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一 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
一、 目的
1. 认识微倾式水准仪的主要构造及其性质。
2. 认识仪器的装置位置,了解并掌握开箱及装箱的注意事项。
3. 初步掌握使用水准仪的方法。
4. 练习从镜管中读尺读数的方法。
5. 初步掌握测定地面上两点高差的方法。
二、 要求
1. 仪器出箱、装箱,操作正确。
2. 了解微倾式水准仪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名称、构造及性能,特别注意掌握仪器各种操作螺旋(包括固定扳手、微动螺旋、调焦螺旋、微倾螺旋和脚螺旋)的位置、作用及操作方法。
3. 正确安置仪器,掌握整平、照准目标、调焦(对光)和消除视差的方法及要领。
4. 练习用望远镜读水准尺,要求读数正确。
5. 注意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爱护仪器和工具。
三、 一个实习小组需要用的仪器及工具
1. DS3型微倾式水准仪1台。
2. 水准尺2支。尺垫2个。
3. 伞1把。
4. 实习报告书(见附册实习一)。
四、 实习步骤和方法
1. 在地面上选定A、B两个点,相距约50m,各置尺垫一个(每人选定的点应不相同)。
2. 在距A、B两点距离约相等处(先用目估)安置水准仪。仪器应尽量置于较坚实的地面,避免置水泥地面,以防滑到摔坏仪器。
3. 劝阻人员围观水准仪和三角架个组成部件,弄清它们的名称、位置、功能和使用方法。
4. 邮组长分配轮流顺序,先由第一人操作仪器(观测员),另两人执尺,其余的人围观施测过程。
5. 用圆水准器粗略整平仪器,注意操作方法和气泡移动规律。
6. 两执尺人在A、B两点立尺,注意立尺要竖直。可使尺的一边与附近房屋的一个墙角线重合;或利用尺上的小水准器的气泡居中,来鉴别尺是否竖直。
7. 用望远镜的照门和准星,先照准A蒂娜的立尺,拧紧固定扳手(注意不要拧的过紧)。
8. 用微动螺旋精确照准水准尺,用微倾螺旋整平水准仪。
9. 假定A点的高程为相对高程100.00m,读A点上的尺读数(想想是后视读数还是前视读数),一人读后,互相校核,无求读数准确。
10. 再观测B点的立尺,同法测读尺读数(想想是后视读数还是前视读数)?
11. 将观测结果记入实习报告书的实习表一,并计算A、B两点的高程。
12. 将第二人为观测员,另两人为执尺员,继续按上述程序观测,至轮流完安排的顺序为止。
13. 实习完毕,清点仪器及工具,并练习 仪器装箱方法,严格遵照“注意事项”要求。最后交回仪器,有管理人员验收。
实习二 水准测量
一、 目的
1. 练习用水准测量法测一闭合水准路线个点的高程。
2. 掌握水准测量的记录和校核方法。
3. 掌握水准测量成果的校核和平差方法。
4. 继续练习水准仪的使用和读尺方法。
二、 要求
1. 在实习场地上设测点五个,围成一闭合水准路线。
2. 各测点应有一定高差。
3. 视线长度约为30m。
4. 继续培养良好的操作一贯,精心操作,注意爱护测量仪器和工具。
三、 一个实习小组需要的仪器及工具
1. DS3型微倾式水准仪1台。
2. 水准尺2支,垫尺2个。
3. 伞1把,木桩2个,斧1把。
4. 实习报告书(见附册实习二)。
四、 实习步骤及方法
1. 在实习场地选择一个固定点作临时水准点BM1(可选附近房屋基础上的木易角点)假定其高程为100.00m(想想是绝对高程还是相对高程)
2. 另选5个点构成一个多边形,分别钉一个木桩,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编号为A、B、C、D、E。
3. 选一适当地点,作测站I能兼顾观测BM1及A点的立尺,粗略整平水准仪。
4. 后视BM1的立尺,精确调平仪器后读数后视读数。分别按高差法和视线高法,记入实习报告书的实习表二级实习表三。同时,用视距丝读两个点的尺间隔数lBM1及lA 。如测站选择合适,两尺间隔数近于相等。
5. 前视A点的立尺,读前视读数,录入实习报告书。
6. 以A点位转点,迁移仪器的第二测站。注意A点的尺垫不能移动。
7. 同法沿水准路线抄平,测定其余各点的高程后,回归带BM1,分别将尺读数记入实习表二、表三。
8. 及时将记录计算整理,校核有无记录和计算错误。
9. 计算实测闭合差及容许闭合差(想想应用哪一个公式计算),校核观测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
10. 如满足精度要求,即可作平差计算,改正各点高程。否则必须重测,至满足精度要求为止。
11. 实习结果均记入实习报告书实习表5及表6。
实习三 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一、 目的
1. 了解微倾式水准仪各轴线应满足的几何关系。
2. 掌握仪器检验和校正的原理和方法。
二、 要求
1. 只做视准轴平行于水准管轴的检验和校正
2. 先弄清检验原理和方法。校正机构及螺丝不得随意拨动,校正时动作要“轻、稳、慢”,严格遵守校正仪器应注意的事项,千万不可粗心大意,以防损伤仪器。
三、 一个实习小组需要的仪器及工具
1. DS3型微倾式水准仪1台。
2. 水准尺2支,垫尺2个。
3. 伞1把,木桩2个,斧1把。
4. 实习报告书(见附册)
四、 实习步骤及方法
1. 选择以坚固的点作临时水准点(如附近房屋基础上的某一角点),假定其高程为100.000m(想想是绝对高程还是相对高程)
2. 另选5个点构成一闭合多边形,分别钉一个木桩,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编号为A、B、C、D、E。
3. 选择一适当地点作第一测站,安置水准仪,须能观测到BM1和A点的立尺,用圆水准器粗略整平仪器。
4. 后视BM1的立尺,精确调平仪器后,读后视读数,分别按高差法和视线高法的记录式,记入实习报告书的实习表二及实习表三。同时,用视距丝读尺间隔数l,也录入实习表四。
5. 前视A点的立尺,读前视读数及视距尺间隔数,均记入实习报告书。
6. 若还能看见B点的立尺,则继续前视B点,读水准前视读数及视距尺间隔数。这时,水准路线长,应剔除第一测站到A点的一段视线长。、
7. 以B点位转点,迁移仪器到第二测站。应注意B点的尺垫和水准尺,绝对不能移动,显然,此时A点应为中间点。
8. 如在第一测站,观测A点后,不能再观测B点,而应搬移到第二测站,则A点为转点。
实习四 经纬仪测回法测水平角
一、 目的
1. 认识经纬仪,弄清它的主要构造,及各操作部分的功能和用法。
2. 掌握经纬仪安置、对中、整平的步骤和方法。
3. 初步掌握光学经纬仪测回法测水平角的步骤和方法。
二、 要求
1. 了解光学经纬仪的主要构造。掌握各操作部件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2. 用一个测回分别测出地面上三角形的三个水平角。
3. 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应符合要求。
4. 前、后两半测回所测角值之差,不得超过±40″。
5. 掌握测角的记录和计算的方法。
6. 注意爱护测量仪器和工具。
三、 一个实习小组需要的仪器和工具
1. DJ6型光学经纬仪1台;
2. 花杆2根;
3. 木桩3个、斧1把;
4. 伞1把;
5. 实习报告书(见附册实习四)
四、 实习步骤及方法
1. 在实习场地上任选三个点,各钉木桩一个,构成一个三角形,按逆时针方向,分别编号为A、B、C桩。
2. 由实习小组长将小组分为三个组,每组轮流负责测一个水平角。
3. 每组分别在各自负责测角的顶点安置经纬仪。先共同认识经纬仪的主要构造,各部件的名称、位置、功能,弄清操作应注意之点。
4. 分别用一个测回测出分工负责的水平角的角值。精度满足要求后,记入实习报告书实习表七。
5. 最后核算,三个角的总和应为
180°±1′10″
实习五 光学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
一、 目的
1. 了解光学经纬仪各轴线间应满足的正确关系。
2. 了解光学经纬仪的一般检验方法。
3. 掌握水准管轴应垂直于仪器竖轴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二、 要求
1. 对水准管应与仪器竖轴垂直、十字丝纵丝应垂直于望远镜水平轴,望远镜视准轴应垂直于水平轴、望远镜水平轴应垂直于仪器竖轴的检验方法进行逐项实习。
2. 对精密、贵重的光学经纬仪,检验及校正时要特别谨慎、细心。严格遵守注意事项,防止损坏仪器的校正装置。
三、 一个实习小组需要的仪器及工具
1. DJ6型光学经纬仪1台;
2. 校正针1支、螺丝刀1把、(为仪器附件,存仪器箱内。如另配的校正针和螺丝刀应与仪器校正部分的螺孔或螺丝口相吻合);
3. 伞1把
4. 实习报告书(见附册实习五)
四、 实习步骤及方法
1. 由小组长安排实习次序,每人一次作水准管轴、十字丝纵丝、望远镜视准轴及望远镜水平轴的检验。一人操作,其他组员围观、协助,共同研讨检验的方法及结果。
2. 教师可适当拨动仪器照准部水准管校正螺丝,有意造成仪器存在误差,再由学生检验校正。
3. 每一组员应作水准管轴的校正一次,一人操作,其他组员共同围观探讨。
4. 实习结束,填写实习报告书。
实习六 用钢尺丈量水平距离
一、 目的
1. 认识钢尺,了解零点位置及注记特点。
2. 练习用钢尺丈量水平距离的一般方法。
二、 要求
1. 在坡度不太大的斜坡上,丈量相距约140m的两点A、B间的水平距离。
2. 选择地形不太复杂,作为量距中等困难地区考虑丈量精度。
3. 往返各丈量一次(“一测回”),按一般量距要求,衡量结果的精度。
4. 注意爱护钢尺及工具。
三、 一个小组需用丈量工具
1. 30m钢尺一盘。
2. 测钎一副(6支)。
3. 花杆3支,锤球一个。
4. 木桩2支,斧1把。
5. 实习报告书(见附册实习六)。
四、 实习步骤和方法
1. 在选择好的坡地上,钉设A、B两个木桩,相距约140m,A桩位于坡顶一侧。
2. 用花杆作直线定线,用钢尺量第一整尺段lAa,用锤球定出点位a,插测钎标志点位。
3. 继续分段丈量,直到B点。每一整尺段量完,后尺手应注意收取测钎,记清量过的整尺段书和最后丈量零尺段的长,分别记入实习报告的附表实习表8.
4. 再由B返测至A,并作记录。
5. 按规定校核丈量结果的精度。如不符合要求,应予重测。
6. 注意体会由坡顶向坡脚量距,和由坡脚向坡顶返测,哪种方法容易保证精度要求?
实习七 用经纬仪视距法测水平距离和高度差
一、 目的
1. 练习用经纬仪视距法测两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度差
2. 练习用视距计算表,根据测量结果计算两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度差
二、 要求
1. 进一步练习经纬仪的安置、对中、整平的方法,逐步提高熟练程度。
2. 运用经纬仪测垂直角,能正确读出角度。
3. 进一步练习在望远镜中读尺,逐步达到熟练,能迅速、准确读出尺间隔数。
三、 一个实习小组需用的仪器和工具
1. DJ6型光学经纬仪1台;
2. 视距尺或水准尺1支。
3. 木桩2个、斧1把。
4. 钢尺1盘、伞1把。
5. 视距计算表,计算器。
6. 实习报告书(见附册实习七)
四、 时序步骤和方法
1. 在地面上选定A、B两点,相距约60m,并有一定高差,个钉木桩一个。桩顶钉一个小钉,以标志点的准确位置。
2. 小组分为两批,一组练习以A点为测站,将一起安置后,对中、整平,量仪器高,照准B点上的立尺,测读尺间隔数和垂直角(读角前注意检查竖盘指标水准管是否水平)
3. 用视距计算表查算AB水平距离和高差。同时用钢尺丈量AB的水平距离,核对计算结果。
4. 另一组待A组测完后,练习以B点为测站,照准A点的立尺,测读尺间隔数及垂直角,查算视距计算表,计算BA两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同时亦用钢尺丈量距离进行核对。
5. 两组成果互相对照,如不相符,应查明原因,重新测算
6. 核对无误后,均各录入手册。
实习八 建筑物垂直度及标高的检验测量
一、 目的
1. 了解建筑物垂直度及标高的概念机验收规范的有关质量要求。
2. 掌握检验建筑物垂直度及标高的检验方法。
3. 填写有关质量验收报表。
二、 要求
1. 选择一座正在施工的五层或六层砖混结构的房屋,检测其一个外墙角和一处已粉刷内墙面的垂直度,及一处楼面标高。
2. 按验收规范标准,验收其施工质量,并填写质量检验评定表。
三、 一个实习小组需用的仪器及工具
1. J6型光学经纬仪1台。
2. 微倾式水准仪1台。
3. 水准尺1支。
4. 20m钢尺1盘、50N重锤1个(附有挂钩)。
5. 垂球线板1副。
6. 实习报告书(见附册实习七)。
四、 实习步骤及方法
1. 以两个实习小组为一个大组,分别作墙体垂直度和楼面标高的检测。完成后再交换任务和仪器进行学习。
2. 墙体垂直度检测组,先对建筑的四大角,进行外观目测,然后选定一个外墙角及一处已粉刷的内墙面,作垂直度检测实习。
3. 置经纬仪于垂直墙面的两个方向上,距离应大于建筑物的高度,照准顶部的角点后,缓缓下降望远镜,观察墙角线是否偏离视线,最后观测墙底部的角点。如有偏离,钢尺量出偏离的尺寸,录入实习记录的实习表9.
4. 同时用长垂球线,从顶部墙角处水平伸出一木尺,(伸出距离先量出),根据垂球线板长及垂球尖离角点的距离,两者之差为墙角垂直度偏差,与经纬仪检测结果相核对。
5. 用垂球线板检测选定的内墙面垂直度(也么检测阴角线或阳角线的垂直度)。根据垂球线板长及垂球偏离线板中心线的距离,推算一个楼层高度的垂直度偏差,录入实习手薄。
6. 楼面标高实习组,将钢尺用支架置于选定楼层楼梯平台上,下端悬挂重锤。用水准仪仿标高传递测量,以底层±0.000标高为水准点,测定选定的楼面标高,加楼面粉刷层厚度(课查设计图纸),得该层楼面标高,与设计标高比较,计算偏差值,录入实习手薄(见附册实习七实习表10)。
7. 按验收彼岸准评定其施工质量。
实习九 墙面及楼地面平整度的检验测量
一、 目的
1. 了解建筑物墙面及楼地面平整度的概念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质量要求。
2. 掌握建筑物墙面及楼地面平整度的检测方法。
3. 会填写有关质量验收报表。
二、 要求
1. 选择一已完工的建筑,检验一个房间楼(地)面及一处没墙面的平整度。
2. 按验收规范标准,检验其施工质量,填写质量检验评定表。
三、 一个实习小组需用的仪器及工具
1. 2m木靠尺1支。
2. 塞尺1套,响鼓锤1个(如图6-54所示)。
3. 2m钢尺1盘。
4. 实习报告书(见附册实习八)
四、 实习步骤及方法
1. 选择已建成建筑的一间房间,先练习外观目测检查,看墙面有无不平整或裂缝;阴、阳角是否顺直。用响鼓锤抽查一些点敲击听音,学会从比较声音中发现有无空鼓。检查楼(地)面有无起砂处。
2. 用木靠尺在不同方向靠于墙面及楼(地)面,观察有无缝隙。如发现缝隙则不用塞尺插入,检测缝隙厚度,录入实习手薄(见附册实习八实习表11及实习表12)。
3. 按验收标准评定其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