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南大学2021-2021中外文学史真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2021-2021中外文学史真题及答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西南大学2021-2021中外文学史真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05年中外文学史考研试题

一.填空题

1. 《文心雕龙》评价《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 2.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是正始文人嵇康的名句

3. 柳宗元把散文分为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和骚赋 4. 话本根据不同的内容分为小说、讲史、合生、说经四类 5. 《阿Q正传》最初连载于晨报副镌

6. 1985年,刘索拉的作品《你别无选择》的出现,标志着新时期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开端

7. 依阿古是莎士比亚作品奥赛罗中的撒旦式人物 8. 《呼啸山庄》中除了呼啸山庄外,相邻的是画眉山庄

9. 亨察尔是小说卡斯特桥塑造的主人公,这部小说集体现了命运对人的嘲弄 10.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德米特兼有善良和罪恶两种品性 二.名词解释 1.永明体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2.湖畔派

开创英国浪漫主义潮流的是“湖畔派”三位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1798年,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抒情歌谣集》出版。华兹华斯是成就最高的一位,被授予“桂冠诗人”的称号。 三.论述题

1、《牡丹亭・惊梦》这场戏有何思想意义

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艺术成就:《牡丹亭》是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与《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一起被誉为“四大名剧”,它们体现了我国古代戏剧作品的最高成就。 2. 试论析唐吉诃德与阿Q人物形象之比较 1.名字的由来:

堂吉诃德的真正名字在小说中有所提及,在小说中他以骑士自居,自称为“堂吉诃德”.他觉得这样可以标明自己的籍贯,而且以地名为姓可以为本乡争光。而阿Q的名字既不是自己的命名,就连自己姓什么的权利都被. 2、人生目标: 1

堂吉诃德――英武的骑士. 他要消灭一切暴行,承当种种风险,将来功成业就,就可以名垂千古。阿Q――闲置的游民.他似乎整天就游荡在大街上或者小酒馆间,没有堂吉诃德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即使是在后来他差点去参加,也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 3、失败的开解。

堂吉诃德――骑士规则。堂吉诃德的骑士生活上得失败会让我们忍俊不禁,因为我们不曾看到过他失败后的懊丧。阿Q――善于忘却。阿Q的失败会让我们感觉滑稽可笑,但却不可厌。

4、对待他人。堂吉诃德秉承骑士铲除暴行的精神,时时处处总以“解救他人于水火”为己任。阿Q――麻木不仁,欺软怕硬。阿Q并不像堂吉诃德那么正义,乐善好施,而是对他人麻木不仁 2

西南大学06中外文学史考研试题 一.填空题

1. 西南末年至春秋时期,出现了一些较长的钟鼎铭文,这表明具有文学因素的文本出现了

2. 中国古代神话除了历史道路外,还有被道教改造发展的另一条道路,从而成为仙话的一个来源

3. 唐代的变文,导致了中国白话小说的产生,则更证明了佛教的深远影响

4. 《世说新语》的上卷为“德行”、“言语”、 “政事”、“文学”四门,正是孔门四科,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 5. 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这种手法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的抒情诗体

6. 民初徐枕亚《玉梨魂》的发表,标志着鸳鸯蝴蝶派的成型,也是鸳鸯蝴蝶派文言小说的奠基之作

7. 早期创造社为的主要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月刊》8. 针对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初期物欲高扬,人心浮躁,精神物化的现实,当时文学批评界掀起了关于人文精神的大讨论

9.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主要描写了维利叶城,贝尚松神学院,巴黎贵 族社会 这三个典型环境 10. 《安娜卡列尼娜》其中一条线索是通过描写安娜卡列尼娜和弗龙斯基的恋爱,反映农奴制度改革后农村的动向 二.名词解释 1.唐传奇

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它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上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著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其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写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如《柳毅传》、《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

2. 元杂剧

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 而形成的戏曲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词曲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3.伤痕小说

自1977年始,一大批反映十年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小说相继问世,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是伤痕文学开先河之作。伤痕文学意义在于对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伤痕文学也就十分的局限,那就是作品内涵不深,

3

表现技法也比较幼稚。 4.巴洛克文学

特指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过分雕琢的和华丽的建筑。所谓巴洛克文学指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并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三,简答题

1.《诗经》与〈楚辞〉在形式上有何不同特点

《诗经》句式以四言为主,篇幅较小,用词凝练且多用单音字词,兴的手法运用等使其呈现出简洁精练的修辞特点;《楚辞》句式以六言为主,篇幅较长,多状貌语,运用虚字等使其呈现出铺引渲染的修辞特点。 2、《诗经》运用词头词尾。叠音词等凑足音节,使节奏平稳凝重,呈现出和谐中正的修辞特点;《楚辞》运用楚地方言,取材奇花异草,气势恢宏的长句和短句交错,平稳中求变化的节奏使其呈现出恢宏奇丽的修辞特点。 2.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艺术成就:

1、亲切淳真平淡自然的风格:陶渊明瞅诗的内容均为自己亲身见闻和感受,诗中的生活场景又为人们习见。他的诗正是选择了带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和事物,用人们熟知的形象,艺术地再现了自己的生活和理想,让人一读就懂,吉感亲切。

2、浑融完整,高远入化的意境:陶渊明不重视实境的描绘,取景大都平淡无奇,并不拘泥于眼前的实有,只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即意中之境;又不求形似,只是勾勒景物的轮廓,自然景物只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这种以意造景的手法,使自然景物都处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与人的生活、感情融成一片。

3、精工凝炼、本色自然的语言:陶渊明的诗语言质朴无华,平易浅近,平中有奇,淡中有味,不加雕饰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形象。极尽语言纯净之美。 四、真淳隽永的理趣:陶渊明田园诗作的另一个突出成就是理趣盎然、情理交辉。诗人以情化理,理入于情。不言理亦自有理趣在笔墨外,明言理而又有真情融于意象之中 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那光明峻伟的胸襟、刚正不阿的人格、直率的生活态度、热爱劳动和田园生活的情操,以及执著探索人生真谛,不断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成为历代无数具有进步思想的作家、知识分子的榜样。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他那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高远入化的艺术境界,丰富的田园诗歌堪称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的珍品,成为人们丰富、发展文艺创作、学习和借鉴的源泉。

3.何谓“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 4

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叶诗派在文学观念上首先主张的就是“人的文学”、“人民的文学”和“生命的文学”的综合。他们既反对逃避现实的伪艺术论,也反对扼杀艺术的唯功力论,而企图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恰当的平衡。因此他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 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论述题

1.请详细论析哈代“性格与环境”悲剧对古希腊和莎士比亚的继承与转换 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意识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悲剧意识. 哈代在其“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真实地反映了农业文明在资产阶级工业文明撞击下带给小说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由此形成其小说的社会悲剧内涵。 2、命运悲剧意识。

命运悲剧意识,是哈代对生活在威塞克斯这一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文化心态的准确把握,它使得小说更加真实感人,与希腊命运观念相比,它具有更丰富的现实生活内涵。 3.生命悲剧意识。

他有着对个体生命存在的悲观态度,对生命群体生存状况及其未来命运的忧患和无望感。 5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