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妙进行人文性渗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妙进行人文性渗透

来源:华佗小知识
耀投耋土膏研.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妙进行人文,I生渗透 一邹维政 (遵义县鸭溪中学贵州遵义5631 12) 要耋I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我国教育部门对于语文的“人文精神”越来越重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将人文性渗透到课程中,教师应该 合理结合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99—01 当今社会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对于人文精神的追求是时代发展 所以教师要使学生在最平凡不过的生活现象中寻找出人生的道理,这个 的主旋律 ]。在教育中,也应该将人文性渗透进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 生活现象就告诉我们,只有经过了努力得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在语文 质。语文学科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成分,与人文精神有着紧密的联系, 教学中,将生活和语文内容联系起来,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贯彻人文教育理念,在促进学生增加知识面的 2.3适当地开展教学活动 同时,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要不 初中语文人文教学中,适当地开展教学活动是当前教育形势的必要 断更新教学观念,使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1.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1.1教学过程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要对课文的表面有所了 解,还要深入理饵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不仅要对课文进行简单的讲解, 更要让学生在字里行间循序渐进地对全文内容进行理解,要让学生了解 到文章要表达的深意,这才是人文教育的目的 。语文是注重读写听说 的科目,应该使语言表达和思想充分结合,学生要通过了解课文的布局 和中心思想来感悟文章,从而体会到文章的寓意,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 时充分融人人文教育理念。 1.2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之后,教育不再仅仅是应付考试,在初中语文教 学中,教师要使学生学会在语言中运用感情去表达。在生活中,人与人 之间的沟通就是通过语言来进行思想交流,在现实和实践中,语言富含 着独有的思想和内容,语言是语文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语文课程也具 有强烈的人文性质【3]。正因为如此,人文教育才要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 中。 2.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2.1引导学生体验课文的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光是对文章中 心主旨的理解,还要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了解,并且理解课文中体现 出的人文主义,但是完全做到这些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这就要求教 师进行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静下心来专注于课文,不要将课 文当作考试题,这样会使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受到直接的阻碍。文章中 往往隐藏着人文精神,学生只有在深思和虚静的状态下才能更好地把握 和学习 。 比如教师在教导学生阅读《祥林嫂》一文时,如果学生单纯以考试 的角度来品读文章,只会对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感到同情,这样的理解是 局限的。但是如果对课文进行神思,则会了解到文章对祥林嫂自欺欺人 的行为也是存在着批判的态度的。这些人文主义在文章中隐藏较深,因 此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使学生抛开以往的想法和偏见,解除考试 的束缚,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仔细反复地感悟,才能深刻理解文章中所 要表达的真正意义,体会到课文的人文精神。 2.2人文教育与生活相结合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语文中的语句所表达的内容其实也是 现实生活中的反映。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语文融人生活,教 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是针对课文内容来讲课,而是要在 语文教学中引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将生活带进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中 对社会有更深的认识。只有将语文教学空间向外拓展,学生才能从中对 生活有更多的感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充 分结合起来,从而提升人文精神。 例如要求写一篇描写公园景色的文章,由于一些小地方并没有开设 公园,或者是公园的规模太小,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不知从何下手。教师 这时可让学生们根据校园的环境,比如花丛、草地等来进行观察。比如 在学校的花坛里,种着很多的冬青,这些冬青四季常青,生长十分繁盛。 在花坛中还种植了一些月季,虽然月季不能够像冬青一样一年四季都盛 放,但是在它们生长的季节,月季却骄傲并顽强地怒放,有些还从茂盛 的冬青下冲破阻碍长出来,它们用自己的坚韧给世人带来了最美的风景。 举措。传统教育缺乏综合实践,学生的探索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阻 碍了学生观察与发现能力的提升。要实现语文的人文教育,教师应该让 学生多参与实践,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乐趣。同时通过开 展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分析能力,将人文精神渗透进 语文学习中,培养出综合性人才。 比如教师在上《最可爱的人》这一课时,可以开展演讲活动,根据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各抒己见。围绕着国家大小事,在学生间 开展相关的活动,能够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精神,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 会中。虽然学习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一种压力,但是如果在枯燥的学习 中增添一些富有意义的活动,这样的方式学生是喜闻乐见的。学生在参 与活动的同时,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而且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培养了 人文精神。 2.4引入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人文教育中,应该在教材之外引入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 行人文精神的培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使人的思想更丰富,使人类的 智慧得到提升。课外的文学作品比教材中的空间更为广阔,在培养学生 人文素养方面上更有益。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入到 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如何鉴赏这些文学作品,挖掘作品中的人文意义, 促使学生丰富自身情感。 四大名著众所周知,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也体现了中华民族 儿女对家国天下、正义、伦理公德和亲情爱情的审美观念,寄托了 中国人对正义、善良、和平、秩序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教师可以 在教学中引入四大名著,让学生徜徉在《三国演义》的乱世英雄主义、 《水浒传》梁山一百零好汉、《西游记》斩妖除魔和《红楼梦》描写 的凄美悲凉的爱情故事里,汲取文学作品中的精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 人物形象进行欣赏和分析,让学生真正感悟到作品里渗透的人文精神, 培养出学生高尚的精神境界。 3.结语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人文精神的培养是 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人文理念融人到 教学中,关注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教会学生如何读书、读好书。在 教学中巧妙地进行人文性渗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进行神思;将教 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美妙;通过开展教学 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发现语文的趣味性;还要在教学中引入 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师 在人文教育中要着重塑造学生健康的人生态度,在教学中实现民主平等, 尊重和关心学生,营造一个师生相处融洽、愉快的教学环境,才能更好 地实现人文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保全.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 .读写算(教育 教学研究),2014(25):319. [2]朱海侠,张修亮.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理念[J].中 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2):192. [3]殷高峰.论如何将人文精神渗透进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J].作文成功 之路(上旬),2014(1 1):61. [4]葛圣东.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渗透[J].学周刊B版,2014 (05):96. 2015 ̄第20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