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应该怎样备课?
  教学设计所倡导的备课程序是:
  ①备学生 ②备任务 ③备目标 ④备检测 ⑤备过程
  ●备 学 生
  1、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
  2、学习需要=现有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
  3、需要分析考虑:有没有差距、有多大差距
  4、需要评估考虑:对满足需要的轻重缓急作出排序与筛选
  5、备学生包括:
  1)了解学生学习新任务的预备状态或先决条件(现有状态如何,有没有“进入”的障碍)
  2)了解学生对目标状态是否有所涉猎、娴熟于心或是一无所知
  3)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情感态度(学习愿望、毅力、动机、兴趣、时间精力投入的可能性)
  4)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学习习惯、方法、策略及风格)
  备学生的手段
  ·课堂观察
  ·批改回家作业或课后练习
  ·与班主任、其他课任教师交换意见
  ·专项测试
  ·谈话与问卷
  ·信息并非多多益善,够用即可
  备学生要注意的是:
  ·不局限于预备知能或年龄特征
  ·学生情况必需好好利用,作为后续教学决策的主要依据
  ·学生信息必须反映在课时计划中
  ●备任务
  任务的性质
  ·难点——学科逻辑与心理(意义)逻辑的关系。年龄越小,越是缺乏旧经验支撑,心理逻辑越优先。
  ·难点实际上同“熟悉度”与“新颖度”有关。
  ·重点——相对优先满足的学习需要(目标);相对较高层次的学习需要(目标)。
  ·重点必须落在全部目标之内,而不在目标之外任务的类型
  ●备 目 标
  ·教学具体目标规定了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究竟能够表现出什么样的学业行为
  ·教学具体目标不能用来表示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安排
  ·教学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检测、可操作的句子来陈述
  ·目标应主要来自于任务分析
  ●备 检 测
  ·以往检测的缺陷:
  检测项目不完全是根据教学具体目标来确定,准备检测的时间大多临近教学结束的时候。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以往我们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好与坏都是在教学即将结束时,即下课前、单元后或者期中、期末等,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检测应该贯穿在整个课堂的教学中。
  ·教学设计要求备检测:
  检测项目与教学具体目标有一一对应关系,检测样本项目应在教学开始前拟订相对较高层次的学习需要(目标)。
  ●备 过 程
  ·课时——重新明确一下这个概念,规定时空内所展开的教学活动单位容量
  ·教学内容——应该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做到:托收、换序、增减、整合、新选或新编
  ·教学策略——注意协调好发现策略与接受策略的关系
  教学方法、媒体、组织形式选择
  合理选择、优化组合、适当转换
  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区别使用
  重在互动、促进学生、师生交往
  ·教学行为安排:
  即事先大体上确定了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如何具体执行。
  ·表达方式有:叙述式、表格式、流程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