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为政以德》学案一、基本要求 1、背诵篇章: 2.1 、2.3 、13.6 章和 16.1 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至“而在萧墙之内也”部分。 2、重点掌握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必、用、社稷、相、国、家、年、劝。 3、理解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共、道、齐等。 4、理解下列词语与现代意义的区别:民免而无耻;节用爱人;祸起萧墙;分崩离析;鸣鼓攻之;既来之,则安之。二、了解孔子及其思想。学****论语>选读》之前,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文章及资料。 1.《选读》教材的“前言”。2.附录一《孔子年谱》。 3.附录二朱自清《四书》。4.《读本》中林语堂翻译《史记·孔子世家》。 5.《读本》金景芳《孔子思想述略》三、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譬如( )冉有( )千乘之国( )颛臾()社稷( ) 虎兕( )柙( )椟()近于费( )盍() 偃()南宫适( )羿( )奡() 2.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通,释作。②道之以政……道之以德: 通,释作。③道千乘之国: 通,释作。 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活用的类型,并解释) ①富之:②足食, 足兵③则修文德以来之④既来之,则安之⑤如杀无道⑥以杀有道⑦君子之德风⑧小人之德草⑨举善而教不能⑩于斯三者何先4.一词多义(给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 ①为②政为政以德、子为政为政以德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道之以政何以伐为③足后世必为子孙忧足食, 足兵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年饥,用不足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百姓足,君孰与不足④必⑤相必不得已而去则将焉用彼相矣后世必为子孙忧今由与求也相夫子⑥是⑦过无乃尔是过与无乃尔是过与是社稷之臣也且尔言过矣是谁之过与是谁之过与 5.古今异义(划出下列句中与现代意义有区别的字词,并解释) ①民免而无耻: 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③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④既来之,则安之: 6.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字的特殊类型,并翻译句子) ①为政以德: , 译: ②道之以政: , 译: ③齐之以刑: , 译: ④使民以时: , 译: ⑤临之以庄: , 译: ⑥既富矣,又何加焉:, 译: ⑦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 译: ⑧无乃尔是过与: , 译: 7.固定句式(翻译下列固定句式的意思)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何以伐为? ③年饥,用不足, 如之何? 8.其他重点字词(解释) ⑴齐之以刑⑵有耻且格⑶子适卫⑷冉有仆⑸敬事而信⑹节用而爱人⑺使民以时⑻是社稷之臣也⑼陈力就列⑽丘也闻有国有家者⑾非吾徒也⑿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⒀年饥,用不足⒁草上之风,必偃⒂使民敬、忠以劝⒃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9.背诵自测①子曰: “为政以德,, 。”②子曰: “其身正, ;其身不正, 。”③子曰:“,,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④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 , 。四、思考探究 1.阅读《论语》中的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①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②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③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
内容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