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生理学)-试卷26(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8,分数:36.00)
1.心室功能曲线反映下列哪种关系
A.心率和搏功
B.心率和心输出量
C.搏功和心室充盈压 √
D.搏功和心输出量
2.心衰病人心功能曲线位于正常人心功能曲线的哪一方向
A.右下方 √
B.左下方
C.右侧
D.左侧
3.使动脉血压波幅增大的原因是
A.房室瓣狭窄
B.心动过速
C.主动脉瓣狭窄
D.大动脉硬化 √
4.对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影响最大的是
A.静息电位水平
B.阈电位水平
C.O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D.2期的长短 √
5.心肌细胞在超常期内产生的动作电位,其
A.0期去极化速度大于正常
B.0期去极化幅度大于正常
C.兴奋传导速度小于正常 √
D.时程延长
6.下述哪项可减少静脉回流
A.由立位转为卧位
B.交感神经兴奋
C.由吸气转为呼气 √
D.由立位转为慢走
7.在下列各微循环结构中,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调节的是
A.微动脉
B.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
C.真毛细血管
D.通血毛细血管
8.对于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描述,恰当的是
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血流量控制起主要作用
B.毛细血管前后阻力比约为2:1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交替收缩和舒张50次/分
D.安静状态下同一时间内约20%的毛细血管处于开放状态 √
9.由于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大而导致组织液生成增多的是
A.右心衰引起的全身水肿 √
B.肾小球肾病性全身水肿
C.丝虫病象皮腿局部水肿
D.慢性肝病性全身水肿
10.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起始于
A.心内神经节 √
B.疑核
C.星状神经节
D.孤束核
11.下述哪项能导致外周阻力降低
A.迷走神经兴奋性升高
B.交感缩血管纤维兴奋性降低 √
C.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兴奋性升高
D.副交感舒血管纤维兴奋性升高
12.下述有紧张性活动的神经纤维是
A.心迷走神经 √
B.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C.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D.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
13.副交感舒血管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
D.P物质
14.交感缩血管神经的节前神经元位于
A.脊神经节
B.脊髓 √
C.延髓孤束核
D.延髓缩血管区
15.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位于
A.星状神经节
B.心内神经节
C.脊髓
D.延髓 √
16.通过轴突反射实现局部血管舒张的是
A.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 √
B.交感舒血管纤维
C.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D.副交感舒血管纤维
17.参加机体防御反应时心血管活动调节的中枢主要位于
A.延髓
B.脊髓
C.丘脑
D.下丘脑 √
18.电刺激下丘脑防御反应区导致的舒血管效应主要见于
A.骨骼肌 √
B.肾
C.皮肤
D.消化道
二、 B1型题(总题数:2,分数:12.00)
A.每搏输出量的多少B.每分输出量的多少C.外周阻力的大小D.大动脉弹性的高低E.循环血量的多少(分数:6.00)
(1).一般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
A. √
B.
C.
D.
E.
(2).一般情况下,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
A.
B.
C. √
D.
E.
(3).正常情况下,40岁以上的人脉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与此有关的是
A.
B.
C.
D. √
E.
A.血管升压素B.醛固酮C.一氧化氮D.肾上腺素E.内皮素(分数:6.00)
(1).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并分泌,能扩充血容量的是
A.
B. √
C.
D.
E.
(2).主要由下丘脑神经元合成并分泌,能调节机体水平衡的是
A. √
B.
C.
D.
E.
(3).由血管内皮合成,能介导乙酰胆碱舒血管效应的是
A.
B.
C. √
D.
E.
三、 X型题(总题数:7,分数:14.00)
19.在下列各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中,有Ca 2+ 内流参与的是
A.心房肌细胞 √
B.窦房结P细胞 √
C.房室交界细胞 √
D.浦肯野细胞 √
20.和骨骼肌细胞相比,心肌细胞
A.收缩呈“全或无”式 √
B.一般不出现完全强直收缩 √
C.收缩对细胞外Ca 2+ 依赖程度大 √
D.长度一张力曲线一般不出现降支 √
21.在心动周期中室内压不断降低的时相有
A.等容舒张期 √
B.减慢射血期 √
C.快速充盈期 √
D.减慢充盈期
22.下述哪些因素可使心功能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A.Ca 2+ 浓度升高 √
B.乙酰胆碱
C.肾上腺素 √
D.乳酸浓度升高
23.下述哪些时期内心肌细胞膜上K + 电导不为零
A.去极化期 √
B.静息期 √
C.快速复极初期 √
D.平台期 √
24.下述各种心肌组织中,哪些是心脏的潜在起搏点
A.窦房结
B.浦肯野纤维 √
C.房室交界 √
D.心室肌
25.下述哪些心血管神经兴奋时将重新分配全身各器官的血流量
A.交感舒血管纤维 √
B.交感缩血管纤维 √
C.副交感舒血管纤维
D.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