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子规的画》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题)

《子规的画》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题)

来源:华佗小知识
二、品味画里人生(1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7题。

子规的画

[]夏目漱石

1)我只有一张子规的画。为了纪念亡友,我长时间地把它放在袋子里。随着时间的流逝,有时简直忘记它的所在。近来忽然记起,觉得这样放,若是有个搬迁挪移之事,稍一不慎,便不知会散失在什么地方。所以想立刻把它送到裱糊店里,裱一裱悬挂起来。抽出包装纸袋,掸去灰尘,打开一看,画还是按原来的样子,潮乎乎地叠作四折,放在那儿。在我的记忆中,袋子里除了画以外,什么都没有。可是,竟还从中发现了子规的几封信。我从中选出最后那封和另一封不知年月的短信。在两封信中间夹上那张画,把三者归拢到一块儿拿去裱褙。

2)画,是插在小花瓶中的关东菊。构图是极其简单的。旁边还加了注释:把它看作行将枯萎的吧。画得不好,须知乃病中所为。如觉得我是在撒谎,你就支着胳膊肘画画试试吧。

3)从这个注释来看,他自己并不觉得他的作品很好。子规在画好这幅画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东京了。他是给这幅画题了一首短诗寄来熊本的:

瓶生关东菊,菊花行将萎。

君今在火国②”,不知何日归。

4)此画挂在墙壁上,看上去实在令人感到寂寥。花、茎、叶和玻璃瓶,仅仅使用了三种颜色。开花的枝上,只有两个花蕾,数一数叶子,才不过寥寥片。这孤寂的花草,笼罩在一片白色里,再加上周围是用冷蓝色画绢裱褙的,无论怎样看,也让你觉得心里冷冰冰的吃不消。

5)看来,子规为画这幅简单的花草,是不惜巨大努力的。仅仅三枝花,至少费了五六个小时。画得极其仔细,一丝不苟。费这么大的劲儿,不仅病中需要极大的耐心,即使以他那作俳句、和歌时挥洒自如的性情来讲,也是个明显的矛盾。盖因他学画画之初,从不折等人那里听到画画必先写生的道理,他便在这一花一草上加以实践。不知他在画画方面,是忘记了使用他的俳句上已经熟练了的方法呢,还是缺乏这方面的本领。

6)由关东菊所代表的子规的画,既朴拙又认真。在文笔上,凭才力他是可以一气呵成的。可是一接触到画具,却忽然变得呆滞僵硬起来,笔锋畏畏缩缩,踟蹰不前。想到这里,我不禁微笑了。当虚子看到这幅画时,他曾表扬说,正冈的画,这不是画得很好吗?我却不以为然。这画画得是那么单调而平凡,且又付出了那么多的时间和劳动;凭正冈的头脑和才气,干这心余力绌而又用不着干的工作,从而泛溢着他那掩抑不住的朴拙。一幅循规蹈矩的画,却有其朴实稳重之妙,古拙而苍劲,严肃而认真。这正象征着其为人之刚耿和愚直。如果说子规的画虽拙犹美,使人钦羡不厌,也许其奥秘就在于此吧。然而,毕竟由于他腕下缺乏挥洒自如之巧,手中无运笔传神之妙;不能下笔点睛,迅即勾画出幽香雅境来,因此不得不舍弃捷径,而苦心孤诣地搞他的涂抹主义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字,对他来说,是怎么也难免的。

7)子规作为人,又作为文学家,在他的身上,很难发现的痕迹。在我和他交往多年的任何时候,从未记得他曾有过因而被人讥笑的先例。甚至连一瞬间都没有过。在他死后即将十年的今天,从他特地为我画的一束关东菊中,确实感受到了他相。其结果,既令我哑然失笑,又教我感怀无量。对我来说,这之中充满无限兴味值得琢磨。只是这画却是异常冷落孤寂,凄寒袭人。如有可能,真想让子规为补偿这一冷落孤寂,把这一劲儿,发挥得更雄浑些。

(选自《笑与泪——外国散文名篇精品赏析》,有删改)

【注释】子规:即正冈子规(1867—1902),俳人、歌人,是作者在第一高等学校念书时的同学,也是他的俳句老师。火国:熊本的雅称。不折:人名。与下文的虚子,同为作者与子规的友人。

4.下列关于子规画作关东菊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此画构图简单,但颜色有些繁杂。

B.此画虽单调平凡,却流畅自然。

C.此画朴拙认真,但缺少美感。

D.此画虽画简单花草,却也遵循画理。

6.文章最后一段先写记忆中子规的不拙,再写现在感受到他的。这样写对情感表达有何作用?结合加点词,联系全文,加以阐述。(7分)

5.子规为何特地画了关东菊并寄送给?阅读全文,加以分析。(5分)

7.如果傳雷读过此文,你认为他会推荐给傅聪吗?结合阅读本文和《傅雷家书》的体会进行阐述。(5分)

答案:

二、品味画里人生(19分)

4.2分)D

5.5分)子规特地画关东菊并寄送给,是希望这个朋友能懂他的处境和心境。他在将枯萎的关东菊来象征自己病中的状态,又通过注释和短诗传达了自己孤独的心境和对的思念,从而流露出对我们之间挚友关系的珍惜之情。

6.7分)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每一层级表述有欠缺酌情扣1分。

第一层(7分):结合加点词,具体分析不拙的关系,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得出这样写的作用。

示例:作者通过从未”“甚至强调记忆中的子规没有一点的,接着确实一词强调了现在真切感受到子规的,这样更能凸显对子规认知的反差,说明以前并不真正懂这位已故的朋友。而子规在病中特地画关东菊并寄送给,这引发明白了这一切后的感怀无量

这里既有明白时的惊讶、愧疚,又有对他人品如画品的感动、敬佩,更充满了对他无限的思念。可见,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强化的认知错位,从而为最后情感水到渠成的自然抒发铺垫。

第二层(6-5分):结合加点词,具体分析不拙的关系,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

义:示例:作者通过从未甚至记忆中的子规没有一点的,接着用确实一词强调了我现在真切感受到子规的,这样更能凸显对子规认知的反差,说明以前并不真正懂这位已故的朋友。而子规在病中特地画关东菊并寄送给,这引发明白了这一切后的感怀无量

这里既有明白时的惊讶、愧疚,又有对他人品如画品的感动、敬佩,更充满了对他无限的思念。

第三层(43分):结合加点词,分析不拙的关系,体会作者的情感。

示例1从未”“甚至强调记忆中的子规没有一点的确实强调了现在真切感受到子规的,这说明并不真正懂这位已故的朋友。抒发因不理解子规而产生的愧疚、自责之情。

示例2从未”“甚至强调记忆中的子规没有一点的确实强调了现在真切感受到子规的,这说明以前并不真正懂这位已故的朋友。表达现在理解了子规后的感动和敬佩。

第四层(2-1分):指出不拙的关系。

示例:先写记忆中子规的不拙,再写现在感受到子规的,说明并不真正懂这位已故的朋友。

7.5分)示例1:我认为会。文中的子规于病中画关东,画的虽是一幅简单的花草,却极其仔细耐心,舍弃捷径,苦心孤诣地涂抹,表现出一种为艺术的认真态度。《傅雷家书》中傅雷提到傅聪弹肖邦作品时风格常变,指出他在艺术方面不容易牢固执着的事实,并提醒对新感受的东西要仔细认真地分析。

由此看来,子规为艺术的态度符合傅雷的标准。因此我认为他会将此文推荐给傅聪阅读。

示例2:我认为不会。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画作读懂子规为艺术、为人方面的,抒发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带着丰富的个人情感体验。《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一封封信,情感真挚,但关于为艺术、为人方面的教导是严肃而理性的。夏目漱石对子规为人为艺术的主观认知和傅雷的理性思考不太相同,因此,我认为傅雷不会将此文推荐给傅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