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健全餐厅卫生清扫制度,坚持四定(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清分工,包干负责)制度,并定期检查;
  2、餐厅设防蝇、防鼠、防尘设施,消灭“四害”;
  3、餐厅地面保持清洁(无水、无油迹、无尘土、无垃圾);
  4、餐厅服务人员要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工作时间不得吸烟;
  5、餐厅服务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并用流水洗手后上岗;
  6、餐厅服务人员出外办事,前必须脱下工作服,帽等,回来后用流水洗手;
  7、餐厅服务人员上岗必须佩戴有效的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
  四、学校食堂库房管理制度
  1、食堂库房必须专人负责,为保证食品安全,库房随时上锁,除管理员外,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入库;
  2、客房内设置食品架。原料分类摆设,食品原料等应离地35㎝,离墙45㎝,离棚65㎝放置;
  3、严格执行出入库制度,做好出入库记录;
  4、严禁“三无”食品及腐烂变质的食品、原料等入库存放;
  5、保持库房卫生清洁,物品规整,保证通风良好;
  6、设置防蝇、防鼠等设施,安全有效;
  7、库房管理人员必须穿戴工作衣、帽,佩戴有效的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证上岗工作;
  8、库房管理工作未按上述规定操作,造成纰漏将追究库房管理员,负责人责任。
  五、学校食堂粗加工管理制度
  (一)、食堂管理员根据每日食谱要求,通知库管员准备每餐所用食品原料;
  (二)、肉、禽类食品专用清洗池清洗,用菜板,专用刀进行切割,装入专用容器备用;
  (三)、蔬菜类根据不同品种进行粗加工
  1、叶菜类摘除不可食部分,用洗菜池清洗干净后,用专用案板、专用刀,根据食谱要求切割装入专用容器备用;
  2、根茎类:在洗菜池中清洗干净外皮,需打皮处理的,打皮后再次清洗,然后用专用菜板、专用刀,根据食谱要求切割装入专用容器备用;
  (四)、粗加工人员必须穿戴整齐工作衣、帽,佩戴有效的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证上岗工作。
  (五)、负责人随时监督检查各岗位工作人员操作情况。
  六、学校食堂原料采购索证制度
  1、食堂原料采购必须有专人负责并掌握食品卫生知识和采购常识;
  2、定点采购食品及食品原料,采购定型包装食品时要索取食品的卫生许可证,食品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等,采购肉禽类食品要索取检疫证明,采购非定型包装食品时,要检查食品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
  3、建立索证档案,索取的证明要分类并按时间顺序存档管理;
  4、每次采购食物均要向货主索要收据,并保存收据至食品进行后无异常;
  5、食品原料采购负责人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并佩戴有效的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证。
  七、学校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及时处理和控制食物中毒事故,保障本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特制定学校
  食物中毒预案。
  (一)、食物中毒抢救领导小组
  (二)、发生食物中毒后的报告
  当共同就餐人员在就餐后的一段时间内同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症状时,应怀疑食物中毒。此时,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向学校食物中毒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组长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通知领导小组成员立即到岗,部署各项救治及处理工作。
  (三)、具体措施及责任
  1、应立即联系医疗单位,及时向医院运送患者进行救治;
  2、由联系人向吉林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报告电话:20xx165;
  3、由联系人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说明事故的经过及严重程度,必要时请求支援;
  4、由联系人负责现场的封闭保护。发生中毒的食堂应立即封闭,任何人不得进入。剩余的食品及其原料,加工食品的容器用具必须保留,待卫生行政部门的调查人员调查事故原因;
  5、由查事维持现场秩序并接待有关来访人员。
  (四)、校食物中毒抢救领导小组组长负责校内抢救工作的组织协调。
  八、学校防投毒措施
  1、加强门卫管理,严格执行校门出入登记制度;
  2、严把采购、储存、加工、供应等各项环节的安全关;
  3、原料库专人专管,其他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入内,库房随时上锁;
  4、厨房内除本单位工作人员外,任何人不能随便进入,工作人员离开时要锁门;
  5、定期对教职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曾强员工防投毒意识;
  6、各环节由专人负责,学校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投毒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隐患要及时纠正,出现安全事故要追究具体管理人及主管人员责任。
  九、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1、学校食堂的卫生管理人员应经常参加食品卫生知识及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学习,掌握与食品卫生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卫生常识,关能对本单位的食品从也人员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和培训;
  2、卫生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本单位的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做到从掌握应知应会的食品卫生知识,按要求操作,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每年组织一次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20学时,并进行卫生知识考试,对卫生知识考试不合格者要重新进行培训,补考不合格者要调出食品生产经管证;
  十、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1、烹调食品时不得使用亚盐,学校食堂不得贮存亚盐;
  2、采购食品添加剂要到正规的食品添加剂商店购买,并索取产品检验合格证,化验单和使用说明书,对产品标签没有卫生许可证编号,没有厂名、厂址,没有使用范围,使用量等说明内容的添加剂不能购买;
  3、加工烹调食品必须使用食品添加剂时要在使用前看清其产品标签和说明书,标签模糊不清的或来源不明的`添加剂不得使用;
  4、调料罐必须有用量标记,标明罐内调料的品名,购入调料或向调料罐内重新填加调料,必须向下一班操作人员交接,操作人员在不明调料的来源时,不得使用。
  十一、餐具,用餐清洗消毒制度
  1、使用后的餐具必须在指定的餐具洗涤槽内将食物残渣和油污洗涤干净,再将餐具置于另一餐具洗涤槽内用洗涤剂冲洗干净;
  2、确认餐具已洗净后,将餐具置于待消毒的餐具存放架上;
  3、将待消毒后的餐具置于餐具消毒设施中消毒;
  4、将消毒后的餐具置于餐具保洁柜中待用;
  5、厨房内待使用的餐具及供客人使用的餐具必须使用餐具保洁柜中已消毒的餐具,否则不得使用;
  6、厨房内使用的食品容器,用具必须在指定的容器洗涮槽内洗刷,洗刷后置于指定的消毒器内进行消毒(或以75%的酒精擦拭消毒);
  十二、配餐卫生管理
  1、配餐间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工作衣、帽、携带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上岗。
  2、每天配餐前后必须将紫外线灯开启30分钟,对配餐间进行空气消毒;
  3、配餐间内的一切食品容器、用具、餐具必须洗净、消毒;
  4、操作台使用前必须用75%的食用酒精擦拭消毒;
  5、杂物及水直接入口食品不得进入配餐间;
  6、出售食品的从业人员的手不得接触接触钱币等污物,操作人员必须经常洗手;
  7、操作完毕后关闭食品出售窗。
  十三、凉菜制作管理制度
  1、进入凉菜间的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帽、携带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
  2、操作前必须洗手,并用75%的食用酒精擦手消毒。
  3、进入凉菜间的一切食品必须洗净、消毒,是直接按可食状态;
  4、进入凉菜间的容器,用具必须经过洗净、消毒、台案、刀、墩在每班操作前必须经75%的食用酒精擦拭(或烧灼)消毒;
  5、操作人员进入凉菜间前必须将紫外线灯开启30分钟;
  6、冷藏设施中不得放置水直接入口食品;
  7、凉菜间内不得有与本操作间无关的任何物品。
  十四、面食制作管理制度
  1、进入面食间的人员必须携带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必须穿戴工作服、帽、操作前必须洗手;
  2、加工面食的机械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有污物,使用后必须清洗干净;面板使用后不得有残留物。
  3、直接入口的食品容器、用具必须专用;
  4、墙壁、地面应保持清洁;
  5、污物桶必须加盖;
  6、个人物品不得带入面食间。
  十五、烹调加工管理制度
  1、进入烹调间的人员必须携带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
  2、进入烹调间的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帽;
  3、所有使用的容器、用具必须洗净、消毒。
  4、食品加工前应检查是否有感官异常;
  5、进入烹调间的食品必须洗净,盛装食品的容器必须放在指定台案上,不得放置地面;
  6、炸制食品的食用油不得反复使用二次以上;
  7、各岗位工作时必须随时清扫地面、案台;
  8、废弃物应置于污物桶内并将污物桶加盖;
  9、无防蝇窗纱的窗户不得打开;
  10、个人物品不得带入烹调间;
  11、负责人定期检查各岗位人员操作情况。