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经验管理到文化管理

从经验管理到文化管理

来源:华佗小知识


从经验管理到文化管理

姓名:A A A 班级:08汉本1班 学号:4080714130

在现代化的经济大潮中,企业需要管理,这是无需争辩的共识。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管理,在业界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种观点认为,企业需要经验管理。因为经验来自实践,实践创造历史,历史启迪明天。只要按经验管理,就可使企业内部既分工明确又统一协作,生产经营一路“绿灯”,有效减少资本消耗的费用,从而获得较多的利润。一句话,经验管理,能使企业安全稳定有饭吃。

一种观点认为,企业需要科学管理。因为科学求真、求是。求真,重视定量分析;求是,重视定性分析。定量与定性的性格是尊重数据、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不迷信“定论”,充满着创新进取精神。只要按科学管理,就能有效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使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使企业这列火车在标准化的轨道上飞速行驶,实现企业一个又一个诸如质量、成本、销量、效益等具体而实在的目标。一句话,科学管理能使企业有序高效率。

毫无疑问,在企业行进的过程中,是需要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的。一个企业,尤其是有着多年历史的国有企业,没有经验管理,企业难稳定;缺乏科学管理,企业难发展。但随着交通和通讯手段的现代化,世界变小了,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全球化发展要求企业的决策必须更加快速、准确,这使缺乏灵活性的金字塔型的企业领导机构失去了在新形势下的适应能力。同时企业和组织规模的空前扩大,如公司的产生是权利和责任都过于集中的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失去了活力。而且面对今天市场的不稳定性、企业“第一资源”

1

人才的可流动性和海量信息造成的不确定性,企业仅靠这两种管理是不够的。那么靠什么维持庞大组织的统一?靠什么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凝聚起来,从而使企业不仅安全有饭吃、有序高效率,还可以使企业优雅长流芳呢?那就只能依靠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组织目标、共同的行为方式、共同的组织形象,即组织文化才能办到。于是,文化管理成了我们的必然选择。

文化管理是组织经营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文化管理的作用不仅仅是对内的导向、凝聚和规范作用,还在于提高组织的团队绩效,更重要的是提升组织品牌价值,塑造为组织和消费者甚至社会共同信仰的品牌精神。

文化管理,就是用文化思维来提升和改造企业管理,使组织有效地达到目的,从而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提升影响力。因为说到底,文化管理属于“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范畴,不仅可以正人心、善风俗,而且可以正得失、感“上帝”。可以说,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管理,是组织管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所有组织在管理方法上所追求的终极目标。那种认为既然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市场就是竞争,竞争就是销售的实现,只有营销和赢利才是硬的,从而忽略文化管理,消解文化内核的想法和做法,必然会使企业在实践中顾此失彼,抓一漏二,乃至失去未来被淹没波涛汹涌的经济发展大潮中。

因此为了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跟踪、追随管理科学前进的步伐,实现从经验管理这一低级阶段到文化管理这一高级阶段的转变,我们必须注重文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然而经验管理作为文化管理发展的必然阶段,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在很多成功的企业中,企业的核心领导和创始人的工作作风对整个企业文化有着深刻乃至不可抹去的影响。

2

著名的企业家,如索尼的盛田昭夫、松下电器的松下幸之助、通用汽车公司的斯隆等,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著名的麦当劳企业文化的形成于公司创始人雷 克洛克先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克洛克作为一个推销员为一家食品厂商工作了很多年。他学到了食品零售业务是如何进行的。他也有了企业家的素质,和一个朋友开始从事一项兼职生意。他们出售多级搅拌器——一种可以一次混合搅拌六种冰冻物的机器。一次当他看到麦当劳兄弟对机器的利用后,他开始认为麦当劳的快餐概念将席卷全国。于是他买下了麦当劳连锁店的经营权并最终出钱使麦当劳兄弟出局。就在同时他把麦当劳德经营理念定在四个概念上:质量、卫生、服务、价格。为了保证每一家连锁店都能达到这一要求,营销商被要求上麦当劳大学,他们在那里学习如何经营管理自己的生意,学习麦当劳的文化价值观和经营连锁店的正确方法。这种培训保证了全世界每一家麦当劳连锁店都用同一种方式经营他们的连锁店。克洛克几年前去世了,但是他留下的文化在全球的麦当劳连锁店里仍然非常有生命力,他的精神遗产依然活着在麦当劳的每个角落。

然而,仅仅依靠克洛克的个人精神是远远不足以让今天的麦当劳常青于世界企业之林的,麦当劳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其不断发展的企业文化。因此在经验管理基础上必须加强企业文化管理体系的建设。

抓文化管理,首先重在价值观。价值观是个“方向盘”。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和发展目标制定。近几年出现的“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把“对人的关心”和“对成果的关心”一致起来,从而不仅使企业精神得到升华,而且使企业的整体实力、市场竞争力和顾客价值得到有力提升,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得到有效的跃升。这说明价值观是文化管理的“魂”,“魂”在而神生。

抓文化管理,要在道德观。道德观是个“秤盘星”。一个企业在消费者和社会群体的心

3

目中是“重量级”,或是“轻量级”,或是不足挂齿甚至是“负数”受谴责的,关键是看其道德水准。用老百姓的话说,是有无“良心”。也就是说,要以诚实、诚恳的态度公开产品和服务的成分信息,对好的方面,不夸大其词;对不好的因素,不遮遮掩掩,一不说成二,有不说成无,牢固树立“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的观念。宁肯做忠论诚实、默默无闻的“蚂蚁企业”,也不做高论相欺、噪声不绝的“知了企业”,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道德观和标准来自觉调节企业行为,扬善抑恶,达荣止辱。

抓文化管理,贵在行为准则。行为准则即企业制度,企业制度化是文化管理的前奏,是把企业倡导的价值观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的过程。企业价值观必须要转化为制度,或者说,企业制度必须要体现价值观的精神,否则,组织文化变革不可能成功,文化管理也将成为泡影。行为准则是个“风向仪”。企业员工的行为,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尽管每个员工的经历有异,其行为也有其自然前提,但基本上是受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制约的。在企业内部,更是受厂规厂纪制约的。然而制度化不能归结为某些行为规范,他强调的是在企业活动中应该建立起一种能够使广大员工的自觉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制度。其关键在于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形成员工的工作习惯,并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从而达到文化管理的目的。

文化管理,就是在经验管理,即企业原有优秀管理文化的基础上,依据企业即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制定出员工劳动和交往的行为准则,保证其工作劳动时以严谨、严格的态度待之,使产品和服务件件是优;与人沟通交往时以诚待之,以礼对之,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行为行为,要落实在劳动和交往上,表现在其“行”其“为”上。只有“行”与“为”的实践,才能让价值观与道德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行为准则的制定与执行,最值得关注,最应该推崇,也最为珍贵。因此从经验管理到文化管理,我们的企业必须在关注企业新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企业传统经验的有机吸收,从而使企业

4

的文化管理创新而又不失稳重,多元而不失重点。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