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公共组织财务管理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

来源:华佗小知识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公共财务管理),即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是指公共组织管理本单位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公共组织财务管理以依法理财、勤俭节约、预算控制、量入为出、面向市场和效益为原则,具有性强、以预算管理为中心、财务类型多样化的特征,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公共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状况将直接决定其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财务管理工作在公共管理中是极其必要和重要的。有一个流传较广的故事说,某人在家中屋角下放了一堆柴火。有个好心的邻居提醒说,此处不宜堆放柴火,容易引起火宅。主人觉得只是在家中存放柴火而已,并不以为然。结果,过年的时候,小孩子放鞭炮,还真是把柴火给点燃了。周围的邻居都来帮忙救火,最终扑灭了这场本不该发生的大火。事后,主人把帮忙救火的邻居约来聚餐酬谢,唯独没有请当时提醒过他的那位。有明白人就点拨主人,说你更应该感谢那位建议的,如果当初你听了他的话,就不会发生这场火灾了。主人连忙去请那位邻居,大家欢聚一堂,颇有感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认识中经常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像前面的例子一样,有时候,救火队员比保卫人员更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这洽洽是本末倒置了。不光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有时候,我们能够看到很多部门的负责人充当了消防队员的角色,特别善于解决问题,也特别善于引起引导和同志们的肯定。反而,那些在后台默默制定和保障流程运行的人,却不容易得到重视。对于公共组织来讲,一套完整的、十分具有可操作性的财务管理方案是必须的,它是做好其他工作的最重要的保障。避免预算编制脱离实际,虚报冒报;未合理分解预算指标,支出控制不严,缺乏成本控制意识等问题。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其重要性更是通过财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从方方面面体现出来。 公共组织的预算是一个具有严格规范性程序的运作体系。从编制到

审批,采取“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与审批程序。公共组织预算经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核批后,即成为预算执行的依据。预算的执行则贯穿于整个预算年度的始终。例如,某地级市某镇初级中学属于公共组织中的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流程中,依次经过了准备工作、编制预算基表、汇总生成预算报表和审核上报等四个步骤,完成了“一上”。之后,市财政局、市教育局下达学校预算控制数,即“一下”。学校根据预算控制数调整预算草案,再审核上报,即“二上”。从而本年度预算编报工作全部完成,等待下达预算批复,即“二下”。但是,基层事业单位受人员编制、工作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往往对预算编制缺乏足够的重视,直接表现为预算编制时间仓促,预算编制程序简单,审批不严谨,程序缺乏规范性。事业单位未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财力可能,逐项计算编制,编制预算时,未按轻重缓急测算每一级科目支出要求,造成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合理。又或者,位并没有根据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及本年度事业计划和财务收支状况,实事求是地提出本单位本年度各项收支的预算建议数接受“两上两下”的审批,而是以同级财政部门界定的具体财政补助上限加上事业单位的其他收入和支出为标准编制预算,经费安排上缺乏可靠依据,预算编制数据脱离单位发展实际,造成执行与预算脱节。

预算在经过“两上两下”的审批程序后,事业单位并没有围绕事业计划和行政任务,及时将收支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各科室,没有让各部门和各科室明白预算的总体概况。单位也没有分解明确的财务收支指标给各部门各科室,造成了预算执行的无计划和无秩序,失去了原有的规范性和系统性。调动各部门各科室人员理财的积极性。其次,某些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未按支出预算和用款计划执行,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和支出规模,常常出现决算超预算。比如接待费用在各个单位的支出费用中都占有相对较大的比重,甚至有些单位的接待费用高出正常办公经费。再次,事业单位成本控制意识不强烈,注重任务远甚于注重成本,不顾及总任务完成所形成的大量成本耗费,加之,办公经费的节约更多的时候只能强调一种自觉意识,让工作人员把节约内化为一种本能的意识,而不能准确合理地界定节约的标准和衡量尺度,执行起来缺乏可供参考的依据,

因此,办公经费的支出管理难度随之加大。另外,私人免费占用公务资源完成私人事情。事业单位车辆使用成本相对较大,公务用车的大修费用支出较多,大、小修和更换零配件次数频繁,车辆耗油量大。探究其原因,除正常公务活动外,事业单位车辆有被私人免费利用的现象,某些公务用车成了私人的轿车,这严重耗费了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资金,给事业单位财政带来了压力。更有之,接待费用超标。事业单位的接待费用呈现剧增的趋势,且接待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宴请,除正常的工作交往和合作外,有关部门不断提升宴请的档次,巧立一些不必宴请的账目,造成事业单位接待费用越来越多。另外,有的部门借接待之便,虚报账目,赚取回扣。这些或明或暗的宴请费用使得事业单位财政负担日益加大。因此,科学真实的预算编制,有效的财务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公共组织财务报告主要反映公共组织一定时期财务状况、预算执行结果和事业成果。公共组织财务状况,除了通过日常的会计核算或业务核算外,还必须通过财务报告的形式加以反映,并据此对公共组织的财务情况进行正确评价和分析,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和本单位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2013年度工作报告》中看到,中国红基会在2006至2013年期间年度收入总量大,但是收入总量不稳定,波动幅度大,收入最高年份为收入最低年份的16.4倍。2006年至2007年年收入总量趋于上升趋势。这8年间出现两个峰值,主要受重大自然灾害影响,2008年因汶川地震出现第一个也是最高的峰值,是前一年收入总额的9.3倍,2010年受玉树地震影响出现第二个峰值,是前一个收入总额的2.4倍。除去这两年的峰值的影响,2006年至2013年红基会的年收入总额相对平稳。从红基会的工作报告中,我们大体可以看到中国红基会收入结构单一,主要有捐赠收入、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以捐赠为主要形式。但其报告透明化程度低。由于主管部门没有强制规定,不披露不会受到处罚,披露了信息也不会得到好处,而且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需要有相关的人员和技术支持,中国红基会人员匮乏,因此只披露最基本的信息,甚至不披露,进而公信力也下降。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由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构成,多数事业单位只有财务报表而没有财务情况说明书,且财务报表数字不准

确、真实,内容不完整,财务人员往往用估计数、推算数填报,隐瞒收支情况,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财务人员未对本单位财务状况进行财务分析,使得单位不能客观地总结财务管理经验,不能发现平时的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能有效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方法,无法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也不利于财政主管部门全面认识基层财务工作情况,不能为制定者提供改革的依据和原始素材。

公共组织的目标是生存、发展、有效地提供公益服务,完成某一社会使命。从而获取并有效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的公共组织财务管理体系在发挥其必要性的同时,亦充分展示其重要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