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 5. 论述题
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 王某打架斗殴,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对其罚款50元,这种处罚属于( )。
A.刑事制裁
B.行政制裁
C.违宪制裁
D.民事制裁
正确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行规,依据行规而作出的罚款处罚是行政制裁。
2. 我国《》规定,全国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 )。
A.华侨代表
B.妇女代表
C.代表
D.少数民族代表
正确答案:D
3. 不属于当代中国守法的范围的是( )。
A.地方性法规
B.的裁定书
C.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D.习惯
正确答案:D
4. 在立法指导思想上,以法家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主张( )。
A.一断于法
B.恢复礼治
C.明德慎罚
D.刑不上大夫
正确答案:A
解析:在立法的指导思想上,以法家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主张一断于法、刑无等级、轻罪重刑和法布于众。恢复礼治、明德慎罚、刑不上大夫是儒家法律思想。
5. 中国把“法”和“律”作为合成词连用是在(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明清时期
D.清末民初
正确答案:D
6. 我国《》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 )。
A.侮辱
B.诽谤
C.陷害
D.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的也是有关公民基本权利人身自由部分的内容。本题直接来源于《》第38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7.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律为形式公布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铸刑书
B.竹刑
C.法经
D.秦律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测试改法为律的时间问题。我国古代改法为律是战国时期商鞅完成的。战国时期,随着封建法律的不断发展、完善和法制建设经验的进一步积累,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法的公平性,而要求把法律的普遍性和必行性提到更高的位置上来。因此,商鞅“改法为律”。“律”,强调法律规范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改法为律”是法律观念上的一大进步。本题中,铸刑书是春秋时期郑国的立法活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该活动发生于商鞅“改法为律”之前,因此A不能选。竹刑是春秋时期郑国大夫邓析私刻的法律规范,该活动也发生于商鞅“改法为律”之前,因此B不能选。《法经》作为我国第一部封建成文法典虽制定于战国时期,但是《法经》的出台早于商鞅“改法为律”活动,因此C也不能选。商鞅变法,颁布《秦律》,该法律正式以律命名,为我国以律命名法典的开端,该法典并为秦朝沿用,从此,我国历代封建成文法典都以律命名,直到清末。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8. 下列选项中,关于我国修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全国常委会或1/5以上的有权提议修改
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
C.目前我国已对进行了4次大修改5次小修改
D.修改有全面修改和部分修改
正确答案:C
9. 我国现行《》在总结历史经验、分析现实状况基础上,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写入,成为总的指导思想的是( )。
A.理论
B.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
C.“主权在民”
D.“三权分立”思想
正确答案:B
解析:我国现行《》在总结历史经验、分析现实状况基础上,把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作为一个整体写入,成为总的指导思想。
10. 《宋刑统》在内容上沿袭( )。
A.《唐律疏议》
B.《泰始律》
C.《开皇律》
D.《九章律》
正确答案:A
解析:《宋刑统》在内容上沿袭了《唐律疏议》,在体例上取法《大中刑统》和《大周刑统》。
11. 新民主主义政权制定的第一部性文件是( )。
A.《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大纲》
C.《陕甘宁边区原则》
D.《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正确答案:B
解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大纲》制定于1931年,是新民主主义政权制定的第一部性文件。
12. 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始确立于( )。
A.工农民主政权时期
B.抗日根据地
C.战争时期
D.建国之后
正确答案:C
13. ( )是一种不以行为人过错为前提并由当事人合理分担的特殊责任。
A.个人责任
B.私法责任
C.过错责任
D.公平责任
正确答案:D
解析:按照行为人主观过错在法律责任中的地位,法律责任可以分为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此处显然不是过错责任,因而是D。
14. 在规定的公民权利和自由中,居首要地位的自由是( )。
A.出版自由
B.结社自由
C.言论自由
D.示威自由
正确答案:C
解析:言论自由是公民对于政治和社会的各种问题有通过语言方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它在公民的各项政治自由中居于首要地位。
15. 首创总则篇目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法经》
B.《曹魏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正确答案:A
解析:《法经》中的“具法”相当于总则,故为始创。
16. 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所创立的新刑种是( )。
A.管制
B.死刑
C.徒刑
D.笞刑
正确答案:A
17. 宋朝为加强司法机构的控制,在皇宫中设立( )。
A.大司徒
B.宣政院
C.大理院
D.审刑院
正确答案:D
解析:大司徒是自汉代设立的行政机关,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专掌宗教审判的机构,大理院则是清末法制改革时设立的最高审判机关。
18. 清末最早颁行的带有商法总则性质的法规是( )。
A.《商人通例》
B.《破产律》
C.《公司律》
D.《大清商律草案》
正确答案:A
19. 两宋的法制指导思想不包括( )。
A.加强集权,防止割据
B.重点治“贼盗”
C.德本刑用
D.义利并用,重视经济立法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测试宋代的立法指导思想问题。宋朝时,社会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统治阶级必须强化封建统治权。宋初统治者总结了唐末五代“君弱臣强”导致变乱的历史教训,确立了集权的基本国策,大力加强法律对社会的全面控制,防止割据。同时针对农民蜂起的形势,确立了重点治“贼盗”的法制指导思想。另外宋代统治者重视民商事和经济立法,强调“通商惠工”、“政丰”、“理财”。所以A、B、D三项所说都是宋代的立法指导思想。而“德本刑用”则是唐代统治者在总结隋亡教训的基础上确立的,唐统治者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制指导思想,因此“德本刑用”不是宋代立法的指导思想。本题应该选C。
20. 西周时期审判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称为( )。
A.五过
B.五听
C.五刑
D.五善
正确答案:B
解析:西周的法官在审判中采用察言观色的审讯方法为“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即五听。
21. 行政权更注重权力结果的实质性,但司法权更注重权力过程的( )。
A.形式性
B.交涉性
C.终极性
D.转瞬性
正确答案:A
22. 南京国民训政时期的立法最高指导机关是( )。
A.全国代表大会
B.国民大会
C.政治会议
D.立
正确答案:A
解析:1928年10月通过的《训政纲领》规定,“训政时期”由中国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
23. 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
A.夏
B.西周
C.商
D.春秋
正确答案:B
2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大纲》修订于( )。
A.1932年1月
B.1932年7月
C.1933年1月
D.1934年1月
正确答案:D
解析:1934年1月的全国工农兵第二次代表大会对《大纲》做了某些修改。
25. 国家( )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A.推广
B.实行
C.提倡
D.宣传
正确答案:A
26. 我国《》第5条规定,一切违反( )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A.和法律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行政监察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的是有关特征的内容,实质上是的原条文。我国《》第5条规定:一切违反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7. 下列不是法治原则的是( )。
A.通过法律对权力的控制原则
B.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的原则
C.权利保障原则与社会自由原则
D.公民权利的绝对化原则
正确答案:D
解析:法治的原则一般有四个:(1)通过法律对权力的控制原则;(2)权力与责任相统一原则;(3)权利保障原则与社会自由原则;(4)公民义务的法律化和相对化原则。因此本题选项中的D是错误的。
28. 下列选项中哪项权利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中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
A.言论自由
B.宗教信仰自由
C.批评建议权
D.平等权
正确答案:A
29.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刷的封建法典是( )。
A.《大清会典》
B.《元典章》
C.《宋刑统》
D.《大明律》
正确答案:C
解析:《宋刑统》修成后,经宋太祖批准,“模印颁行”天下,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刷的封建法典。
30. 社会公德是指( )。
A.为社会全体成员所公认的道德
B.一个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道德
C.有关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道德规范
D.一般社会道德规范
正确答案:B
解析:社会公德即社会公共道德,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道德。
31.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草案是( )。
A.《钦定大纲》
B.《十九信条》
C.《中华(草案)》(“天坛宪草”)
D.《中华约法》
正确答案:B
解析:《十九信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草案、第二部文件。
32. 欧洲上第一部成文是( )。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苏俄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的是有关历史发展的内容。制定于1791年的法国是欧洲最早制定的成文,以《宣言》为序言。
33. 提出“行刑,重其轻者”的是( )。
A.李悝
B.商鞅
C.韩非
D.子产
正确答案:B
34. 在全国常委会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 )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委会书面提出对各部、委的质询案。
A.20
B.10
C.15
D.30
正确答案:B
解析:这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第二十五条的明确规定。
35. 《大诰》是由( )制定的。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英宗
D.明神宗
正确答案:A
解析:《大诰》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
36. 根据我国《》规定,国家、副的每届任期是( )。
A.5年
B.4年
C.10年
D.2年
正确答案:A
解析:我国现行《》第7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45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37. 各国普遍重视对实施的保障,其根本原因是( )。
A.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确认、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D.有严格的修改程序
正确答案:C
38. 在全国闭会期间,根据( )的提名,由全国常委会决定、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A.全国常委会委员长
B.总理
C.国家
D.全国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的是有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都属于组成人员,人选由总理提名。
39. 所谓( ),即法律的强制实施都是通过法定时间与法定空间上的步骤和方式而得以进行的。
A.法的强制性
B.法的程序性
C.法的国家性
D.法的适用性
正确答案:B
解析:法的程序性是指法的强制实施需由专门的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执行,具体含义与法的强制性、法的国家性、法的适用性均有不同。
40. 由消灭封建剥削改为减弱封建剥削程度和减租减息为中心的土地立法原则确立于( )。
A.工农民主政权时期
B.抗日民主政权时期
C.战争人民民主政权时期
D.建国以后
正确答案:B
41. 划分法的历史类型的标准是( )。
A.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B.法的效力和法的地位
C.法的形式和历史传统
D.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测试法的历史类型的划分标准问题。法律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做出不同的分类。法的历史类型是指按照法律制度赖以产生的生产关系的类型和反映的阶级意志的不同,对历史的和现实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的分类。凡是属于建立在同一经济基础上、反映同一阶级意志的法律制度就属于同一法的历史类型。按照这种分类,法的历史类型一共有四种;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这些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反映了不同社会的经济制度以及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意志,所以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决定了法的历史类型。因此本题应选D。
42. 宋代法律规定,犯人推翻口供时应改换审判官重审的审判制度是( )。
A.理雪制度
B.翻异别勘制
C.鞫谳分司制
D.乞鞫
正确答案:B
解析:宋代重视证据定罪,而口供是定罪量刑不可缺少的证据,往往由于刑讯,口供与其他证据材料相矛盾。在此情况下,则实行“翻异别勘制”,即犯人否认其口供,且“所翻情节,实碍重罪”时,案件则由另一法官或另一司法机关审理。法律规定翻异一般不超过三次。
43. 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正式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 )。
A.郑国的“铸刑书”
B.郑国的“竹刑”
C.晋国的“铸刑鼎”
D.魏国的“法经”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测试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运动问题。在春秋中期以后,打破旧的法律传统、公布成文法的活动便在一些诸侯国中出现,把制定和公布成文法的思想领域斗争引向法律实践领域。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把前任执政范宣子所编刑书正式铸于鼎上,公之于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活动。新兴地主阶级制定和公布成文法,是政治上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它不仅动摇了奴隶制法律制度的基础,而且开创了一个法治代替礼治的新局面。因此此题选C。
44. 《大清民律草案》仿照了( )。
A.英国式民法
B.法国式民法
C.美国式民法
D.德国式民法
正确答案:D
45. 《大中刑律统类》编纂于( )。
A.唐朝
B.宋朝
C.五代
D.元朝
正确答案:A
解析:《大中刑律统类》编纂于唐宣宗大中年间,主要是为适应司法适用之需,将律按性质分为121门,将相关的敕、令、格、式附于律文之后,从而创立了“刑律统类”的法典编排体例,对后世的五代、宋朝的法典体例产生了直接影响。
多项选择题第46-63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4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 )。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多党合作
正确答案:A,B,C
解析: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故选择A、B、C。
47. 狭义的法律效力,可以分为( )。
A.法的溯及力
B.对人的效力
C.空间效力
D.时间效力
正确答案:B,C,D
48. 宋代司法机关是( )。
A.大理寺
B.刑部
C.审刑院
D.都察院
正确答案:A,B,C
解析:宋代司法机关是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司法机关的控制,另立审刑院,一直到神宗变法,才裁撤审刑院。都察院是明代设立的。
49. 全国由( )选举产生。
A.省
B.直辖市
C.自治区
D.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根据现行《》第59条和《选举法》的有关规定,全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选出的代表组成。
50. 我国的基本法律部门包括( )。
A.、法律、行规、地方性法规
B.、民商法、刑法、诉讼法、行
C.婚姻法、仲裁法、律师法、环境资源保
D.经济法、科教文卫法、军事法
正确答案:B,D
解析:此题测试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部门法结构问题。法律部门,也称部门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法律调整对象,即社会关系,是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标准,但根据法律调整对象的划分还不足以进行完全划分,还需要从另一个标准进行划分,这就是法律的调整方式。按照此标准,对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进行划分,可以分成:、民商法、刑法、诉讼法、行、经济法、科教文卫法、军事法等部门,因此此题选BD。
51. 诉讼法律关系存在于( )之间。
A.诉讼程序中出现的各司法机关
B.各诉讼参与人
C.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D.司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正确答案:A,B,C
解析:诉讼法律关系是依据诉讼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存在于诉讼程序中的法律关系。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各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因此诉讼法律关系也只能存在于他们之间。
52. 法律行为的特征有( )。
A.社会性
B.可控性
C.法律性
D.价值性
正确答案:A,B,C,D
53. 西汉时期的对外贸易要服从于下列哪几项需要?( )
A.政治
B.外交
C.国家产赋
D.经济产业发展
正确答案:A,B
解析:对外贸易是服从于政治和外交需要的。西汉为了把商业贸易纳入管辖之下,凡参与互市的私商,必须领取符传(凭证),得到许可,方可参加贸易。
54. 根据我国《》和《选举法》的规定,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B.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C.在我国居住满3年
D.年满18周岁
正确答案:A,B,D
解析:此题考的是有关选举制度的内容。根据我国《》和《选举法》的规定,在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基本条件有:一是具有中国国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是年满18周岁;三是依法享有政治权利。
55. 元代法律将全国各族人民分为若干等,具体是( )。
A.蒙古人
B.色目人
C.汉人
D.南人
正确答案:A,B,C,D
56. 根据现行《》的规定,下列领导人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有( )。
A.国务委员
B.全国常委会委员
C.最高人民院长
D.高级人民院长
正确答案:A,C
解析:我国《》明确规定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院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对于全国常委会委员和高级人民院长的任期未作规定。
57. 资政院的总裁与副总裁必须具备的身份是( )。
A.王公大臣
B.贡举生员
C.地方大员
D.三品以上大员
正确答案:A,D
58. 《六法全书》中的六类法律分别有( )等。
A.民法
B.商法
C.刑法
D.行
正确答案:A,C,D
解析:《六法全书》中的六类法律分别是、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采取“民商合一”的,所以,商法不是单独的一类。
59. 民法上的不可抗力是指以下哪几种客观情况?
A.不能预见
B.不能克服
C.无法想象
D.不能避免
正确答案:A,B,D
解析:我国民法上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虽然表面看来像免责条件,实质上它们不属于免责的范围,因为从根本上说它们不构成法律责任。
60. 法律的时间效力包括( )。
A.法律的生效时间
B.法律的制定时间
C.法律的终止时间
D.法律的溯及力
正确答案:A,C,D
解析:法律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律效力的起止时限及对其实施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
61. 抗日民主政权根本法(即施政纲领)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 )三大中心任务而确立。
A.抗日
B.自由
C.民主
D.团结
正确答案:A,C,D
62. 以下属于西周时期婚姻“六礼”内容的有( )。
A.纳征
B.请期
C.亲迎
D.拜堂
正确答案:A,B,C
解析:西周的婚姻成立主要有六个条件,即所谓“六礼”。(1)纳采,即男方请媒人向女方送礼品求婚;(2)问名,即男方请媒人问女方名字、生辰,卜于宗庙,请示吉凶;(3)纳吉,卜得吉兆后即定婚姻:(4)纳征,又称纳币,即男方使人送聘礼给女方;(5)请期,即请媒人与女方商定婚期;(6)亲迎,即男子亲去女家迎接。
63. 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民主自治,享有( )。
A.的司法权
B.终审权
C.对基本法的解释权
D.立法权
正确答案:A,B,D
解析:此题考的是有关特别行政区自治权的内容。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自治权包括:(1)行政管理权。(2)立法权。特别行政区享有立法权。虽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须报全国常委会备案,但并不影响该法律的生效。(3)的司法权和终审权。(4)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但基本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常委会。
简答题第-66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 简述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正确答案:(1)政体从属于国体。有什么样的国体,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政体。必须明确的是,尽管政体决定于国体,但同一类型的国体,其政体却并不必然相同。(2)政体对国体具有反作用。只有借助于政体,国体才能外化出来,统治阶级才能将自己的意志形成和上升为国家意志,才可能系统地使用暴力及其他一切手段,对社会进行管理和统治。
65. 简述法律规则与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律条文的联系与区别。
正确答案:法律规则与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律条文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1)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的基本要素是法律规则,但又不限于规则,还包括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技术规定等。(2)法律规则是以法律条文来表达的,两者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法律规则体现在法律条文中,但条文本身并不等于法律规则。一个法律条文可以完整地包括一个规则,也可以包括几个法律规则。反之,一个法律规则可以体现在同一法律条文中,也可能体现在同一规范性文件的其他条文中,甚至还可能体现在不同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3)还应注意法律规则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区别。国家专门机关制作的判决书、搜查证、逮捕证、公证书、结婚证等法律文件,是依据法律规则制作的,但只对特定的对象有法律效力,并不具有普遍约束力;而法律规则则是调整大量同类社会关系的共同规则,具有普遍约束力。
66. 简述西周时期实行的同姓不婚原则。
正确答案:西周所以实行同姓不婚的原则,主要是基于如下考虑:(1)“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即血缘关系近不利于后代的繁衍。(2)“娶于异性,所以附远厚别”,即通过婚姻加强与异性贵族的联系,以固结权势,并维护宗族内的伦常关系。
分析题第67-69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67. 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具有确定性和稳定性,还必须尽可能规定的详尽,但社会生活是无法穷尽加以罗列的,它在制定出以后,就会出现新现象、新事物,因而也就出现了局限性。
正确答案:(1)这是正确的观点。(2)法律具有确定性和稳定性,这必然会和灵活性发生矛盾。法律被具体适用的对象总是具体行为或事件,它们是千姿百态、变幻无穷的。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要求法律要适当变化,但法律不可能任意适时应变。法律在内容上具有概括性、一般性,表达形式上具有简要性与抽象性,因此在适用时必须是相对稳定的;同时法律无法穷尽一切可能发生或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必定会存在遗漏,这是因为:①立法当时不可能完全预料社会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物。②法律毕竟是通过简明扼要的言词来表述社会现象的,任何语言都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包罗万象地去穷尽所有的行为与事件。③法律调整的范围只限于那些有必要运用国家强制力去干预的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中的不少方面用法律干预是不适宜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而法律也不必去穷尽一切社会现象。
68. 有人说近代的产生主要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功劳,也有人认为近代是资产阶级的产物。请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正确答案:不可否认,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对近代的产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从近代产生的条件来看,近代却是资产阶级的产物。(1)17世纪的英国是近代的先驱。英国国会于16年通过了《权利法案》,表明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在英国的最终确立。美国战争后,于1787年制定了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1791年法国制定了第一部欧洲上的成文。在英、美、法各国资产阶级和立宪运动的影响下,欧美各国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胜利后,也都普遍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并且制定了自己的。(2)资产阶级的产生有它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①社会经济条件。封建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冲破一切封建主义的羁绊,要求人民成为具有人格的、平等权利主体,可以自由地占有财产,自由地出卖劳动力,自由地进行生产、交换、竞争和发展。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资产阶级产生的经济基础。②政治条件。在封建制度下,资产阶级没有社会和政治权利。为了打破封建的压迫和束缚,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断掀起争取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斗争。资产阶级在胜利后便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在反对封建斗争中建立起来的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并以此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因此,资产阶级的胜利和资产阶级专政政权的建立是资产阶级产生的政治基础。③思想条件。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学者如英国的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提出了“天赋”、“人民主权”、“三权分立”、“法治”以及“自然权利”、“社会契约论”等学说,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资产阶级思想家上述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维护包括私有财产在内的资产阶级,坚持资产阶级的法治原则。这些思想虽然没有超出时代的,但却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产物,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重要思想武器。在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它们成为资产阶级制定和实施的理论基础。
69. 请对下列文字进行简要分析。《唐律疏议.断狱律》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诸制敕断罪,临时处分,不为永格者,不得引为后比。若辄引,致罪有出入者,以故失论。”
正确答案:这是唐代关于法官责任制度的有关规定,意思是,司法官进行案件审判时,必须将判决该案所适用的律、令、格、式中的条文规定明确列出,否则就要处以笞三十的处罚。对于皇帝针对一时一事所发布的敕令,未经立法程序上升为普遍法律的“永格”的,不得引用以为“后比”。如果任意引用而致断罪有出入者,属故意,以故出故入罪论处;属过失,以过失出入罪论处。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统治者希望通过司法官严格、准确适用法律来追求司法公正的意图,对于避免司法冤案具有积极意义。
论述题第70小题,本题1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70. 试论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正确答案:(1)礼与刑是西周法的两个基本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以礼为主,以刑为辅。(2)从礼与刑的作用上看,礼主要是确认和维护贵族内部权力和财富再分配的既定秩序,也用以防止被统治者犯上作乱。礼通过教化“禁恶于未然”,刑是惩治已然犯罪的手段;礼作为行为规范,主要是属于道德范畴,部分兼及法律范畴;礼主要是借助的力量使人就范,但若严重违礼,即构成犯罪,须惩之以刑———出礼入刑。刑是礼的必要补充,用刑正是为了有效地维护礼,而刑的制定和执行又必须贯彻礼的原则。(3)从礼和刑的适用来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一直是西周以来古代法制的一项重要原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