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

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临(lì) 粗(kuàng) 笑(nì) 花团锦(cù)

B.蜕(tuì) 反(shěng) 傥(tì) 咄逼人(duō)

C.开(zhàn) 确(záo) 菡(dàn) 人声沸(dǐng)

D.搓(niǎn) 摸(fǔ) 应(hé) 然不同(jié)

2.(2分)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宛转 决别 人迹罕至 恍然大悟

B.脑髓 柳絮 尊规守纪 翻来覆去

C.化装 凄冷 小心翼翼 由然而生

D.和蔼 拼凑 各得其所 迫不及待

3.(2分)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清脆的鸟鸣声啼破了清晨的 (安祥 静谧 寂静)。

(2)这道数学题我苦思冥想,尝试了好几种方法,也没法解出来,经过王华老师的点拨,我 (恍然大悟 豁然释怀 如梦初醒)。

4.(6分)经典诗文默写。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3)_______________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____________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5)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述而》)

(6)“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自清《春》)

5.(3分)阅读这段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成为中国人的热门话题。②它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是十三亿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伟大梦想。③它使人联想到艰苦奋斗的历史画面,民族奋进的滚滚大潮,气势磅礴的宏伟蓝图。④其实,换一个角度想,与我们毎个人息息相关。⑤______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个人梦想的实现又是建立在国家繁荣的基础之上的,______,我们每一天向着自己的梦想出发,也是在缔造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1)第①句中有一处标点运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句中的“换”“想”都属于_____ 词;“中国”“人”都属于______ 词。

(3)请在第⑤句横线上补充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

6.(2分)名著阅读。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1)上面语段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 _____________》。

(2)文中“我”因这件事对她的感情由厌烦到___________ 。

二、综合性学习

7.(7分)七年级一班正在开展以“书香伴我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一:勤奋读书】请把下面的文字规范、工整、美观地书写。

思而不学则殆。

(2)【活动二:精彩开场】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准备一段精彩的开场白,引导同学们进入活动。

(3)【活动三:名著推荐】老师让你给班级同学推荐一部名著,并说明推荐理由。

(4)【活动四:阅读感悟】阅读完《<论语>十二章》后,请你任选一则向大家谈谈自己的感悟。

三、阅读

8.(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听雁

付秀红

①去听大雁的叫声吧,我总以为,那“飞啊,飞啊”“嘎嘎”的声音是世间最美的音乐。冷了,树变瘦了,一地枯黄,高粱只剩下了茬子,落寞地立在地里,早已没有了刚成熟时随风摇曳、沙沙作响的神气,傍晚的冷云酝酿着秋雨,正是“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的时节。

②在这萧杀的季节,我常置身于北国的旷野,听离开家乡的大雁的鸣叫。它们极为守时,深秋的风一吹,它们就踏上展示生命耐力的征程,把迁徙的梦变成现实。

③它们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用号子般的叫声给同伴鼓舞,那高亢的鸣叫似呼朋引伴的呼喊,又极像行军歌那极有气势、不断唱和的声音,十里八里之外都听得到。此时听雁,你会精神为之一振,力量陡增。

④“头雁”是雁阵的灵魂,在“飞啊,飞啊”的呼喊声中,雁一只又一只,次第展开,如一章章无尽的诗篇。在“人”字尖上飞动的“头雁”最费力,它用翅膀尖的扇动为后面的大雁带起一阵风,从下面往上面送,这阵风依次传递下去,能把后面的小雁和老雁轻轻地抬起来,这样小雁和老雁才不会掉队。雁阵这种节省体力的方法,让人感动。而“头雁”是没有那阵风能利用的,它是创造者不是享受者。为避免疲劳,迁徙中的雁阵会不断更换“头雁”。一旦雁阵整体减速,在头雁“嘎嘎”的提醒声中,队伍便会由“人”字换成“一”字。它们懂得智慧、互助和全力的内涵,高旷的风不断跑步,拂过一只一只的雁翼,把仁爱洒向一路云空。

⑤大雁南飞是一种洗礼,也是一种挚爱。在南飞的过程中,大雁的爱情尤显坚贞。大雁一生从不独活。一只母雁若在半途死去,另一只公雁也会自杀或郁郁而亡。我听大雁叫,有时会听出那声音里的凄楚,或许是单雁不远飞吧!雁在,爱才在。

⑥心中涌起了莫名的感动,雁是秋天的胡琴,胡琴是南飞的雁。岁月里还有什么声音能够这样美?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闭着眼听,在心中画一种境界,风吹过,发微动。能陪我来听这场雁的艺术表演的,是心。

⑦秋空出奇地静谧,然后是雁声穿越而来,蔚蓝而又澄明。情依依,霜淡淡,万水千山,用心灵来听雁。

(1)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子描写秋天原野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2)请从修辞的角度欣赏下面句子。

那高亢的鸣叫似呼朋引伴的呼喊,又极像行军歌那极有气势、不断唱和的声音,十里八里之外都听得到。

(3)文章第③④⑤段,作者听到什么,有何感悟?

(4)品读全文,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从大雁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9.(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为母亲流的三次泪

薛峰

①母亲今年50岁,而我21岁。在这漫长而转瞬即逝的岁月里,我曾为母亲流过三次泪。

②第一次。

③那年我8岁。中秋节时,我哭闹着非要吃月饼不可。整整哭了一下午,眼睛都肿了,母亲让大哥去村里的小卖部里买,但已经卖完了。可是,我的哭声一直不停。最后,母亲决定给我做红薯饼。天黑时分,心里烦乱的她扛着钉耙匆匆下地去刨红薯。结果在地里,她刨着了脚。

④许多年后,我还记得母亲被人背回来时的情景。她咬着牙,皱着眉,额头聚拢一层汗水,颤抖的脚面上满是黑色的血,模糊而厚重,看不清哪里是伤口。

⑤“还哭什么啊你?”父亲冲我吼道。

⑥于是,我的哭声戛然而止,只是张大嘴巴,呆呆地看着母亲疼痛难忍的样子。我想,那时我的眼里一定充满了恐惧,还有疼惜。

⑦可到最后,我的眼泪又忍不住涌了出来。

⑧这最后的泪水肯定是为母亲而流。而这泪水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也格外的清晰。那贫困的生活,烙在生命里的不仅仅是饥饿,还有心灵的懊悔。这种懊悔的伤疤不能愈合,那是一个洞,永远也填充不满。

⑨第二次。

⑩我14岁,在镇上念初中。

⑪那年校园里流行穿牛仔服,尤其是牛仔褂,深蓝色的,穿在身上看着十分合适,很很帅气的,风度翩翩,富有朝气。于是我就要母亲给我买。

⑫几天后,她果然把衣服送到学校来了,但令人不满的是她买的是牛仔裤,而不是褂子。

⑬她说:“那褂子并不好看,不合身,不如这裤子好,耐穿,洗着也方便。”

⑭可满心气愤的我哪里能听进去她的话,我把裤子甩在她怀里,大声叫着:“你买的你穿好了,反正我不要!”然后转身而去,留下惊愕的她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⑮后来星期天我回家,看见母亲正在挑水。黄昏里,她的白发随干裂的风浮动,仿佛是一层雾,寂寞而苍凉。她上身的衣服被风掀得很高,而下身,穿得就是那条牛仔裤--由于母亲个子矮,裤腿卷了一大截,双膝已经磨破了,褶皱了,掉了色,看上去十分笨拙,走起路来也十分艰难。

⑯一刹那,我的泪水就流了下来。

⑰我不知道母亲是怎么穿上那条裤子的,在穿上它之前又经历了怎样的思想,又怎样去面对众人。我不敢想,因为我一旦想起,心田就被泪水淹没。

⑱第三次。

⑲我20岁,上大学。

⑳寒假回家,母亲正在病重中,让她去城里的医院治疗,可她坚决不肯,一直推脱着说没什么大碍,不用治的。就这样,直到寒假结束。临开学的前一天,在我和哥哥的强烈要求下,母亲才让父亲陪着去临村的医生那里买了一包顺气丸回来。母亲说,没什么事,吃下药就好了,不用挂念。

㉑第二天,我们就离家上学去了。

㉒再回来时已是半年之后了。偶尔一次,父亲告诉我,你们走后,你妈又在床上躺了一个月,她心疼的厉害,想怕是治不好了。她怕你们担心,便要了一些过期的顺气丸回来,不要钱的。

㉓那一刻,我呆在那儿,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转回身,默默地进入房间。然后,我趴在床上痛哭起来,为母亲,为父亲,为我们这个平凡而苦难的家而哭。

㉔母亲啊,你是岩石,石中的火;你是云层,云中的电;你是沧海,海中的盐;你是我今生飞翔的唯一方式和力量呵!

㉕母亲,让我流泪的亲人。

(1)这篇文章以______为序,记叙了“我”为母亲三次流泪的事。

(2)选文第①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文章写了“我”为母亲流泪的三件事,请任选一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下面语句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①她咬着牙,皱着眉,额头聚拢一层汗水,颤抖的脚面上满是黑色的血,模糊而厚重,看不清哪里是伤口。

②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莫怀戚《散步》)

(5)文中的“我”为母亲流了三次泪,这泪中包含了“我”对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10.(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魏于是乎始强。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人: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②罢:停止。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陈太丘与友

②元方人门不

③是日,饮酒乐,天

④魏于是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去后往,身自罢之

B.下车引 学而时习

C.魏是乎始强 我如浮云

D.相委去 思不学则殆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4)【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11.(4分)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

(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四、作文

12.(50分)课堂上,讲解情韵深长,诵读激越铿锵……生活中,嘱咐温暖亲切,告诫严肃真诚……天地间雨声淅淅沥沥,笛声婉转悠扬……

请以“那声音在耳边回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1.

C 2.D

3.静谧 恍然大悟

4.(1)古道西风瘦马(2)思君不见下渝州(3)遥怜故园菊(4)秋风萧瑟

(5)曲肱而枕之(6)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5.(1)“”成为中国人的热门话题。

(2)动 名

(3)因为……所以……

6.(1)阿长与<山海经>

(2)心生敬意和感激

8.(1)①交代群雁南飞的时间;②渲染秋天肃杀(冷寂、凄凉等)的气氛;③为下文写群雁南飞(雁声的高亢、气势)作铺垫。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雁“高亢的鸣叫”比喻成“呼朋引伴般的呼喊”“行军歌那样的唱和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群雁飞鸣时鼓舞人心的气势,表达了听雁时的振奋之情。

(3)第③段,从听觉上描写雁阵的鸣叫,声音高亢,气势高昂;第④段从“头雁”与雁阵队伍的变化飞翔中,“听到”了互助、合力、仁爱的内涵;第⑤段南飞的大雁伴侣中“听”到了真挚爱情的坚贞不渝。

(4)大雁南飞的征程与我们的人生旅途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大雁身上我们也能获得一些生活的启示:①对周围的同学,相携的同伴们要互助合力,团结友爱;②对爱情要抱有认真诚挚的态度;③对目标或理想的追求要有耐力,坚持不懈。

9.(1)时间

(2)有点题、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引出下文的作用。

(3)示例:①8岁时,母亲为“我”能吃上红薯饼而伤了脚,“我”懊悔的泪水涌了出来。②14岁时,母亲穿上“我”不要的那件牛仔裤艰难挑水,“我”的心田一刹那都被泪水淹没。③20岁时,母亲怕我们担心,要了一些过期的顺气丸回来治病,“我”趴在床上痛哭起来。

(4)①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了母亲受伤严重,疼痛难忍,突出了母亲的坚强,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丰满。②语言描写,通过语言表达出儿子善于观察、调皮可爱的性格,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5)包含了“我”的疼惜、懊悔、感动的情感。

10.(1)①约定;②回头看;③下雨;④开始。

(2)B

(3)①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②虽然我很快乐,但是怎么可以不遵守约定呢?

(4)为人一定要讲诚信。感受示例:讲究诚信不管是对个人而言、还是对一个国家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11.(1)比喻,写出了边塞寒冷、悲凉的环境。

(2)表达了戍边将士浓烈的思乡之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