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大一的通病

新大一的通病

来源:华佗小知识

我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我看过自己的同学,略微听过一些18级的事迹,现在自己担任19级的辅导员助理,感慨有些事情总是惊人的相似。从高中生变为大学生,身份上的转变是很巨大的,就像数系从有理数Q扩充成实数R一样,虽然大家都是快成年或者已经成年的人,但在有些事情上还是像个小孩子,当然这并不能怪他们,环境上的变化也有很大原因

在高中,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固定的教室,大家日常的生活大多都围绕这间教室展开,不管去哪,只要还在高中就读,总会回到这样一间教室里,每个班级配一名班主任,只要有重要的通知,班主任都会在班上统一讲,学生听不听其实都一样,大不了问问同桌问问周围的同学,就算真忘了事,也能及时找到这位同学,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到了大学,事情就变的很不一样了,首先就没有那样一间固定的教室,也就是说大家没有一个集中场所,平时大家散落在大学的各个角落,可能在宿舍,也可能在别的地方玩。大学的辅导员也不像高中班主任,他们平时琐碎的事物异常多,而且带的班级也很多(至少我校是这样,一个辅导员至少7个班,每班30人左右),所以如果有什么通知,都会发到年级群里,然后靠班干部转发,现在大一刚刚进大学,只选了军训负责人,所以更多的还是靠我们这些助导,我们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在群里多提醒几遍,不可能一一去通知,毕竟不能在每个人身上装一个定位系统。

这种通知模式,再没有了班主任在耳边反复提醒,也没有了环绕周围的同学可以询问,更多的时候信息的获取都得靠自己研读通知,有些通知洋洋洒洒两百个字,堆在手机屏幕上密密麻麻,确实这很烦,但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因为通知模式的转变,就会导致一些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每一届都有。

首先就是不看通知,当然也可能是看了之后忘了,或者是看了之后没记住,转个背通知不知道去哪找了,具体体现在:要求几点在哪集合,永远来不齐,总会有那么几个人迟到,要知道新生是需要体检的,体检的时间点可不能随随便便就误了,而且根据要求办事也是起码的纪律性的体现。

再之后是看通知不仔细,这其实也能归结于上一点,但也有些不同。他们是看了通知的,也知道大概有那么一回事,然后就闷头做,碰到了问题就去私聊助导和辅导员,当然只要有人来问我,我都会不厌其烦的去回答,但是他们问的问题很多都是通知中的文件里有的,只要稍微细看一下,就能找到解决方法。这便是“班主任后遗症”,总希望有那么个人手把手教怎么做,最好直接帮忙做好,自己就当个甩手掌柜,事后说一声廉价的谢谢即可。

新生终究会成为老生,有些东西会慢慢成长的,但即使在大三,我的同学们依然还有这种状况出现,我希望19级的学弟学妹们能尽早的成长起来,成功将自己的身份转换为一个大学生,一个拥有理想的青年人。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cxh-math/p/11439659.htm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