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 中华膻酆疾病杂志(电子版)2317年8月第10卷第4期Oain J【l蝉e Dis(Electa ̄xaie Edition)Al删目t 2017.vd l0.№4 .・短篇论著・ 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 段清漪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诊断与治疗 中图法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B 自发性气胸(spontaneous pneumothorax)是指没有外伤或 人为因素作用下导致胸膜破裂而引起的胸腔和外界相通,导 致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进入胸 膜腔,造成胸膜腔积液、积气和肺塌陷萎缩,引起患者呼吸困 难、紫绀、窒息感等临床症状,严重者使得纵膈向健侧明显移 位,若治疗和护理不及时,会造成严重后果,需紧急行胸腔闭 式引流” 。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排出气体和液 体,恢复和维持胸腔负压,消除残腔,有利于逐步恢复肺的生 理功能,使患者能减少痛苦,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J。我科对 肺压缩30%以上的张力性气胸和交通性气胸患者,主要治疗 措施是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来排出气体,恢复胸内负压状态。 现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6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 料,探讨自发性气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资料与方法 一、病史资料 选取本科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l2月共收治自发性 气胸患者65例,所有患者都详细询问病史,均经x线或CT 检查确定为自发性气胸,并排除原有肺部或胸膜疾病。65例 患者中,男45例,女20例,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77岁, 平均52.6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19例,肺大泡8例, 肺结核7例,肺脓肿11例,支气管哮喘12例,其他8例。本 组中自发性气胸分3类:闭合性气胸36例(左侧例,右侧例) 占55.4%;张力性气胸18例,占27.7%,交通性气胸11例,占 16.9%,以上患者摄胸片显示肺压缩20%一65%,所有患者均 行原发病治疗、消炎及对症支持治疗。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症状:与两个因素有关,胸腔内进气量的多少和 原肺功能的情况相关。患者发病前多有剧烈体力运动和屏 气等诱因,急性起病者大多表现为突然加重的一侧针刺样胸 痛,然后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咳嗽、胸痛、端坐呼吸、心悸 等症状。慢性起病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胸闷、呼吸困难、 发绀等症状。 2.体征:少量气胸(一般指肺萎陷<2O%),仅有呼吸音 减低,不伴随呼吸或循环功能的紊乱;大量气胸可出现患侧 DOI:10.3877/cma.j.issn.1674-6902.2017.04.028 作者单位:400037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科 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三凹征明显,纵膈向健侧移位、气管及 心脏向健侧移位,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语颤 减弱、叩诊呈鼓音 J。 3.辅助检查:胸片显示患侧气胸部位透亮度增高,肺组 织被压缩而导致萎陷,肋间隙增宽,纵膈、心脏、气管同时向 健侧移位,膈肌下降,若为液气胸或血气胸可见液平。常规 的辅助检查是x线胸片,但CT检查具有更好的空间定位 性。 4.治疗方法:所以患者均应行原发病治疗,同时积极行 对症治疗。 (1)单纯观察保守治疗:临床上一般认为对少量气胸患 者(肺压缩量<20%),大部分可采取动态单纯观察以期待缓 解复张,同时行吸氧治疗,吸氧浓度为3 L/min,吸氧可提高 肺毛细血管中的氧浓度,从而促进肺复张,这一方法无创,容 易被患者所接受。 (2)单纯抽气治疗:如肺压缩>20%并有气短等症状者, 可考虑单纯抽气治疗 。患者取半坐卧位,部位取患侧锁骨 中线与第二肋间交点进针,取100 ml注射器进行手工抽气, 抽气速度不可太快,累积单次抽气量为800—1 000 ml,如遇 抽不出气体或患者突然咳嗽时应停止抽气。操作过程中应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出现胸部剧痛、血压下降、休克 等反应,应立即停止穿刺。该治疗方法简单易操作,创伤性 小,作为轻度急救时常采用,但需要多次穿刺抽气,若抽气超 过5次肺仍不复张,则应考虑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 。 (3)胸腔闭式引流:取半卧位,取锁骨中线与第二肋问或 腋前线第三肋间交点上缘取2 cm左右横切口,碘酒消毒,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铺巾,钝性分离胸壁肌及肋间肌,沿 肋间走行切开皮肤1.5~2 cm,分离皮下及深筋膜,以中心静 脉导管(8Fr一20 cm,管腔外径2.8 mm,内径1.8 mm;艾贝尔, 广东百合,YZB/国1031—2011)穿刺针沿下一肋骨上缘穿刺 至胸腔,拔出穿刺针,回抽出气体后置入导丝,顺导丝导人中 心静脉导管约9~13 CUl,无菌纱布固定包扎引流管并将引流 管末端置入水封瓶水面下约2 em,术后逐渐增加负压至25 kPa,保持引流管通畅,连续观察3—7 d,若复查胸片提示患 侧肺部复张,胸腔积气吸收,夹管24 h可拔除引流导管,若开 放导管仍有气体流出,则需继续引流观察 。 结 果 65例患者中,肺压缩量<2O%患者6例,因患者无明显呼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捌7年8月第l0卷第4期Chin J h s(Ⅱ咖 c E[瓶∞),August 2017,Vol 10INoA ・483・ 吸困难,行单纯观察保守治疗,平均肺复张时间为(8.2±1.4) d;肺压缩量20%~40%患者12例,行单纯抽气治疗11例,平 均肺复张时间为(4.2±1.3)d,1例单纯抽气超过5次仍未复 张,后改为行胸腔闭式引流,一周后肺复张,给予拔出引流 综上所述,准确判断病情,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采取不 同治疗手段,对患者在留置胸腔闭式引流手术部位的选择、 引流管型号选择以及在手术期间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能熟练掌握并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患者 的痛苦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的肺复张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参考文献 管;肺压缩量>4O%患者直接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平均肺复 张时间为(6.5±1.8)d。65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未出现脱 管及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的发生,肺复张良好,顺利康复出院。 讨 论 1林强.临床胸部外科学[M]. E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自发性气胸与肺部原发病如支气管扩张症、肺大疱等有 622.624. 关,肺和支气管内空气进入胸膜腔而引起的病理生理状况, 造成胸膜腔积液、积气,引起患者呼吸困难,是呼吸系统的常 2崔美霞,贾玮,李月川,等.胸腔闭式引流术对原发性自发性气 胸破口闭合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5,36(6):659—662. 见急症。根据胸腔积量的多少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常见 的有保守治疗、胸膜腔穿刺抽气术、胸腔闭式引流以及外科 手术治疗等 j。由于自发性气胸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较快, 发病率也逐渐提高,复发率高,常给患者带来紧张恐惧心理, 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对自发性气胸的治疗,对肺压缩量<20%患者只需动态 观察,大部分患者无需特殊处理即可自行好转。对肺压缩> 3孙颖新,周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5):786.787. 4冯小鹏.青年原发性自发性气胸首次胸穿抽气时机的选择[J/ CD].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1,4(4):296-299. 5秦中华,黄斌,吴松.局麻胸腔镜探查在血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体 会[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32(2):221—222. 6王新.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临床观察[J/ CD].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2,5(6):526—530. 20%患者,则要考虑行单纯抽气治疗和闭式胸腔引流治疗, 闭式胸腔引流可以避免反复穿刺引起的胸膜反应,另外一方 面能持续性的进行引流气体。但是Zehtabchi等 研究认 为,在治愈率和复发率方面,腔穿刺抽气与胸腔闭式引流术 对于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总治愈率和复发率无显著差 异。通过我们的统计数据可看出,单纯观察保守治疗平均复 张时间(8.2±1.4)d,单纯抽气治疗平均平均肺复张时间为 (4.2±1.3)d,胸腔闭式引流平均复张时间(6.5±1.8)d,单纯抽 7谭军涛,张剑锋,曾光,等.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治疗后复发的多 因素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1):63.65. 8 Zehtabchi S,Rios CL.Management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with 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Needle aspiration or tube thoracostomy[J].Annals emerge medic,2008,51(1):91-100. 9黎建蓉,李玲,张定,等.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 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25):16.18. 气治疗平均住院时间最短,可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仍是 目前首选治疗方法。 (收稿日期:2016-09-18) (本文编辑:王亚南) 段清漪.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J/CD].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7,10(4):48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