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一、填空题
1、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______的声音。
2、根据所提供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下面横线处填上相应的声母。 (1).双唇、送气、清、塞音是____。 (2).舌尖后、清、擦音是______。 (3).舌尖中、浊、边音是______。 (4).舌尖后、浊、擦音是______。
(5).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是______。
3、语言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叫略语,分别为简称和______两大类。
4、 “钢笔、毛笔、铅笔、蜡笔”等所指称的事物形状不一,颜色各异,但这些“笔”都是“写字画图时用来书写的工具”,这说明词义是具有______性的。 5、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73%的方言是______。
6、汉语最明显的特征是缺乏形态变化,语言单位的组合注重______。
7、东汉许慎的______把9353个汉字归为540部。
8、書变书是的简化方式是______。
9、把语言中的各种语法形式归纳为若干类型,这些类型称为______。 10、就词性来说,“突然”是______词,“忽然”是______词。
二、判断题
11、2“猩猩”是单纯词,“哥哥”是合成词。( ) 12、“大学”“船只”“地震”都是偏正型的复合词。( ) 13、独体字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 14、大多数汉字是指事字。( )
15、定语是体词性成分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性成分前面的修饰语。(16、“爷爷吩咐我每周回家一次”是主谓短语作宾语。( ) 17、现代汉语还包括侗族等少数民族语言。( ) 18、壮语是一种方言。( )
19、“天”和“田”不同音,主要是音质不同。( ) 20、普通话中辅音只能充当声母。( )
三、选择题
21、古汉语的上声全浊声母字在现代汉语里是( )。 A.阴平和阳平 B.上声 C.去声 D.四声的都有
) 22、“不”在( )读35。 A.句末 B.去声前 C.去声后 D.非去声前
23、 “学校安排你们去做社会调查”是( )。 A.主谓谓语句 B.连谓句 C.双宾句 D.兼语句 24、下列句子中,不包含插入语成分的是( )。 A.据统计,这里的部分都不是本地人。 B.这个消息,我看不可靠。 C.这个主意想来也有道理。 D.你们师徒俩,好好聊聊吧。
25、“盆”是( )。
A.象形字 B.会意字 C.指事字 D.形声字 26、从字的结构方式看,属于指事字的是( )。 A.家 B.亦 C.女 D.从 27、“马上”的构词类型是( )。
A.偏正式 B.主谓式 C.联合式 D.述补式 28、下列各组词中属于纯粹的借词的是( )。
A.电话 咖啡 电视 B.咖喱 可乐 蛇果 C.吉普 坦克 手机 D.沙发 麦克风 拷贝 29、福州话属于哪个方言区?( ) A.闽南 B.闽北 C.闽东 D.闽中
30、下面( )方言有浊声母[b]、[ɡ]。 A.北方 B.赣 C.闽 D.粤
四、名词解释
31、连读变调:
32、语法
33、偏旁
34、义项与义素
35、现代汉语的定义
五、简答题
36、有些方言区的人对声母n、l的发音有困难,下列词语读音相混:女客——旅客,男衣——蓝衣,年代——连带。试问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分辨开来?
37、外来词有几种类型?使用外来词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38、举例说明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六、分析题
39、请分析下列多重复句。例:我想喊他等等我,ǁ(转折)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并列)不叫他,ǁ(假设)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
(1) (2)
小松收入微薄,而且上有父母,下有子女,但是为人慷慨大方,经常帮助
比他更困难的朋友。
有些人由于不懂逻辑,因此对别人不合逻辑的言论,不但不能觉察它的荒
谬,反而随声附和,人云亦云。
40、分析副词用法的区别,有什么相同处?(1)就我去看电影。|我就去看电影。(2)你幸好来了。|幸好你来了。
41、分析下列词语的内部结构类型。
例证 流通 冬至 书写 病入膏肓 风声鹤唳 各行其是 悬梁刺股 哀鸿遍野 绰绰有余
42、请结合下列留学生学习“把”字句中的偏误,论述“把”字句的特征。①老师写课文题目在黑板上。②我把远处的歌声听到了。③大风把树吹了。④我们把一个房间打扫一下吧!⑤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把晚饭应该做好。⑥昨天,妈妈把我接了一下。
七、论述题
43、从语言的交际职能说明修辞的功用,并谈谈语法和修辞的关系。
参
一、填空题
1、【答案】具有一定意义的,能够进行交际
【解析】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能够进行交际的声音,三要素缺一不可。
2、答:(1)p;
(2) (3) (4) (5)
sh; l; r; j。
3、【答案】数词略语
【解析】缩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为了称说简便,人们常把形式较长的名称或习用的短语化短,成为缩略语,可分为简称和数词略语两类。
4、【答案】概括
【解析】词义为了准确地反映这个词所表示的对象的范围,便舍弃具体的、个别的特征,“笔”舍弃了具体每一种笔的特征,概括出对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这就是词义的概括性。
5、【答案】北方方言
【解析】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 内部一致性较强,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6、【答案】语序
【解析】现代汉语的特点表现在语法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不用形态。例如:“来客人了”和“客人来了”因语序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7、【答案】《说文解字》
【解析】《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 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8、【答案】草书楷化
【解析】草书笔画简单,多是一笔书,打破了楷书的形体和结构,但笔画不清晰。把群众比较熟悉的草书字的笔形改用楷书的写法,就可以达到减少笔画的要求。例如:长(長)、专(專)、书(書)、尧(堯)、为(爲)。
9、【答案】语法手段
【解析】语法手段是对语法形式的进一步概括归类,它是根据表达语法意义的同一性质的语法形式所概括出来的类别。常见的语法手段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和词形变化。
10、【答案】形容;副
【解析】“突然”和“忽然”都可作状语,但是“突然”可以受“很”修饰,“忽然”不能,所以“突然”为形容词,“忽然”为副词。
二、判断题
11、【答案】正确
【解析】单纯词是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猩猩”是一个语素,而“哥哥”是两个语素。
12、【答案】错误
【解析】“船只”是补充型的复合词,“地震”是主谓型的复合词。
13、【答案】错误
【解析】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
14、【答案】错误
【解析】古代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主要的造字法,象形是用描绘事物的形状来表示字义;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会意是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形声则是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现代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
15、【答案】错误
【解析】一般来说,体词性中心语前面的修饰成分是定语,谓词性中心语前面的修饰成分是状语。但实际上定语和状语的区分并不那么简单,原因在于:①体词性成分可以作状中结构的中心语,例如,“刚好五位”;②谓词性成分可以作定中短语的中心语,例如,“经济的振兴”。
16、【答案】错误
【解析】此句是使令式兼语句,使令式兼语句是前一动词有使令意义,能引起一定的结果,常见的动词有“请、使、叫、让、派、催、逼、求、托、命令、吩咐、动员、促使、发动、组织、鼓励、号召”等。
17、【答案】错误
【解析】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而侗族等民族属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语言不属于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这些方言属于现代汉语。
18、【答案】错误
【解析】汉藏语系包括汉傣语族、藏缅语族、苗瑶语族以及壮侗语族。汉语属于汉傣语族,壮语属于壮侗语族,两者分属不同的语族,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方言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的不同的社会变体。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
19、【答案】错误
【解析】音色又称为“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其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天”的音节拼写为“tiān”,“田”的音节拼写为“tián”,可见,两者的音色相同,只是声调不同,“天”是阴平,“田”是阳平。
20、【答案】错误
【解析】声母和辅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声母主要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ɡuanɡ”中的/nɡ/。辅音n既可作声母,也可作韵尾,如“nan”中的两个辅音n,在音节开头的是声母,在音节末尾的是韵尾。
三、选择题
21、【答案】C
【解析】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音变化,有“平分阴阳,入派四声”,还有“全浊上归去”。“全浊上归去”指的就是古汉语中上声全浊声母字在现代汉语中读为去声。
22、【答案】B
【解析】“不”字基调是去声,阴阳上前不变更,去声之前改中升,叠字当中要念轻。
23、【答案】D
【解析】兼语句是指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成句的句子。题中句子“你们”既作大谓语“安排”的宾语,又作小谓语“去做社会调查”的主语。
24、【答案】D
【解析】插入语的作用是使句子表意严密化,补足句意,包括说话者对话语的态度,或引起听话者的注意。插入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或句法成分没有结构关系,即不互为句法成分,但又是表达上有作用的成分。D 项,“你们师徒俩”是“好好聊聊吧”的主语,二者存在语法关系,故该句没有插入语成分。
25、【答案】D
【解析】形声字是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的新
字。《说文解字》:“盆,盎也。从皿,分声。”“皿”是形旁,表示盛东西的器物;“分”是声旁,表示字音。本义即敞口宽底的盛器。
26、【答案】B
【解析】指事是指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A项,“家”是会意字;C 项,“女”是象形字;D项,“从”是会意字。
27、【答案】A
【解析】“马上”是指在马背上,或立即,形容速度快,两种情况都
以“马”为修饰语修饰“上”,属于偏正式。偏正式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性的语素与在它们前起修饰作用的词或语素组成,分为状中式和定中式。
28、【答案】D
【解析】借词是指音和义都借自外族语言的词。借词根据吸收和改造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音译、半音译半意译、音译前后加注汉语语素、借形词几类。纯粹的借词就是指其中的音译词。A项,“咖啡”是音译词,“电话”和“电视”是意译词,不属于借词。B项,“咖喱”和“可乐”是音译词,“蛇果”是半音译半意译。C项,“吉普”和“坦克”是纯音译的借词,“手机”是意译词。D项,都是音译,是纯粹的借词。
29、
30、【答案】C
【解析】吴、湘、闽方言中都有浊声母。厦门话中麻[ba]和爬[pa]的区别在于清浊的不同。
四、名词解释
31、答:连续变调是指汉语里两个以上音节在连读的时候,由于受前后音节的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会发生变化。普通话的连读变调主要有上声字的变调、轻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儿化的变调等。例如,两个上声连用时的变调情况,“领导”是两个上声连用的现象,前一个音素“领”受到后一个音的异化作用,由“214”变调为“35”。
32、答: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则。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33、答: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一个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构成。偏旁由笔画构成,一个偏旁由一个或更多的笔画构成。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习惯上有“左偏右旁”的说法,这是采用“两分法”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得出的认识。由于汉字结构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的。所以,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之为“偏旁”。如“位、住、俭、停”中的“亻”,“国、固、圈、围”中的“囗”,“偏、翩、篇、匾”中的“扁”,都是偏旁。
34、答:词义的最小单位是义素,能运用的最小词义单位是义项。①义项是指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原是辞书中的术语,这里借用来表示相应的语义单位。有的词只有一个义项,有的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一个词几个义项,各个义项只出现在自己的语境中,每个具体语境只有一个义项适用,别的义项不适用,因此它们存在一种互补关系。义项可以分为基本义和转义,前者是基本的、常用的义项;后者是由基本义直接
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②义素,又称语义成分、语义特征,是词的义位的构成因子。传统的词义研究,只分析到词的义位(相当于词典学中的一个义项)。义素是最小的不能使用的语义单位,它本身不能直接出现在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只有不同的义素组合起来,形成义位才能构成一个运用的意义。义位是指某个义项的词义,它由一组义素组成。义素的确立过程就是对一个词义进行分析的过程,义素的提取只注意那些在一组对比中有区别作用的意义要素。
35、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多种方言和汉民族共同语两个部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五、简答题
36、答:要读准n、l的发音和分清普通话声母为n、l的字的读音,关键在于控制软腭的升降。因为n、l都是舌尖抵住上齿龈发音的,它们的不同是 n为鼻音,发音时软腭下降;l为边音,发音时软腭上升。如果捏住鼻孔,气流振动声带后无法从鼻孔通出,感到发音有困难,那就是n;如果捏住鼻孔,气流振动声带后从舌头两边或一边通出,并不感到发音有困难,那就是l。要区分哪些字声母是n,哪些字声母是l,一般可采取汉字声旁类推的办法。
例如,声旁是“内”的字,声母往往是n(如纳、呐、钠、讷等);声旁是“仑”的字,声母往往是l(如沦、伦、抡、轮等)。要记住声母n、l的全部常用字,可利用《常用同韵字表》采取记少不记多的办法分别记忆。
37、答:外来词又称为借词,是指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根据吸收方式和构造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1)
音译
照着外语词的声音用汉语的同音字对译过来的,称为音译词。其中有纯音译的,也有选用与外语的音节相同而且意义相同或相似的汉字来翻译的。例如,苏打(soda英)、巴士(bus英)。
(2)
半音译半意译或音意兼译
把一个外语词分成前后两部分,音译一部分,意译一部分,两部分合成一个汉语词。例如,chauvinism(沙文主义)、Marxism(马克思主义)。
(3)
音译前后加注汉语语素
去掉音译词中的一个音节,在其前面加注汉语语素。例如,啤酒 (“啤”为英beer的音译)。
(4)
借形
①一种是字母式借形词,又称字母词。直接用外文缩略字母或与汉字组合而成的词,它不是音译而是原形借词,是汉语外来词的新形式。例如,VS,英Versus的缩略变体。表示比赛双方的对比。
②一种是借用日语中的汉字词,是日本人直接借用汉字创造的,汉语借回来不读日语读音而读汉字音,称为汉字式借形。例如,体操、主观。
外来词的出现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语言构成,但是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我们要注意在使用外来词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崇洋媚外,要爱护民族语言,保护民族语言健康的发展。
38、答:有时疑问代词在句中并不表示疑问,而是表示反问、任指(泛指)或者虚指。
(1)
疑问代词表示反问
反问的形式与疑问句的形式一样,但作用不同。反问句中虽有疑问代词,但并不要求对方回答。句中如有否定词,一般表示肯定的意思;如无否定词,一般表示否定的意思。如:“谁不认识他呀?”意思是“谁都认识他。”
(2)
疑问代词的任指(泛指)用法
疑问代词代表所说的范围无一例外,即任何人或事物全部如此。
如:“谁都认识他。”意思是任何人都认识他;“哪个班人少就让他进哪个班。”中“哪个班”可以指任何一个班。
(3)
疑问代词的虚指用法
疑问代词指代不必说、不想说或者说不出来的人或事物。不必要求回答。如:“他一定是有什么事瞒着我们。”中“什么事”就是指说不出来的某件事。
六、分析题
39、答:(1)小松收入微薄,ǁ(递进)而且上有父母,下有子女,|(转折)但是为人慷慨大方,ǁ(解说)经常帮助比他更困难的朋友。
(2)有些人由于不懂逻辑,|(因果)因此对别人不合逻辑的言论, ǁ(顺承)不但不能觉察它的荒谬,|||(递进)反而随声附和,人云亦云。
40、答:(1)第一个例子中,“就”是副词,其语义指向不同。
就我去看电影”:“就”表示范围,“就”指向“我”,表示看电影的行为主体只有“我”一个;我就去看电影”:“就”可以表示范围,也可以表示语气,“就”指向“看电影”,表示“我”发出的行为动作是“看电影”,而不是“看书”“吃饭”等其他行为动作,有“仅仅”之意;其次,“你不让我去看电影,我就去看电影”,“就”表示跟前一情况相反的做法,带有一种故意的语气,相当于“偏”。
(2)
第二个例子中,“幸好”是表示语气的副词,其语义指向不同。
你幸好来了”,“幸好”指向“来了”这一行为动作,例如可以用在“今天的电影真好看,你幸好来了”这样的语境中;
幸好你来了”,“幸好”指向“你来了”这一件事,可以用在“幸好你来了,不然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办”这样的语境中。
(3)
副词“就”和“幸好”,都只能后指。
41、答:(1)属于偏正结构。“例”作“证”的状语,表明“证”的方式。
(2) (3) (4)
属于补充结构。“通”来补充说明“流”所达到的结果。 属于主谓结构。意为“冬天到了”。
属于联合结构。由两个相同意义的词根“书”和“写”来表示。(5)属于
主谓结构。“病”为名词,是主语;这里“入膏肓”是动词短语,意为“到一种什么程度”。
(6) 属于联合结构。“风声”与“鹤唳”形成并列。
(7) 属于动宾结构。“行”为动词,“是”为名词,表示动词的支配对象,“做自己
认为正确的事情”。
(8) 属于联合结构。“悬梁”与“刺骨”并列。
(9) 属于主谓结构。“哀鸿”是名词表示“哀鸣的鸿雁”,“遍野”比喻分布区域之
大。
(10)
属于偏正结构。“绰绰”是“宽裕的样子”,修饰“有余”。
42、答:(1)例句都存在偏误,应该改为: ①老师把课文题目写在黑板上。 ②我听到了远处的歌声。
③大风把树吹倒了。
④我们把这个房间打扫一下吧!
⑤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应该把晚饭做好。 ⑥昨天,妈妈把我接了回去。
(2)“把”字句是指在谓语中心词前面用介词“把”或“将”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的一种主谓句,意义上多数表示对事物加以处置。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把”字句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把”字句的句法格式为:主语+把+宾语+动词+其他成分。“老师写课文题目在
黑板上”这个句子中,漏掉了“把”这个重要的介词。
② “把”字句中的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动词对受事要有影
响。“听”这个动词是接受性的动词,对宾语“歌声”没有处置的含义,所以不能说“我把远处的歌声听到了”。
③ “把”字句的动词前后常常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单独出现
单音节动词。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至少也要用动词的重叠式。“大风把树吹了”这个句子中的动词“吹”是一个单音节动词,不能单独出现在“把”字句中,可以带上一个补语,改为“大风把树吹倒了”。
④ “把”的宾语一般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面常带上“这、那”
一类修饰语。“我们把一个房间打扫一下吧”这句话中,宾语“房间”应该是有定的、已知的,因此不能用表示无定的“一个”来修饰,应该改为“这个房间”。
⑤ “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
“我把晚饭应该做好”这句话中,把能愿动词“应该”放在“把”的前面,改为“我应该把晚饭做好”。
七、论述题
43、答:(1)修辞的功用修辞是为了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语言交际过程中,修辞运用是否得当关系到我们说话时词语用得是否准确,句子是否明白有力,整段话是否条理清楚、生动形象。 (2)语法和修辞的关系
①语法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人们说话写文章的时候,用词造句符合不符合这种语言的结构规律,这是语法的范畴。
②修辞学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说话写文章的时候,词语用得确切不确切,句子造得是不是明白而有力,整段的话或整篇的文章条理清楚不清楚,生动不生动等等,这是修辞的范畴。
③二者关系密切,讲究修辞要以合乎语法为基础。话语说得或写得合乎语法,才有调整加工的可能,合乎语法是讲究修辞的先决条件。话语和文章的意蕴、气势、力量、情彩、跌宕等方面的效果往往要靠句式的选用和调整,要靠句群的有效组织来体现,如讲求句的长短、句的整散、句的分合,讲求句的繁简、句的常式与变式等。有时看起来不合语法的句子,却是修辞上的妙语佳辞,那是利用超常特点加工的结果。
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某些修辞现象会转化为语法现象,而汉语修辞手段的特点有一部分是由汉语语法的特点所决定的。例如汉语中的短句子,具有明快有力的表达效果,长句子的结构比较严密、细致,因此运用短句子或长句子也形成不同的修辞手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