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j-3月干IJ 技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阎慧姣 (北京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北京100022) 【摘要】 技校学生是青少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面对他们出现的心理问题,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从教育、教学的 、机制和方式、方法两个方面,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065(2013)03.0020.04 0 引言 青少年是从童年期向成人期过渡的阶段。 这个时期,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和思想都发 1 技校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产 生的原因 要做好技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 生着急剧的变化,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因此,一些心理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困难 期”、“危机期”或“动荡期”。技校学生是青 少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既有一般青少年心理的 共性问题,又有其差异性。通过多年的德育工作 和心理辅导,笔者发现技校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 度的心理问题,有的问题甚至对学生的行为产生 严重的负面影响,有的问题还会“感染”他人, 从而影响到班级,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 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育 先必须了解处在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的共性心理特 征,才能有效地辨别技校生“独特”行为背后的 心理原因,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问题。 1.1 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 (1)身心发展不平衡。在青春期到来时, 青少年的躯体呈现快速的发展。由于心理发展相 对缓慢,其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社会经验等都 处于半成熟状态,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身心发展不 平衡。因此,心理和行为会产生不稳定的现象, 在“幼稚”与“成熟”的尺度上会有大幅度的徘 徊。 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发 展特征及个体差异,深刻剖析学生心理问题形成 的原因,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 的人格,已成为摆在技校教师面前的新任务和新 课题。 收稿日期:2013.1.14 作者简介:阎慧姣(1975一),女,江苏徐州人,高级讲。 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 (2)自我意识膨胀。青少年时期也是个人独 立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受自我意识的主导,面对 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调节自 己。出现了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被人关注,渴 望从成人的管教与控制下解脱出来,渴望按自己 的主张办事。 ■ 2013 ̄--3月:FIJ (3)心理闭锁性和开放性的矛盾。处在青 春期的学生易形成心理闭锁,不向外袒露。他们 认为成人不理解他们,也不希望成人干预他们的 “隐私”。同时,他们又希望与人交流,愿意向 “志同道合”的伙伴吐露秘密,表现出心理活动 的开放性和幼稚性。 (4)对异性产生兴趣。这一时期,男孩和女 孩的差别日益明显,会产生害羞和不安的心理。 由于心理和生理的迅速变化,他们对异性很自然 地由好奇转为好感,迫切希望接触,增加交往和 了解。 1.2技校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技校学生的年龄一般为l6~18岁,处于青年 发展的初期,他们既有青少年的共性心理特征, 又有其“独特”的表现。笔者通过对技校学生大 量的观察、了解和咨询,发现技校学生往往容易 产生以下几种心理问题。 (1)自我控制能力差,行为粗暴冲动。技 校学生自控力较差,这是技校教师最能真切体会 到的。小的方面表现在课堂上随意讲话、粗言恶 语,大的方面表现在因为一些小小不如意的事, 同学之间便发生矛盾,轻则怒目相视、拳脚相 加,重则拔刀相向,拼个鱼死网破,严重影响了 学习和生活,甚至对身心健康也造成了极大的危 害。例如,曾经有两名住校生因为一件小事发生 口角,事后一名同学趁其不备,用刀子扎伤另一 名同学,险些酿成人命。 (2)自我意识偏差,或自卑或自负。在现 今的教育和社会环境下,技校学生考不上大 学,好像是社会的“弃儿”,自我评价过低,极 容易产生失落感,自尊心经常受到伤害。笔者接 触的很多学生,都不愿意与初中优秀的同学和老 师交往,感到抬不起头,对前途容易失去信心。 相反,另一些学生则过高地估计自我,在学习、 生活中经常表现出自以为是、目中无人、任性逞 能和盲目自信。他们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好发表 奇谈怪论,好发牢骚,好走极端。实际上自卑和 自负是紧密联系的,自负表现强烈的学生往往是 极度自卑的人,只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起老师 EducationalH/\一l Environment&Cul’ ]^1tu r J_,al Ecology 、 和同学的关注。 (3)过分强调自我认知,心胸狭隘。一些 学生学习缺乏理想,生活单调乏味,不会处理人 际关系,生活圈子小,极易产生狭隘心理。在我 们技校,一些学生常常为一些琐碎的小事而闷闷 不乐,甚至耿耿于怀、大打出手。笔者曾经带过 一个班级,其中有一名学生来自延庆山区,性格 上有些敏感多疑,而那个班上多数学生都来自市 区,他就疑心别人瞧不起他,于是他就在各方面 都尽力表现,甚至不惜借钱“包装”自己,希望 给人以农村人也不比城市人差的感觉。由于太过 于强调自我认知,他总觉得自己不如意,久而久 之,就基本上不跟其他同学交往了,最后发展 到不敢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讲话,不参加任何活 动了。 (4)厌学心理普遍。技校学生大多是中考 的“失败者”,自认为“自己本来就不是块读书 的料”,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养成学习习惯。 有些学生时而说出“要学习,谁来技校啊”的消 极语言。很多学生一进校就抱着混日子的消极思 想,学习困难、抄作业、考试作弊、逃学等现象 经常发生;也有一部分同学在上技校前本来充满 了美好的向往和期待,但当踏入学校大门后,却 对现实很失望,不像他们当初想的那样美好,顿 感失望。这种不适应新环境的心理若不加调整, 也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1.3技校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 取决于人的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当 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 力,而周围环境的因素起着导火索的作用,其中 关键是内部力场的张力。心理问题的本质就是人 在主观上不能轻松自然地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产生 的“心结”。技校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有一个发 展过程,形成的因素较多,归结起来包括内因和 外因两个方面。 (1)自身人格缺陷方面的原因。心理学上 的人格包括气质、性格、自我认知、自我等 内容。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先 ■ — …’’‘H 1 1^H Industry and Info 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人格一旦形成, 就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等特征。偏执、强迫、自 负、多疑等不良人格都会产生心理问题。马加爵 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足以让我们重视人格缺陷对 心理产生的重大影响。 (2)环境的原因。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 许多学生家长很难有充足的时间教育孩子,在教 育方式上简单片面,或溺爱,或放纵,或压制。 笔者教过一个学生,17岁了,每次回到家,他父 亲都要给他洗脸,说起这事真让人无法相信。在 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承受挫折的心理就可 想而知了。 (3)环境的原因。技校学生从初中踏人技校 大门,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压力减 轻,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同时,从“学校一家” 两点一线的生活变成了“教室一宿舍”的住校生 活。一切事情都要自己处理,要处理好与来自不 同地方、不同环境、不同阶层的同学的关系。个 性强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从不为他人着想;性 格内向的学生则不合群,孤独压抑,抑郁寡欢。 当然,上述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原因只是抽象 化的概念,真正的成因应该是复杂的、多样的, 在实践中,对具体问题还应该具体分析。 2 当前技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 在的偏差 技校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其心理具有很强 的可塑性。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 初步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并尝试着处理自 己在专业学习、人际交往、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使学生学会缓解压力,正确应对挫折,妥善管理 情绪,增加心理弹性。若是不及时对出现的心理 问题干预和正确引导,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 长,还会带来众多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强技校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由于种种原因,在技校的教育实践中,对心 理健康教育往往存在重视不够,认识不清,方法 简单等问题。 ■ 201 3 ̄--3月刊 (1)在思想上,技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 我国起步较晚,且技校由于教育和生源紧张 的影响,普遍存在“重招生”、“重就业”的现 象,在生源要求、学生管理等方面弹性较大,在 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配备、机构设置、课时安排 等方面严重不足,面对众多需要帮助的学生难以 应付,更谈不上真正地解决心理问题了。 (2)在认识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 育容易混为一谈。事实上,学生错误的思想、不 良的道德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往往来源于人的 失控情绪、心理不平衡、心理疾病等心理不健康 因素,教师容易从思想品德的角度来简单判定学 生的好坏,而忽略了这些行为背后掩藏着的心理 原因。 (3)在方法上,技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班 主任教育为主,个别严重者采取心理咨询、辅导 等形式进行,缺乏个性化辅导和个案跟踪调查, 没有完整的个人心理档案,没有形成规范的心理 健康教育机制。 3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想 就人对于幸福和生命价值的追求而言,心 理健康所起的作用远比身体健康重要。从这个 意义上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 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基本素质 要求的需要。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 理学家奥尔波特提出了六条标准:一是力争自 我成长;二是能客观地看待自己;三是对人生 价值的看法和评价稳定统一;四是具有与他人 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五是能获得人生所需要 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六是有同情心,爱护一 切有生命的事物。 具体到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包 括以下几点:①情绪稳定乐观;②意志坚定,自 制能力强;③人际关系和谐;④反应适度;⑤自 我悦纳。技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紧紧围绕以上目标 开展,从宏观上完善教育制度机制,从微观上改 进方式方法。 201 3年3月:FIJ Educational Envi,、一ronment&Cu l h J ~Iltur —al Ecol^_,ogy ’ 3.1 从宏观上要建立并完善技校心理健康教育 系统 展教育。 (1)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全方位开展心理健 康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变家长式、灌输式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自身的事,更 是整个学校的事。学校领导对此要高度重视,从 组织机构、师资配备等方方面面予以支持,形成 合力。 (1)要抓好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 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业务能力。要建设一支以 班主任和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 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育人先育己”,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和 过硬的业务本领。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进行心理 知识的学习,让教师具备健全的人格、充沛的活 力、愉快的情绪、高尚的行为,真正起到为人师 表、率先垂范的作用。 (2)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学管理 的各个方面。把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一项 教育任务来抓。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课 程,必须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尤其 必须渗透到班主任的Et常工作中。现阶段,这是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3)要把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 地结合起来。德育的目的在于育德,它解决的是 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政治立场等方面的问 题。心理健康教育在于育心,它解决的是不良行 为背后的心理成因。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要通过“家校合作、师长互动”,努力 营造良好、温馨的校园和家庭氛围。老师和家长 共同管理教育学生,统一思想、统一方法、统一 教育目标是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途 径。学校要促进良好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 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感染学生的情绪、陶 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而家庭氛围 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也具有重要 作用。 3-2从微观上要不断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 方法 要根据技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 为民主式、交际式的方式。注意因材施教,尊重 学生的性和自主性,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 鼓励学生开拓进取,激发他们的活力。进行校园 和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班级“亲情”氛围,大力 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高雅的 校园文明。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通过讲座、 团体咨询、互助式心理疏导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心 理健康的关注,帮助他们掌握认识自我、自 我、发展自我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 (2)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心 理检查。新生人学后,教师要通过谈话、问卷调 查、观察、心理测验等方法,对新生的心理健康 状态进行全面了解,并进行跟踪,掌握学生的心 理动态。一旦发现心理问题,应及时提供帮助, 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注意因人因事因地因时不同,灵活 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比如,技校学生情 绪不太稳定,遇到情感挫折时常常不能自控, 此时教师必须理解这一特点,为他们创设合理 发泄的渠道,防止不当的宣泄。可以让他们尽 情倾诉,或者引导其进行情绪转移,用积极情 绪来代替消极情绪,或者用优美、轻柔的音乐 进行安抚,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再如,上岗 实习前总有一些学生会感到紧张、焦虑,这时 教师可集中为学生做放松治疗,调整其实习动 机,减轻他们的压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 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技校教育工作者, 只要深入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采取 行之有效的办法,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干 预,就一定能够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出大量符合 社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