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们提高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协调性,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在游戏中,幼儿们能够通过观察对方,学习彼此的优点,培养出色的想象力。同时,游戏中的趣味性也能让幼儿们更积极参与其中,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小猫捉鱼》 (2)精选6篇 (三)

课程名称:小鸡捉虫

课程目标:

1. 帮助幼儿发展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2.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3. 促进幼儿对自然和生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 红、蓝、黄、绿四种颜色的小球(代表虫子)。 2. 游戏区域(可使用室内或室外的空间)。 3. 班级全体幼儿的家长。

教学流程:

1. 介绍游戏(5分钟):

- 向幼儿们展示红、蓝、黄、绿四种颜色的小球,并告诉他们这些代表着虫子。 - 说明游戏规则:小鸡(幼儿)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捉到尽可能多的虫子。 - 鼓励幼儿们团队合作,一起研究怎样才能更好地捉到虫子。

2. 组建小组(5分钟):

- 将班级的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3-5人)。

- 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领导者,带领成员们进行游戏。

3. 游戏准备(5分钟):

- 在游戏区域分别放置红、蓝、黄、绿四种颜色的小球,数量不限。 - 提醒幼儿们注意安全,不要用力丢球,以免伤到他人。

4. 游戏进行(10分钟):

- 每个小组的领导者带领成员们到游戏区域捉虫。 - 根据游戏规则的要求,给每个小组分配一定的时间。 - 在时间结束后,停止游戏,并计算每个小组捉到的虫子数量。

5. 游戏总结(5分钟):

- 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捉虫经验和策略。

- 引导幼儿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6. 家长互动(5分钟):

- 邀请家长们参与游戏,帮助幼儿捉虫。

- 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回顾游戏过程,并鼓励他们互相交流。

扩展活动:

1. 在游戏中增加难度,例如增加虫子的数量或减少时间。 2. 引导幼儿观察虫子的特征,并进行讨论。

3. 带领幼儿们一起探索自然环境,寻找真实的小虫子。

评估标准:

1. 幼儿是否能够遵守游戏规则并在规定时间内捉到尽可能多的虫子。 2. 幼儿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并与其他成员进行有效交流。 3. 幼儿是否能够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并与他人分享。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小猫捉鱼》 (2)精选6篇 (四)

教案:小鹅吃草

一、教学目标:

1. 孩子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会如何合作。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3. 通过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集体游戏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1. 游戏道具:一片大草坪图片、小鹅牌子。 2. 游戏规则卡片:写明游戏规则。

三、教学过程:

1. 介绍游戏背景:小鹅们在草坪上吃草,草坪上有很多种类的草。孩子们可以扮演小鹅,一起来玩游戏吃草。

2. 游戏规则的介绍:

a. 大家站成一圈,中间放一片大草坪的图片。 b. 每个小朋友手里拿着一张小鹅牌子。

c. 游戏开始时,大家同时把鹅牌子放在自己脚下的草坪上,然后开始跳起。 d. 一边跳一边唱歌:“小鹅你来吃草,草坪种了多少草,不怕你吃饱养足,小鹅走到哪里,草就会长到哪里。”

e. 当歌唱到“小鹅走到哪里,草就会长到哪里”的时候,老师停下来,模拟大风吹拂,所有小鹅应立刻停下来拔出鹅牌子。

f. 看鹅牌子下面是什么,鹅牌子下面是草的孩子就可吃到草坪上的草,其他的孩子则继续跳舞继续唱歌,直到大风再次袭来。

四、教学延伸:

1. 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能力,可以适当加大难度,加入其他的动作如踢腿、转圈等。 2. 给孩子们一些鼓励和奖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五、教学总结: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注意力。同时,通过集体游戏,孩子们会感到快乐和满足,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小猫捉鱼》 (2)精选6篇 (五)

教案:植树造林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增强对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增强幼儿对团队活动的参与和积极性。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若干小树苗和小铲子; 2. 班级准备好植树场地。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幼儿展示树木和森林,并引导幼儿讨论树木的重要性和好处,让幼儿意识到树木对我们的生活有多重要。

2. 植树介绍(10分钟):

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植树的意义,如保护环境、美化家园等,并告诉幼儿们我们要一起植树造林。

3. 分组活动(15分钟):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1名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进行植树活动。小组长向小组成员分配任务,每个人都要有参与的机会。

4. 植树活动(20分钟):

教师将小树苗和小铲子发给小组成员,然后带领幼儿们来到植树场地,进行植树活动。教师详细说明植树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幼儿们一起动手植树。

5. 整理活动(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们整理植树活动过程中的工具和场地,培养幼儿的环境卫生意识。

6. 总结(5分钟):

教师让幼儿们回顾今天的活动,询问他们在植树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并引导他们讨论如何保护树木,爱护环境。

7. 活动结束(5分钟):

教师和幼儿们一起清理活动场地,结束本次活动。

拓展活动:

1. 了解树木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们观察树苗的变化;

2. 借助绘画、手工等形式,让幼儿们制作树木模型或纸质手账,记录植树活动的过程和变化;

3. 通过观察植树场地的变化,让幼儿了解植树对环境的改善作用。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旨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通过植树活动,幼儿们能够亲自动手种植树苗,增加他们对树木的喜爱和保护意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们合理分工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同时,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增加幼儿们对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小猫捉鱼》 (2)精选6篇 (六)

教案:送牛奶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2.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游戏道具:牛奶盒、纸杯等; 2.音乐播放器。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先向幼儿们介绍今天的活动是《送牛奶》游戏,然后播放一段与牛奶相关的音乐,引导幼儿们进入活动氛围。

2.游戏规则解释:将教师和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有一个幼儿扮演“奶牛”,其他幼儿分别扮演“送奶工”。教师将牛奶盒放在一定的距离内,教师会喊出两种指令:“奶牛静止”和“送奶工前进”。“奶牛静止”时,奶牛停止行动;“送奶工前进”时,所有的送奶工要前进去找到牛奶盒并将其送到指定地点,然后返回起点等待下一个指令。

3.游戏进行:教师示范一遍,然后指挥幼儿们进行游戏。每听到“奶牛静止”指令时,奶牛必须立即停下,否则送奶工将失败。当所有的送奶工都将牛奶盒送到指定地点以后,游戏结束。

4.游戏总结: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们一起回顾游戏过程,探讨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幼儿们思考在游戏中的观察和听从指令的能力,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延伸:

1.可以在游戏中增加其他动作指令,如“跳跃”、“转身”等,增加游戏的难度和趣味性;

2.可以引导幼儿们自己设计其他类似的游戏,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