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前面句式学习的基础,幼儿在猜测小黑猫变色的时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我并没有局限孩子的思维,只要他说出的是绿色的食物,我都给予肯定。在最后总结时,我也以孩子的立场改编了故事内容:“小黑猫给奶牛吃绿色的食物,就挤出绿色的牛奶,小黑猫喝了变成一只小绿猫。”满足了孩子的成就感。同时,在四次变色后,我并没有结束第二环节直接进入完整欣赏,而是继续追问:“怎样才能变回原来的颜色呢” ?孩子们能够从故事的逻辑思维中立刻推断出:小白兔只要再喝一杯白色的牛奶就能变回去了……”我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出方法“只要再喝一杯和自己原来一样颜色的牛奶,就变回去了”,及时有效地回应,体现了故事的完整性。
当然,活动中我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最后环节,要求幼儿以“我喂奶牛吃______挤出______的牛奶…”这样的句式来仿编,突然的角色变换和任务要求,容易让幼儿无所适从。有一些孩子还是一小动物的身份来仿编的,而有的孩子会说:“我给奶牛吃绿色的青菜,就挤出绿色的牛奶,小黑猫喝了变成一只小绿猫。”人称的不统一容易让幼儿混淆。
2、同时,本活动的重点在“彩色”,作为一个语言活动,与彩色有关的成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可以在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渗透。
3、故事的情境营造的不够,教师的语言没有体现神奇色彩。
我会将这些思考带进下一次的教学中,以期到达预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