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解析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解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爱这土地》的作者艾青,号海澄,现代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天上的街市》等。

B. 《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极为常见,运用广泛。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D. 《愚公移山》中提到“山之阴”,山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叫作阳。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凹下的叫阴文。 【答案】 C

【解析】【分析】A项,《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郭沫若; B项,刘义庆是南朝宋人;

D项,山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叫作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认真的判断。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闻报道的特点是内容真实、时效性强、语言简明,分消息、通讯、特写等类型,《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通讯。

B. 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告诫年轻人要刻苦学习,至今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C. 《平凡的世界》展现了黄土高原古朴的民风、独特的习俗,表现了主人公淳厚朴实的品格、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D. 英国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在《我的老师》中,真实记叙了莎利文老师耐心教育“我”并使“我”成长进步的感人事迹。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D.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不是英国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下面关于唐诗中的题材或意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中,“月”的意象除了代表相思,往往还蕴含孤独或苍凉,如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 诗歌中,“酒”的意象一般蕴含解愁忘忧,如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C. 从题材方面来讲,唐诗大致可分为边塞诗,如李白《夜上受降城闻笛》;山水田园诗,如杜甫《月夜忆舍弟》;思乡诗,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 从情感上来讲,唐诗大致可分为表达愉悦之情的,如岑参的《逢入京使》,还有表达哀伤之情的,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答案】 A

【解析】【分析】A.分析正确。

B.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C.杜甫《月夜忆舍弟》不是山水田园诗,也是思乡诗。 D.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的是喜悦之情。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

4.词,又称长短句,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牌名即由此而来,阅读下面这首苏轼的词,你认为最适合做这首词的词牌名的一项是( )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A. 沁园春 B. 水调歌头 C. 行香子 D. 丑奴儿(采桑子) 【答案】 C

【解析】【分析】此题最简单的解答方法就是根据节奏来确定,A.的《沁园春·雪》第三句“万里雪飘”是四个字;

B.苏轼的《水调歌头1明月几时有》首句就是“明月几时有”是五个字; C.这是苏轼的 行香子(一叶舟轻);

D.欧阳修的《采桑子》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是七个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词的文学常识。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等,平时学习时多积累一些诗词,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5.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的《沁园春·雪》,“沁园春”为词牌名,此前所遇“天净沙”、“相见欢”、“如梦令”、“渔家傲”皆为词牌名。 B. 梁启超旁征博引,从道家的《道德经》《庄子》到儒家的《礼记》《论语》,使《敬业与乐业》具体生动而又富有说服力。

C. “冕”是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体育竞赛中蝉联冠军即是卫冕成功。 D.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是《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并称,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知识的识记。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 , 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宋词元曲都很著名,天净沙,曲牌名 , 又名“塞上秋”,属北曲越调,用于剧曲、套数或小令。全曲共五句二十八字(衬字除外),第一、二、三、五句每句六字,第四句为四字句,代表作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知识的识记。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选项内容,把各个选项和相关常识进行比照对比,字斟句酌辨析正误,天净沙是曲牌名。

6.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名。阅读下面这首朱服的宋词,你认为最适合做这首词的词牌名的一项是( )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活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A. 沁园春 B. 渔家傲 C. 破阵子 D. 浣溪沙 E. 江城子 F. 卜算子 【答案】 B

【解析】【分析】这首词,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这是指渔家傲,作为曲调,原是用于佛曲、道曲。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判断辨析词牌。答题时应注意,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代表作有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等。

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B. 我国第一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达到最高水平的标志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

C. 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D.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达到最高水平的标志是长篇小说《红楼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基本的文化常识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唐宋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B.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骆驼祥子》是他的代表作。

C. 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D.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约五百年问的诗歌,共305篇。 【答案】 D

【解析】【分析】D.表述有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名家名篇、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一定要牢固掌握,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9.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开阔雄浑,朗健清逸,笔势舒敛有致。 B. 采用隶书字体,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C. 用字规范,笔笔交代清楚,笔势劲挺有力。 D. 采用行书字体,庄重大气中又不失灵动气息。 【答案】 B

【解析】【分析】B.有误。此字体为行书,朗健清逸,笔势劲挺有力,庄重大气中又不失灵动,明显不符合“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的隶书的特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赏析,注意首先明确书法作品的字体,然后根据字体特点揣摩选项正误。

1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 戏剧人物的塑造,大都通过人物的语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来进行。

C. 普希金,诗人,其诗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

D. 老舍,原名舒庆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其代表作《雷雨》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老舍,原名舒庆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雷雨》是话剧作家曹禺的话剧。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

1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下,经典作品销路不佳,有些书店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放在打最低折扣的专卖区。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记》被“大话”,《三国演义》被“水煮”。这样的改编实际上是把内涵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速食快餐”,往往使经典不再“经典”。然而,阅读这种改编的名著在不少青少年中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说:“那种很正经的文学名著,书太厚,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

(摘自《新京报》)

【材料二】我们的中文经历了几千年的成长,仍然有着青春的活力,是活的语言。我们不妨回头看看那些文学作品,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之类的,我想一个中学生大概不需要用字典,就可以看懂。从古到今,那些古籍除了非常高远的、深奥的之外,很多经典之作都是今日一般读书人可以享受、欣赏,并终生使用的。

(摘自余光中先生在母校南京大学的演讲)

(1)你认为这个专题活动的目的是:________。

(2)我国古典名著中有许多足智多谋的人物形象,请写出其中一位及相关故事名称。(示例中所给人物不可再用)

示例:书名:《三国演义》 人物:诸葛亮 故事:草船借箭 书名:________;人物:________;故事:________

(3)为了搞好这个专题活动,小晴想到了撰写名著阅读心语来进行宣传。她撰写了《骆驼祥子》的阅读心语: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像骆驼一样耸起脊背,拉着一辆黄包车在胡同中奔跑。风雨中的哆嗦,烈日下的喘息,让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你从《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中选择一部,也撰写一段阅读心语。 【答案】 (1)激发阅读名著兴趣,倡导阅读经典名著

(2)《西游记》 ;孙悟空 ;三打白骨精

(3)《西游记》这本书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告诉了我们:只要有决心,有坚定的信念,就不怕攻克不了难关。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

(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主要信息的能力。找出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即可为活动的目的。从两则材料内容来看,都与“经典”有关,第一则以反面事例表现阅读“经典”的重要性,第二则以名人的语句突出阅读经典的重要,二者相合可以确定,本次活动旨在说明经典文学名著的价值,引导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3)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题,符合所选名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或人物形象特点,语言表达清楚即可。如:《水浒》的阅读心语:好汉们对于国家,朋友永不熄灭的忠义。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不背叛不欺骗。 故答案为:(1)激发阅读名著兴趣,倡导阅读经典名著;(2)《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3)《西游记》这本书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告诉了我们:只要有决心,有坚定的信念,就不怕攻克不了难关。 【点评】材料阅读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活用材料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面庞杂,平时要多积累,多记忆,并多训练。

12.下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B.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故乡》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杂文集《呐喊》。

C.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写景的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或抱负,如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D.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沁园春”是词牌名。 【答案】 B

【解析】【分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故B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文体知识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13.“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

A. 衣服穿得太多 B. 劳动太卖力气 C. 打仗拼死厮杀 D. 答不出皇帝的问题 【答案】 D

【解析】【分析】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典故:有一天汉文帝想了解一下国家与人民百姓的事情,于是他就把右丞相周勃找来,问

他:“全国一年之中要审理、判决的大大小小案件一共有多少件?”周勃一听愣了一下,低着头,回答汉文帝说不知道。文帝又问:“那么全国上下每年收入和支出的金钱又是多少?”周勃急出一身冷汗,汗水多得把脊背的衣服都弄湿了,因为他还是回答不出来。汉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这些事情都分别有掌管的人,问审理案子的事,有廷尉;问财务的事,有内史,只要把他们都找来,一问就知道了。”汉文帝听了点点头,对陈平的回答十分满意。事后周勃感到非常羞愧,觉得自己反应、机智都不如陈平,于是借着生病想回家乡养老的理由,辞去右丞相的官职。 故答案为:D

【点评】汗流浃背意思是汗水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惭愧,现也形容流汗很多,衣服都湿透了。

14.哪一项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关?( )

A.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C.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答案】 D

【解析】【分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故答案为:D

【点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他和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操守,是一脉相承的。

1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故称“诗三百”。 B. 《逍遥游》出自《庄子》,作者庄子,战国时宋国人,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 D. “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古人对别人的敬称,指对方;而“陛下”则是对皇帝的敬称。 【答案】 B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B.“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说法有误,应改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解答时注意联系平时的积累,可对文学常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

16.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张乡绅等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众生相。

B.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由一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车夫,变成了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其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个贪婪、阴险的吝啬鬼形象一一葛朗台。

D.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中,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逐渐成长为坚强勇敢、充满爱心的人。

(2)读名著要读懂内容、读出感悟。请仿照下面演示文稿中的示例,完成相关任务。(每组二选一,各60字左右)

【答案】 (1)C (2)读懂内容:

示例1:我选(2),巴尔沃(博)亚违抗了王室命令,为得到宽恕,踏上寻找“黄金国”的探险之旅。结果他首先发现了太平洋。

或:为躲避债务,巴尔沃亚把出逃也当成一次探险,结果他首先发现了太平洋。而这探险被后世证明为“不朽的事业”。

示例2:我选(3),十月前夕,列宁冒着风险乘封闭的列车潜回,之后发动了十月。摧毁了一个帝国,改变了整个世界。 读出感悟:

示例1:我选(5),有时一瞬间能决定历史走向。格鲁希一瞬间的误判(固守成命),导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改变了他自己、拿破仑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

或:贻误紧要关头的那一刹那(错过机缘),就无法成为命运的主人。我为格鲁希一分钟的错误决定扼腕叹息。/在重要事情上不能犯错,这以后,无论用怎样的言辞和行动都无法弥补。格鲁希未及时回援,导致拿破仑兵败,其后虽工作出色,总让人觉得遗憾。/命运始终

垂青有准备的头脑。格鲁希固守成命,失去机会没能成就辉煌,而布吕歇尔却及时醒悟,增援惠灵顿,夺得战争胜利。

示例2:我选(6),人应该正确理智对待自己的生命与精力,使它们更有意义。苏特尔(祖特尔)后半生时间均花费在打官司上,有点可惜。

或:苏特尔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触犯太多人的财产利益,即使得到法律支持,也不会有好结果。/苏特尔是个悲剧英雄。虽然他没能要回属于他的工厂等财产,但我觉得他的坚持不懈与执著令人敬佩。

【解析】【分析】⑴C的说法有误,应该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其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个贪婪、阴险的吝啬鬼形象一一夏洛克。⑵示例1提示是概括事件主要内容。示例2是对人物的评价。根据示例,从⑵⑶或⑸⑹选择一个完成相关任务。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相关知识,要熟悉。

17.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各题。

“宵”本义为夜晚,算是一个形声字,声旁为“肖”,形旁为“宀”。“宀”表意,它在甲骨文中写作

,像房屋,表示入夜后人多在屋内。

元宵节是______节日。它原本叫“上元节”,由于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都在晚上,所以人们更加习惯用“元宵”来代替“上元”,表示“上元节的晚上”。元宵之夜,人们会食用象征团圆的“圆子”,因此这种食品也被称为“元宵”。据说袁世凯当上中华的“大总统”之后,一天听到北京城里大街小巷到处都在叫卖元宵,不由“怒发冲冠”,认为“元宵”与“袁消”谐音,很不吉利,于是下令将“元宵”统统改名为“汤圆”。这位短命皇帝不久便驾鹤西去,“元宵”的名称却没有因他而消失,直到今天大家还都这样叫着。

和“宵”字形相近的是“宵”。只要把握住他们形与义之间的关系,识记和区分这两个字就不是难事。

(1)对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上”的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怒发冲冠(guān) “上”字的笔顺是:丨 — _ B.怒发冲冠(guān) “上”字的笔顺是:— 丨 _ C.怒发冲冠(guàn) “上”字的笔顺是:— 丨 _ D.怒发冲冠(guàn) “上”字的笔顺是:丨 — _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冲霄汉 通霄达旦 九宵云外 B.气冲霄汉 通宵达旦 九霄云外 C.气冲宵汉 通宵达旦 九霄云外 D.气冲宵汉 通霄达旦 九霄云外

(3)把下面三个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横线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传统 ②中华民族 ③重要的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4)下面是一副描绘元宵节的对联,根据上联,下联对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灯月千家晓 下联:______ A.山野万里香 B.秋高半月明 C.笙歌万户春 D.一街太平歌

(5)文中谈到了汉字的谐音,谐音指的是词语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形、意思不同。歇后语常利用汉字的谐音特点,例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取的就是“青”和“清”的谐音。下列歇后语,属于利用汉字谐音的一向是( )

A.二郎神的慧眼——有远见 B.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C.孔夫子的背包——书呆子 D.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6)下面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的一幅书画作品,用一个词语评价这幅作品,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浑厚圆润 B.潇洒飘逸 C.端庄雄健 D.纤细柔美 【答案】 (1)A (2)B

(3)D (4)C (5)C (6)B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和书写规则。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汉字的笔顺要求平时规范书写,掌握基本的书写规则。A项正确。(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B项正确,没有错别字。(3)本题考查句子中词语的顺序。可以先通读语段,了解全文的主要意思,并结合上下文内容,选择合适的顺序,注意修饰性的词语,保持语句的通顺,语意表达的准确性。应该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D项正确。(4)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补全对联这一题型是近年来中考语文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结合了积累运用、综合实践的考查。①字数相等。②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③词性相对。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④结构相应。C项正确。(5)本题考查了对歇后语的了解与掌握。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做此类题,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前半截,领会并猜想出它的本意。C项正确“袋”和“呆”谐音。(6)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汉语字体的演变及特点,楷书: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平正而不呆,齐整而不拘。字形大小、字距行距、墨色浅重,变化不大,较为庄重;隶书: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弧为直。行书:起笔、转折和收笔都有简化倾向,信笔而成,不作停顿和回锋。草书:行笔加快,附钩增多.欣赏此书法作品,写的比较飘逸,流动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故选B。

18.长城是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如今,它正蒙受着前所未有的毁坏,自然毁坏和人为毁坏,使长城目前正受着双重煎熬,保护长城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请写出关于长城的一个谚语和一个民间故事名。

(2)据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报道:在八达岭长城,记者看到,由于被人刻上密密麻麻的字,城砖已经面目全非。有的人在长城上表达爱意,也有人把对他人的恨留在长城上,一些外国游客也入乡随俗,将这里当作留言墙,韩文、英文等文字时有出现。假如请你在网上针对此种现象留言,你的留言是什么?如何保护?

【答案】 (1)①不到长城非好汉;②孟姜女哭长城。

(2)①留言如:长城不是留言墙。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相当于把自己的耻辱刻在上面。②保护方法: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分析】(1)注意本题是要求写“谚语”和“民间故事”,不能写古诗,写出自己熟悉的谚语和民间故事即可。

(2)说明长城是文化古迹应保护,劝导游人做文明人。防护方法可从宣传提高人们文明意识和修建防护栏等实际的措施方面拟写。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朱总司令的命令。

(1)这则新闻的电头是什么?它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1949年4月20日,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这则消息点明渡江战斗在“二十日午夜”就开始了,其目的是什么?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句子中的“不到”“突破”“现正”能否换成“共”“越过”“已经”?

(4)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的英勇善战?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内容: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地点。作用: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2)表明我军是为争取和平而战,且准备充分,行动迅速,打击敌人态度坚决。 (3)不能换。“不到”,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的意思,而用“越过”表现不出战斗经过;“现正”说明我军毫不懈怠,一刻不停地向敌人进攻,有“正在进行”的意思,而“已经”只表明结果,表意单一。

(4)描述反动派防线崩溃的词语: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描述人民的英勇善战的词语: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反映了作者充满无比自豪感和高度赞扬人民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新闻常识的识记能力。电头是每则新闻正文前依次标明发报通讯社、地点、时间的文字 本题的新闻是“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时电”,电头的内容包括通讯社名称、时间、地点;其作用在于表明报道及时、真实。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新闻事件的阐述的理解能力,考生要结合时代背景及敌我双方性质进行分析。答案:表明 我军是为争取和平而战,且准备充分,行动迅速,打击敌人态度坚

决。

(3)本题考查考生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的理解能力。考生要结合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来进行分析,新闻的语言往往要求按照事实来进行报道。所以 不能换。“不到”,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的意思,而用“越过”表现不出战斗经过;“现正”说明我军毫不懈怠,一刻不停地向敌人进攻,有“正在进行”的意思,而“已经”只表明结果,表意单一。 (4)本题考查考生对新闻语言的辨析能力。根据新闻语言的表述,可以从语言中找出相关的词语,难度不大。描述反动派防线崩溃的词语: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描述人民的英勇善战的词语: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反映了作者充满无比自豪感和高度赞扬人民之情。 【点评】(1)考生要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注意平时的积累。

(2)考生要认真阅读文本,联系语句的上下内容进行分析,正确理解新闻语言表达的意思。

(3)考生对应新闻的语言必须要准确,在辨析时要比较词语的表意、程度、范围等的不同 ,注意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4)考生解答时, 找出修饰敌我双方的词语,然后根据词意、词语感情色彩回答。

2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月亮,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有神秘色彩和情感的意象,它常被称为“婵娟”“玉盘”等。 B. 豪放派为宋词流派之一,辛弃疾、苏轼是其代表人物,并称“苏辛”。

C.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号称“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他的诗多描绘田园风光。

D.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法国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 【答案】 D

【解析】【分析】D.表述有误,高尔基是苏联作家,不是法国作家。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这些知识要在平时学习中分类识记,考试时要仔细对比、分析,防止张冠李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