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气胸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置管部位的临床研究

气胸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置管部位的临床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晒床肺科杂志2007年10月 第12卷第10期 ll21 气胸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置管部位的临床研究 亢锴赵印印 丁敏 胡勃 王志敏 郭芳云 张亚婷 孙富有 郑红霞 李胜旗 排除标准:(1)胸部X线或CT显示在预期穿刺部位附近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气胸治疗的有效手段,术前置管部位 的选择尤为重要,临床上通常首选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置管。 我们采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经皮微创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 对照在常规部位与腋下三角区置管治疗气胸的临床资料并加 以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存在胸膜粘连。(2)张力性气胸。 二、方法 腋下三角区置管组:患者取半卧位,患侧手臂屈曲置于枕 后,在腋下三角区(即由患侧胸大肌外侧缘,背阔肌前缘,双 侧乳头线向腋下的延长线所构成的三角形区域,腋尖为该三 角形的顶点)中选择一肋隙做为置管部位。若患者乳头下垂 明显,穿刺部位可上移一个肋间。 锁骨中线置管组:患者取平卧或半卧位,选择患侧锁骨中 线第2肋间为置管部位。 、对象 2004年8月~2006年11月收住38例气胸患者中,29例 符合入选标准,经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腋下三角区置管组 (13例)及锁骨中线置管组(16例)。共进行32次微创胸腔 置管闭式引流。其中男性20例,女性9例;年龄16—74岁, 平均45.2岁。自发性气胸28例(原发性气胸17例,继发性 气胸11例),医源性气胸1例。所有气胸患者合并同侧胸腔 积液者共6例。全部操作均由熟练呼吸科主治医师完成。 入选标准:(1)胸部X线或CT显示患侧肺脏压缩缘至侧 胸壁距离超过2 cm以上。(2)气胸经胸腔穿刺后症状不能 缓解。 作者单位:712000成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内一科 713500彬县县医院内一科(赵印印、王志敏、胡勃、郭芳 云、张亚婷、孙富有、郑红霞),CT室(李胜旗) 通迅作者:亢锴,E-mail:ymbqxxr@yahoo.tom.cn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操作过程:(I)摆好体位,常规消毒铺巾,在选定部位沿 下位肋骨的上缘行局部浸润麻醉。(2)局麻成功后沿穿刺部 位用刀尖刺出一5 mm长小口,经此置入胸腔穿刺套管针,退 出针芯,置入10F医用多孔可曲胸腔引流管进入胸腔。引流 管远端经三通开关接灭菌水封瓶。(3)观察引流通畅,有气 泡溢出后退出外套管。(4)消毒伤1:3,不粘敷粘覆盖伤1:3,并 用3M贴膜将导管固定牢靠后结束手术。 29例患者中行胸部CT检查者共22例,在胸部CT上分 别记录置管部位处皮肤表面与胸腔的距离。同时记录手术时 间(从开始局麻至退出外套管)、术中操作有无失误、术中及 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数字范围为0~ 10。0代表“无痛”,10代表“最痛”,患者选择一个数字来代 p p ptp p p p p ) p ≯ , p p p p ≯ p p p p p p S、S/T模式的工作原理是PSV,因呼吸频率、潮气量均依靠患 者自行调节,较其他通气方式更接近生理状态。本文观察结 果表明应用面罩通气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PaO:提高明 显,AECOPD患者PaCO,明显下降,说明潮气量增加,通气功 能改善。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改变的结果,氧分压、氧饱和 度均改善,AECOPD的PaCO2下降,且AECOPD组的氧分压 和氧饱和度的改善较重症肺炎组为好(P<0.05)。BiPAP治 NO)可抑制HPV,形成分流,故低氧血症较难纠正。无创通气 因为其避免建立人工气道故避免了人工气道的不良反应,同 时应用方便,治疗费用也明显下降,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 广,机械通气的指征可以相对放宽,尤其对部分AECOPD患 者在以往认为无机械通气指征的,也可考虑给予积极的早期 无创机械通气。而在重症肺炎患者因为其插管率较高,无创 通气效果相对较差,建议在无创通气无效时或患者不能配合 则尽快行有创通气。 参考文献 1 Senior RM,Anthonisen NR.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疗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是减少呼吸功,减少氧耗,改善V—Q 比例,缓解呼吸肌的疲劳。对于COPD患者由于EPAP相当 于PEEP,可以对抗AECOPD患者的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 Pi),减轻患者的吸气努力,使患者容易触发呼吸机送气,降低 呼吸功耗,同时由于呼吸频率的减慢可以延长呼气时间减轻 气体陷闭。故目前认为BiPAP是治疗AECOPD引起呼吸衰 (COPD),Respir Crit Care Med,1998,157:sl39—147. 2朱蕾,钮善福主编机械通气,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3 王辰,商鸣宇,黄克武等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 212—216. 竭的首选机械通气方式(在除外有禁忌的情况下)。但是因 为没有人工气道不能提供气道保护以及不能保障较高的通气 需求,部分AECOPD患者因为痰液较多感染较重最后不能避 免气管插管。重症肺炎患者的病理改变为肺组织水肿、炎性 渗出、肺泡部分陷闭和实变,动一静脉分流是造成低氧血症的 主要原因,V—Q比例失调也有一定作用。在AECOPD患者 因通气不足的肺泡周围的血管床因为缺氧而收缩(称为低氧 性肺血管收缩一HPV),使相应血流也减少,而在重症肺炎患 者因为实变而通气不足的肺泡由于炎性因子(如前列腺素、 4 Plant PK,Elliott MW.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Q J Med 1998:91:657—66O. 5 朱蕾,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3:2:198—199. 6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理论和实践569—598. 7张波,高和主编实用机械通气治疗手册314—336. [收稿日期:2007—04—0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122 临床肺科杂志2007年10月 第12卷第10期 表他自觉感受的痛。(无痛=0,1,2,3,4,5,6,7,8,9,10=无 法忍受的痛)。术中出血评估:肉眼估计血迹渗湿面积少于 半块纱布计0分,半块至1块间计1分,1块至2块纱布间计 管置管方式时,有潜在导管鞘尖端撕裂损坏的风险,不但手术 时间延长,手术难度增大,还相应地增加了出血、胸膜反应等 的风险。对于经验较少的医务人员来说,操作难度较大。 2分,2块至3块问计3分,3块以上计4分(术中所用纱布块 均为同一规格)。 三、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4.0软件做组间t检验,P< 0.05(双侧)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腋下三角区置管组与锁骨中线置管组在胸壁厚度、手 术操作时间、术中疼痛及出血情况的比较:提示两组在胸壁厚 度、手术操作时间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 1.360、2.488、3.973,P均<0.05。两组术中出血的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2.060,P>0.05)(表1)。 二、术中失误情况 腋下三角区置管组术中顺利,均1次置管成功。锁骨中 线组有2次置人失误,其胸壁厚度分别为2.4cm与2.2era,均 为首次置管位置过浅且角度偏斜未能进入胸腔,经重新置人 后成功 讨 论 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重要步骤,直 接关系到手术能否成功及引流效果的优劣。通常认为气胸时 游离气体因重力及体位关系最易积聚在胸壁前上方,在此处 置管引流效果确切。因此主张气胸的置管部位首选锁骨中线 第二肋间。 对有胸腔闭式引流指征 (1)x线或CT显示患侧肺脏 压缩缘至侧胸壁距离超过2era以上;(2)气胸经胸腔穿刺后 症状不能缓解的非张力性气胸。经皮微创胸腔置管闭式引流 技术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肯定” j。我们采用经套管针 导人柔韧性较佳的多孔医用引流管治疗气胸亦收到了较好疗 效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问行微创置管 存在以下缺陷:(1)该部位有乳腺组织及胸肌的覆盖,组织致 密厚实,肋骨由后上向前下斜行走行,层次多,张力大,部分患 者的胸肌或乳腺组织较发达,普通长度的穿刺针有时难以进 入胸腔导致诊断性穿刺失败。(2)置人套管针时因路径较长, 阻力较大,方向及力度不易控制,套管针方向失准,进入肋间 隙受阻并可能损及肋间血管,组织损伤较多,且可能导致操作 者对于套管针是否已置人胸腔的判断失误;当采用深静脉导 (3)术中需充分暴露患侧胸部,当天气寒冷时易致病人感冒。 术后伤口的护理及观察亦较困难。(4)操作部位离患者头面 部较近,易增加病人心理的恐惧感。(5)瘢痕较明显,有失美 观,对于中、青年女性较难接受。(6)导管在体表走行较长, 因肢体活动及体位变化出现脱管的机率相对增多。(7)当患 者系液气胸时,在该部位置管引流胸液的效果欠佳,为此有时 需在较低位二次置管,增加了病人的痛苦。(8)因导管位置 与常规胸部平片射线投射位置平行,在确定导管位置时较困 难,当导管误人皮下或侧孔脱出胸腔时难以及时发现,不便于 术后观察及评估并发症。 腋下三角区是英国胸科协会建议的气胸首选置管部位, 由患侧胸大肌外侧缘,背阔肌前缘,双侧乳头线向腋下的延长 线所构成,腋尖为该三角形的顶点。该部位结构薄弱,组织层 次少,无重要血管,离重要脏器位置较远,置管容易,损伤小, 出血少,痛苦少,安全性高,故又名“安全三角”¨0 J。该部位 定位方便,易于暴露,受体位与肢体活动影响较少,导管不易 扭结及脱出,易于护理。术后瘢痕隐蔽,不影响美观。对于合 并有胸腔积液者可以同时起到引流气体及液体的作用,避免 了多处置管的痛苦。术后常规胸部平片可以准确证实导管在 胸腔内的位置,容易及时发现并发症。 综上,我们认为采用经皮微创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技术治 疗气胸时,选择在腋下三角区置管较常规锁骨中线第二肋间 置管更具优势。不但便于操作及护理,患者痛苦少,局部瘢痕 小且隐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潜在手术失误,降低手术 难度,给医患双方均带来很大便利,适宜作为气胸微创胸腔置 管闭式引流术的首选置管部位。 参考文献 1 D Laws,E Neville.J Dully.BTS guidelines for the insertion of a chest drain.Thorax,2003,58:53—59. 2 Henry M,Amold T,Harvey J.BT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Thorax,2003,58(suppl 2):ii39—52. 3 亢锴,丁敏.自建简易经皮微创胸腔置管闭式引流系统的临床应 用.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6,29:132—133. 4 J R Grifiths,N Roberts.Do junior doctors know where to insert chest drains safely'?Post.grad Med J,2005.81:456—458. [收稿日期:2007—05—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