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之“真人表演带动法”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杨依依 李传扬 伊德元 熊少巍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31期
摘 要 现今对于中国动画专业的学生而言,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的理论与表现应是一个永不停止、不断创新的过程。动画运动规律的教育必然要联系现代,要有主体的人性与学生自己的表现面目的探索精神。
关键词 动画运动规律 真人表演 “真人表演带动法”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1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的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1.1中国动画运动规律的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作为现今中国动画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主要着重对学生于动画制作过程中各类动作与动态的绘制技能上。 1.2国外动画运动规律的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虽然国外高校对该方法的提法与实践方式都略有不同,但其主旨都在于利用学生的真人表演与观摩,直观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创造能力,主动地打破该课程枯燥、繁复的课程印象。
如美国的加州艺术学院、英国的提赛德大学、法国的高布兰(Gobelins)学院以及日本的京都精华大学等都在动画运动规律的课程中进行了类似的真人表演改革。并经常采用学生自主表演,以及动作捕捉器观摩,甚至是参观各大知名动画公司动画原画表演捕捉现场去丰富学生的视野。
2动画运动规律课程中的“真人表演带动法”试用 2.1动画运动规律课程中自我体验的重要性简述
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以实际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自我经验持续不断地获得改造。
2.2“真人表演带动法”的简解与试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2.1“真人表演带动法”的简解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对现实生活中所有事物的动态进行模拟与夸张创造的绘制,而这也是所有动画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的创作素质之一。 2.2.2“真人表演带动法”的试用
将这种表演直接带入到动画运动规律的课程中,将两个课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能时效地理解动画表演的重要性,并直接将其感受转化到绘制工具上,将给动画运动规律这门传统意义上无趣、死板、繁复的课程带来无限生机与可能。
基于此,笔者及所在团队拟定了“真人表演带动法”的可行性研究计划并在笔者所在学校动画专业学生中进行了试用。
“真人表演带动法”的试用教学方法如下:
(1)动画师的任务是要在生活的孕育下创作出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生动鲜活的动画形象,那么在此基础上的真人表演的创作自然也就离不开生活这一重要的创作源泉。
(2)这里的“写生”不再是于画板上的写生,而是学生用自己的身体进行的真人表演。这样的“写生”所创造出来的作品正是学生运用自己的肢体表现力所表现出来的艺术作品本身。 因为整个世界就是在各有其节奏的万事万物的统一协调下构成的有机整体,节奏无处不在,节奏无时不在。美国的查理德·波列斯拉夫斯基在他的著作《演技六讲》中这样写道:“节奏是一件艺术品中包含的各种不同要素的有次序、有节拍的变化。
(3)在学生“写生”基础上的工具再现(指用笔或软件工具将之前真人表演过程中的领悟与对动作、动态的把握直接还原在纸或者软件中),让学生能从理论到实践的理解动画运动规律中的动作与动态重难点,并在实践中切实的解决这些问题。 “真人表演带动法”的试用教学价值如下:
(1)在训练之初便要求学生严格以该次课程所学的动画运动规律的核心动作、动态重难点为基础,从形似逐步过渡到神似,在这之中把元素训练、真人表演、动画运动规律以生活的逻辑、科学的方式、合理的教学步骤揉进模拟的练习之中,做到形象鲜明并真实生动。 (2)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3)能培养学生的创作想象能力。
(4)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形体表现力和形体创造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动画运动规律课程中“真人表演带动法”的可行性总结
“真人表演带动法”于动画运动规律中的使用是切实可行的。虽然这种方式仍然处于雏形阶段,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如何解决学生在真人表演过后,容易照搬真人表演动态,而不是将其进行动画表演的进一步设计等具体问题),但是相信在之后的教学与研究过程中,这些问题势必会在笔者及所在团队和所有对这项教学方式有想法与建议的各位老师及领导的帮助下共同解决。 参考文献
[1] 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雅克林娜·纳卡什.电影演员[M].李锐,王迪,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 谭霈生.论戏剧性[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乔·纳瓦罗,东妮·斯艾拉·波茵特. FBI教你破解身体语言[M].于乐,译.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0.
[5] [美]谢克纳.人类表演学[M].孙惠柱,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6] 张力.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7]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M].郑雪来,林陵,史敏徒,译.编译出版社,2012.
[8] 姚民义.德国现代设计教育概述[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9] 王丽娜.表演课[M].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
[10] 张素琴,刘建.舞蹈身体语言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1] 薛燕平.动画表演教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