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l1月・ 学术・理论 现代衾案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德育渗透 与自学培养策略探究 刘明海(江西省信丰中学江西信丰341600)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知识教授,也需要巧妙渗透德育教育,熏陶情感,培养意志,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探究与创造精 神,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知识高峰,遨游知识海洋。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德育渗透 自学培养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块玉石,未经 琢磨,无法变为玉器,比喻人不经过锻炼、培养,不能成材。同时, 人没有学习,难以明白道理,愚昧无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如 块块璞玉,需要教师这位雕琢师善于发现,德育渗透是十分必 一精神,提高辩证思维,唤起学习热情。此外,课外活动也是德育渗透 的有效方法,可补充课堂教育。比如引导学生建立研究学习小组、课 外兴趣小组,自主探索,实践创造;组织课外阅读、读书报告会,既 丰富学生知识,也让学生受到思想启迪,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要的。 1.德育渗透。玉琢成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知识教授,也需要巧妙渗透德 育教育,熏陶情感,培养意志,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探究与创造精神, 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知识高峰,邀游知识海洋。 第一、围绕教学内容,适当拓展延伸,适度渗透德育。在高中物 理教学中,教材内容本身蕴含着一定的德育因子,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应善于发掘德育内容,将物理知识与德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学 生既学习知识,也受到德育教育,而不是单纯说教,甚至牵强附会。 其次,在高中物理教材中,编选内容多为现有成果与结论,但对于科 学家艰苦卓绝的探索过程则叙述不多,科学方法与唯物辩证法思想也 蕴含于内容深层方面。这就需要教师重组整合,适当拓展延伸,随机 联系。如一些物理定理、公式等知识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学科发展史, 也涉及到了不少的科学家,而他们的身后故事、待人处事、探究精神 等均是良好的德育素材,需要教师善于发掘,适当引入。比如学习光 电效应、静摩擦力的变化等知识时,随机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量变质变规律”。 第二、组织实践活动,强化德育效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借助实验与课外活动等实践活动,有助于培 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合作交流、创造探究等良好学习品质。 (1)作业练习。如布置一些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思考能 力、创造能力、多元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譬如一题多解能力 训练,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打破定势思维;善用图象法 解题。 例:已知一列火车紧急刹车之后又经过7 s才停下,假如火车做 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1秒内的位移为2 m,请求出刹车过程中火车 经过的位移以及开始刹车时的速度。 分析:把火车看作质点,根据题意作草图,由题目已知条件人 手,直接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解答比较困难,是否有其他解 题方法呢?要求学生思考解答,而后交流讨论。然后教师汇总不 同解法:除了用基本公式与平均速度求解之外,还可运用逆向思维于 推论、图象法快速求解。 比如逆向思维,用推论,把匀减速的刹车过程视为初速度是零, 加速度大小是4 m/s2,末速度是28 m/s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 运用推论:sl:s7=1:72=1:49, 7 s内位移则为s7=49sl=49 X2:98(m)。 而s=12(vo+v7)t,所以vO=28(m/s)。 再如图象法:作质点的速度一时间图象,阴影部分小三角形面积 表示质点第7 s内的位移大小。 s7=12(1 X v6),v6=4(m/s)。大三角形小三角形相似,则有 v6:vO=1:7,vO=28(m/s)。所以总位移是大三角形面积s=12(7 ×28)=98(m)。 2.自学培养,人学成才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也需 要巧妙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与聪明 才智,达到人学成才的教学目标。 2.1培养良好习惯,自主学习 习惯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成败。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习惯有助 于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与创造能力。因 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除了教授知识之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良 好习惯的培养。比如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记笔记习惯。在学习过 程中,学生需要记好笔记,以便课后整理,及时消化课堂知识。另 外,在记笔记的时候,学生需要抓住重点,学会运用图示等方法来展 示知识或者知识点之问的关系,加深理解,巧妙记忆。 2.2引导探究合作,思考讨论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与合作机 会,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深化理解,内化知识,并学会迁 移知识与方法,学会推理、实验验证等,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如 教学《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教师可引导同学们通过分组实验来验证 动能定理:借助打点计时器打的纸带,进行自由落体的实验。首先,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教师予以指导,帮助学生完善 实验方案,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探究能力,也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会运用简 单仪器来验证一些复杂物理规律,提高实践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 2 3引导自主纠错,归纳总结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但关键在于善于发现错 误,找出错误原因,并借助错误,避免再犯同类错误。因此,在高中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错误资源,给学生自主探索与纠错时间,从 而提高学生自主纠错能力,减少知识缺漏。如在高中物理新课教学 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物理规律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学会区别相近规律或概念,我们可以紧扣知识易错点、重难点等设置 定的“错误”情境,让学生暴露知识薄弱点或错误,然后引导学生 一自主纠错,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认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知识。比如利 用图表、表格等方法来梳理知识结构,弄清知识联系与区别。 教学实践证明,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精心打磨。 既要注重知识教授,也需要巧妙渗透德育教育,熏陶情感,培养意 志,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探究与创造精神。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物理 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巧妙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升物理 素养。 参考文献: [1]来珍方.中学物理教学经验百谈.[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1卑. (2)小组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分组实验,既可以培养 学生观察思考力、实践操作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科学探究 [2]万志.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误区解读.[J]东方青年, 2012年11期. 现代企业教育M0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